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筒仓漏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56145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6 1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筒仓漏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属于筒仓漏斗技术领域,该筒仓漏斗结构包括漏斗本体,漏斗本体由斜壁和轻质填料堆砌而成,斜壁包括砌块层和喷射混凝土面层,砌块层的底部收口端设置在筒仓底壁平台上且与其出料口连通,砌块层的顶部敞口端与筒仓内侧壁相接,砌块层与筒仓内侧壁、筒仓底部平台合围形成填料腔,轻质填料填充在填料腔内,喷射混凝土面层设置在砌块层上,采用该结构,轻质填料减轻了漏斗结构的自重,通过软管泵送运送,减少垂直运输,方便快捷,无需支设模板,简化施工工序,一种筒仓漏斗结构的施工方法,简化了施工操作,提高了劳动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

A silo funnel structure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ilo funnel structure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ilo funnel. The silo funnel structure includes a funnel body, which is composed of an inclined wall and light fillers. The inclined wall includes a block layer and a sprayed concrete surface layer. The bottom closing end of the block layer is arranged on the silo bottom wall platform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discharge port. The top open end of the block lay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The inner wall of the silo is connected, the block layer is enclosed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silo and the platform at the bottom of the silo to form a filler cavity, the lightweight filler is filled in the filler cavity, and the shotcrete surface layer is set on the block layer. With this structure, the lightweight filler reduces the self weight of the funnel structure, reduces the vertical transportation through the hose pumping, is convenient and fast, and does not need to support the formwork, simplifies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silo funnel structure simplifies the construction operation, improves the labor efficiency and reduces the construction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筒仓漏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筒仓漏斗
,特别涉及一种筒仓漏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筒仓漏斗的常规设计做法通常为直接堆砌混凝土砌块形成漏斗填充层加混凝土面层斜壁,或者采用低标号混凝土填充层加混凝土面层斜壁,然而,根据筒仓的施工工艺的要求,填充操作以及斜壁操作均是在仓壁和仓顶结构完成后才可进行施工。按照常规的漏斗设计做法便存在着以下问题: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施工过程中,常规的混凝土砌块以及低标号混凝土形成的漏斗结构体自重较大,施工过程中,砌块及其他填充材料的运输只能通过漏斗口垂直运至漏斗平台,工程量比较大,需要人工多,造成人工降效,延误工期,增加了施工成本,漏斗斜壁施工需支设模板,成形后涉及到拆模,费时费力,因此,如何在保证漏斗结构功能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改变漏斗填充部分和斜壁的设计及施工、填充材料的优化及与之匹配的施工方法,以达到简化操作,保证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的目的,是施工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一种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筒仓漏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亟待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筒仓漏斗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筒仓漏斗结构自重较大、施工难度大、施工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筒仓漏斗结构,包括设置在筒仓底部平台上的漏斗本体,所述漏斗本体由呈倒圆锥形的斜壁和轻质填料堆砌而成,所述斜壁包括砌块层和喷射混凝土面层,所述砌块层的底部收口端设置在所述筒仓底壁平台上且与所述筒仓底部平台的出料口连通,所述砌块层的顶部敞口端与所述筒仓内侧壁相接,所述砌块层与所述筒仓内侧壁以及所述筒仓底部平台合围形成填料腔,所述轻质填料填充在所述填料腔内,所述喷射混凝土面层设置在所述砌块层上。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还包括防水八字脚,所述防水八字脚设置在所述筒仓内侧壁与所述筒仓底部平台交接的直角端内侧。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砌块层由若干砌块砖模沿纵向自下而上呈阶梯状排布砌筑而成,所述砌块砖模沿横向为单层或双层排布,所述砌块砖模之间通过砌筑砂浆粘结固定。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喷射混凝土面层沿远离所述砌块层的方向依次包括底层喷射混凝土、底层钢筋网片、中间层喷射混凝土、面层钢筋网片以及表层喷射混凝土,所述底层钢筋网片设置在所述底层喷射混凝土内,所述面层钢筋网片设置在所述表层喷射混凝土内。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砌块层上设有若干个预留固定筋,所述底层钢筋网片上绑设有与所述预留固定筋位置一一对应的钢筋拉钩,所述底层钢筋网片通过所述钢筋拉钩与所述预留固定筋的连接以铺设在所述砌块层上。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预留固定筋的一端插接在所述砌块砖模之间的砌筑砂浆内,所述预留固定筋插入所述砌筑砂浆的深度不小于20mm。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砌块砖模为砂浆砌块砖模。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防水八字脚的高度不小于200mm。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轻质填料为泡沫混凝土。一种筒仓漏斗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步骤一、沿所述筒仓底部平台的出料口自下而上向所述筒仓内侧壁呈阶梯状分层砌筑所述砌块层,且砌筑砂浆饱满;步骤二、采用成套泡沫混凝土生产一体设备完成所述泡沫混凝土的配比制作并通过一体设备软管泵送至所述填料腔,分层浇筑所述泡沫混凝土并验收;步骤三、沿所述砌块层安装布设所述底层钢筋网片和所述面层钢筋网片,采用喷枪喷射分层浇筑所述底层喷射混凝土、所述中间层喷射混凝土以及所述表层喷射混凝土并验收。本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筒仓漏斗结构包括设置在筒仓底部平台上的漏斗本体,漏斗本体由呈倒圆锥形的斜壁和轻质填料堆砌而成,斜壁包括砌块层和喷射混凝土面层,砌块层的底部收口端设置在筒仓底壁平台上且与筒仓底部平台的出料口连通,砌块层的顶部敞口端与筒仓内侧壁相接,砌块层与筒仓内侧壁以及筒仓底部平台合围形成填料腔,轻质填料填充在填料腔内,喷射混凝土面层设置在砌块层上,采用该结构,通过轻质填料填充在填料腔内,有效减轻了漏斗结构的自重,轻质填料可通过软管泵送运送,高效快速,节约了成本,物料运输更加方便快捷,节约人工,斜壁由砌块层和喷射混凝土面层构成,对漏斗结构起着支撑作用,施工中无需支设模板,省去了拆模,简化了施工操作,加快了施工进度,保证了施工质量。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筒仓漏斗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沿筒仓底部平台的出料口自下而上向筒仓内侧壁呈阶梯状分层砌筑砌块层,且砌筑砂浆饱满;步骤二、采用成套泡沫混凝土生产一体设备完成泡沫混凝土的配比制作并通过一体设备软管送至填料腔,分层浇筑泡沫混凝土并验收;步骤三、沿砌块层安装布设底层钢筋网片和面层钢筋网片,分层浇筑喷射混凝土面层并验收。运用此方法,采用泡沫混凝土作为漏斗主体结构的填充物减轻了漏斗结构自重,通过分层砌筑砌块层以及分层浇筑泡沫混凝土,保证了漏斗结构的稳定性,砌块层替代常规使用的模板制成结构,省去了拆板工序,简化了操作,泡沫混凝土通过一体设备软管泵送至所述填料腔,采用喷枪喷射混凝土以分层浇筑底层喷射混凝土、中间层喷射混凝土以及表层喷射混凝土,流量可控,运料更加快捷,提高安全性,机械利用率高,缩短工期,提高劳动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的筒仓漏斗结构的半剖示意图;图2是图1中视图A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筒仓底部平台;2-斜壁;21-砌块层;211-砌块砖模;22-喷射混凝土面层;221-底层喷射混凝土;222-底层钢筋网片;223-中间层喷射混凝土;224-面层钢筋网片;225-表层喷射混凝土;3-轻质填料;4-筒仓内侧壁;5-填料腔;6-防水八字脚;7-预留固定筋;8-钢筋拉钩。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一种筒仓漏斗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设置在筒仓底部平台1上的漏斗本体,具体的,上述漏斗本体由呈倒圆锥形的斜壁2和轻质填料3堆砌而成,上述斜壁2包括砌块层21和喷射混凝土面层22,上述砌块层21的底部收口端设置在上述筒仓底壁平台上且与上述筒仓底部平台1的出料口连通,上述砌块层21的顶部敞口端与筒仓内侧壁4相接,使上述砌块层21与上述筒仓内侧壁4以及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筒仓漏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筒仓底部平台上的漏斗本体,所述漏斗本体由呈倒圆锥形的斜壁和轻质填料堆砌而成,所述斜壁包括砌块层和喷射混凝土面层,所述砌块层的底部收口端设置在所述筒仓底壁平台上且与所述筒仓底部平台的出料口连通,所述砌块层的顶部敞口端与所述筒仓内侧壁相接,所述砌块层与所述筒仓内侧壁以及所述筒仓底部平台合围形成填料腔,所述轻质填料填充在所述填料腔内,所述喷射混凝土面层设置在所述砌块层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筒仓漏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筒仓底部平台上的漏斗本体,所述漏斗本体由呈倒圆锥形的斜壁和轻质填料堆砌而成,所述斜壁包括砌块层和喷射混凝土面层,所述砌块层的底部收口端设置在所述筒仓底壁平台上且与所述筒仓底部平台的出料口连通,所述砌块层的顶部敞口端与所述筒仓内侧壁相接,所述砌块层与所述筒仓内侧壁以及所述筒仓底部平台合围形成填料腔,所述轻质填料填充在所述填料腔内,所述喷射混凝土面层设置在所述砌块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筒仓漏斗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水八字脚,所述防水八字脚设置在所述筒仓内侧壁与所述筒仓底部平台交接的直角端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筒仓漏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块层由若干砌块砖模沿纵向自下而上呈阶梯状排布砌筑而成,所述砌块砖模沿横向为单层或双层排布,所述砌块砖模之间通过砌筑砂浆粘结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筒仓漏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混凝土面层沿远离所述砌块层的方向依次包括底层喷射混凝土、底层钢筋网片、中间层喷射混凝土、面层钢筋网片以及表层喷射混凝土,所述底层钢筋网片设置在所述底层喷射混凝土内,所述面层钢筋网片设置在所述表层喷射混凝土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筒仓漏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块层上设有若干个预留固定筋,所述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赞王博邹世超李远宝吴小军董亮张献李学强汤传建孙福霞韩海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第六十八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