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单气泵的主动循环充放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59214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0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单气泵的主动循环充放气装置,包括:气囊;气泵,具有气泵进气口和气泵出气口;第一方向阀,具有第一进气口、第一出气口和第一废气口,第一进气口与气泵进气口连通,第一出气口与气囊连通,第一废气口与外界连通;第二方向阀,具有第二进气口、第二出气口和第二废气口,第二进气口与气泵出气口连通,第二出气口与气囊连通,第二废气口与外界连通;以及控制器,分别与气泵、第一方向阀和第二方向阀电性连接,且用于控制气泵、第一方向阀和第二方向阀。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灵活的气路切换完成循环充放气的功能,充气过程和放气过程均有气泵参与,充放气参数可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同时降低了成本。

A kind of active cycle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device based on single air pump

The invention is applicable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utomation equipment, and provides an active cycle air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device based on a single air pump, including: air bag; air pump, with air pump inlet and air pump outlet; a first direction valve, with a first air inlet, a first air outlet and a first waste gas inlet, the first air inlet and the air pump inlet are connected, the first air outlet and the air bag are connected, and the first waste gas inlet is connected The second direction valve has a second air inlet, a second air outlet and a second waste gas outlet, the second air inl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air pump outlet, the second air outl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air bag, the second waste gas outl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side, and the controller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air pump, the first direction valve and the second direction valve respectively, and is used for controlling the air pump, the first direction valve and the second direction valve. The invention completes the function of circulating charging and bleeding through flexible air path switching, the charging and bleeding processes are all participated by air pump, the charging and bleeding parameters can be flexibly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needs, and the cost is reduced at the same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单气泵的主动循环充放气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单气泵的主动循环充放气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一些需要进行循环充放气的自动化设备,例如呼吸模拟器、空气波治疗仪等,一般的方案是采用单气泵进行主动充气,但放气过程为自然放气,无法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控制,灵活性不足;而采用双气泵分别进行充气和放气虽然方便,但提高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单气泵的主动循环充放气装置,旨在解决目前的基于单气泵的充放气装置的灵活性不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单气泵的主动循环充放气装置,包括:气囊;气泵,具有气泵进气口和气泵出气口;第一方向阀,具有第一进气口、第一出气口和第一废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气泵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气囊连通,所述第一废气口与外界连通;第二方向阀,具有第二进气口、第二出气口和第二废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气泵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气囊连通,所述第二废气口与外界连通;以及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气泵、第一方向阀和第二方向阀电性连接,且用于控制所述气泵、第一方向阀和第二方向阀;所述第一废气口、第一进气口、气泵进气口、气泵出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二出气口和气囊依次连通形成充气气路;所述气囊、第一出气口、第一进气口、气泵进气口、气泵出气口、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废气口依次连通形成放气气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囊与所述第一方向阀之间、所述气囊与所述第二方向阀之间、所述气泵与所述第一方向阀之间,以及所述气泵与所述第二方向阀之间均通过管路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泵进气口与所述第一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上串接有第一流量传感器,所述气泵出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上串接有第二流量传感器,所述第一流量传感器和第二流量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泵进气口与所述第一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还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气泵出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还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泵进气口与所述第一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连接有第一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为三通接头,所述第一接头的第一接口与所述气泵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接头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接头的第三接口内。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泵出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连接有第二接头,所述第二接头为三通接头,所述第二接头的第一接口与所述气泵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接头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二接头的第三接口内。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囊与所述第一出气口和第二出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连接有第三接头,所述第三接头为三通接头,所述第三接头的第一接口与所述气囊连通,所述第三接头的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三接头的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二出气口连通。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阀和第二方向阀均为电磁阀。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废气口与大气连通,所述第二废气口与大气连通。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废气口用于通入经加工处理过的气体,所述第二废气口与大气连通。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单气泵的主动循环充放气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通过设置气囊、气泵、第一方向阀、第二方向阀和控制器,其中,气囊、第一方向阀、气泵、第二方向阀和气囊依次连接形成循环线路,具体地,第一方向阀的第一废气口、第一方向阀的第一进气口、气泵进气口、气泵出气口、第二方向阀的第二进气口、第二方向阀的第二出气口和气囊依次连通形成充气气路,气囊、第一方向阀的第一出气口、第一方向阀的第一进气口、气泵进气口、气泵出气口、第二方向阀的第二进气口和第二方向阀的第二废气口依次连通形成放气气路,通过控制器控制各部件的状态可实现在充气气路和放气气路之间的灵活切换,进而完成主动循环充放气的功能,由于充气过程和放气过程均有气泵参与,充放气参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另外,由于采用单气泵,其与现有的双气泵分别进行充放气的设计相比,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单气泵的主动循环充放气装置的气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单气泵的主动循环充放气装置的控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单气泵的主动循环充放气装置的充气气路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单气泵的主动循环充放气装置的放气气路示意图。上述附图所涉及的标号明细如下:10-气囊;20-气泵;21-气泵进气口;22-气泵出气口;30-第一方向阀;31-第一进气口;32-第一出气口;33-第一废气口;40-第二方向阀;41-第二进气口;42-第二出气口;43-第二废气口;50-控制器;60-第一流量传感器;70-第二流量传感器;80-第一压力传感器;90-第二压力传感器;101-第一接头;102-第二接头;103-第三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目前,对于一些需要进行循环充放气的自动化设备,例如呼吸模拟器、空气波治疗仪等,一般的方案是采用单气泵进行主动充气,但放气过程为自然放气,只能通过阀路系统对自然放气过程进行有限调节,例如放气速率和放气时间只能朝着低于自然放气的方向进行调节,难以满足自动充放气参数的灵活设置,即无法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灵活性不强。如果采用双气泵分别进行充气和放气虽然能够满足功能要求,但提高了成本。为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单气泵的主动循环充放气气路设计方案,通过灵活的气路切换完成主动循环充放气的功能,可满足灵活调整充放气参数的功能要求,并且降低了成本。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单气泵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单气泵的主动循环充放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气囊;/n气泵,具有气泵进气口和气泵出气口;/n第一方向阀,具有第一进气口、第一出气口和第一废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气泵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气囊连通,所述第一废气口与外界连通;/n第二方向阀,具有第二进气口、第二出气口和第二废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气泵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气囊连通,所述第二废气口与外界连通;以及/n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气泵、第一方向阀和第二方向阀电性连接,且用于控制所述气泵、第一方向阀和第二方向阀;/n所述第一废气口、第一进气口、气泵进气口、气泵出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二出气口和气囊依次连通形成充气气路;所述气囊、第一出气口、第一进气口、气泵进气口、气泵出气口、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废气口依次连通形成放气气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单气泵的主动循环充放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囊;
气泵,具有气泵进气口和气泵出气口;
第一方向阀,具有第一进气口、第一出气口和第一废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气泵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气囊连通,所述第一废气口与外界连通;
第二方向阀,具有第二进气口、第二出气口和第二废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气泵出气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气口与所述气囊连通,所述第二废气口与外界连通;以及
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气泵、第一方向阀和第二方向阀电性连接,且用于控制所述气泵、第一方向阀和第二方向阀;
所述第一废气口、第一进气口、气泵进气口、气泵出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二出气口和气囊依次连通形成充气气路;所述气囊、第一出气口、第一进气口、气泵进气口、气泵出气口、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废气口依次连通形成放气气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单气泵的主动循环充放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与所述第一方向阀之间、所述气囊与所述第二方向阀之间、所述气泵与所述第一方向阀之间,以及所述气泵与所述第二方向阀之间均通过管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单气泵的主动循环充放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进气口与所述第一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上串接有第一流量传感器,所述气泵出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上串接有第二流量传感器,所述第一流量传感器和第二流量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单气泵的主动循环充放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进气口与所述第一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还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气泵出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上还设有第二压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保亮胡颖何玉成李世博吴广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