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任相龙专利>正文

一种便携式引体向上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60164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14: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健身器材领域,旨在提供一种通用型的一种便携式引体向上杆,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立式架、位于立式架上的手持杆,所述手持杆与立式架之间设有可拆卸连接件,所述可拆卸连接件包括位于立式架上用于限位手持杆的夹持杆、位于手持杆上用于抵触夹持杆的压杆,所述压杆位于手持杆两端,且与手持杆之间轴向相对位置可调。

A portable pull up bar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fitness equipment and aims to provide a general-purpose portable pull-up bar. The key points of the technical scheme include a vertical frame and a hand-held bar on the vertical frame. The hand-held bar and the vertical frame are provided with a detachable connecting piece, the detachable connecting piece includes a clamping rod on the vertical frame for limiting the hand-held bar and a holding rod on the hand-held bar for butting The pressing rod is located at both ends of the holding rod, and the axial relative position between the pressing rod and the holding rod is adjus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引体向上杆
本技术涉及健身器材,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引体向上杆。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都市人群对身体素质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健身设备、健身房应运而生。引体向上作为一种常见健身运动,需要用到的工具仅为一根杆子。但杆子的固定方式与所在环境相关;若有空旷的环境,则需要立式架来支撑杆子;若在狭隘的区域中,可将杆子两头抵住两面墙壁。但目前市面上出售的杆子大多只能适用于其中一种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引体向上杆,具有能够通用于狭窄、空旷环境的优点,在狭窄区域使用后,能够被方便地携带至空旷环境进行使用。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便携式引体向上杆,包括立式架、位于立式架上的手持杆,所述手持杆与立式架之间设有可拆卸连接件,所述可拆卸连接件包括位于立式架上用于限位手持杆的夹持杆、位于手持杆上用于抵触夹持杆的压杆,所述压杆位于手持杆两端,且与手持杆之间轴向相对位置可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持杆除了能够在具有两面相对墙面的环境下、两端分别抵触在两墙面上进行使用,在环境较空旷的情况下,比如有多个立式架的训练场地,需要多人同时训练的环境中,能够将手持杆安装到立式架上使用,并且能够通过便于拆卸结构的连接方式,方便地携带手持杆至需要使用的场合,达到便于携带的目的。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杆设置为铰接于立式架顶部两端的杆体,所述夹持杆的中间位置设有用于容纳手持杆的圆弧凹陷,所述立式架顶部设有用于与圆弧凹陷相匹配形成圆形通孔的承托凹陷。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夹持杆将手持杆夹持住时,圆弧凹陷和承托凹陷能够将手持杆卡住,降低手持杆在装配到立式架上使用时转动的可能性。进一步的,所述立式架顶部设有水平设置的两平行杆段,承托凹陷位于两杆段背离地面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段杆段起到增大接触面积的作用,若仅仅是安装在立式架的顶部,则接触面积小,容易造成受力过程中折断的可能性。进一步的,所述承托凹陷面向地面一侧加厚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厚设置也是为了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承受更大的外力,降低手持杆或立式架损坏的概率。进一步的,所述夹持杆的圆弧凹陷处设有沿着圆弧轴向延伸出的弧形盖,所述弧形盖内壁所在圆弧直径与手持杆的外径相等。进一步的,所述压杆包括拧入手持杆两端的螺纹段、“L”形限位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盖用于增大与手持杆之间的接触面积,当限位牙转动至靠近弧形盖时,能够将弧形盖与手持杆一起压住,以便达到限位的目的,令弧形盖与手持杆之间尽量保持不脱落。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体现引体向上杆和立式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用于体现夹持杆的结构。图中,1、立式架;2、手持杆;3、可拆卸连接件;31、夹持杆;311、杆体;312、圆弧凹陷;313、承托凹陷;32、压杆;321、螺纹段;322、限位牙;4、杆段;5、弧形盖。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一种便携式引体向上杆,包括立式架1、位于立式架1上的手持杆2,立式架1底部设置为贴地的杆件,立式架1顶部设有两根互相平行的杆段4,手持杆2即装在杆段4处。手持杆2与立式架1之间设有可拆卸连接件3,可拆卸连接件3包括位于立式架1上用于限位手持杆2的夹持杆31、位于手持杆2上用于抵触夹持杆31的压杆32,夹持杆31设置为铰接于立式架1顶部两端的杆体311,每根夹持杆31的一端与一根杆段4铰接,在夹持杆31上还设有用于容纳手持杆2的圆弧凹陷312,圆弧凹陷312位于夹持杆31的中间位置。立式架1顶部设有用于与圆弧凹陷312相匹配形成圆形通孔的承托凹陷313。承托凹陷313即位于杆段4背离地面一侧,承托凹陷313面向地面一侧加厚设置。压杆32位于手持杆2两端,包括用于手握的圆柱段、从圆柱段上引出的螺纹段321,螺纹段321上设置外螺纹,手持杆2的两端设置为管状,且管状的内壁设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因此压杆32与手持杆2之间轴向相对位置可调。夹持杆31的圆弧凹陷312处设有沿着圆弧轴向延伸出的弧形盖5,弧形盖5内壁所在圆弧直径与手持杆2的外径相等。在压杆32的圆柱段上还引出有“L”形的限位牙322,当压杆32拧入手持杆2的端部时,限位牙322随着压杆32转动,直至转动至限位牙322与弧形盖5的外壁接触,则达到限位牙322限位夹持杆31的目的。因此需要将手持杆2安装至立式架1上时,将手持杆2放在承托凹陷313中,然后将夹持杆31转动至圆弧凹陷312落在手持杆2上,并且转动压杆32,令限位牙322抵触到弧形盖5上,即完成安装,能够使用,使用时,由于施加给手持杆2的力一般竖直向下,因此手持杆2松脱的可能性不大,可以安心使用。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引体向上杆,包括立式架(1)、位于立式架(1)上的手持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杆(2)与立式架(1)之间设有可拆卸连接件(3),所述可拆卸连接件(3)包括位于立式架(1)上用于限位手持杆(2)的夹持杆(31)、位于手持杆(2)上用于抵触夹持杆(31)的压杆(32),所述压杆(32)位于手持杆(2)两端,且与手持杆(2)之间轴向相对位置可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引体向上杆,包括立式架(1)、位于立式架(1)上的手持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杆(2)与立式架(1)之间设有可拆卸连接件(3),所述可拆卸连接件(3)包括位于立式架(1)上用于限位手持杆(2)的夹持杆(31)、位于手持杆(2)上用于抵触夹持杆(31)的压杆(32),所述压杆(32)位于手持杆(2)两端,且与手持杆(2)之间轴向相对位置可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引体向上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杆(31)设置为铰接于立式架(1)顶部两端的杆体(311),所述夹持杆(31)的中间位置设有用于容纳手持杆(2)的圆弧凹陷(312),所述立式架(1)顶部设有用于与圆弧凹陷(312)相匹配形成圆形通孔的承托凹陷(3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相龙
申请(专利权)人:任相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