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氮排放的生物质颗粒燃料炊暖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8182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7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氮排放的生物质颗粒燃料炊暖炉,包括:炉体,炉体内限定出燃烧室且燃烧室底部设有炉排;第一风室,第一风室设置于炉体内且位于炉排的下方,第一风室与燃烧室连通,其贯穿炉体侧壁开设有第一进风口;烟气室,烟气室位于第一风室的下方并与燃烧室连通,烟气室的一端设置有排烟口;烟气再循环管,烟气再循环管一端与烟气室连通,另一端与第一风室连通。经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由燃烧室流至烟气室,通过烟气再循环管将一部分烟气引流至第一风室内,与第一进风口流入的空气形成含氧量较低的混合气体并用于支持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实现了低温低氧环境下生物质的燃烧,大幅度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

A low nitrogen emission biomass pellet fuel stov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iomass pellet fuel cooking stove with low nitrogen emission, which comprises a furnace body, a combustion chamber is defined in the furnace body and a grate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combustion chamber; a first air chamber is arranged in the furnace body and below the grate, the first air chamb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mbustion chamber, and a first air inlet is arranged through the side wall of the furnace body; a smoke chamber and a smoke chamber are arranged in the first air chamber One end of the flue gas recirculation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lue gas chamber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air chamber. The flue gas generated by the combustion of biomass particle fuel flows from the combustion chamber to the flue gas chamber, and a part of the flue gas is led to the first air chamber through the flue gas recycling pipe. The mixture gas with low oxygen content is formed with the air flowing into the first air inlet and is used to support the combustion of biomass particle fuel. The combustion of biomass in low temperature and low oxygen environment is realized, and the generation of nitrogen oxides is greatly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氮排放的生物质颗粒燃料炊暖炉
本技术涉及一种炊暖炉,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低氮排放的生物质颗粒燃料炊暖炉。
技术介绍
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能满足农村地区采暖用能需求,但现有生物质采暖炉仍然存在结构不合理、燃烧不稳定和氮氧化物排放高等问题,具体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1)现有炉具燃烧秸秆颗粒的温度太高,导致燃烧过程“结焦”量大,燃烧排放的颗粒物和氮氧化物浓度过高,一般超过400mg/m3(9%含氧量工况);(2)大部分炉具自动化程度低,进料为手动批次加料,进料不稳定;(3)换热器易积灰,影响换热效率。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稳定且清洁高效的生物质炊暖炉对于实现规模化的生物质清洁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低氮排放的生物质颗粒燃料炊暖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限定出燃烧室且所述燃烧室底部设有炉排;第一风室,所述第一风室设置于炉体内且位于炉排的下方,所述第一风室与所述燃烧室连通,其贯穿所述炉体侧壁开设有第一进风口;烟气室,所述烟气室位于所述第一风室的下方并与所述燃烧室连通,所述烟气室的一端设置有排烟口;烟气再循环管,所述烟气再循环管一端与所述烟气室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风室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经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由燃烧室流至烟气室,通过烟气再循环管将一部分烟气引流至第一风室内,与第一进风口流入的空气形成含氧量交底的混合气体并用于支持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实现了低温低氧环境下生物质的燃烧,大幅度减少“结焦”现象以及氮氧化物的生成。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风室,所述第二风室位于所述炉体内且位于所述燃烧室的上方,所述第二风室与所述燃烧室连通且所述第二风室具有第二进风口。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烟气中仍含有大量可燃烧成分,从第二风室导入燃烧室上方的空气主要作用在于参与烟气的二次燃烧,起强化可燃烟气混合助燃作用。进一步的,还包括燃尽室,所述燃尽室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与所述第二风室连通,所述出口与所述烟气室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燃尽室的室内温度为750-900℃。由于第二风室与燃烧室和燃尽室均连通,因此,第二风室的空气一部分会流向燃烧室内参与上述二次燃烧,另一部分空气与二次燃烧产生的烟气混合后会通过进口流入燃尽室,在燃尽室内烟气会进行三次燃烧,通过对燃尽室的温度进行精确控制,使烟气可以充分燃烧,但达不到氮氧化物的生成温度进而有效减少或避免氮氧化物的生成,并可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降低烟气颗粒物排放。优选的,所述进口由多个直径为5-8mm的风管依次相接组成。进一步的,还包括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一端与所述燃尽室的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烟气室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换热组件内设置有扰流清灰机构。所述扰流清灰机构能够阻挡烟气中的颗粒物随烟气一起流走,在减少烟气中颗粒物含量的同时也避免了换热器容易积灰的问题,为换热器的换热效率提供了保障。进一步的,所述烟气再循环管的一端设置有流量阀。通过调节流量阀的开度可直接调节回流至第一风室内的烟气量,也可以通过风机变速实现比例调节。进一步的,还包括料仓、螺旋绞龙输送机以及推料机构;所述推料机构设置于所述炉排的上方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与所述炉体滑动连接;所述螺旋绞龙输送机位于所述推料机构的上方,所述推料机构的第一位置与所述螺旋绞龙输送机的输出端位置对应;所述料仓位于所述螺旋绞龙输送机的上方其内部存储有生物质颗粒燃料,所述料仓的出料口与所述螺旋绞龙输送机的进料端位置对应;所述推料机构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能够将燃料推送至所述炉排上。进一步的,还包括集灰室,所述集灰室设置于所述第一风室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一风室连通,所述集灰室的位置与所述推料机构的移动终端位置对应。进一步的,还包括点火机构,所述点火机构包括点火器和鼓风机,所述燃烧室开设有热风进风口,所述鼓风机安装于所述热风进风口上,所述点火器设置于所述鼓风机的出风口处,所述点火器的输出温度为800℃以上。点火器的温度控制在800℃以上可以将空气进行加热,使空气温度达到燃料的燃点温度,通过鼓风机将热空气吹送至燃烧室内即可引燃生物质颗粒燃料,以输出温度为800℃的点火器为例,800℃的输出温度可以使空气的温度达到300-500℃,而燃料的燃点温度一般也为300-500℃,因此可通过上述方式进行点火。优选的,所述点火器为氮化硅陶瓷点火器。进一步的,第一进风口可设置第一风机,第二进风口可设置第二风机,绞龙推送机具有驱动电机,排烟口处可设置烟气引风机;在炉体外可以加装内设控制器的电控盒,通过控制器对第一风机、第二风机、驱动电机、烟气引风机、点火器、鼓风机、推料机构以及流量阀进行综合集成式调节,可大大提高自动化程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附图为本技术提供的另一个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低氮排放的生物质颗粒燃料炊暖炉,包括:炉体,炉体内限定出燃烧室22且燃烧室22底部设有炉排10;第一风室23,第一风室23设置于炉体内且位于炉排10的下方,第一风室23通过烟道与燃烧室22连通,其贯穿炉体侧壁开设有第一进风口;烟气室19,烟气室19位于第一风室23的下方并与燃烧室22连通,烟气室19的一端设置有排烟口;烟气再循环管18,烟气再循环管18一端与烟气室19连通并设置有流量阀,另一端与第一风室23连通。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风室21,第二风室21位于炉体内且位于燃烧室22的上方,第二风室21与燃烧室22连通且第二风室21具有第二进风口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还包括燃尽室8,燃尽室8具有进口7和出口,进口7与第二风室21连通,出口与烟气室19的另一端连通。本技术燃尽室8的室内温度可以设置为750-90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进口7由多个直径为5-8mm的风管依次相接组成。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还包括换热组件11,换热组件11一端与燃尽室8的出口连通,另一端与烟气室19的另一端连通,换热组件11内设置有扰流清灰机构。优选的,所述扰流清灰装置为螺旋片状结构,静止状态可以起到强化穿热作用和扰流作用,用户可以通过震动螺旋片将换热组件1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氮排放的生物质颗粒燃料炊暖炉,其特征在于,包括:/n炉体,所述炉体内限定出燃烧室(22)和第一风室(23),且所述燃烧室(22)底部设有炉排(10);所述第一风室(23)位于炉排(10)的下方,所述第一风室(23)与所述燃烧室(22)连通,其贯穿所述炉体侧壁开设有第一进风口;/n烟气室(19),所述烟气室(19)位于所述第一风室(23)的下方并与所述燃烧室(22)连通,所述烟气室(19)的一端设置有排烟口;/n烟气再循环管(18),所述烟气再循环管(18)一端与所述烟气室(19)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风室(23)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氮排放的生物质颗粒燃料炊暖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炉体,所述炉体内限定出燃烧室(22)和第一风室(23),且所述燃烧室(22)底部设有炉排(10);所述第一风室(23)位于炉排(10)的下方,所述第一风室(23)与所述燃烧室(22)连通,其贯穿所述炉体侧壁开设有第一进风口;
烟气室(19),所述烟气室(19)位于所述第一风室(23)的下方并与所述燃烧室(22)连通,所述烟气室(19)的一端设置有排烟口;
烟气再循环管(18),所述烟气再循环管(18)一端与所述烟气室(19)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风室(2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氮排放的生物质颗粒燃料炊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内还限定出第二风室(21),所述第二风室(21)位于所述燃烧室(22)的上方,所述第二风室(21)与所述燃烧室(22)连通且所述第二风室(21)具有第二进风口(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氮排放的生物质颗粒燃料炊暖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燃尽室(8),所述燃尽室(8)具有进口(7)和出口,所述进口(7)与所述第二风室(21)连通,所述出口与所述烟气室(19)的另一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氮排放的生物质颗粒燃料炊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7)由多个直径为5-8mm的风管依次相接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氮排放的生物质颗粒燃料炊暖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组件(11),所述换热组件(11)一端与所述燃尽室(8)的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烟气室(19)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明邓梦思张静齐小顺杨旭东李定凯吴金山赵春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未来蓝天技术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