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光性元件及感光性元件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7000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7 1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感光性元件具备支撑膜和设置在支撑膜的一面上的感光性树脂层。在支撑膜的另一面中,破泡痕的密度为30个/0.25m

Photosensitive element and volume of photosensitive element

The photosensitive element of the invention has a supporting film and a photosensitive resin layer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supporting film. In the other side of the supporting membrane, the density of the blister marks is 30 / 0.25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感光性元件及感光性元件卷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涉及感光性元件及感光性元件卷。
技术介绍
在笔记本电脑及电视等大型电子设备、汽车导航装置、手机、便携式音乐播放器及电子字典等小型电子设备以及OA/FA设备等的显示设备中,使用触摸面板(触摸传感器)。触摸面板配置在显示设备上,与显示设备一起使用。触摸面板配置在触摸输入面(传感区域)上,具备用于检测触摸位置的电极。该电极由ITO(Indium-Tin-Oxide,氧化铟锡)等透明导电电极材料形成,以使得不降低由显示设备显示的图像的可见性。触摸面板具备用于将触摸位置的检测信号传送至驱动用电路的金属布线。金属布线配置在传感区域的周围区域(边缘区域),一般来说由导电性高的铜等金属形成。对于这种触摸面板,有时水分及盐分等腐蚀成分会从接触于触摸面板的指尖侵入至触摸面板的内部。此时,有可能发生金属布线腐蚀、传感区域的电极与驱动用电路之间的电阻增加,或者金属布线断线。专利文献1及2中公开了触摸面板用电极的保护膜。该保护膜通过对感光性树脂层进行曝光及显影而设置在所需的位置上。专利文献3~5中公开了具备支撑膜和形成于支撑膜上的感光性树脂层的感光性元件。根据该感光性元件,可以通过热压接将感光性树脂层配置在规定的基材上。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703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232584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7-253666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5-99647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11-13361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触摸面板用电极的保护膜有时不仅设置在边缘区域上,还设置在传感区域上。因此,触摸面板用电极的保护膜优选与配置于传感区域的电极同样,不会阻碍由显示设备显示的图像的可见性。近年来,触摸面板的用途扩展到智能手机及平板终端等。对于搭载于智能手机及平板终端等的触摸面板,要求以高于以往的水准不阻碍可见性。但是,对于构成触摸面板用电极的保护膜的感光性元件,有时在制造工序等中会产生缺陷。因此,期待对因缺陷的存在导致的图像的可见性降低进行抑制。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在应用于触摸面板用电极的保护膜时可以抑制图像的可见性降低的感光性元件及感光性元件卷。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一个方面的感光性元件具备支撑膜、设置在支撑膜的一面上的感光性树脂层、以及设置在感光性树脂层的与支撑膜相反的一面上的保护膜,在支撑膜的另一面中,破泡痕的密度为30个/0.25m2以下,并且破泡痕的直径为4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支撑膜的另一面中的破泡痕在以感光性元件卷的形态保存感光性元件时,成为在感光性树脂层中设有保护膜的面上形成压痕的要因。然后,当将使用了形成有压痕的感光性元件的保护膜应用于触摸面板用电极的保护膜时,在保护膜上形成对应于压痕的凹部,通过肉眼即可识别的凹部有可能导致图像可见性的降低。破泡痕经由压痕、并最终在保护膜上形成对可见性造成影响的凹部的概率从经验上看为1/5左右。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方面的感光性元件,通过破泡痕的密度满足上述范围,易于将每个现存的代表性尺寸的显示装置中的凹部的数量抑制在小于1。另外,通过破泡痕的直径满足上述范围,可以抑制凹部对于可见性的影响。因此,根据该感光性元件,当应用于触摸面板用电极的保护膜时,可以至少抑制由支撑膜的另一面的缺陷所导致的图像的可见性降低。另外,破泡痕的直径可以是破泡痕的长径,也可以是破泡痕的外切圆的直径。另外,破泡痕的密度可以是1个/0.25m2以上。此时,可以谋求提高合格率。另外,支撑膜可以含有树脂,破泡痕可以是因树脂中的气泡的破裂导致的痕迹。此时,通过规定因树脂中的气泡的破裂导致的破泡痕的密度及直径,可以更为可靠地抑制转印痕对于可见性的影响。另外,支撑膜可以具有芯层和设置在芯层上的表皮层,破泡痕可以是因表皮层中的气泡的破裂导致的痕迹。此时,通过规定因表皮层中的气泡的破裂导致的破泡痕的密度及直径,可以更为可靠地抑制凹部对可见性的影响。另外,感光性元件可以被用于触摸面板用电极的保护膜的形成。此时,能够抑制图像的可见性的降低。另外,支撑膜的一面中,破泡痕的密度可以为6个/0.25m2以下,并且破泡痕的直径可以为4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支撑膜的一面中的破泡痕成为设置于该一面侧的感光性树脂层中的转印痕的要因。然后,当将使用了形成有转印痕的感光性元件的保护膜应用于触摸面板用电极的保护膜时,通过肉眼即可识别的转印痕有可能导致图像可见性的降低。此时,通过一面中的破泡痕的密度满足上述范围,即便是一面中的全部破泡痕形成了感光性树脂层中的转印痕,也易于将每个现存的代表性尺寸的显示装置中的转印痕的数量抑制在小于1。即,根据该感光性元件,易于将每个现存的代表性尺寸的显示装置中的凹部及转印痕的数量均抑制在小于1。另外,通过一面中的破泡痕的直径满足上述范围,可以抑制转印痕对于可见性的影响。即,根据该感光性元件,凹部及转印痕对于可见性的影响均可以得到抑制。因此,根据该感光性元件,当应用于触摸面板用电极的保护膜时,可以抑制由支撑膜的一面及另一面这两方的缺陷所导致的图像的可见性降低。本专利技术一个方面的感光性元件卷具备上述感光性元件的卷绕体,在感光性树脂层的支撑膜的相反面上,因破泡痕的挤压导致的压痕的密度为30个/0.25m2以下,并且压痕的直径为100μm以上且1200μm以下。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方面的感光性元件卷,由于具备上述感光性元件,因此将每个现存的代表性尺寸的显示装置中的凹部的数量抑制在小于1。因而,根据该感光性元件卷,当应用于触摸面板用电极的保护膜时,可以抑制图像的可见性降低。另外,压痕的直径可以是压痕的长径,也可以是压痕的外切圆的直径。另外,压痕的密度可以是6个/0.25m2以上。此时,可以谋求提高合格率。专利技术效果根据该感光性元件及感光性元件卷,当应用于触摸面板用电极的保护膜时,能够抑制图像的可见性降低。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触摸面板的一例的俯视图。图2为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感光性元件的示意截面图。图3为用于说明支撑膜的一例的示意截面图。图4为表示破泡痕的一例的立体图。图5为表示破泡痕的一例的照片图。图6为表示图5所示的破泡痕的截面观察结果的图。图7为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感光性元件卷的立体图。图8为用于对转印痕进行说明的示意截面图。图9为用于对压痕进行说明的示意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受以下的实施方式所限定。此外,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是指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或与其相对应的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酰基是指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本说明书中“工序”这一用语不仅是指独立的工序,在即便是无法与其它工序明确地区别时、只要是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感光性元件,其具备支撑膜、设置在所述支撑膜的一面上的感光性树脂层、以及设置在所述感光性树脂层的与所述支撑膜相反的一面上的保护膜,在所述支撑膜的另一面中,破泡痕的密度为30个/0.25m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331 JP PCT/JP2017/0136981.一种感光性元件,其具备支撑膜、设置在所述支撑膜的一面上的感光性树脂层、以及设置在所述感光性树脂层的与所述支撑膜相反的一面上的保护膜,在所述支撑膜的另一面中,破泡痕的密度为30个/0.25m2以下,并且所述破泡痕的直径为4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性元件,其中,所述破泡痕的直径为所述破泡痕的长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性元件,其中,所述破泡痕的直径为所述破泡痕的外切圆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光性元件,其中,所述破泡痕的密度为1个/0.25m2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光性元件,其中,所述支撑膜含有树脂,所述破泡痕是因所述树脂中的气泡的破裂导致的痕迹。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光性元件,其中,所述支撑膜具有芯层和设置在所述芯层上的表皮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田英树向郁夫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