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件的接合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568986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6 1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部件的接合方法为,准备第1部件(10)、第2部件(20)、引导轴部件(38)、橡胶(32)、第1推件(34)、第2推件(35)、驱动机构(36),将第2部件(20)向第1部件(10)的孔部(12a)插通,将引导轴部件(38)向橡胶(32)的贯通孔(32a)插通,将插通着引导轴部件(38)的橡胶(32)向第2部件(20)的内部插入,将把第1部件(10)、第2部件(20)、橡胶(32)、引导轴部件(38)组合的组装体1配置成沿水平方向延伸,配置成借助第1推件(34)和第2推件(35)夹持组装体(1),使第2推件(35)向第1推件(34)移动,借助第1推件(34)和前2推件(35)将橡胶(32)向引导轴部件(38)延伸的方向压缩来使其向引导轴部件(38)的径向外侧膨胀,由此使第2部件(20)的至少被向孔部(12a)插通的部分扩大变形来与第1部件(10)铆接接合。

Joint method and device of components

The engagement method of the component of the invention is to prepare the first component (10), the second component (20), the guide shaft component (38), the rubber (32), the first pushing component (34), the second pushing component (35), the driving mechanism (36), insert the second component (20) to the hole part (12a) of the first component (10), insert the guide shaft component (38) to the through hole (32a) of the rubber (32), and insert it through The rubber (32) of the guide shaft part (38) is inserted into the inner part of the second part (20), and the assembly body 1 combining the first part (10), the second part (20), the rubber (32) and the guide shaft part (38) is configured to extend horizontally, and is configured to clamp the assembly body (1) with the help of the first push piece (34) and the second push piece (35), so as to move the second push piece (35) to the first push piece (34), With the help of the first push piece (34) and the first two push pieces (35), the rubber (32) is compressed in the direction extending to the guide shaft component (38) to expand to the radial outside of the guide shaft component (38), so that the part of the second component (20) at least inserted into the hole part (12a) is expanded and deformed to rivet with the first component (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部件的接合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部件的接合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为使汽车轻量化、提高安全性而使用被称作强张力钢的高强度的薄钢板。这些强张力钢对于轻量化、提高安全性有效,但依然比铝等低比重材料重。此外,强张力钢有由于高强度而产生成形性的下降、成形负荷的上升、及尺寸精度的下降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进行将使用比钢板比重轻的铝的压出成形品、铸造品、冲压成形品与钢制零件配合地活用的复合材料化。该复合材料化中成为问题的是钢制零件和铝制零件的接合。在以点焊为代表的焊接技术中,在钢制零件和铝制零件的界面产生脆弱的金属间化合物(IMC:intermetalliccompound),所以电磁成形接合、以螺栓和螺母为代表的螺纹紧固连结、摩擦搅拌接合(FSW:frictionstirwelding)、铆接、自攻铆接(SPR:self-piercingrivet)、机械敲钉或粘接等接合技术被实用化。基于电磁成形的铆接向嵌合于对象零件的管状的零件的内侧插入螺线管成形线圈,借助由于冲击电流流过线圈而变化的磁场,在导体的管中感应出感应电流。在线圈的一次电流的磁场和在管的周向上沿相反方向流动的感应电流之间产生电磁力,此时管承受朝向径向外侧的力,所以被扩大变形而与对象零件铆接接合。该接合方法适合导电性好的铜、铝,在汽车零件的接合处也在部分被实用化。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用于复合材料化的电磁成形的铆接接合技术。具体地,将截面为中空状的金属制的保险杠加固件通过电磁成形扩大变形,使其与设置于铝制的保险杠保持件的孔部嵌合来接合。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84039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磁成形适合以导电性好的铜、铝的中空零件为对象零件来铆接接合,此外,根据其接合机构,中空零件的截面形状优选为圆形。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电磁成形的接合中,使用的螺线管线圈需要比铝零件(铝管)的内径小。若欲与接合小径零件的情况一起使螺线管线圈小径化,则螺线管线圈的制造困难,在其性能及耐久性的方面也有产生问题的可能。特别地,难以将导线成形为螺线管线圈的形状,相对于导线的材质及截面形状的限制变严,并且成形为螺线管线圈的形状时,导线的截面变形。此外,需要大容量的高电压的电容器的设备。进而,难以将形成有方型截面或孔或狭缝的铝零件接合。此外,关于部件的形状,限制不限于电磁成形的情况。例如,在其他铆接接合的情况下,作为部件的形状例如长条的部件的情况下,铆接接合时使用冲压机时,冲压机存在极限冲程,所以不能将长条的部件配置于接合装置的情况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部件的接合方法及装置,其能够减轻相对于各部件的负荷,使接合强度提高,不受关于形状及材料的限制,特别地对于长条的部件也能够低成本地将两个部件接合。本专利技术的部件的接合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准备设置有孔部的第1部件、中空状的第2部件、引导轴部件、具有能够插通前述引导轴部件的贯通孔的弹性体、具有能够插通前述引导轴部件的贯通孔的第1推件、连接前述引导轴部件的第2推件、驱动前述引导轴部件的驱动机构,将前述第2部件向前述第1部件的前述孔部插通,将前述引导轴部件向前述弹性体的前述贯通孔插通,将插通有前述引导轴部件的前述弹性体向前述第2部件的内部插入,将把前述第1部件、前述第2部件、前述弹性体、前述引导轴部件组合的组装体沿水平方向延伸地配置,在前述引导轴部件延伸的方向上配置成由前述第1推件和前述第2推件夹持前述组装体,在固定前述第1推件的状态下借助前述驱动机构驱动前述引导轴部件,由此使连接于前述引导轴部件的前述第2推件向前述第1推件移动,借助前述第1推件和前述第2推件将前述弹性体向前述引导轴部件延伸的方向压缩来使其向前述引导轴部件的径向外侧膨胀,由此,使至少前述第2部件的插通前述孔部的部分扩大变形来与前述第1部件铆接接合。根据该方法,使弹性体膨胀来使第2部件均匀地扩大变形,由此防止局部的变形,能够减轻相对于各部件的负荷。这是由于利用弹性体的各向变形相同的性质而能够使第2部件均匀地变形。因此,嵌合精度提高,能够提高接合强度。此外,上述方法比电磁成形及其他加工方法有利。电磁成形仅能够用于导电材料,关于截面形状及尺寸也根据使用的线圈而有如前所述的限制。与此相对,该方法不取决于材质,也没有关于截面形状及尺寸的限制。进而,也无需需要大容量的电容器的电气设备,能够以低成本将两个部件接合。此外,将上述的组装体沿水平配置,所以例如处理难以处置的长条的管等第2部件时也不困难。这里,水平方向的术语除了严格的水平方向以外也包括能够判断成实质上水平的倾斜方向。此外,将第1推件固定,所以若仅相对于第2推件施加力则能够将弹性体在引导轴部件延伸的方向上压缩,所以能够借助一个驱动机构从两侧压缩弹性体。也可以是,前述驱动机构还具备将被向与前述引导轴部件延伸的方向不同的方向施加的力转换成前述引导轴部件延伸的方向的力的凸轮机构,借助由前述凸轮机构方向转换的力将前述弹性体压缩。根据该方法,能够借助凸轮机构将被向与引导轴部件延伸的方向(水平方向)不同的方向施加的力转换成引导轴部件延伸的方向的力。通常施加压缩力的冲压机等的加工机沿铅垂方向施加压缩力。凸轮机构例如能够将被该通常的冲压机等的加工机施加的铅垂方向的力转换成水平方向的力。上述方法中,沿水平方向配置上述的组装体,所以如前所述地防止例如长条部件的处理困难,并且借助凸轮机构能够使用通常的冲压机等的加工机,所以能够容易将该组装体接合。进一步说明,第2部件为长条的部件时,在沿铅垂方向施加压缩力的通常的设备中极限冲程被规定,所以有尺寸的限制上铆接接合不能进行的可能。但是,上述方法中,能够借助凸轮机构转换力的作用方向,所以能够在不受尺寸的限制的情况下进行铆接接合。也可以是,前述驱动机构具备用于将前述引导轴部件及前述第2推件向解除前述弹性体的压缩的方向施力的施力部,若前述弹性体的压缩后解除基于前述驱动机构的前述引导轴部件的驱动,则由于前述施力部的作用力,使前述引导轴部件和前述第2推件返回压缩前的位置。根据该方法,由于施力部,第2推件自动地返回原来的位置,所以无需手动地使第2推件返回原来的位置,能够提高作业性。也可以是,在前述引导轴部件和前述第2推件之间设置有滚珠丝杠构造,前述驱动机构使前述引导轴部件旋转驱动,由此借助前述滚珠丝杠构造使前述第2推件向前述第1推件移动。根据该方法,设置有滚珠丝杠构造,所以作为驱动机构能够使用旋转驱动型的。若作为驱动机构使用旋转驱动型的,则无需像冲压机等那样确保冲程长。因此,不限于第2部件的长度,能够切实地接合,进而能够使用于接合的设备小型化。也可以是,在前述第2部件处设置有沿前述第2部件的长边方向延伸而将前述第2部件的内部空间间隔的间隔壁,前述弹性体、前述引导轴部件、前述第1推件及前述第2推件分别与被前述间隔壁间隔的前述内部空间的数量对应地设置。根据该方法,使用多个弹性体来铆接接合,所以防止随着变形的应力的集中,能够减轻相对于第1部件及第2部件的负荷。此外,能够借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部件的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n准备设置有孔部的第1部件、中空状的第2部件、引导轴部件、具有能够供前述引导轴部件插通的贯通孔的弹性体、具有能够供前述引导轴部件插通的贯通孔的第1推件、连接前述引导轴部件的第2推件、驱动前述引导轴部件的驱动机构,/n将前述第2部件插通于前述第1部件的前述孔部,/n将前述引导轴部件插通于前述弹性体的前述贯通孔,/n将插通有前述引导轴部件的前述弹性体插入前述第2部件的内部,/n将把前述第1部件、前述第2部件、前述弹性体、前述引导轴部件组合的组装体沿水平方向延伸地配置,/n在前述引导轴部件延伸的方向上配置成由前述第1推件和前述第2推件夹着前述组装体,/n在固定前述第1推件的状态下借助前述驱动机构驱动前述引导轴部件,由此使连接于前述引导轴部件的前述第2推件向前述第1推件移动,借助前述第1推件和前述第2推件将前述弹性体向前述引导轴部件延伸的方向压缩,使其向前述引导轴部件的径向外侧膨胀,由此,使前述第2部件的至少插通于前述孔部的部分扩大变形来与前述第1部件铆接接合。/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327 JP 2017-0616601.一种部件的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
准备设置有孔部的第1部件、中空状的第2部件、引导轴部件、具有能够供前述引导轴部件插通的贯通孔的弹性体、具有能够供前述引导轴部件插通的贯通孔的第1推件、连接前述引导轴部件的第2推件、驱动前述引导轴部件的驱动机构,
将前述第2部件插通于前述第1部件的前述孔部,
将前述引导轴部件插通于前述弹性体的前述贯通孔,
将插通有前述引导轴部件的前述弹性体插入前述第2部件的内部,
将把前述第1部件、前述第2部件、前述弹性体、前述引导轴部件组合的组装体沿水平方向延伸地配置,
在前述引导轴部件延伸的方向上配置成由前述第1推件和前述第2推件夹着前述组装体,
在固定前述第1推件的状态下借助前述驱动机构驱动前述引导轴部件,由此使连接于前述引导轴部件的前述第2推件向前述第1推件移动,借助前述第1推件和前述第2推件将前述弹性体向前述引导轴部件延伸的方向压缩,使其向前述引导轴部件的径向外侧膨胀,由此,使前述第2部件的至少插通于前述孔部的部分扩大变形来与前述第1部件铆接接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的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前述驱动机构还具备将被向与前述引导轴部件延伸的方向不同的方向施加的力转换成前述引导轴部件延伸的方向的力的凸轮机构,
借助由前述凸轮机构转换方向的力将前述弹性体压缩。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部件的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前述驱动机构具备用于将前述引导轴部件及前述第2推件向解除前述弹性体的压缩的方向施力的施力部,
若在前述弹性体的压缩后将基于前述驱动机构的前述引导轴部件的驱动解除,则由于前述施力部的作用力使前述引导轴部件和前述第2推件返回压缩前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部件的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田康裕桥村彻渡边宪一木村高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