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壳体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585847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8 0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壳体和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包括:第一子壳和第二子壳;所述第一子壳和所述第二子壳的形状均为U形,且所述第一子壳和所述第二子壳的开口端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使所述第一子壳和所述第二子壳卡接闭合以设置于所述后壳的外缘;所述第一子壳的内缘、所述第二子壳的内缘与所述后壳的外缘之间还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咬合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壳体的前壳与后壳的连接稳固且不易损坏,同时能够方便快速的进行拆卸。

A display device shell and display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isplay device shell and a display device; the display device shell comprises a front shell and a rear shell; the front shell comprises a first sub shell and a second sub shell; the shapes of the first sub shell and the second sub shell are both U-shaped, and the opening ends of the first sub shell and the second sub shell are provided with a mutually matched clamping structure; the clamping structure makes the The first sub shell and the second sub shell are clamped and closed to be arranged on the outer edge of the rear shell; the inner edge of the first sub shell, the inner edge of the second sub shell and the outer edge of the rear shell are also provided with a matching occlusion structure. The front shell and the rear shell of the display device shell of the utility model are firmly connected and are not easy to be damaged, and can be easily and quickly disassembled at the same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装置壳体和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是指一种显示装置壳体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及普及,显示装置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现有显示装置中,显示装置壳体是用于承载安装显示装置的内部组件的主要结构,其一般包括:前壳和后壳。在现有技术中,前壳和后壳之间,一般通过螺纹连接件或卡接结构进行连接固定。当使用卡接结构时,前壳和后壳在垂直于显示装置显示面的方向上卡接固定,其本身结构和材质的问题,连接稳固程度不理想,且极易出现卡接结构损坏问题;而使用螺纹连接件时,前壳和后壳的拆解过程又过于繁琐,不具有快拆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壳体和显示装置,前壳与后壳的连接稳固且不易损坏,同时能够方便快速的进行拆卸。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包括:第一子壳和第二子壳;所述第一子壳和所述第二子壳的形状均为U形,且所述第一子壳和所述第二子壳的开口端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使所述第一子壳和所述第二子壳卡接闭合以设置于所述后壳的外缘;所述第一子壳的内缘、所述第二子壳的内缘与所述后壳的外缘之间还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咬合结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子壳的开口端的卡槽,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子壳的开口端的卡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壳和/或所述后壳的表面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位置与卡接闭合状态下的所述卡头的位置相对应。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壳的开口端设置有定位凹槽,所述第二子壳的开口端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凹槽配合的定位凸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咬合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子壳的内缘和所述第二子壳的内缘的凸起结构,以及设置于所述后壳的外缘的凹槽结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一子壳的内缘和所述第二子壳的内缘周向延伸的凸缘;所述凹槽结构包括:沿所述后壳的外缘周向延伸的凹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壳、所述第二子壳和所述后壳的弯角部还均设置有用于增强结构强度的加强筋。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壳体。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壳体和显示装置,通过U形的第一子壳和第二子壳卡接闭合后设置于后壳,第一子壳和第二子壳于开口端连接,在显示装置壳体的周向上实现连接固定,同时辅以第一子壳、第二子壳与后壳之间配的咬合结构,实现稳固的连接且不易损坏;此外,前壳设计为第一子壳和第二子壳两个部分,并通过其间的卡接连接方式实现显示装置壳体方便、快速的拆卸。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壳体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壳体装配后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a)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子壳的开口端局部示意图;图3(b)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子壳的开口端另一视角局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子壳的开口端局部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使用卡槽与卡头的卡接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后壳的局部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一子壳的弯角部分局部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后壳的弯角部分局部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壳体的装配过程第一步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壳体的装配过程第二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壳体,参考图1和图2,所述的显示装置壳体包括:前壳1和后壳2。本实施例中,前壳1包括可相互分离的两部分:第一子壳101和第二子壳102。第一子壳101和第二子壳102的形状均为U形,且第一子壳101和第二子壳102的开口端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卡接结构,通过该卡接结构,将第一子壳101和第二子壳102以开口端相对的方式卡接闭合之后,第一子壳101和第二子壳102即构成完整的前壳1。第一子壳101和第二子壳102卡接闭合后即形成与后壳2相适应的规格形状,能够设置在后壳2的外缘以构成完整的显示装置壳体。其中,参考图2,第一子壳101的内缘和第二子壳102的内缘是与后壳2的外缘相接触的部位,在第一子壳101的内缘、第二子壳102的内缘与后壳2的外缘之间还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咬合结构3。通过该咬合结构3的设置,第一子壳101和第二子壳102设置于后壳2的外缘后,在垂直于显示装置壳体的显示面的方向上产生结构干涉,同时结合摩擦力,以及第一子壳101和第二子壳102沿显示装置壳体周向的闭合方式,构成稳固的固定连接结构。可见,在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壳体中,第一子壳101和第二子壳102沿显示装置壳体的周向连接固定,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垂直于显示面方向连接固定的方式,能够在装配和使用的过程中承受更小的作用力,不易出现连接部位损坏的情况。此外,通过卡接连接的方式,也能够方便快速的将第一子壳101和第二子壳102分离,进而实现显示装置壳体整体的快速拆卸。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子壳101包括了前壳1的天侧部分,以及两侧的上半部分,第二子壳102包括了前壳1的地侧和两侧的下半部分。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根据具体的显示装置壳体的设计方式,第一子壳101和第二子壳102所包括的侧边部分可以灵活设置;例如,可以设计为:第一子壳101包括左侧和天侧的左半部分,第二子壳102包括右侧和天侧的右半部分。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3(a)、图3(b)、图4和图5,所述的卡接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一子壳101的开口端的卡槽1011,以及设置于第二子壳102的开口端的卡头1021。在进行卡接连接时,直接将第一子壳101和第二子壳102的开口端相对,并将卡头1021相应的卡入卡槽1011即可。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3(b)和图6,第一子壳101和后壳2的表面设置有通孔4。该通孔4的位置与卡接闭合状态下的卡头1021的位置相对应。当需要进行拆卸时,需要通过外力作用于卡头1021,使卡头1021与卡槽1011之间失去结构干涉,进而使卡头1021由卡槽1011中退出;而卡头1021和卡槽1011处于第一子壳101和第二子壳102内侧的非外露部分。故在本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包括:第一子壳和第二子壳;所述第一子壳和所述第二子壳的形状均为U形,且所述第一子壳和所述第二子壳的开口端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使所述第一子壳和所述第二子壳卡接闭合以设置于所述后壳的外缘;所述第一子壳的内缘、所述第二子壳的内缘与所述后壳的外缘之间还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咬合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包括:第一子壳和第二子壳;所述第一子壳和所述第二子壳的形状均为U形,且所述第一子壳和所述第二子壳的开口端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使所述第一子壳和所述第二子壳卡接闭合以设置于所述后壳的外缘;所述第一子壳的内缘、所述第二子壳的内缘与所述后壳的外缘之间还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咬合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子壳的开口端的卡槽,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子壳的开口端的卡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壳和/或所述后壳的表面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位置与卡接闭合状态下的所述卡头的位置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立国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