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程睿琳专利>正文

一种模块化设计的装配式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7972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7 2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化设计的装配式建筑,包括模块本体,所述模块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顶部安装有定位钢筋,所述模块本体的两侧均设有穿线架,所述穿线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模块支撑柱,所述模块本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外板体,所述外板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夹座,所述夹座的底部插接有U形夹;在底部留有一定的空间,在预留的空间下设置U形夹,U形夹通过夹座固定在外板体的底部,使U形夹支撑固定穿线管,穿线管的一端与穿线架连接,使穿线架内的线路进入穿线管内,穿线管再通过第二螺母与进线管连接,使线路通过进线管进入上方设置的出线管内,最后进入出线槽内连接插座,避免了需要破坏墙体才能连接线路的麻烦。

A modular design of assembly build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odular design assembly building, which includes a module body, the top of the module body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convex part, the top of the convex part is installed with positioning steel bar, both sides of the module body are equipped with a threading frame, one side of the threading fram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module support column, and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module body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n outer plate body The bottom of the outer plate body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clamp base, and the bottom of the clamp base is inserted with a U-clamp; a certain space is reserved at the bottom, and a U-clamp is arranged under the reserved space, and the U-clamp is fixed at the bottom of the outer plate body through the clamp base, so that the U-clamp supports the fixed threading pipe, one end of the threading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threading frame, so that the lines in the threading frame enter the threading pipe, and the threading pipe passes through the The two nut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incoming line pipe, so that the line enters the outgoing line pipe set above through the incoming line pipe, and finally enters the outlet slot to connect the socket, avoiding the trouble that the wall needs to be damaged to connect the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设计的装配式建筑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具体为一种模块化设计的装配式建筑。
技术介绍
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按预制构件的形式和施工方法分为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及升板升层建筑等五种类型,中国专利(专利号:CN201710153458.4,公开了一种模块化设计的装配式建筑),该专利通过集线盒和穿线管,实现了建筑模块本体内部电线的设计与安装,方便后期对电路的设计,然而在实际铺设线路的过程中,需要将墙体的外表面掏空进行铺设,会对墙体造成损伤,且较为麻烦,为此,提出一种模块化设计的装配式建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设计的装配式建筑,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块化设计的装配式建筑,包括模块本体,所述模块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顶部安装有定位钢筋,所述模块本体的两侧均设有穿线架,所述穿线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模块支撑柱,所述模块本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外板体,所述外板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夹座,所述夹座的底部插接有U形夹,所述U形夹的内部设有穿线管,所述穿线管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进线管,所述进线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管座,所述管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出线管,所述外板体的外表面开设有出线槽。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穿线管的内侧壁铺设有防火层。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U形夹的外侧壁粘接有橡胶垫。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穿线管共设有两个,且沿着所述进线管对称分别。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穿线管的一端通过第一螺母与所述穿线架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螺母与所述进线管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出线管贯穿所述外板体的底部,且延伸至所述出线槽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原有的结构上设置外板体,使外板体固定在模块本体上,且底部留有一定的空间,在预留的空间下设置U形夹,U形夹通过夹座固定在外板体的底部,使U形夹支撑固定穿线管,穿线管的一端与穿线架连接,使穿线架内的线路进入穿线管内,穿线管再通过第二螺母与进线管连接,使线路通过进线管进入上方设置的出线管内,最后进入出线槽内连接插座,避免了需要破坏墙体才能连接线路的麻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模块本体和装饰板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管道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穿线管支撑结构示意图。图中:1、模块本体;11、凸起部;12、定位钢筋;13、穿线架;14、模块支撑柱;2、外板体;3、穿线管;31、防火层;32、第一螺母;33、第二螺母;4、进线管;41、管座;42、出线管;5、U形夹;51、夹座;52、橡胶垫;6、出线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模块化设计的装配式建筑,包括模块本体1,所述模块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凸起部11,所述凸起部11的顶部安装有定位钢筋12,所述模块本体1的两侧均设有穿线架13,所述穿线架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模块支撑柱14,所述模块本体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外板体2,所述外板体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夹座51,所述夹座51的底部插接有U形夹5,所述U形夹5的内部设有穿线管3,所述穿线管3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进线管4,所述进线管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管座41,所述管座4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出线管42,所述外板体2的外表面开设有出线槽6。本实施例中,外板体2为内部空心的建筑石膏板,其具有质量轻的优点。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穿线管3的内侧壁铺设有防火层31;防火层31的材料为氧化纤维,防火层31对内部的线路进行保护。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U形夹5的外侧壁粘接有橡胶垫52;通过设置橡胶垫52,增加U形夹5内部穿线管3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穿线管3共设有两个,且沿着所述进线管4对称分别;两个穿线管3分别对线路进行连接。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穿线管3的一端通过第一螺母32与所述穿线架13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螺母33与所述进线管4固定连接;穿线架13与进线管4内部的线路通过穿线管3连接。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出线管42贯穿所述外板体2的底部,且延伸至所述出线槽6处;出线管42将线路延伸至出线槽6内。工作原理或者结构原理,在原有的结构上设置外板体2,使外板体2固定在模块本体1上,且底部留有一定的空间,在预留的空间下设置U形夹5,U形夹5通过夹座51固定在外板体2的底部,使U形夹5支撑固定穿线管3,穿线管3的一端与穿线架13连接,使穿线架13内的线路进入穿线管3内,穿线管3再通过第二螺母33与进线管4连接,使线路通过进线管4进入上方设置的出线管42内,最后进入出线槽6内连接插座,避免了需要破坏墙体才能连接线路的麻烦,在安装完成后,通过在外侧安装装饰板,对预留的空间进行填补,避免影响整体美观。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设计的装配式建筑,包括模块本体(1),所述模块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凸起部(11),所述凸起部(11)的顶部安装有定位钢筋(12),所述模块本体(1)的两侧均设有穿线架(13),所述穿线架(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模块支撑柱(14),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本体(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外板体(2),所述外板体(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夹座(51),所述夹座(51)的底部插接有U形夹(5),所述U形夹(5)的内部设有穿线管(3),所述穿线管(3)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进线管(4),所述进线管(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管座(41),所述管座(4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出线管(42),所述外板体(2)的外表面开设有出线槽(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设计的装配式建筑,包括模块本体(1),所述模块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凸起部(11),所述凸起部(11)的顶部安装有定位钢筋(12),所述模块本体(1)的两侧均设有穿线架(13),所述穿线架(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模块支撑柱(14),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本体(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外板体(2),所述外板体(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夹座(51),所述夹座(51)的底部插接有U形夹(5),所述U形夹(5)的内部设有穿线管(3),所述穿线管(3)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进线管(4),所述进线管(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管座(41),所述管座(4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出线管(42),所述外板体(2)的外表面开设有出线槽(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设计的装配式建筑,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睿琳段超
申请(专利权)人:程睿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