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克庆专利>正文

内腔式限压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9385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内腔式限压阀,包括含有内腔之阀体,阀体上设有进、出水口,与阀体内腔连通,形成通水通道,阀体内腔内有限压组件,与控制杆组件固接或顶持,控制杆组件上有一可封堵水流之封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上至少有一个出水口;通水通道内还设有一与进水口连通的内腔体,该内腔体上至少有一个开口,由控制杆组件移动控制其启闭。所述内腔体开口为上下开口结构,或单侧敞口的C型结构,内腔体开口处设有与控制杆组件连接、与该开口适配之封堵件,或为与控制杆组件顶触或固接且起密封作用之感压组件,或为两者的组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改善限压阀工况条件,防止阀体振动和压力抖动,产品使用寿命长,其出水口具有多个分支走向,管路流体压力非常稳定。(*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腔式限压阀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气体或液体等流体管路上之限压阀结构,具体为一种 内腔式限压阀的结构。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若要把流体管路上的流体压力控制在一定的压力范围内,需要 在管路前端设置一个限压阀,现有的限压阀结构包括一阀体,阀体上设置有出水口 和进水口,在出水口和进水口之间的通道上有一个封水口,在封水口的进水端适配 有一个可封堵封水口之控制杆组件,控制杆组件穿过该封水口与限压膜片组件固定 连接,限压膜片组件上方设置有弹簧。实际使用中,当阀体进水端的流体压力非常 高时,流体通过封水口的压力也非常高,故而流体作用于限压膜组件上的压力也非 常大,当该压力大于限压膜片组件上弹簧力时,将快速带动控制杆组件移动,控制 杆组件可将封水口封闭。闭阀后的流体继续流出,此时流体压力将下降,作用于限 压膜片组件上的压力也下降,弹簧的回复力大于水作用于膜片上之力,使控制杆组 件向下移动,封水口重新打开,周而复始,从而实现流体管路的限压。但是,这个 过程会引起非常大的阀体振动和压力抖动,对限压阀产生损害,降低其使用寿命, 同时会带来噪音。虽然目前现有技术对此种现象进行了多种改进,但收效甚微。另 外,目前所使用的限压阀仅设置一个出水口,当进水管路具有多个走向时,故而须在管路上设置多个三通管或其他转向管才能实现(如图7所示),无疑增加了制造 成本和安装成本,且由于管路连接点的增加,整体管路的泄漏点也相应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问题,在现有限压阀结 构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内腔式的限压阀结构,可以改善限压阈的工况条件, 防止阀体振动和压力抖动,延长限压阀的使用寿命,并使管路流体压力非常稳定, 同时,可使流经限压阀之系统管路具有多个分支走向。本技术所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腔式限压阀,包括一含有内腔之阀体,所述阀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与阀体内腔连通,形成通水通道,所述阀体内腔内设有起限压作用的限压组件,与 控制杆组件固接或顶持,所述控制杆组件上设有一可封堵水流之封堵件,其特征在 于所述阀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出水口,所述的阀体内腔之通水通道内还套设有一 内腔体,其与进水口连通,该内腔体上设有至少一个开口,由所述控制杆组件移动 控制其开口的启闭。其中所述限压组件或/和控制杆组件上设有弹簧;所述内腔体开口可为上下开口结构,或为单侧敞口的C型结构;所述内腔体开口处设有与控制杆组件连接、与该开口适配之封堵件,或为与控 制杆组件顶触或固接且起密封作用之感压组件,或者为上述两者的组合;所述控制杆组件为穿越于内腔体内,可将限压组件、封堵件连接为 一体之构件; 或为穿越于内腔体内,可将限压组件、封堵件、感压组件连接为一体之构件;或者,所述控制杆组件为设置于内腔体外部且可将限压组件、封堵件连接为一 体之构件;或为设置于内腔体外部且可将限压组件、封堵件、感压组件连接为一体 之构件;所述限压组件为与阀体适配的带密封圈的活塞,或为与阀体固定连接的膜片或 波纹管以及与之适配的托板;所述感压组件为与内腔体开口适配的带密封圈的活塞,或是设于内腔体开口 上、与内腔体固定连接的膜片或波纹管及与之适配的托板。本技术所提供的内腔式结构的限压阀,其是在限压阀的进水口连通一个内 腔体,内腔体上设有至少一个开口,在开口处设有与之适配的封堵件,或者一个开 口适配封堵件,另一个开口适配可密封开口的感压组件,其中适配封堵件的开口称 为阀口,这样就构成单阀口单封堵件结构或双封堵件双阀口的结构。若为单阀口单 封堵件结构,在阀门开启后,封堵件所受的流体压力下降,而感压组件所受流体压 力不变,它们的合力差值与限压组件所受流体的压力共同调节弹簧并联动封堵件开 启与闭合阀口。此种情形下,限压组件的面积必须足够大并适配较大的弹簧,才能 保证在较高的流体压力下阀门可以开启。在工程上,两个开口或阀口的面积略有不同是许可的,可通过限压组件的流体压力自动补偿,其结果是限压阀的限压值将有 偏差。由于封堵件在阀口的出水侧,在闭合开启阀门时,突然增强或消减的封堵力 与运动方向相反,使得阀门可以缓开缓闭。而且,此种内腔式限压阀的封堵件在阀 口的出水侧,与封水档板式的限压阀正好相反,从根本上解决了原有限压阀的振动 问题和压力抖动问题,并改变现有技术的限压阀的限压原理,不再需要通过封水口 的开闭来实现,而是通过封水口的实际口径的变化来突现。这种结构设计,可以改 善限压阀的工况条件,防止阀体振动和压力抖动,延长限压阀的使用寿命,并使管 路流体压力非常稳定。若为双封堵件双阀口的结构,还解决了感压组件在高压流体 中运动所产生的磨损问题,使阀门寿命进一步增加。并且,由于是双出水口设计, 可以使承受高压的内腔口径变小,从而使封堵件变小,进而使限压组件面积及适配 的弹簧变小,阀体受力也变小,阀门体积也变小,成本亦大大降低。而且由于双封 堵件所受流体压力可以对冲,使阀门在较小的限压组件面积及适配的弹簧条件下仍 可在任意高的流体压力下开启与闭合。在内腔外部连接双封堵件或连接封堵与感压 组件,亦可使承受高压的内腔口径变小,从而使封堵件变小,进而使限压组件面积 及适配的弹簧变小,阀体受力也变小,阀门体积也变小,成本亦减低。另外,本实 用新型在阀体上设计有多个出水口,可使流经限压阀之水流具有多个走向,不需要 再另行连接三通和其他转接件,以降低制造成本和安装成本,减少泄漏点,提高使 用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 1 1. 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各出水口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2之侧面视图2. 1 2. 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各出水口结构示意图; 图2.8为图2.2之侧面视图3. 1 3. 7为本技术实施例三各出水口结构示意图; 图3.8为图3.2之侧面视图4. 1 4. 7为本技术实施例四各出水口结构示意图4.8为图4.2之侧面视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结构示意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六结构示意图7为现有限压阀在管路中应用示意图8为本技术在管路中应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腔式限压阀的防振结构,其包括一含有内腔之阀体, 所述阀体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与阀体内腔连通,形成一通水通道,在所述阀 体内腔内,设有起限压作用的限压组件,与控制杆组件固接或顶持,所述控制杆组 件上设有一可封堵水流之封堵件,本技术主要特点在于,在所述的阀体内腔之 通水通道内,还套设有一内腔体,该内腔体与进水口连通,其上设有至少一个开口,该开口可为上下开口结构,或为单侧敞口的C型结构。所述内腔体开口处设有与控 制杆组件连接、与开口适配之封堵件,或为与控制杆组件顶触或固接且起密封作用 之感压组件,或者为上述两者的组合。可在水流的作用下,由控制杆组件和封堵件 移动联动控制,以封堵通水通道。同时,由于限压阀实际是设置于内腔,因此,在 阀体上,可根据限压阀出水管路的走向设至少两个出水口 (参见图8),可减少相 应配件的设置,降低制造及安装成本,同时,可减少连接点,从而减少泄漏的产生。 一般来说,适配封堵件的开口称为阀口,在阀口的出水侧有限压组件,它所受 到的流体的压力F等于流体在阀后的压强PX限压组件的面积S,若阀后压强P小 于限压阀的限压值,弹簧力将向下压迫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腔式限压阀,包括含有内腔之阀体,所述阀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与阀体内腔连通,形成通水通道,所述阀体内腔内设有起限压作用的限压组件,与控制杆组件固接或顶持,所述控制杆组件上设有一可封堵水流之封堵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出水口;所述的阀体内腔之通水通道内还套设有一内腔体,其与进水口连通,该内腔体上设有至少一个开口,由所述控制杆组件移动控制其开口的启闭。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克庆
申请(专利权)人:杨克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