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轴架以及浆纱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7926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7 2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经轴架及浆纱机构。该经轴架包括机架以及相对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数量以及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数量均为多个,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支撑件以及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支撑件均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多个所述第一支撑件共同围成第一卡设区,多个所述第二支撑件共同围成第二卡设区,经轴的两端能够分别卡入所述第一卡设区与所述第二卡设区。上述的经轴架,仅需一个工人即可完成上轴操作,操作简单,节时节力,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此外,上述的经轴架还能够减少经轴转动过程中经轴架对经轴的阻力,以实现在纱线退绕过程中辅助经轴转动,避免纱线断线。

Warp frame and siz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warp frame and a sizing mechanism. The warping frame comprises a frame, a first supporting member and a second supporting member relative to the frame, the number of the first supporting member and the number of the second supporting member are all multiple, at least one first support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second supporting member can be rotationally connected to the frame, the first supporting member and the second supporting member are all surrounded by the first clamping area, and the first supporting member is more than one The second supporting members together form a second clamping area, and two ends of the warp shaft can be respectively clamped into the first clamping area and the second clamping area. The above-mentioned warp frame only needs one worker to complete the operation of the upper axle, which is simple in operation, saves time and force, and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n addition, the said warp frame can reduce the resistance of the warp frame to the warp shaft during the rotation of the warp shaft, so as to realize the auxiliary rotation of the warp shaft during the yarn unwinding process and avoid the yarn break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经轴架以及浆纱机构
本技术涉及纺织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经轴架以及浆纱机构。
技术介绍
浆纱是织布前的一道重要生产工序,浆纱产量的多少制约了织布的产能。在进行浆纱前,需要将经轴吊至经轴架上。传统的上轴方法是两个工人配合,其中一工人操作吊机,将经轴吊至经轴架上方,另一工人握持经轴其中一端的边盘,将经轴轴芯朝向该端的卡位对准经轴架一端的夹头然后卡进夹头中。操作吊机的工人再将经轴下降至与夹头平行的位置,另一工人再握持经轴另一端的边盘,将经轴轴芯朝向该端的卡位卡进经轴架另一端的夹头内,最后将两端夹头锁紧,即完成一次上轴操作。可见,传统的上轴方法操作十分复杂,费时费力,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此外,传统的经轴架在经轴转动过程中对经轴的阻力较大,容易在浆纱过程中造成纱线断线。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经轴架上轴方法操作复杂,费时费力,且在经轴转动过程中对经轴的阻力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上轴操作简单,节时节力,且在经轴转动过程中对经轴的阻力小的经轴架。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经轴架,包括机架以及相对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数量以及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数量均为多个,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支撑件以及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支撑件均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多个所述第一支撑件共同围成第一卡设区,多个所述第二支撑件共同围成第二卡设区,经轴的两端能够分别卡入所述第一卡设区与所述第二卡设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之间的间隔形成所述第一卡设区,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之间的间隔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经轴的直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连线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角度为0~α,当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时,所述经轴能够卡入所述第一卡设区;和/或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的间隔形成所述第二卡设区,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的间隔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经轴的直径,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的连线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角度为0~α,当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时,所述经轴能够卡入所述第二卡设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位于同一高度;和/或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位于同一高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数量为至少三个,各个所述第一支撑件共同围成所述第一卡设区,其中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之间的最小间隔不大于所述经轴的直径,且该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位于同一高度h,其他数量的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高度均小于h,当所述经轴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一卡设区时,各个所述第一支撑件均与所述经轴接触配合;和/或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数量为至少三个,各个所述第二支撑件共同围成所述第二卡设区,其中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的最小间隔不大于所述经轴的直径,且该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位于同一高度h,其他数量的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高度均小于h,当所述经轴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二卡设区时,各个所述第二支撑件均与所述经轴接触配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具有第一滚轴,所述第一滚轴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各个所述第一滚轴共同围成所述第一卡设区;所述第二支撑件具有第二滚轴,所述第二滚轴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各个所述第二滚轴共同围成所述第二卡设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滚轴的外周面和/或所述第二滚轴的外周面设有缓冲套。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个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或各个所述第二支撑件均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经轴架还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对所述经轴进行限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限位件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机架,所述限位件能够绕设在所述经轴上以对所述经轴进行限位。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浆纱机构。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浆纱机构,包括经轴、上浆装置、收卷装置以及上述的经轴架,所述经轴的一端卡设于所述经轴架的多个第一支撑件共同围成的第一卡设区,所述经轴的另一端卡设于所述经轴架的多个第二支撑件共同围成的第二卡设区,所述上浆装置用于对所述经轴上的纱线进行上浆,所述收卷装置用于对上浆后得到的浆纱进行收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述的经轴架在机架上相对设有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多个第一支撑件共同围成第一卡设区,多个第二支撑件共同围成第二卡设区。在对上述的经轴架进行上轴操作时,工人通过操作吊机将经轴吊起,将经轴的两端分别对准第一卡设区以及第二卡设区后缓慢下放,即完成一次上轴操作。故上述的经轴架,仅需一个工人即可完成上轴操作,操作简单,节时节力,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此外,至少一个第一支撑件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支撑件可转动连接于机架的设置,能够减少经轴转动过程中经轴架对经轴的阻力,以实现在纱线退绕过程中辅助经轴转动,避免纱线断线。上述的经轴架中,第一滚轴的外周面以及所述第二滚轴的外周面均设有缓冲套。缓冲套的设置能够减轻经轴在放置时对第一滚轴以及第二滚轴的冲击,延长机械使用寿命。上述的经轴架中还包括限位件。限位件用于对经轴进行限位以防止经轴在转动过程中滑脱。进一步地,限位件的一端固定于机架上,限位件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机架,限位件能够套设于经轴上以对经轴进行限位。限位件套设于经轴上以对经轴进行限位的设置能够更加稳定的限制经轴,防止经轴在转动过程中滑脱,且限位件的一端固定于机架上的设置能够防止限位件丢失。上述的经轴架中,各个第一支撑件和/或各个第二支撑件均可转动连接于机架,能够将传统的经轴的滑动配合提升为转动配合,进一步减少经轴转动过程中经轴架对经轴的阻力,避免纱线断线。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所述的经轴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经轴架的局部侧视图;图3为图2所示的经轴架的A-A’面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经轴架;100、机架;200、第一支撑件;210、第一连接杆;220、第一滚轴;300、第二支撑件;310、第二连接杆;320、第二滚轴;400、限位件;500、第一定位件;600、第二定位件;700、连接件;20、经轴;21、轴芯;22、边盘。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经轴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相对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数量以及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数量均为多个,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支撑件以及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支撑件均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多个所述第一支撑件共同围成第一卡设区,多个所述第二支撑件共同围成第二卡设区,经轴的两端能够分别卡入所述第一卡设区与所述第二卡设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轴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相对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数量以及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数量均为多个,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支撑件以及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支撑件均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多个所述第一支撑件共同围成第一卡设区,多个所述第二支撑件共同围成第二卡设区,经轴的两端能够分别卡入所述第一卡设区与所述第二卡设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轴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之间的间隔形成所述第一卡设区,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之间的间隔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经轴的直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连线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角度为0~α,当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时,所述经轴能够卡入所述第一卡设区;
和/或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的间隔形成所述第二卡设区,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的间隔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经轴的直径,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的连线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角度为0~α,当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的连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时,所述经轴能够卡入所述第二卡设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轴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位于同一高度;和/或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位于同一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轴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数量为至少三个,各个所述第一支撑件共同围成所述第一卡设区,其中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之间的最小间隔不大于所述经轴的直径,且该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位于同一高度h,其他数量的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高度均小于h,当所述经轴的端部位于所述第一卡设区时,各个所述第一支撑件均与所述经轴接触配合;
和/或所述第二支撑件的数量为至少三个,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路明田柱安问晓锋林志锋黎敏腾李冰罗雄波张华强刘细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