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储裕龙专利>正文

一种适于人类进行活动的树屋的建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56128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6 1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于人类进行活动的树屋的建造方法,包括树屋底部设计、树苗定型、树屋底部造型过程,具体通过若干棵树苗进行组合,在树苗生长时对树苗树枝进行横向及纵向的固定形态生长,至树枝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将树枝进行编织成具有足够承载力的底部,以此来组成树屋的基本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树屋建造时不再一味依赖树木的形状,可以先进行树木大面积栽种,等树枝成型后根据需要进行编织生产,在节能环保的同时又能大规模工业化地生产使用。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tree house suitable for human activitie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a tree house suitable for human activities, including the design of the bottom of the tree house, the finalization of tree seedlings, and the molding process of the bottom of the tree house, in particular,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several tree seedlings, the tree branches are fixed horizontally and vertically during the growth of the tree seedlings, and are woven into a bottom with enough bearing capacity after the tree branches grow to a certain extent In order to form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ree house. The tree house of the invention is no longer dependent on the shape of trees. It can be planted in a large area first, woven production can be carried out after the branches are shaped according to the needs, and can be produced and used in large-scale industrialization while saving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于人类进行活动的树屋的建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树木景观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于人类进行活动的树屋的建造方法。
技术介绍
利用树木为基础进行建设,形成适于人类活动的场所,这样的设计理念不仅可以解决很多旅游景区旅游旺季住房困难的问题,也可以更进一步地美化旅游景区,形成一道新的风景。在少数民族聚集区,经常可以见到树屋,这些树屋的建造必须依赖树木支杆的形状,很多都是一屋一形,大面积推广比较困难。现有的一些树屋都是与树相结合的“假树屋”,例如依靠树的韧性,在树冠上进行房屋搭建,这样的树屋除了底部与树接触外,其余结构都是另行加工建造的,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算真正的树屋,而且,这样的结构并没有将树木进行利用,反而在建造的时候为了适应树冠的形状要对材料进行一定处理,极可能造成原料木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于人类进行活动的树屋的建造方法。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具体是这样来实现的:一种适于人类进行活动的树屋的建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树屋底部设计:预设树屋的底部面积及形状,在其底部的周边上取若干点进行树苗栽种培植;(2)树苗定型:至树苗主干生长至直径8~10cm时进行固定板组搭建,固定板组包括一号板、二号板及三号板,所述一号板为直板状、固定于树苗主干的一侧,所述二号板至少具有一个平面结构且该板材固定于树苗主干的另一侧,使树苗主干位于一号板与二号板之间;所述三号板为至少具有2个折面,其中一个折面与一号板相互平行或夹角不大于±10°,另一个折面与二号板相互平行或夹角不大于±10°,所述三号板与一号板相对应的折面通过固定螺栓与一号板相对固定,所述三号板与二号板相对应的折面通过固定螺栓与二号板相对固定,树苗主干上的树枝沿一号板与三号板之间的空隙、二号板与三号板之间的空隙进行生长,树枝整体形成7字形;(3)树屋底部造型:待树枝生产成所需长度后拆除固定板组,将沿二号板与三号板之间空隙横向生长的树枝进行理顺,并采用交叉编织的方式,将所有树苗横向生长的树枝变成蛛网状,并对树苗树干顶部进行截杆,使树苗树干顶部与蛛网状树枝齐平,编织成的蛛网状树枝为树屋的底部、沿一号板与三号板之间空隙纵向生长的树枝形成树屋的侧壁,并将侧壁修剪出可供人通过的通道。其中,上述步骤(3)完成后,在树枝形成侧壁及底部的半封闭空间内铺设充气帐篷,可以解决原生态的树枝带来的刮擦、不平整等影响人体舒适度的问题。其中,所述固定板组均为透明板材,选用透明树脂板或透明亚力克板,可以保证在对树枝进行定型的同时不妨碍树枝的光合作用。另一种树屋的建造工序,可以将上述步骤(1)与步骤(2)工序对换,在树苗定型后再进行底部设计,通过将树苗根系转栽的方法将树苗栽至预设点,这样可以使树苗在进行大面积定型种植后再依据要求进行重新定位,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树苗初期的培植密度、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另一方面在树苗定型后再进行树屋建造能够保证树屋的底部面积更为精准,不会被树苗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可抗力因素带来树屋底部面积的变化。其中,上述一号板、二号板均为平板,所述三号板优选为折角90°的7字形板材,所述一号板、二号板分别通过支架固定于树苗主干的两侧,三号板则是通过固定件直接与一号板、二号板进行相对固定。一种板材之间的优选固定方式:一号板与三号板对应设有若干通孔,通孔内贯穿设有螺纹丝杆,2板材之间的螺纹丝杆上设有一对定位螺母,每个定位螺母对应在板材外侧设有固定螺母;或者二号板与三号板对应设有若干通孔,通孔内贯穿设有螺纹丝杆,2板材之间的螺纹丝杆上设有一对定位螺母,每个定位螺母对应在板材外侧设有固定螺母。这样固定了板材后,树枝沿固定的通道进行生长,从而其形状符合本专利技术设计的要求,而且由于树枝生产具有一定的空隙,因此虽然螺纹丝杆贯穿在2块板材之间、其也不会影响树枝的正常生长。进一步地,所述2个定位螺母之间的间距不小于5cm。其中,上述树枝编织成蛛网底部后在其表面铺设一层3~8cm的透明板材作为基底,可以提高人在上面进行活动的稳定性。其中,所述步骤(3)中树苗主干高度控制在1.8~2.0m;如果树苗高度过高会妨碍树屋内人群的视线,影响使用感受。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存在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在树木生长时,进行人工造型,使树枝生长成符合要求的7字形,并对横向生长的树枝进行交错编织来使其具备一定的承载力,整套方法不需要外部材料进行搭建,即环保又生态,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2)本专利技术树屋建造时不再一味依赖树木的形状,可以先进行树木大面积栽种,等树枝成型后根据需要进行编织生产,在节能环保的同时又能大规模工业化地生产使用;(3)本专利技术整套方法中借助的都是自然生长的树木,不需要另外采用物料尤其是木料及化工粘结剂,整个树屋是一个完整的活的生态树群,不仅美观还可以持续起到绿化作用;(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树屋使用面积大,并可以根据需要将多棵树苗进行组合,相较于一般传统的树屋制造方法(如在树干周围固定基底而言),人类在活动过程中受场地限制因素更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树苗树枝定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组合板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树屋的搭建方式。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适于人类进行活动的树屋的建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树屋底部设计:预设树屋的底部面积及形状,在其底部的周边上取若干点进行树苗栽种培植;(2)树苗定型:至树苗主干生长至直径8~10cm时进行固定板组搭建,固定板组均为透明板材,选用透明树脂板或透明亚力克板,固定板组包括一号板、二号板及三号板,所述一号板为直板状、固定于树苗主干的一侧,所述二号板至少具有一个平面结构且该板材固定于树苗主干的另一侧,使树苗主干位于一号板与二号板之间;所述三号板为至少具有2个折面,其中一个折面与一号板相互平行或夹角不大于±10°,另一个折面与二号板相互平行或夹角不大于±10°,所述三号板与一号板相对应的折面通过固定螺栓与一号板相对固定,所述三号板与二号板相对应的折面通过固定螺栓与二号板相对固定,树苗主干上的树枝沿一号板与三号板之间的空隙、二号板与三号板之间的空隙进行生长,树枝整体形成7字形;(3)树屋底部造型:拆除固定板组,将沿二号板与三号板之间空隙横向生长的树枝进行理顺,并采用交叉编织的方式,将所有树苗横向生长的树枝变成蛛网状,并对树苗树干顶部进行截杆,使树苗树干顶部与蛛网状树枝齐平,编织成的蛛网状树枝为树屋的底部、沿一号板与三号板之间空隙纵向生长的树枝形成树屋的侧壁,并将侧壁修剪出可供人通过的通道,树苗主干高度控制在1.8~2.0m为宜。在树屋底部造型完成后,可以在底部表面铺设一层3~8cm的透明板材作为基底来提高底面平整度,也可以在树枝形成侧壁及底部的半封闭空间内铺设充气帐篷。实施例2:参考实施例1,也可以将步骤(1)与步骤(2)工序对换,在树苗定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于人类进行活动的树屋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树屋底部设计:预设树屋的底部面积及形状,在其底部的周边上取若干点进行树苗栽种培植;/n(2)树苗定型:至树苗主干生长至8~10cm时进行固定板组搭建,固定板组包括一号板、二号板及三号板,所述一号板为直板状、固定于树苗主干的一侧,所述二号板至少具有一个平面结构且该板材固定于树苗主干的另一侧,使树苗主干位于一号板与二号板之间;所述三号板为至少具有2个折面,其中一个折面与一号板相互平行或夹角不大于±10°,另一个折面与二号板相互平行或夹角不大于±10°,所述三号板与一号板相对应的折面通过固定螺栓与一号板相对固定,所述三号板与二号板相对应的折面通过固定螺栓与二号板相对固定,树苗主干上的树枝沿一号板与三号板之间的空隙、二号板与三号板之间的空隙进行生长,树枝整体形成7字形;/n(3)树屋底部造型:拆除固定板组,将沿二号板与三号板之间空隙横向生长的树枝进行理顺,并采用交叉编织的方式,将所有树苗横向生长的树枝变成蛛网状,并对树苗树干顶部进行截杆,使树苗树干顶部与蛛网状树枝齐平,底部编织成的蛛网状树枝为树屋的底部、沿一号板与三号板之间空隙纵向生长的树枝形成树屋的侧壁,并将侧壁修剪出可供人通过的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于人类进行活动的树屋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树屋底部设计:预设树屋的底部面积及形状,在其底部的周边上取若干点进行树苗栽种培植;
(2)树苗定型:至树苗主干生长至8~10cm时进行固定板组搭建,固定板组包括一号板、二号板及三号板,所述一号板为直板状、固定于树苗主干的一侧,所述二号板至少具有一个平面结构且该板材固定于树苗主干的另一侧,使树苗主干位于一号板与二号板之间;所述三号板为至少具有2个折面,其中一个折面与一号板相互平行或夹角不大于±10°,另一个折面与二号板相互平行或夹角不大于±10°,所述三号板与一号板相对应的折面通过固定螺栓与一号板相对固定,所述三号板与二号板相对应的折面通过固定螺栓与二号板相对固定,树苗主干上的树枝沿一号板与三号板之间的空隙、二号板与三号板之间的空隙进行生长,树枝整体形成7字形;
(3)树屋底部造型:拆除固定板组,将沿二号板与三号板之间空隙横向生长的树枝进行理顺,并采用交叉编织的方式,将所有树苗横向生长的树枝变成蛛网状,并对树苗树干顶部进行截杆,使树苗树干顶部与蛛网状树枝齐平,底部编织成的蛛网状树枝为树屋的底部、沿一号板与三号板之间空隙纵向生长的树枝形成树屋的侧壁,并将侧壁修剪出可供人通过的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人类进行活动的树屋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完成后,在树枝形成侧壁及底部的半封闭空间内铺设充气帐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人类进行活动的树屋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组均为透明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储裕龙
申请(专利权)人:储裕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