一种智能弹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0337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弹簧机,包括底座、成型机构及脱模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弹簧机,支撑杆伸入成型转轴内部的圆柱槽后,将加热至通体发红的弹簧钢牵引入成型转轴头部的夹具中,然后启动电动机开始卷弹簧钢,弹簧卷好成型后,启动升降气缸,使凹槽内的辊轮抵持成型转轴,起到承重的作用,当反向启动电动机,成型转轴以相反方向转动,当成型的弹簧反向转动时,升降台及辊轮抵持弹簧使弹簧向支撑杆的方向移动直至完全落入支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智能弹簧机通过脱模机构自动将成型的弹簧智能的移动到支撑杆,取代传统的人工实用夹子取弹簧的方式,及减去工人的工作量,避免工人被高温弹簧烫伤,同时也提高弹簧制作的效率。

An intelligent spr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spring machine, which includes a base, a forming mechanism and a demoulding mechanism. The intelligent spring machin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extends a support rod into a cylindrical groove inside the forming shaft, pulls the spring steel heated to the whole body and red into the clamp at the head of the forming shaft, and then starts the motor to coil the spring steel. After the spring coil is formed, the lifting cylinder is started The roller in the groove supports the forming shaft and plays a bearing role. When the motor is started in the reverse direction, the forming shaft rotates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When the forming spring rotates in the reverse direction, the lifting platform and the roller support the spring to move the spring towards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orting rod until it completely falls into the supporting rod. The intelligent spring machin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automatically uses the demoulding mechanism to shape the spring intelligently The utility model can move to the support rod,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manual and practical clamp to take the spring, and reduce the workload of the workers, so as to avoid the workers from being scalded by the high temperature spring,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spring production at the same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弹簧机
本技术涉及弹簧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弹簧机。
技术介绍
弹簧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用弹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亦作“弹簧”。一般用弹簧钢制成,在制造大件弹簧时,因为弹簧钢的应力过大,需要先将弹簧钢放入高温炉中加热直通体发红,然后将高温后的弹簧钢牵引入成型机的成型转轴,将弹簧钢的头部放入成型转轴固定夹具中然后开始卷弹簧,弹簧卷好成型后还需要人工使用夹具卸下成型弹簧,整个过程的自动化程度不高,需要人工操作,不仅麻烦、浪费时间,人工操作还增加工作人员被高温弹簧烫伤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弹簧机。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弹簧机,包括底座、成型机构及脱模机构,所述成型机构包括第一支撑座、电动机、成型转轴、夹具及升降导轮,所述成型机构包括第一支撑座、电动机、成型转轴、夹具及升降导轮,所述第一支撑座垂直焊接于所述底座的一端,所述电动机水平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一侧,所述电动机转轴方向与所述底座长度方向相平行,所述电动机转轴水平穿过所述第一支撑座并与水平设置的所述成型转轴的第一端焊接固定;所述夹具包括液压气缸及夹板,所述液压气缸固定焊接于所述电动机转轴接近所述成型转轴的一端侧壁,所述液压气缸的推杆与所述电动机转轴相垂直,所述液压气缸的推杆底部与所述夹板焊接,且所述夹板与所述液压气缸的推杆相垂直设置;所述底座的顶端面远离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一端沿着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设置有电动滑道,所述脱模机构包括第二支撑座、支撑杆及脱模气缸,所述脱模气缸正对所述成型转轴远离所述夹具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二支撑座垂直固定安装于所述电动滑道的滑块顶端,所述支撑杆水平设置,所述支撑杆的一端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座的侧壁,所述成型转轴从所述成型转轴的第二端向内挖设有圆柱槽,所述支撑杆水平伸入所述圆柱槽且相适配;所述脱模气缸包括升降气缸、升降台及多根辊轮,所述升降气缸固定焊接与所述底座顶端面,且位于所述成型转轴的中部,所述升降台与所述升降气缸的推杆顶端面焊接固定,所述升降台的顶端面以与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开设有凹槽,多根所述辊轮在所述凹槽内以同一水平面相互平行设置,各所述辊轮两端枢接于所述凹槽侧壁的安装孔。在本技术较佳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杆接近所述第二支撑座的一端的侧壁顶部凸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高度小于所述成型转轴的外壁厚度。在本技术较佳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孔内安装有滚动轴承,各所述辊轮的外壁铺设有硅胶垫。在本技术较佳地技术方案中,所述升降导轮包括固定于所述成型机构及所述脱模机构上方的电动滑轨、伸缩气缸及导向轮,所述伸缩气缸的顶端与所述电动滑轨的滑块固定焊接,所述伸缩气缸推杆的底端侧壁水平焊接有安装杆,所述导向轮中心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安装杆,所述通孔与所述安装杆之间安装有滚动轴承,所述导向轮环绕侧壁凹设有半圆槽。在本技术较佳地技术方案中,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二支撑座之间还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安装于所述滑块顶端,所述第二支撑座焊接于所述转盘的顶端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智能弹簧机,支撑杆伸入成型转轴内部的圆柱槽后,将加热至通体发红的弹簧钢牵引入成型转轴头部的夹具中,然后启动电动机开始卷弹簧钢,弹簧卷好成型后,启动升降气缸,使凹槽内的辊轮抵持成型转轴,起到承重的作用,当反向启动电动机,成型转轴以相反方向转动,当成型的弹簧反向转动时,升降台及辊轮抵持弹簧使弹簧向支撑杆的方向移动直至完全落入支撑杆,本技术提供的智能弹簧机通过脱模机构自动将成型的弹簧智能的移动到支撑杆,取代传统的人工实用夹子取弹簧的方式,及减去工人的工作量,避免工人被高温弹簧烫伤,同时也提高弹簧制作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11、电动滑道;12、转盘;2、成型机构;21、第一支撑座;22、电动机、23、成型转轴;231、圆柱槽;24、夹具;241、液压气缸;242、夹板;25、升降导轮;251、电动滑轨;252、伸缩气缸;253、导向轮;254、安装杆;255、半圆槽;3、脱模机构;31、第二支撑座;32、支撑杆;33、脱模气缸;331、升降气缸;332、升降台;333、辊轮;334、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除、完整地描述,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本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智能弹簧机,包括底座1、成型机构2及脱模机构3,所述成型机构2包括第一支撑座21、电动机22、成型转轴23、夹具24及升降导轮25,所述成型机构2包括第一支撑座21、电动机22、成型转轴23、夹具24及升降导轮25,所述第一支撑座21垂直焊接于所述底座1的一端,所述电动机22水平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座21的一侧,所述电动机22转轴方向与所述底座1长度方向相平行,所述电动机22转轴水平穿过所述第一支撑座21并与水平设置的所述成型转轴23的第一端焊接固定;所述夹具24包括液压气缸241及夹板242,所述液压气缸241固定焊接于所述电动机22转轴接近所述成型转轴23的一端侧壁,所述液压气缸241的推杆与所述电动机22转轴相垂直,所述液压气缸241的推杆底部与所述夹板242焊接,且所述夹板242与所述液压气缸241的推杆相垂直设置;所述底座1的顶端面远离所述第一支撑座21的一端沿着所述底座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电动滑道11,所述脱模机构3包括第二支撑座31、支撑杆32及脱模气缸33,所述第二支撑座31垂直固定安装于所述电动滑道11的滑块顶端,所述支撑杆32水平设置,所述支撑杆32的一端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座31的侧壁,所述成型转轴23从所述成型转轴23的第二端向内挖设有圆柱槽231,所述支撑杆32水平伸入所述圆柱槽231且相适配;所述脱模气缸33包括升降气缸331、升降台332及多根辊轮333,所述脱模气缸33正对所述成型转轴23远离所述夹具24的一端设置,所述升降气缸331固定焊接与所述底座1顶端面,且位于所述成型转轴23的中部,所述升降台332与所述升降气缸331的推杆顶端面焊接固定,所述升降台332的顶端面以与所述底座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开设有凹槽334,多根所述辊轮在所述凹槽334内以同一水平面相互平行设置,各所述辊轮两端枢接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弹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成型机构(2)及脱模机构(3),所述成型机构(2)包括第一支撑座(21)、电动机(22)、成型转轴(23)、夹具(24)及升降导轮(25),所述第一支撑座(21)垂直焊接于所述底座(1)的一端,所述电动机(22)水平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座(21)的一侧,所述电动机(22)转轴方向与所述底座(1)长度方向相平行,所述电动机(22)转轴水平穿过所述第一支撑座(21)并与水平设置的所述成型转轴(23)的第一端焊接固定;所述夹具(24)包括液压气缸(241)及夹板(242),所述液压气缸(241)固定焊接于所述电动机(22)转轴接近所述成型转轴(23)的一端侧壁,所述液压气缸(241)的推杆与所述电动机(22)转轴相垂直,所述液压气缸(241)的推杆底部与所述夹板(242)焊接,且所述夹板(242)与所述液压气缸(241)的推杆相垂直设置;/n所述底座(1)的顶端面远离所述第一支撑座(21)的一端沿着所述底座(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电动滑道(11),所述脱模机构(3)包括第二支撑座(31)、支撑杆(32)及脱模气缸(33),所述第二支撑座(31)垂直固定安装于所述电动滑道(11)的滑块顶端,所述支撑杆(32)水平设置,所述支撑杆(32)的一端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座(31)的侧壁,所述成型转轴(23)从所述成型转轴(23)的第二端向内挖设有圆柱槽(231),所述支撑杆(32)水平伸入所述圆柱槽(231)且相适配;/n所述脱模气缸(33)包括升降气缸(331)、升降台(332)及多根辊轮(333),所述脱模气缸(33)正对所述成型转轴(23)远离所述夹具(24)的一端设置,所述升降气缸(331)固定焊接于所述底座(1)顶端面,所述升降台(332)与所述升降气缸(331)的推杆顶端面焊接固定,所述升降台(332)的顶端面以与所述底座(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方向开设有凹槽(334),多根所述辊轮(333)在所述凹槽(334)内以同一水平面相互平行设置,各所述辊轮(333)两端枢接于所述凹槽(334)侧壁的安装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弹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成型机构(2)及脱模机构(3),所述成型机构(2)包括第一支撑座(21)、电动机(22)、成型转轴(23)、夹具(24)及升降导轮(25),所述第一支撑座(21)垂直焊接于所述底座(1)的一端,所述电动机(22)水平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座(21)的一侧,所述电动机(22)转轴方向与所述底座(1)长度方向相平行,所述电动机(22)转轴水平穿过所述第一支撑座(21)并与水平设置的所述成型转轴(23)的第一端焊接固定;所述夹具(24)包括液压气缸(241)及夹板(242),所述液压气缸(241)固定焊接于所述电动机(22)转轴接近所述成型转轴(23)的一端侧壁,所述液压气缸(241)的推杆与所述电动机(22)转轴相垂直,所述液压气缸(241)的推杆底部与所述夹板(242)焊接,且所述夹板(242)与所述液压气缸(241)的推杆相垂直设置;
所述底座(1)的顶端面远离所述第一支撑座(21)的一端沿着所述底座(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电动滑道(11),所述脱模机构(3)包括第二支撑座(31)、支撑杆(32)及脱模气缸(33),所述第二支撑座(31)垂直固定安装于所述电动滑道(11)的滑块顶端,所述支撑杆(32)水平设置,所述支撑杆(32)的一端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座(31)的侧壁,所述成型转轴(23)从所述成型转轴(23)的第二端向内挖设有圆柱槽(231),所述支撑杆(32)水平伸入所述圆柱槽(231)且相适配;
所述脱模气缸(33)包括升降气缸(331)、升降台(332)及多根辊轮(333),所述脱模气缸(33)正对所述成型转轴(23)远离所述夹具(24)的一端设置,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兆贤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金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