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器用的气水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0201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却器用的气水分离器,包括外壳体,其内部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外壳体上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容置空间内竖直设置有至少两个导向件,各相邻的两个导向件之间形成流通通道,来自所述进气口的空气在流经所述流通通道之后从所述出气口排出,形成空气流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第一挡板、导向件、丝网层的多级气水分离组合方式,实现对大直径和小直径冷凝水液滴的多重、高效率分离,极大的提高水分离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考虑了压缩空气中残油对气“夹带”水的问题,通过第二挡板将被空气携带的“水珠”拦截下来,不被带走,降低油膜对水分离效率的负面作用。

A gas water separator for cool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ir-water separator for a cooler,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body, in which a holding space is formed, and the shell body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inlet and an air outlet; at least two guide members are vertically arranged in the holding space, and a flow channel is formed between two adjacent guide members, and the air from the air inlet flows out of the flow channel after passing through the flow channel The air port is discharged to form an air flow path.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the multi-level air-water separation combination mode of the first baffle, guide piece and screen layer to realize the multiple and high-efficiency separation of the large-diameter and small-diameter condensate droplets, greatly improving the water separation efficiency; at the same time, the utility model considers the problem that the residual oil in the compressed air \entrains\ the air, and intercepts the \water drop\ carried by the air through the second baffle Down, not taken away, reducing the negative effect of oil film on water separa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器用的气水分离器
本技术涉及空气压缩机气水分离
,特别是一种冷却器用的冷却器用的气水分离器。
技术介绍
空气经压缩机机头压缩,再经过后冷却器降温后会产生大量的冷凝水。如果这些冷凝水不经分离,将会连同压缩空气一起进入到压缩机的后处理设备,增加其工作负荷,同时也将造成用户管网生锈、动力仪表(设备)工作失效等负面问题。目前,部分商家自行设计的气水分离结构,其分离效率普遍较低,且许多和冷却器集成一体的气水分离设计没有考虑空气中有少许残油对分离的影响,使得附着在气水分离器内部的油膜对冷凝水几乎不具有约束作用,而冷凝水在气水分离器内部所形成的水珠极易被夹带出去,降低了气水分离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气水分离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因此,本技术其中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却器用的气水分离器,其采用多级气水分离组合,极大的提高水分离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冷却器用的气水分离器,其包括,外壳体,其内部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外壳体上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容置空间内竖直设置有至少两个导向件,各相邻的两个导向件之间形成流通通道,来自所述进气口的空气在流经所述流通通道之后从所述出气口排出,形成空气流路。作为本技术所述冷却器用的气水分离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向件的横截面为周期性的波形折线状,且各个折角处均外伸有一个倒钩,该倒钩指向与所述空气流路的方向相反。作为本技术所述冷却器用的气水分离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向件均置于底板上,所述底板上具有漏孔,且所述底板与所述容置空间的底部之间具有储存空间;所述空气在所述流通通道中碰撞到所述导向件的侧面及其各个倒钩时,空气中的冷凝水能够附着于所述导向件上,并沿着所述导向件的竖直方向流至所述底板,再从所述漏孔落入所述储存空间中。作为本技术所述冷却器用的气水分离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容置空间内还设置有丝网层,所述丝网层置于所述底板上,位于所述导向件的内端,并与其内端头保持间隙;来自所述流通通道的空气经过所述丝网层后从所述出气口排出。作为本技术所述冷却器用的气水分离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进气口内竖直设置有第一挡板,其下端置于所述底板上,且位于所述导向件的外端;所述第一挡板上具有通孔,所述空气通过所述通孔进入所述导向件的流通通道。作为本技术所述冷却器用的气水分离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出气口内固定有出气管道,所述出气管道的内端头伸入所述容置空间内,且其内侧壁上横向设置有第二丝网层。作为本技术所述冷却器用的气水分离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丝网层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与所述导向件的内端正对,所述第二面与所述外壳体的内侧壁正对;所述外壳体内与所述第二面正对的一侧面为内底面,所述内底面与所述第二面之间存在间隔空间,且所述内底面上固定有非竖直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外边缘与所述第二面之间具有间隙。作为本技术所述冷却器用的气水分离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向件内端头的底部与所述丝网层的底部之间通过竖直的第三挡板隔开,形成间隙;所述第三挡板竖直固定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作为本技术所述冷却器用的气水分离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挡板、导向件、第三挡板、丝网层共同形成一个过滤单元;所述容置空间内具有两个所述过滤单元,且关于所述出气管道对称设置。作为本技术所述冷却器用的气水分离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对称的两个第一挡板之间通过封堵板连接,所述封堵板正对所述出气管道,所述第一挡板上的各个所述通孔均正对于所述流通通道的入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了第一挡板、导向件、丝网层的多级气水分离组合方式,实现对大直径和小直径冷凝水液滴的多重、高效率分离,极大的提高水分离效率;同时,本技术考虑了压缩空气中残油对气“夹带”水的问题,通过第二挡板将被空气携带的“水珠”拦截下来,不被带走,降低油膜对水分离效率的负面作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冷却器用的气水分离器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冷却器用的气水分离器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导向件结构图及横截面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冷却器用的气水分离器俯视图及竖直其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冷却器用的气水分离器侧视图及其水平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参照图1~5,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却器用的气水分离器。该气水分离器可以设置在空气压缩机的后冷却器上,具体设置在后冷却器的排气口端部,可与后冷却器集成一体,用于提高后冷却器的气水分离效率。实际中,空气压缩机输出的压缩空气温度可达180℃,在此温度下,空气的水分完全呈气态。后冷却器的作用就是将空气压缩机出口的高温空气冷却至40℃以下,将大量水蒸气和变质油雾冷凝成液态水滴和油滴,以便将它们清除掉。高温的压缩空气经过后冷却器冷却降温后产生大量的冷凝水,这些冷凝水夹带于空气中,常规的后冷却器自身所携带的气水分离器,其分离效率普遍较低,且未考虑空气中的少许残油对分离的影响,因此经过后冷却器处理后还是会存在不少冷凝水连同压缩空气一起进入到压缩机的后处理设备,增加其工作负荷,同时也将造成用户管网生锈、动力仪表(设备)工作失效等负面问题。本技术所述的冷却器用的气水分离器采用多级分离结构确保高效率的气水分离效果,同时解决了油膜对气水分离的负面影响。具体如下:所述冷却器用的气水分离器包括外壳体100,其为承压元件,用于容纳气水分离器内部的各个功能单元,同时还可以收集落下的冷凝水,并排放经过气水分离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器用的气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体(100),其内部形成容置空间(M),所述外壳体(100)上具有进气口(101)和出气口(102);/n所述容置空间(M)内竖直设置有至少两个导向件(200),各相邻的两个导向件(200)之间形成流通通道(D),来自所述进气口(101)的空气在流经所述流通通道(D)之后从所述出气口(102)排出,形成空气流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器用的气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体(100),其内部形成容置空间(M),所述外壳体(100)上具有进气口(101)和出气口(102);
所述容置空间(M)内竖直设置有至少两个导向件(200),各相邻的两个导向件(200)之间形成流通通道(D),来自所述进气口(101)的空气在流经所述流通通道(D)之后从所述出气口(102)排出,形成空气流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器用的气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200)的横截面为周期性的波形折线状,且各个折角处均外伸有一个倒钩(201),该倒钩(201)指向与所述空气流路的方向相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器用的气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200)均置于底板(300)上,所述底板(300)上具有漏孔(301),且所述底板(300)与所述容置空间(M)的底部之间具有储存空间(M-1);
所述空气在所述流通通道(D)中碰撞到所述导向件(200)的侧面及其各个倒钩(201)时,空气中的冷凝水能够附着于所述导向件(200)上,并沿着所述导向件(200)的竖直方向流至所述底板(300),再从所述漏孔(301)落入所述储存空间(M-1)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器用的气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间(M)内还设置有丝网层(400),所述丝网层(400)置于所述底板(300)上,位于所述导向件(200)的内端,并与其内端头保持间隙;来自所述流通通道(D)的空气经过所述丝网层(400)后从所述出气口(102)排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器用的气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101)内竖直设置有第一挡板(500),其下端置于所述底板(300)上,且位于所述导向件(200)的外端;
所述第一挡板(500)上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欢刘应福常凤
申请(专利权)人:阿特拉斯·科普柯无锡压缩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