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特殊环境智能化托运急救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8720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20 07: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特殊环境智能化托运急救仓,其仓体的底板下方设有护板,所述护板和底板之间的空间构成用于放置漂浮气囊的气囊储仓,由底板、横杆、纵杆和护板组成的底板一体化结构的底部和/或左右两侧设有用于连接充气后漂浮气囊的气囊连接结构和/或气囊连接件,护板的下面设有左右两个纵向立板,底板上设有分别与人体各部位对应的承托板和固定带等立位承托和固定装置,底板内设有用于加热或制冷的温控层,仓体上设有多种生命体征监测装置。这种急救仓能够较好地适应于水域、冰面及雪地等特殊环境下的人工运送,允许立位放置以减小占地空间,并可以对仓内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的实时监测。

Intelligent consignment first aid warehouse for special environmen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pecial environment intelligent consignment first-aid warehouse, under the bottom plate of the warehous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guard board, and the space between the guard board and the bottom plate constitutes an air bag storage bin for placing floating air bags. The bottom and / or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integrated structure of the bottom plate composed of the bottom plate, the cross bar, the longitudinal bar and the guard board are provided with an air bag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 or There are two vertical plates on the left and right under the air bag connecting piece. On the bottom plate, there are support plates and fixation devices corresponding to each part of the human body. In the bottom plate, there is a temperature control layer for heating or cooling. On the warehouse body, there are a variety of vital signs monitoring devices. This kind of first-aid storehouse can better adapt to the artificial transportation in the special environment of water, ice and snow. It can be placed in a vertical position to reduce the occupied space, and can monitor the vital sign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storehouse in real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特殊环境智能化托运急救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特殊环境智能化托运急救仓,属医疗

技术介绍
现有用于伤病患者人工转运的设施多采用担架形式,担架可以短途独立使用,也可以用于装配在急救车上,现场将患者移到担架上后,将担架连同担架上的患者一同抬入急救车运送至医院或急救中心,再将担架连同担架上的患者一同抬至诊治场地,从现场到诊治场地的全部过程中,患者都是担架上的,担架既是患者的转运设施,也是院前急救的病床。相对于救护车这种体积较大且对路面有一定要求的设施而言,担架对场地的要求小,使用灵活,能够进入急救车无法进入的多种现场,显示出其在急救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然而,担架或类似设施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城市内涝或洪水泛滥时,担架因会没入水中而无法使用;在结冰或积雪地面,要抬着担架稳定行走也非常困难,随时有跌倒将患者摔出担架的危险;在火灾现场,患者在担架上也随时可能会被落下的物体击中。另外,现有担架是卧式担架,用于支承患者身体的底板是平放的,呈水平状态或带有较小倾斜或弯曲的基本水平状态,不允许较大的倾斜角度,更不允许竖立,患者根据具体病状可以采用仰卧、侧卧、半卧、俯卧等姿态,但不能采用竖立姿态,因此占用的地面较大,一辆急救车上通常只能配置一副担架,严重影响了救护车的运送能力,特别是在出现伤者数量较多的房屋倒塌、火灾或交通事故时,会因附近能够调度的救护车数量有限,或现场对救护车的容纳能力有限,延误对部分伤者的转运。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特殊环境智能化托运急救仓,以便在某些特殊环境下依然可以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特殊环境智能化托运急救仓,其包括仓体,所述仓体由若干仓板相互连接而成,所述仓板包括底板、侧板和端板,所述侧板包括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端板包括前端板和后端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分别连接所述底板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前端板和后端板分别连接所述底板的前端和后端,所述仓体设有能够盖住其仓体口的仓盖,所述底板的下方设有护板,所述护板和底板之间留有间距,所述底板与所述护板之间设有横杆,包括前横杆和后横杆,所述前横杆位于所述底板前部的下方,所述后横杆位于所述底板后部的下方,所述底板与所述前横杆和所述后横杆固定连接,所述护板与所述前横杆和所述后横杆固定连接,位于前横杆前面的所述护板呈弧面状向上翘起,与所述底板的前端连接,位于后横杆后面的所述护板呈弧面状向上翘起,与所述底板的前端连接,由此使得所述护板的前后两端均呈翘起的曲面状,以利于在冰面、雪地及其他适应滑行的场地滑行,当在水中行进时,宜能够减小阻力,所述前横杆和后横杆的下面设有纵杆,包括左纵杆和右纵杆,所述左纵杆位于所述底板左侧的下方,所述右纵杆位于所述底板右侧的下方,所述底板和所述护板之间的空间构成气囊储仓,用于放置漂浮气囊,所述漂浮气囊优选呈纵向延伸的柱形,与所述底板的长度相仿,允许大于或者小于底板长度,所述漂浮气囊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也可以是三个、四个或者更多,所述底板、横杆、纵杆和护板组成的底板一体化结构的底部和/或左右两侧设有用于连接充气后漂浮气囊的气囊连接结构和/或气囊连接件,用于固定连接充气后的漂浮气囊,所述漂浮气囊上设有与所述底板一体化结构上的所述气囊连接结构和/或气囊连接件相配套的连接结构和/或连接件,当将漂浮气囊充气后,可以通过这些连接结构和/或连接件将漂浮气囊固定(例如捆绑、卡扣连接)在所述底板一体化结构上,用于急救仓的水上漂浮。所述左纵杆和右纵杆均采用纵向立板,具有一定的高度,所述纵向立板的底边前部呈曲线状向上翘,与所述纵向立板的顶边前端连接,由此使得所述纵向立板的前后两端均呈翘起的曲线状,以利于在冰面等类似场合下滑行,减小阻力,且基本上不会影响在水面或雪地行进。同时,当设有折叠的仓体支架时,还可以将仓体支架折叠到纵向立板的外侧,避免折叠后的支架与地面接触,妨碍滑行或损坏支架。所述底板一体化结构上设有担架把手,包括位于前端左右两个前担架把手,位于后端的左右两个后担架把手,各所述担架把手均采用抽拉式,所述底板一体化结构上设有分别用于滑动连接相应担架把手的把手套管。所述底板一体化结构的下面可以设有或者不设有仓体支架,所述仓体支架为固定支架或者为可折叠支架。当设有仓体支架时,支架下面还可以设轮子,以便推行。所述仓体支架可以主要由四个支腿构成,包括左前支腿、右前支腿、左后支腿和右后支腿。所述支腿的上端优选通过支腿铰链安装在相应端的横杆上(前横杆或后横杆),安装位置优选位于相应侧纵杆(左纵杆或右纵杆)的外侧,所述支腿铰链采用允许支腿绕横向轴线转动的铰链,所述支腿和底板一体化结构之间设有用于将支腿定位在水平状态和竖直状态的支腿定位装置,所述支腿折叠起来(旋转成水平状态)呈悬空状态(高于地面),不与地面接触,由此可以避免地面摩擦损坏且避免因与地面摩擦或撞击地面物体而妨碍急救仓在地面(冰面、雪地面或光滑的硬质地面)上的滑行。所述支腿和底板一体化结构之间可以设有用于将支腿定位在水平状态和竖直状态的支腿定位装置。所述仓体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前推拉把手和后推拉把手。所述前推拉把手优选采用固定式或可折叠式。所述后推拉把手优选采用从所述后端板外侧面凸起的支架形式。所述前推拉把手和后推拉把手通常可以分别设置在所述前端板和后端板上。所述底板优选采用设有温控层的多层结构。所述侧板可以采用或者不采用设有温控层的多层结构。所述端板可以采用或者不采用设有温控层的多层结构。所述仓盖可以采用或者不采用设有温控层的多层结构。所述设有温控层的多层结构包括硬质基层和软质表层,所述硬质基层和软质表层之间设有温控层,所述温控层设有电加热元件。所述硬质基层的内侧和/或外侧可以设有隔热保温层,所述硬质基层的内侧和外侧也可以均不设隔热保温层。所述底板上设有人体立位支承和固定装置,所述人体立位支承和固定装置包括承托装置和固定带装置。所述承托装置的数量为多个,主要分布于人体头部、颈部、肩部、躯干、腰部、臀部、裆部、膝部、掌腕部和足踝部中任意多个部位的承托位置,设有与人体相应部位相适应的承托板,所述承托板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承托板在所述底板上安装方式优选为可调可拆的连接方式。所述承托板上优选设有用于采集其所受压力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固定带装置的数量为多个,主要分布于人体头部、颈部、肩部、躯干、腰部、上肢、下肢和足踝部中任意多个部位的捆绑位置,所述固定带装置包括固定带以及与所述固定带配套的固定带连接座,所述固定带连接座安装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固定带连接座在所述底板上安装方式优选为可调可拆的连接方式。所述固定带上优选设有用于采集其拉力的拉力传感器。所述仓体和/或仓盖上可以设有能够监测和/或监测仓内患者生命体征的生命体征监测装置。所述生命体征监测装置包括下列的任意一种或多种:能够实施连续监测的体温监测仪、能够实施连续监测的呼吸率监测仪、能够实施连续监测的心率监测仪、能够实施连续监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特殊环境智能化托运急救仓,其特征在于包括仓体,所述仓体由若干仓板相互连接而成,所述仓板包括底板、侧板和端板,所述侧板包括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端板包括前端板和后端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分别连接所述底板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前端板和后端板分别连接所述底板的前端和后端,所述仓体设有能够盖住其仓体口的仓盖,所述底板的下方设有护板,所述护板和底板之间留有间距,所述底板与所述护板之间设有横杆,包括前横杆和后横杆,所述前横杆位于所述底板前部的下方,所述后横杆位于所述底板后部的下方,所述底板与所述前横杆和所述后横杆固定连接,所述护板与所述前横杆和所述后横杆固定连接,位于前横杆前面的所述护板呈弧面状向上翘起,与所述底板的前端连接,位于后横杆后面的所述护板呈弧面状向上翘起,与所述底板的前端连接,所述前横杆和后横杆的下面设有纵杆,包括左纵杆和右纵杆,所述左纵杆位于所述底板左侧的下方,所述右纵杆位于所述底板右侧的下方,所述底板和所述护板之间的空间构成气囊储仓,用于放置漂浮气囊,所述底板、横杆、纵杆和护板组成的底板一体化结构的底部和/或左右两侧设有用于连接充气后漂浮气囊的气囊连接结构和/或气囊连接件,所述漂浮气囊上设有与所述底板一体化结构上的所述气囊连接结构和/或气囊连接件相配套的连接结构和/或连接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特殊环境智能化托运急救仓,其特征在于包括仓体,所述仓体由若干仓板相互连接而成,所述仓板包括底板、侧板和端板,所述侧板包括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端板包括前端板和后端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分别连接所述底板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前端板和后端板分别连接所述底板的前端和后端,所述仓体设有能够盖住其仓体口的仓盖,所述底板的下方设有护板,所述护板和底板之间留有间距,所述底板与所述护板之间设有横杆,包括前横杆和后横杆,所述前横杆位于所述底板前部的下方,所述后横杆位于所述底板后部的下方,所述底板与所述前横杆和所述后横杆固定连接,所述护板与所述前横杆和所述后横杆固定连接,位于前横杆前面的所述护板呈弧面状向上翘起,与所述底板的前端连接,位于后横杆后面的所述护板呈弧面状向上翘起,与所述底板的前端连接,所述前横杆和后横杆的下面设有纵杆,包括左纵杆和右纵杆,所述左纵杆位于所述底板左侧的下方,所述右纵杆位于所述底板右侧的下方,所述底板和所述护板之间的空间构成气囊储仓,用于放置漂浮气囊,所述底板、横杆、纵杆和护板组成的底板一体化结构的底部和/或左右两侧设有用于连接充气后漂浮气囊的气囊连接结构和/或气囊连接件,所述漂浮气囊上设有与所述底板一体化结构上的所述气囊连接结构和/或气囊连接件相配套的连接结构和/或连接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急救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杆和右纵杆均采用纵向立板,所述纵向立板的底边前部呈曲线状向上翘,与所述纵向立板的顶边前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急救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一体化结构上设有担架把手,包括位于前端左右两个前担架把手,位于后端的左右两个后担架把手,各所述担架把手均采用抽拉式,所述底板一体化结构上设有分别用于滑动连接相应担架把手的把手套管。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急救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一体化结构的下面设有或者不设有仓体支架,所述仓体支架为固定支架或者为可折叠支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急救仓,其特征在于所述仓体支架主要由四个支腿构成,包括左前支腿、右前支腿、左后支腿和右后支腿,所述支腿的上端通过支腿铰链安装在相应端的横杆上,安装位置位于相应侧纵杆的外侧,所述支腿铰链采用允许支腿绕横向轴线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天兵金宗学张鹏张亚军黄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