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调理用混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0255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医调理用混药结构,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内壁的两侧由上至下均固定连接有滑轨安装座和电机安装座,滑轨安装座的内侧安装有滑轨,滑轨的内侧设有滑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伸缩电机调节伸缩杆的伸缩,进而调节滑块在滑轨内移动,最终实现研磨室高度的调节,采用倒漏斗状的进料斜板,便于将中药物料加入至研磨室的内部,采用滑块和滑轨的滑动连接,使得研磨室的上下移动更加稳定,采用第一旋转电机,带动第一转轴的旋转,进而带动第一转轴的旋转,实现中药药草的研磨,采用第二旋转电机,实现第二转轴的旋转,进而带动搅拌桨叶的旋转,使得被研磨的中药药材混合更加均匀,利于煎药时充分发挥其药效。

A kind of mix medicine structure for condition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ixed medicine structure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nditioning, which comprises a device main body, two sides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device main body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slide rail mounting base and a motor mounting base from top to bottom, the inner side of the slide rail mounting base is equipped with a slide rail, and the inner side of the slide rail is equipped with a slide block.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the expansion motor to adjust the expansion of the expansion rod, and then adjust the sliding block to move in the slide rail, and finally realize the adjustment of the grinding chamber height. The inverted funnel-shaped feeding inclined plate is used to facilitate the addi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terials into the grinding chamber. The sliding connection of the sliding block and the slide rail is used to make the up and down movement of the grinding chamber more stable. The first rotating motor is used to drive the first The rotation of the rotating shaft drives the rotation of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to realize the grinding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second rotating motor is used to realize the rotation of the second rotating shaft, and then drives the rotation of the stirring paddle to make the grou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ore evenly mixed,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full play of its efficacy when deco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调理用混药结构
本技术涉及中医相关领域,具体为一种中医调理用混药结构。
技术介绍
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2018年10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由于中医疗法不会产生较明显的副作用,其以养生调理为主,故而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生产生活中,中医的调理药物往往不止一种,而是由多种药物混合后煎制而成的,在混料前,往往需要对原材料进行研磨,再将其混合,这样煎药时可充分发挥药材的疗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医调理用混药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医调理用混药结构,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内壁的两侧由上至下均固定连接有滑轨安装座和电机安装座,所述滑轨安装座的内侧安装有滑轨,所述滑轨的内侧设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之间设有研磨室,所述研磨室内壁的底部安装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底部连通有第一出料管,所述第一出料管顶部的四周固定连接有进料斜板,所述装置主体内壁的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旋转电机,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底端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研磨头,所述装置主体内壁的底部设有混药室,所述混药室内壁的顶部安装有第二旋转电机,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底端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周固定设有若干搅拌桨叶,所述混药室的底部连通有第二出料管。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两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脚,所述电机安装座安装于滑轨安装座的底部。优选的,所述电机安装座的顶部安装有伸缩电机,所述伸缩电机的顶端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滑块的底部,所述滑块和滑轨为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料管贯穿研磨室至其底部,所述第一出料管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所述进料斜板和研磨室顶部的外沿组成为倒漏斗形状。优选的,所述第一旋转电机和第一转轴为轴连接,所述研磨头为球状结构物,所述研磨头的外周设有若干三角形的研磨粒,所述研磨头处于研磨室的正上方。优选的,所述混药室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第一出料管处于进料口的正上方。优选的,所述第二旋转电机和第二转轴为轴连接,所述第二出料管的底部贯穿装置主体至其底部,所述第二出料管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伸缩电机调节伸缩杆的伸缩,进而调节滑块在滑轨内移动,最终实现研磨室高度的调节,采用倒漏斗状的进料斜板,便于将中药物料加入至研磨室的内部,采用滑块和滑轨的滑动连接,使得研磨室的上下移动更加稳定,采用第一旋转电机,带动第一转轴的旋转,进而带动第一转轴的旋转,实现中药药草的研磨,采用第二旋转电机,实现第二转轴的旋转,进而带动搅拌桨叶的旋转,使得被研磨的中药药材混合更加均匀,利于煎药时充分发挥其药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研磨室的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装置主体;2、支撑脚;3、电机安装座;4、滑轨安装座;5、滑轨;6、滑块;7、伸缩杆;8、伸缩电机;9、固定杆;10、研磨室;11、弧形板;12、第一出料管;13、进料斜板;14、第一旋转电机;15、第一转轴;16、研磨头;17、混药室;18、第二旋转电机;19、进料口;20、第二转轴;21、搅拌桨叶;22、第二出料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中医调理用混药结构,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内壁的两侧由上至下均固定连接有滑轨安装座4和电机安装座3,滑轨安装座4的内侧安装有滑轨5,滑轨5的内侧设有滑块6,滑块6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9,两个固定杆9之间设有研磨室10,研磨室10内壁的底部安装有弧形板11,弧形板11的底部连通有第一出料管12,第一出料管12顶部的四周固定连接有进料斜板13,装置主体1内壁的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旋转电机14,第一旋转电机14的底端连接有第一转轴15,第一转轴1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研磨头16,装置主体1内壁的底部设有混药室17,混药室17内壁的顶部安装有第二旋转电机18,第二旋转电机18的底端连接有第二转轴20,第二转轴20的外周固定设有若干搅拌桨叶21,混药室17的底部连通有第二出料管22。进一步的,装置主体1两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脚2,电机安装座3安装于滑轨安装座4的底部。进一步的,电机安装座3的顶部安装有伸缩电机8,伸缩电机8的顶端连接有伸缩杆7,伸缩杆7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滑块6的底部,滑块6和滑轨5为滑动连接。进一步的,第一出料管12贯穿研磨室10至其底部,第一出料管12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阀,进料斜板13和研磨室10顶部的外沿组成为倒漏斗形状。进一步的,第一旋转电机14和第一转轴15为轴连接,研磨头16为球状结构物,研磨头16的外周设有若干三角形的研磨粒,研磨头16处于研磨室10的正上方。进一步的,混药室17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医调理用混药结构,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内壁的两侧由上至下均固定连接有滑轨安装座(4)和电机安装座(3),所述滑轨安装座(4)的内侧安装有滑轨(5),所述滑轨(5)的内侧设有滑块(6),所述滑块(6)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9),两个所述固定杆(9)之间设有研磨室(10),所述研磨室(10)内壁的底部安装有弧形板(11),所述弧形板(11)的底部连通有第一出料管(12),所述第一出料管(12)顶部的四周固定连接有进料斜板(13),所述装置主体(1)内壁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旋转电机(14),所述第一旋转电机(14)的底端连接有第一转轴(15),所述第一转轴(1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研磨头(16),所述装置主体(1)内壁的底部设有混药室(17),所述混药室(17)内壁的顶部安装有第二旋转电机(18),所述第二旋转电机(18)的底端连接有第二转轴(20),所述第二转轴(20)的外周固定设有若干搅拌桨叶(21),所述混药室(17)的底部连通有第二出料管(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调理用混药结构,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内壁的两侧由上至下均固定连接有滑轨安装座(4)和电机安装座(3),所述滑轨安装座(4)的内侧安装有滑轨(5),所述滑轨(5)的内侧设有滑块(6),所述滑块(6)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9),两个所述固定杆(9)之间设有研磨室(10),所述研磨室(10)内壁的底部安装有弧形板(11),所述弧形板(11)的底部连通有第一出料管(12),所述第一出料管(12)顶部的四周固定连接有进料斜板(13),所述装置主体(1)内壁的顶部安装有第一旋转电机(14),所述第一旋转电机(14)的底端连接有第一转轴(15),所述第一转轴(1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研磨头(16),所述装置主体(1)内壁的底部设有混药室(17),所述混药室(17)内壁的顶部安装有第二旋转电机(18),所述第二旋转电机(18)的底端连接有第二转轴(20),所述第二转轴(20)的外周固定设有若干搅拌桨叶(21),所述混药室(17)的底部连通有第二出料管(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调理用混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两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脚(2),所述电机安装座(3)安装于滑轨安装座(4)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永辉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康辉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