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曲柄摇杆式插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7092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7 1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曲柄摇杆式插秧机,包括机架、前轮、把手、转轴、左右两个后轮、座椅和秧箱,机架上设置驱动电机,机架的后部设置有送秧装置,送秧装置包括底板和前隔板,前隔板的后端设置有后隔板,相邻的两个前隔板后端的后隔板远离前隔板的一端距离变小,机架的一侧设置有振动电机,振动电机连接振动轴,振动轴穿过所有的前隔板并且与前隔板转动连接,机架的后方转动设置有输入轴,输入轴上设置有多个输出轴,输出轴的一端设置有筷式秧爪,输入轴与转轴通过曲柄摇杆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本申请采用电能驱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更环保。

Electric crank rocker transplant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lectric crank rocker transplanter,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a front wheel, a handle, a rotating shaft, two left and right rear wheels, a seat and a seedling box. A driving motor is arranged on the frame, and a seedling feeding device is arranged at the rear of the frame. The seedling feeding device comprises a base plate and a front partition. A rear partition is arranged at the rear of the front partition, and the rear partition at the rear of the adjacent two front partitions is far away from the front partition One end of the frame is smaller, one side of the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vibration motor,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vibration shaft. The vibration shaft passes through all the front diaphragms and is rotationally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diaphragms. The rear of the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n input shaft,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output shafts. One end of the output shaft is provided with a chopstick type seedling claw, and the input shaft and the rotating shaft are connected through a crank rocker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structure of the application is simple and the operation is convenient, the application is driven by electric energy, the emission of pollutants is reduced, and the environment is more friend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曲柄摇杆式插秧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曲柄摇杆式插秧机,属于农业机械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在农机的发展方面,所采用的均是柴油机为动力,在传动机构方面大多数采用液压等技术。其结构相对较复杂,在插秧机的操作方面也不够简单,种类和型号也比较单一,方面南方作业的较少。随着人们对插秧机的使用需要,这类插秧机并不适合大多数农家使用。目前一些插秧机的价格体型大,不方面普及。因此在一些小面积范围内,梯田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就需要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的小型电动插秧机来进行插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曲柄摇杆式插秧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插秧机结构复杂、操作不便的技术缺陷。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信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曲柄摇杆式插秧机,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前端的前轮与把手、设置在机架后端的转轴、设置在转轴两端的左右两个后轮、设置在机架上的座椅和设置在支架上的秧箱,所述的机架上设置驱动电机,所述的驱动电机驱动转轴转动,所述的机架的后部设置有送秧装置,所述的送秧装置包括底板和平行设置在底板上的多个与底板垂直的前隔板,所述的底板的前端位于秧箱的下方,底板成前端高后端低的倾斜设置,所述的前隔板的后端设置有后隔板,相邻的两个前隔板后端的后隔板远离前隔板的一端距离变小并成V形设置,所述的机架的一侧设置有振动电机,所述的振动电机的传动轴连接振动轴,振动轴穿过所有的前隔板并且与前隔板转动连接,所述的机架的后方转动设置有与转轴平行的输入轴,所述的输入轴上固定设置有多个输出轴,输出轴远离输入轴的一端设置有筷式秧爪,所述的输入轴与转轴通过曲柄摇杆机构连接。本申请中的插秧机整体的移动的转轴和用于将秧苗插入泥土中的筷式秧爪均由驱动电机驱动,整个插秧机需要两个电机即可实现所有的动作,并且本申请没有繁杂的联动结构,操作简单,本申请除将秧苗放置在秧箱和送秧装置内以外,无需其他的人工放置秧苗程序,整个操作十分方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机架包括机架本体、设置在机架本体前端的机架连接件、设置在机架本体顶部的电源安装盒、设置在机架本体尾部的支撑架和设置在支撑架底部的左右两个转轴支撑,所述的电源安装盒内安装用于对驱动电机和振动电机供电的电源,所述的座椅设置在电源安装盒的顶部,所述的转轴转动安装在转轴支撑上。本申请中的机架结构简单,且强度与稳定性好,在机架的座椅下设置电源安装盒,一方面方便电源的安装,另一方面抬高座椅的高度,更适宜操作插秧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支撑架包括自左向右等间隔设置的多根第一支撑梁和一根以上连接多根第一支撑梁的第二支撑梁,所述的第二支撑梁与第一支撑梁垂直,所述的第一支撑梁的前端与机架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的转轴支撑包括环形的支撑本体和一根以上底部与支撑本体固定连接的支撑连接杆,所述的左右两个转轴支撑的支撑连接杆的顶部分别与最左端和左右端的第一衡量的底部固定,所述的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在两个支撑本体内。本申请中的支撑架采用衡量连接式结构,一方面减少使用的材料,另一方面减轻整个插秧机的重量,使用中节约电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二支撑梁的数量为两根,每个转轴支撑的支撑连接杆的数量为三根,其中一根支撑连接杆竖直设置,另外两根支撑连接杆分别位于竖直设置的支撑连接杆的两侧并电动且成V字形分布。本申请中的支撑架的稳定性和强度均更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曲柄摇杆机构包括曲柄、连杆和摇杆,所述的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曲柄的一端和摇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的曲柄的另一端与转轴连接,所述的摇杆的另一端与输入轴连接。本申请采用曲柄摇杆机构实现一台电机同时驱动后轮和筷式秧爪的工作。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筷式秧爪包括连接块和左右两根一端固定在连接块上的压杆,所述的两根平行设置,所述的输出轴远离输入轴的一端开有水平的安装孔,所述的连接块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凸起,所述的连接凸起设置在安装孔内并与安装孔过盈配合。本申请中的两根压杆用于将秧苗向下按压插入泥土中,凸起与安装孔过盈配合实现连接块和输出轴之间的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秧箱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四根支撑柱和设置在支撑柱上的多层水平设置的秧苗支撑板,所述的秧苗支撑板的中部开有贯穿其上下用于向下输送秧苗的通槽。本申请中设置多层秧苗支撑板,可乘放更多的秧苗,减少向插秧机上放置秧苗的频次。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支撑柱的底端设置有安装块,所述的安装块靠近机架的一侧设置有贯穿其前后两端并且与机架边沿相配合的安装槽。本申请通过设置安装块以及安装槽与机架之间的配合实现支撑柱与支架之间的安装,安装方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机架一侧设置有振动电机支撑座,所述的振动电机可拆卸的安装在振动电机支撑座上。本申请通过设置振动电机支撑座,方便将振动电机安装在机架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机架连接件上开有贯穿其上下的安装通孔,所述的前轮通过前叉转动安装在机架连接件上,所述的前叉的顶部穿过安装通孔后通过把手连接件安装有把手,所述的把手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本体,所述的连接件本体的前部开有贯穿其上下的前叉安装孔,所述的连接件本体的后部开有贯穿其左右两端的把手安装孔,所述的前叉的顶部安装在前叉安装孔内,把手安装在把手安装孔内。本申请中把手连接件方便把手与前叉之间的安装。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插秧机结构复杂,不便于操作的技术缺陷,并且本申请采用电能驱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更环保。附图说明图1是反映本申请中机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反映本申请中把手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反映本申请中曲柄摇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反映本申请中送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反映本申请中筷式秧爪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机架;2、前轮;3、把手;4、转轴;5、后轮;6、座椅;7、秧箱;8、驱动电机;9、送秧装置;10、底板;11、前隔板;12、后隔板;13、振动电机;15、输入轴;16、输出轴;17、筷式秧爪;18、曲柄摇杆机构;19、机架本体;20、机架连接件;21、电源安装盒;22、支撑架;23、转轴支撑;24、第一支撑梁;25、第二支撑梁;26、支撑本体;27、支撑连接杆;28、曲柄;29、连杆;30、摇杆;31、连接块;32、压杆;33、支撑柱;34、秧苗支撑板;35、安装块;36、振动电机支撑座;37、前叉;38、连接件本体;39、前叉安装孔;40、把手安装;41、把手连接件;42、第一缺口;43、第一固定孔;44、第二固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图7所示的电动曲柄摇杆式插秧机,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前端的前轮2与把手3、设置在机架1后端的转轴4、设置在转轴4两端的左右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曲柄摇杆式插秧机,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前端的前轮(2)与把手(3)、设置在机架(1)后端的转轴(4)、设置在转轴(4)两端的左右两个后轮(5)、设置在机架(1)上的座椅(6)和设置在机架(1)上的秧箱(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1)上设置驱动电机(8),所述的驱动电机(8)驱动转轴(4)转动,所述的机架(1)的后部设置有送秧装置(9),所述的送秧装置(9)包括底板(10)和平行设置在底板(10)上的多个与底板(10)垂直的前隔板(11),所述的底板(10)的前端位于秧箱(7)的下方,底板(10)成前端高后端低的倾斜设置,所述的前隔板(11)的后端设置有后隔板(12),相邻的两个前隔板(11)后端的后隔板(12)远离前隔板(11)的一端距离变小并成V形设置,所述的机架(1)的一侧设置有振动电机(13),所述的振动电机(13)的传动轴连接振动轴,振动轴穿过所有的前隔板(11)并且与前隔板(11)转动连接,所述的机架(1)的后方转动设置有与转轴(4)平行的输入轴(15),所述的输入轴(15)上固定设置有多个输出轴(16),输出轴(16)远离输入轴(15)的一端设置有筷式秧爪(17),所述的输入轴(15)与转轴(4)通过曲柄摇杆机构(18)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曲柄摇杆式插秧机,包括机架(1)、设置在机架(1)前端的前轮(2)与把手(3)、设置在机架(1)后端的转轴(4)、设置在转轴(4)两端的左右两个后轮(5)、设置在机架(1)上的座椅(6)和设置在机架(1)上的秧箱(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1)上设置驱动电机(8),所述的驱动电机(8)驱动转轴(4)转动,所述的机架(1)的后部设置有送秧装置(9),所述的送秧装置(9)包括底板(10)和平行设置在底板(10)上的多个与底板(10)垂直的前隔板(11),所述的底板(10)的前端位于秧箱(7)的下方,底板(10)成前端高后端低的倾斜设置,所述的前隔板(11)的后端设置有后隔板(12),相邻的两个前隔板(11)后端的后隔板(12)远离前隔板(11)的一端距离变小并成V形设置,所述的机架(1)的一侧设置有振动电机(13),所述的振动电机(13)的传动轴连接振动轴,振动轴穿过所有的前隔板(11)并且与前隔板(11)转动连接,所述的机架(1)的后方转动设置有与转轴(4)平行的输入轴(15),所述的输入轴(15)上固定设置有多个输出轴(16),输出轴(16)远离输入轴(15)的一端设置有筷式秧爪(17),所述的输入轴(15)与转轴(4)通过曲柄摇杆机构(18)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曲柄摇杆式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架(1)包括机架本体(19)、设置在机架本体(19)前端的机架连接件(20)、设置在机架本体(19)顶部的电源安装盒(21)、设置在机架本体(19)尾部的支撑架(22)和设置在支撑架(22)底部的左右两个转轴支撑(23),所述的电源安装盒(21)内安装用于对驱动电机(8)和振动电机(13)供电的电源,所述的座椅(6)设置在电源安装盒(21)的顶部,所述的转轴(4)转动安装在转轴支撑(2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曲柄摇杆式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架(22)包括自左向右等间隔设置的多根第一支撑梁(24)和一根以上连接多根第一支撑梁(24)的第二支撑梁(25),所述的第二支撑梁(25)与第一支撑梁(24)垂直,所述的第一支撑梁(24)的前端与机架本体(19)固定连接,所述的转轴支撑(23)包括环形的支撑本体(26)和一根以上底部与支撑本体(26)固定连接的支撑连接杆(27),所述的左右两个转轴支撑(23)的支撑连接杆(27)的顶部分别与最左端和最右端的第一支撑梁(24)的底部固定,所述的转轴(4)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在两个支撑本体(26)内。


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凯黄杰王道林纪以鹏王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