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传输模块及其液体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585938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8 0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体传输模块,应用在一液体冷却系统,该液体传输模块包含:一第一导流体及一第二导流体被一储液箱及一泵浦单元可移除地连接,该泵浦单元包括至少一泵浦,该第一及第二导流体内设有复数流道,且部分流道分别通过一逆止阀彼此连接,另外部分流道通过通孔连通,一进口及一出口分别与不同的流道连通以使一工作液体流入该液体传输模块,且该工作液体经由该液体传输模块传输引导流经该储液箱及该泵浦单元,并在该储液箱移除时或该泵浦单元的至少一泵浦移除时,维持在液体冷却系统内的该工作液体流动。

Liquid transfer module and its liquid cooling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liquid transmission module, which is applied to a liquid cooling system. The liquid transmission module includes: a first fluid guide and a second fluid guide are removably connected by a liquid storage tank and a pump unit, the pump unit includes at least one pump, the first and second fluid guide bodies are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flow channels, and some flow channels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through a check valve, In addition, part of the flow channel is communicated through the through-hole, an inlet and an outlet are respectively communicated with different flow channels to make a working liquid flow into the liquid transfer module, and the working liquid is transmitted through the liquid transfer module to guide through the liquid storage tank and the pump unit, and is maintained in the liquid cooling system when the liquid storage tank is removed or at least one pump of the pump unit is removed Working fluid f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体传输模块及其液体冷却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体传输模块及其液体冷却系统,尤指一种维持一液体冷却系统不间断的运作的液体传输模块。
技术介绍
液体冷却系统近年来被大量使用在高功率的发热源散热使用,因其具有较佳的散热效率故除个人电脑桌机外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电脑或服务器系统机柜的散热选用。液体冷却系统主要由水冷头、泵浦、储液箱及液体冷排(或称散热水排)所构成,水冷头用以接触发热源并将发热源的热凭借热交换将热传输到一工作液体,该液体冷排系用来对经过水冷头的工作液体的进行散热,该工作液体经过液体冷排散热后降温流经储液箱及泵浦。而在液体冷却系统内循环的工作液体会随着时间微量流失,该储液箱则预先填充有补充的工作液体用以弥补流失的工作液体。该泵浦则驱动液体冷却系统的工作液体流动。然而,上述各单元间利用管体进行串接,然后令工作液体运行冷却工作,若液体冷却系统中的泵浦或储液箱其中之一单元失能工作,将造成整个液体冷却系统必须停止运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作为储液箱及泵浦单元及水冷头及液体冷排之间传递一工作液体的液体传输模块。本技术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维持一液体冷却系统不间断的运作的液体传输模块。本技术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流道串连至少两个泵浦以对一液体冷却系统内工作液体加压,提升流体压力及流动速度。本技术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拆换零件时不需停止运作的液体冷却系统。本技术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将具有逆止阀的液体传输模块作为中继传输的液体冷却系统。为达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液体传输模块,被一储液箱及一泵浦单元连接,其特征是,包括:一第一导流体,设有的一第一导流水道组具有连通一进口及一出口的复数流道,供一工作液体流入及流出,其中该第一导流水道组的部分流道分别设有一逆止阀,以限制该工作液体的流向;一第二导流体,对接该第一导流体,且设有的一第二导流水道组具有连通该第一导流水道组的复数流道,且该第二导流体设有分别连通该第一导流水道组及该第二导流水道组的复数通口;该复数通口分别连接该储液箱及该泵浦单元。所述的液体传输模块,其中:该第一导流体包括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该第一导流水道组包括设置在该第一部分的一第一流道、一第二流道及一第三流道及设置在该第二部分的一第四流道、一第五流道及一第六流道,该第一流道经由一第一逆止阀连接该第四流道,该第二流道经由一第二逆止阀连接该第五流道,该第三流道经由一第三逆止阀连接该第五流道,该第六流道经由一连通管连接该第三流道,其中该进口连通该第一流道,该出口连通该第三流道。所述的液体传输模块,其中:该第二导流体对接该第一导流体,且该第二导流体包括一第三部分对应一第四部分,该第二导流水道组包括设置在该第三部分及该第四部分之间的一第七流道及一第八流道;该复数通口包括设置在该第三部分的一第一通口、一第二通口、一第三通口、一第四通口及一第五通口,及设置在该第四部分的一第六通口、一第七通口、一第八通口、一第九通口、一第十通口及一第十一通口。所述的液体传输模块,其中:该第一通口及该第二通口位于该第七流道及该第八流道以外的区域,且该第一通口对应连通该第一导流体的第一流道,该第二通口对应连通该第一导流体的第六流道,该第三通口及该第四通口连通该第二导流体的第七流道且分别位于该第七流道的两端,并且该第三通口对应连通该第一导流体的第二流道,该第四通口对应连通该第一导流体的第四流道,该第五通口连通该第二导流体的第八流道且对应连通该第一导流体的第五流道。所述的液体传输模块,其中:该第六通口对应连通该第三部分的第一通口,该第七通口及该第八通口连通该第三部分的第七流道,且该第七通口对应该第三部分的第二通口,该第九通口及第十通口连通该第八流道且分别位于该第八流道的两端,且该第九通口对应该第三部分的第五通口,该第十一通口对应连通该第三部分的第二通口。所述的液体传输模块,其中:该储液箱具有的一储液箱入口及一储液箱出口经由两接头可移除地连接该第二导流体的第六通口及第七通口;该泵浦单元包括的一第一泵浦所具有的一第一泵浦入口及一第一泵浦出口经由另外两接头可移除地连接该第二导流体的第八通口及第十通口。所述的液体传输模块,其中:该泵浦单元包括的一第二泵浦所具有的一第二泵浦入口及一第二泵浦出口经由另设的两接头可移除地连接该第二导流体的第九通口及第十一通口。所述的液体传输模块,其中:还包括一侦测单元,用于侦测该储液箱内的一储液量及该泵浦单元的转速。所述的液体传输模块,其中:该复数通口与该储液箱之间及该复数通口与该泵浦单元之间分别通过一接头连接。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液体冷却系统,其特征是,包含:一液体传输模块,包括:一第一导流体,设有的一第一导流水道组具有连通一进口及一出口的复数流道,其中该进口连接一液体冷排,该出口连接一水冷头,且该第一导流水道组的部分流道分别设有一逆止阀;一第二导流体,对接该第一导流体,且设有的一第二导流水道组具有连通该第一导流水道组的复数流道,且该第二导流体设有分别连通该第一导流水道组及该第二导流水道组的复数通口;一储液箱,连接该第二导流体,且具有的一储液箱进口及一储液箱出口分别通过该第二导流体的其中两通口连通该第一导流体及该第二导流体;一泵浦单元,具有的至少一第一泵浦所具有的一第一泵浦进口及一第一泵浦出口通过该第二导流体的其中另外两通口连通该第二导流体的流道。所述的液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流体包括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该第一导流水道组包括设置在该第一部分的一第一流道、一第二流道及一第三流道及设置在该第二部分的一第四流道、一第五流道及一第六流道,该第一流道经由一第一逆止阀连接该第四流道,该第二流道经由一第二逆止阀连接该第五流道,该第三流道经由一第三逆止阀连接该第五流道,该第六流道经由一连通管连接该第三流道,其中该进口连通该第一流道,该出口连通该第三流道。所述的液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流体对接该第一导流体,且该第二导流体包括一第三部分对应一第四部分,该第二导流水道组包括设置在该第三部分及该第四部分之间的一第七流道及一第八流道;该复数通口包括设置在该第三部分的一第一通口、一第二通口、一第三通口、一第四通口及一第五通口,及设置在该第四部分的一第六通口、一第七通口、一第八通口、一第九通口、一第十通口及一第十一通口。所述的液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通口及该第二通口位于该第七流道及该第八流道以外的区域,且该第一通口对应连通该第一导流体的第一流道,该第二通口对应连通该第一导流体的第六流道,该第三通口及该第四通口连通该第二导流体的第七流道并分别位于该第七流道的两端,并且该第三通口对应连通该第一导流体的第二流道,该第四通口对应连通该第一导流体的第四流道,该第五通口连通该第二导流体的第八流道且对应连通该第一导流体的第五流道。所述的液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六通口对应连通该第三部分的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体传输模块,被一储液箱及一泵浦单元连接,其特征是,包括:/n一第一导流体,设有的一第一导流水道组具有连通一进口及一出口的复数流道,供一工作液体流入及流出,其中该第一导流水道组的部分流道分别设有一逆止阀,以限制该工作液体的流向;/n一第二导流体,对接该第一导流体,且设有的一第二导流水道组具有连通该第一导流水道组的复数流道,且该第二导流体设有分别连通该第一导流水道组及该第二导流水道组的复数通口;该复数通口分别连接该储液箱及该泵浦单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体传输模块,被一储液箱及一泵浦单元连接,其特征是,包括:
一第一导流体,设有的一第一导流水道组具有连通一进口及一出口的复数流道,供一工作液体流入及流出,其中该第一导流水道组的部分流道分别设有一逆止阀,以限制该工作液体的流向;
一第二导流体,对接该第一导流体,且设有的一第二导流水道组具有连通该第一导流水道组的复数流道,且该第二导流体设有分别连通该第一导流水道组及该第二导流水道组的复数通口;该复数通口分别连接该储液箱及该泵浦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流体包括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该第一导流水道组包括设置在该第一部分的一第一流道、一第二流道及一第三流道及设置在该第二部分的一第四流道、一第五流道及一第六流道,该第一流道经由一第一逆止阀连接该第四流道,该第二流道经由一第二逆止阀连接该第五流道,该第三流道经由一第三逆止阀连接该第五流道,该第六流道经由一连通管连接该第三流道,其中该进口连通该第一流道,该出口连通该第三流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流体对接该第一导流体,且该第二导流体包括一第三部分对应一第四部分,该第二导流水道组包括设置在该第三部分及该第四部分之间的一第七流道及一第八流道;该复数通口包括设置在该第三部分的一第一通口、一第二通口、一第三通口、一第四通口及一第五通口,及设置在该第四部分的一第六通口、一第七通口、一第八通口、一第九通口、一第十通口及一第十一通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通口及该第二通口位于该第七流道及该第八流道以外的区域,且该第一通口对应连通该第一导流体的第一流道,该第二通口对应连通该第一导流体的第六流道,该第三通口及该第四通口连通该第二导流体的第七流道且分别位于该第七流道的两端,并且该第三通口对应连通该第一导流体的第二流道,该第四通口对应连通该第一导流体的第四流道,该第五通口连通该第二导流体的第八流道且对应连通该第一导流体的第五流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六通口对应连通该第三部分的第一通口,该第七通口及该第八通口连通该第三部分的第七流道,且该第七通口对应该第三部分的第二通口,该第九通口及第十通口连通该第八流道且分别位于该第八流道的两端,且该第九通口对应该第三部分的第五通口,该第十一通口对应连通该第三部分的第二通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储液箱具有的一储液箱入口及一储液箱出口经由两接头可移除地连接该第二导流体的第六通口及第七通口;该泵浦单元包括的一第一泵浦所具有的一第一泵浦入口及一第一泵浦出口经由另外两接头可移除地连接该第二导流体的第八通口及第十通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泵浦单元包括的一第二泵浦所具有的一第二泵浦入口及一第二泵浦出口经由另设的两接头可移除地连接该第二导流体的第九通口及第十一通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侦测单元,用于侦测该储液箱内的一储液量及该泵浦单元的转速。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复数通口与该储液箱之间及该复数通口与该泵浦单元之间分别通过一接头连接。


10.一种液体冷却系统,其特征是,包含:
一液体传输模块,包括:
一第一导流体,设有的一第一导流水道组具有连通一进口及一出口的复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文基
申请(专利权)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TW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