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8818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07:55
一种清洗站包括:清洗站本体、设置在清洗站本体中的第一清洗孔、与第一清洗孔相应设置的第一清洗头、与第一清洗孔相应设置并相通的废液出口,所述第一清洗头相对所述第一清洗孔成对设置,所述第一清洗头的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清洗孔的侧面;上述清洗站,通过成对设置的第一清洗头对伸入第一清洗孔中的待清洗件进行清洗,采用成对设置的第一清洗头成对形成双水柱对待清洗件进行外清洗,避免单水柱进行外清洗时会造成在待清洗件背对水柱一侧产生“涡流空隙”,造成待清洗件外壁无法被冲洗干净造成携带污染;且成对设置的第一清洗头形成双水柱对待清洗件进行包裹清洗实现对待清洗件的外壁的全面清洗,改善清洗效果。

Cleaning station

A cleaning station comprises a cleaning station body, a first cleaning hole arranged in the cleaning station body, a first cleaning head correspondingly arranged with the first cleaning hole, a waste liquid outlet correspondingly arranged and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cleaning hole, the first cleaning head is arranged in pairs with the first cleaning hole, and the water outlet of the first cleaning head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of the first cleaning hole; the cleaning In the station, the first cleaning head set in pairs is used to clean the parts to be cleaned that extend into the first cleaning hole. The first cleaning head set in pairs is used to form a double water column for external cleaning of the parts to be cleaned, so as to avoid the \vortex gap\ on the side of the water column opposite the back of the parts to be cleaned when the single water column is used for external cleaning, so that the outer wall of the parts to be cleaned cannot be washed and carried Pollution; and the first cleaning head is arranged in pairs to form a double water column for package cleaning of the parts to be cleaned to realize the overall cleaning of the outer wall of the parts to be cleaned and improve the clean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清洗站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对样本针或取液针或抽液针进行清洗的清洗站。
技术介绍
目前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器中,取样针在加完样本后需要进行内外清洗,内清洗主要避免样本在针内壁残留造成对下一个测试的干扰,外清洗则主要清洗针外壁由于微量挂液或吸附造成的残留。目前,行业内携带污染率的要求不断提高,需要达到0.1ppm的携带率。另外,在避免携带污染的前提下,业界对仪器的耗水量也提出了更高了要求,如何在消耗较少清洗液的情况下实现高效的清洗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改善清洗效果的清洗站。一种清洗站,包括:清洗站本体、设置在所述清洗站本体中的第一清洗孔、与所述第一清洗孔相应设置的第一清洗头、与所述第一清洗孔相应设置并相通的废液出口,所述第一清洗头相对所述第一清洗孔成对设置,所述第一清洗头的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清洗孔的侧面。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成对设置的第一清洗头相对所述第一清洗孔对称设置。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清洗头相对所述第一清洗孔倾斜设置,成对设置的第一清洗头接入同一个清洗泵系统且该系统于管路末端或尾端分成等长的两路分别接入两个成对设置的第一清洗头。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清洗头弯折形成进水段、出水段,所述进水段或出水段的轴线或中心线与竖直方向或与待清洗件的进针方向成50°-60°,成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清洗头相对第一清洗孔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进水段或出水段的轴线或中心线与竖直方向或与待清洗件的进针方向成55°,所述进水段或出水段的管外壁上设置有台阶结构。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清洗头的出水内径大于待清洗件的尖端或头部或待清洗主体直径0.15-0.25mm,所述第一清洗孔为通孔结构。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清洗头的出水内径大于待清洗件的尖端或头部或待清洗主体直径0.2mm,成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清洗头的出水水流中心于清洗孔的中心轴线或待清洗件的中心轴线处汇交。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清洗站本体中的第二清洗孔、及与所述第二清洗孔相应设置的第二清洗头,所述第二清洗头的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清洗孔侧面,所述第二清洗孔包括:相邻设置的清洗腔及排水孔,所述清洗腔与排水孔并列或并排设置、且两者之间通过台阶面、或低于清洗站本体的上端面或第二清洗孔的进针孔上端面的隔断于第二清洗孔上部相通,所述第二清洗头与所述清洗腔相应设置,所述排水孔设置为通孔结构并通向所述废液出口。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清洗头弯折形成进水段、出水段,所述进水段或出水段的轴线或中心线与竖直方向或与待清洗件的进针方向成50°-60°,所述第一清洗头的出水内径大于待清洗件的针尖或针本体直径0.15-0.25mm;所述第二清洗孔的排水孔与第一清洗孔通向同一个废液出口,所述废液出口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清洗孔的排水孔与第一清洗孔的排水孔的截面积之和、或所述废液出口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清洗孔与第二清洗孔截面积之和。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进行清洗的控制系统、与所述废液出口相应设置并以抽走废液口液体的废液泵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清洗泵系统驱动第一清洗头的出水速度为1-2ml/s,清洗时控制待清洗件伸入液面4-7mm,当检测到待清洗件的尖部或头部离开液体0.5-2mm时,控制关闭清洗泵。上述清洗站,通过成对设置的第一清洗头对伸入第一清洗孔中的待清洗件进行清洗,采用成对设置的第一清洗头成对形成双水柱对待清洗件进行外清洗,避免单水柱进行外清洗时会造成在待清洗件背对水柱一侧产生“涡流空隙”,而造成待清洗件外壁无法被冲洗干净造成携带污染。且成对设置的第一清洗头形成双水柱对待清洗件进行包裹清洗实现对待清洗件的外壁的全面清洗,防止清洗不到位,提高清洗质量,改善清洗效果,且清洗完成通过第一清洗孔底部直接排出,防止涌液或冒液。进一步,两个第一清洗头相对第一清洗孔对称布置,第一清洗头的出水段的中心轴线与竖直方向夹角55°,两侧水柱的水流中心在第一清洗孔中轴线或中心轴线处汇交,实现对待清洗件的外壁的全面清洗。进一步,成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清洗头通过同一个清洗泵系统驱动注入清洗液进行清洗,在该清洗泵系统的管路的末端或尾端分成等长的两路分别连接到两个第一清洗头上,确保两个第一清洗头的出水流速一致,汇交点处于第一清洗孔的中心轴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清洗站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清洗站的另一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清洗站的再一视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一清洗头或第二清洗头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清洗站100,包括:清洗站本体20、设置在清洗站本体20中的第一清洗孔40、与第一清洗孔40相应设置的第一清洗头60、与第一清洗孔60相应设置并相通的废液出口90。本实施例的第一清洗头60相对第一清洗孔40成对设置。第一清洗头60的出水口设置在第一清洗孔40的侧面。以正常工作状态或使用状态作为参照,本实施例的第一清洗孔40的上端面为供待清洗件进入进行清洗的进针孔。本实施例的清洗站100比较优选的适用于对采样针30等针状件或棒状件或长形件进行清洗,但不限于该类物件。本实施例中,成对设置的第一清洗头60相对第一清洗孔40对称设置。为了方便进行定位、安装及进行高精度控制运行,优选的,成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清洗头60相对第一清洗孔40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为了方便出水对待清洗件进行较好的冲刷清洗,同时防止两股水柱直接对射抵消掉部分冲刷清洗力,本实施例的第一清洗头60相对第一清洗孔40倾斜设置。本实施例的第一清洗孔40为通孔结构,并与废液出口90相通。本实施例中,成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清洗头60接入同一个清洗泵系统或同一普通清洗泵系统,且该系统于管路末端或尾端分成等长的两路分别接入两个第一清洗头60。本实施例中,第一清洗头60弯折形成进水段62、出水段64。优选地,为了方便成型、布置,同时方便控制水流,本实施例的进水段62与出水段64大致成直角设置,中间段或连接处采用圆弧光滑过渡。即第一清洗头60近直角弯折形成进水段62、出水段64。进水段62与出水段64为近直角设置,即直角偏差不超过30度,即进水段62与出水段64之间成60°-120°夹角设置。优选的,进水段62与出水段64之间成直角设置,偏差不超过5%。进一步,优选地,进水段62与出水段64之间成直角设置,偏差不超过3%。第一清洗头60通过其进水段62与清洗泵系统或普通清洗泵系统连接,通过进水段62的进水口626通向清洗泵系统或普通清洗泵系统的管路。优选的,为了方便成型及布置,同时方便安装便于控制第一清洗头60的出水口642的出水角度及出水方向,本实施例的进水段62或出水段64的轴线或中心线与竖直方向或与待清洗件如采样针30的进针方向成50°-60°。为了控制出水方向、出水角度及出水形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清洗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清洗站本体、设置在所述清洗站本体中的第一清洗孔、与所述第一清洗孔相应设置的第一清洗头、与所述第一清洗孔相应设置并相通的废液出口,所述第一清洗头相对所述第一清洗孔成对设置,所述第一清洗头的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清洗孔的侧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洗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清洗站本体、设置在所述清洗站本体中的第一清洗孔、与所述第一清洗孔相应设置的第一清洗头、与所述第一清洗孔相应设置并相通的废液出口,所述第一清洗头相对所述第一清洗孔成对设置,所述第一清洗头的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清洗孔的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站,其特征在于,成对设置的第一清洗头相对所述第一清洗孔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清洗头相对所述第一清洗孔倾斜设置,成对设置的第一清洗头接入同一个清洗泵系统且该系统于管路末端或尾端分成等长的两路分别接入两个成对设置的第一清洗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洗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清洗头弯折形成进水段、出水段,所述进水段或出水段的轴线或中心线与竖直方向或与待清洗件的进针方向成50°-60°,成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清洗头相对第一清洗孔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洗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段或出水段的轴线或中心线与竖直方向或与待清洗件的进针方向成55°,所述进水段或出水段的管外壁上设置有台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洗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清洗头的出水内径大于待清洗件的尖端或头部或待清洗主体直径0.15-0.25mm,所述第一清洗孔为通孔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洗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清洗头的出水内径大于待清洗件的尖端或头部或待清洗主体直径0.2mm,成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国银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长光华医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