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铵溶液配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60237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4:33
一种铜铵溶液配制装置,包括氨水添加装置、混合罐;所述氨水添加装置包括原料罐,原料罐通过第一进液管与定量罐连通,定量罐底端通过第一出液管与混合罐连通;所述定量罐上另外设有进气管,进气管与空气压缩机连接;所述混合罐包括外罐体、内罐体,外罐体、内罐体之间保持间隔且形成加热室,加热室内通入热水对内罐体进行加热保温;所述内罐体上端设有与第一出液管连通的进液口和进料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铜铵溶液配制装置,可提高工作效率。

A preparation device of Cuprammonium solution

A copper ammonium solution preparation device includes an ammonia water adding device and a mixing tank; the ammonia water adding device includes a raw material tank, the raw material tank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quantitative tank through a first liquid inlet pipe, and the bottom end of the quantitative tank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mixing tank through a first liquid outlet pipe; the quantitative tank is additionally provided with an air inlet pipe,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an air compressor; the hybrid tank includes an outer tank body, an inner tank body and an outer tank A heating chamber is formed between the inner tank body and the inner tank body. Hot water is introduced into the heating chamber to heat and insulate the inner tank body. The upper end of the inner tank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liquid inlet and a hopper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liquid outlet pip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opper ammonium solution preparation device, which can improve the work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铵溶液配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浸渍活性炭原料配液,尤其是一种铜铵溶液配制装置。
技术介绍
渍活性炭生产过程中需要完成多种浸渍液的配制,其中包括铜铵溶液的配制。铜铵溶液配制需要将适量的碳酸铵与适量的氨水,搅拌至溶解,混合均匀,保温50~80℃。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铜铵溶液配制装置,能够定量完成银铵溶液的配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铜铵溶液配制装置,包括氨水添加装置、混合罐;所述氨水添加装置包括原料罐,原料罐通过第一进液管与定量罐连通,定量罐底端通过第一出液管与混合罐连通;所述定量罐上另外设有进气管,进气管与空气压缩机连接;所述混合罐包括外罐体、内罐体,外罐体、内罐体之间保持间隔且形成加热室,所述外罐体上端开口、下部固定有支撑板,内罐体下端受支撑板支撑,内罐体上端伸出外罐体且通过限位环支撑在外罐体上;所述内罐体上端设有与第一出液管连通的进液口和进料斗。所述定量罐上设有返液管,返液管与原料罐连通。所述第一进液管、返液管上设有手动调节阀,第一出液管上设有单向阀、节流阀,进气管上设有电磁阀。所述外罐体顶端设有热水进管、下部设有热水进管,热水进管、热水进管通入到加热室中。所述外罐体上设有透明U型的液位管,液位管两端伸入到加热室中,竖直部分露在外罐体外。所述加热室内设有加热管,加热管与外部电源连接或断开。本技术一种铜铵溶液配制装置,通过气压方式将氨水通入到混合罐中,通过控制电磁阀的通断时间和调整节流阀的大小完成氨水定量的输送,以满足配液量要求,相对于一般称取工作而言简单且高效;通过设置混合罐,利用加热管维持水温,利用水浴控制温度,相对于直接采用加热管而言,温度控制更加均匀,且温度范围波动小;利用可转动的搅拌叶片可使得氨水和碳酸铵快速搅拌混合反应。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简易图。图2为本技术中混合罐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限位环处的密封圈的示意图。图中:氨水添加装置1,混合罐2,原料罐3,第一进液管4,定量罐5,第一出液管6,进气管7,空气压缩机8,外罐体9,内罐体10,加热室11,支撑板12,限位环13,进料斗14,返液管15,手动调节阀16,单向阀17、节流阀18,电磁阀19,热水进管20,热水进管21,液位管22,加热管23,第二出液管24。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一种铜铵溶液配制装置,包括氨水添加装置1、混合罐2。所述氨水添加装置1包括原料罐3,当需要加入氨水时,可将上方的密封盖打开,装满原料罐3。这里的原料罐3通过第一进液管4与定量罐5连通,定量罐5的容积稍稍大于每次添加量的四分之一。原料罐3的位置高于定量罐5的位置。在第一进液管4上设有手动调节阀16。当需要配液时,人工打开该处的手动调节阀16,氨水从原料罐3自动流入到定量罐5中,这里的定量罐5上可设置透明的观察玻璃观察窗,方便观察液位(可在观察玻璃上设置最高位和最低位)。而定量罐5的底部右端设有第一出液管6,第一出液管6另一端伸入到内罐体10中。另外,在定量罐5的上部左端设有带电磁阀19的进气管7,进气管7出气口在定量罐5液面以上。进气管7与空气压缩机8连接。这里的电磁阀19与控制装置(PLC)电连接。通过控制装置内的时间继电器来控制电磁阀19的启闭,从而利用电磁阀19的启闭控制压缩空气的通断及输送时间。这里的第一出液管6上设有单向阀17、节流阀18,调节节流阀18的旋钮可以控制出液量,单向阀17实现单向流动,防止回流。这里的定量罐5上设有带手动调节阀16的返液管15,返液管15与原料罐3连通。工作时,可先打开第一进液管4上的手动调节阀16,关闭返液管15上手动调节阀16。待定量罐5内的氨水上升到合适液位时关闭第一进液管4上的手动调节阀16,打开第一出液管6上的单向阀17、节流阀18。控制装置事先设置好参数,通过控制装置实现对电磁阀开启时间的控制,从而控制压缩空气的加气时间,压缩空气进入到定量罐5后,定量罐5内压力增加,定量罐5内的氨水从定量罐5的底部进入第一出液管6,经过单向阀17、节流阀18后进入到内罐体10中。这里可通过电磁阀的开关调整压缩空气进入量和时间,通过节流阀18控制出液量,从而保证氨水添加的量满足配液要求。当氨水加入完成后,可关闭单向阀17、节流阀18、打开返液管15上手动调节阀16,利用剩余的气压将剩余的氨水排入到原料罐3,方便下次继续配液。这里的定量罐5上安装有压力表,通过压力表可对定量罐5内气压进行监控。所述混合罐2包括外罐体9、内罐体10,外罐体9、内罐体10之间保持间隔且形成加热室11。所述外罐体9上端开口、下部固定有支撑板12,支撑板12中心开有一个圆形口,圆形口与外罐体9上端开口正对。在外罐体9的底端则通过螺栓固定有底盖板。这里的内罐体10下端为半球状,内罐体10上部设有一圈限位环13,内罐体10顶端设有可拆卸的端盖。安装时,内罐体10下端搁置在支撑板12上,内罐体10上端通过限位环搁置在外罐体9上,且在这两处均设有密封圈,当内罐体10在重力的作用下压在外罐体9上时,可将两处的密封圈压紧,从而保持密封。这里的外罐体9可采用不锈钢金属材质,而内罐体10内层则衬有四氟层,保证防腐。在内罐体10内设有搅拌轴,搅拌轴上带有螺旋叶片。搅拌轴通过内罐体10顶端的电机带动。在内罐体10上端设有与第一出液管6连通的进液口和进料斗14。通过上述氨水添加装置1,可将一定量的氨水通过气压方式添加到内罐体10中。然后可用电子秤称取适量的碳酸铵倒入到进料斗14中,这样碳酸铵和氨水即可在内罐体10内混合。混合过程中,通过螺旋叶片带动碳酸铵不断上提,进而与氨水充分混合搅拌。另外,根据《RFHT-02型催化剂配方》,碳酸铵和氨水需要保持温度在50℃~80℃内。因此可在加热室11的顶端设置热水进管20,在加热室11的下部设置热水出管21,热水进管20、热水出管21伸出外罐体9与外部的热水供应装置连接,热水供应装置可为锅炉或其他装置。通过水浴可保证内罐体10受热均匀、且变动小(这里可在加热室11上合适位置插装温度计,通过温度计检测温度并利用控制装置调控加热管的加热时间)。这里的水源通过伸入到加热室11内的加热管23进行加热,加热管23伸出外罐体9外部分与外部电源连接或断开。这里的热水可通过加热管23进行加热以维持一定的温度。这样减少水源源源不断输送造成的直接热量损失和水源浪费。所述外罐体9上设有透明的U型的液位管22,液位管22两端伸入到加热室11中,竖直部分露在外罐体9外。当氨水送入后的液位超过液位管22最高点后,液位管22竖直部分则会充满液体,当氨水送入后的液位低于液位管22最低点时,液位管22竖直部分则没有液体,而当氨水送入后的液位位于液位管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铵溶液配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氨水添加装置(1)、混合罐(2);/n所述氨水添加装置(1)包括原料罐(3),原料罐(3)通过第一进液管(4)与定量罐(5)连通,定量罐(5)底端通过第一出液管(6)与混合罐(2)连通;所述定量罐(5)上另外设有进气管(7),进气管(7)与空气压缩机(8)连接;/n所述混合罐(2)包括外罐体(9)、内罐体(10),外罐体(9)、内罐体(10)之间保持间隔且形成加热室(11),所述外罐体(9)上端开口、下部固定有支撑板(12),内罐体(10)下端受支撑板(12)支撑,内罐体(10)上端伸出外罐体(9)且通过限位环(13)支撑在外罐体(9)上;所述内罐体(10)上端设有与第一出液管(6)连通的进液口和进料斗(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铵溶液配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氨水添加装置(1)、混合罐(2);
所述氨水添加装置(1)包括原料罐(3),原料罐(3)通过第一进液管(4)与定量罐(5)连通,定量罐(5)底端通过第一出液管(6)与混合罐(2)连通;所述定量罐(5)上另外设有进气管(7),进气管(7)与空气压缩机(8)连接;
所述混合罐(2)包括外罐体(9)、内罐体(10),外罐体(9)、内罐体(10)之间保持间隔且形成加热室(11),所述外罐体(9)上端开口、下部固定有支撑板(12),内罐体(10)下端受支撑板(12)支撑,内罐体(10)上端伸出外罐体(9)且通过限位环(13)支撑在外罐体(9)上;所述内罐体(10)上端设有与第一出液管(6)连通的进液口和进料斗(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铵溶液配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量罐(5)上设有返液管(15),返液管(15)与原料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佑明王继柏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汇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