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储裕龙专利>正文

一种适于人类活动的树屋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03204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1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于人类活动的树屋,包括若干树木主干,树木主干顶部或树身固定设有平板。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适于人类活动的树屋的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在树木生长时,进行人工造型干预,使树枝先进行横向生长、后进行竖向生长,形成一个环抱状的杯体结构;将树屋底面设计多个承载结构,通过承载结构与树木之间的有效固定来保证树屋的平稳;树屋建造时不再一味依赖树木的形状,可以做到大面积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于人类活动的树屋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树木景观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于人类活动的树屋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利用树木为基础进行建设,形成适于人类活动的场所,这样的设计理念不仅可以解决很多旅游景区旅游旺季住房困难的问题,也可以更进一步地美化旅游景区,形成一道新的风景。在少数民族聚集区,经常可以见到树屋,这些树屋的建造必须依赖树木支杆的形状,很多都是一屋一形,大面积推广比较困难。此外,另一个影响树屋推广的原因在于树屋底板与树木直接很难固定,导致树屋无法进行上层建设,原始的方法是在树屋底板上开孔,通过孔洞穿引绳索捆绑在树木上,但是这样严重破坏了树屋底板的承受力,带来不小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于人类活动的树屋。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适于人类活动的树屋的制作方法。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具体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适于人类活动的树屋,包括若干树木主干,树木主干顶部或树身固定设有平板。进一步地,平板周边设有一圈围护结构。更进一步地,所述围护结构顶部设有顶棚。上述适于人类活动的树屋的固定方式,所述平板底部设有若干承载结构层,承载结构层与平板为一体式,所述承载结构层直接放置于树木主干顶部;或将承载结构层设计有固定通孔,通过绳索穿插捆绑在树木上、也可以通过螺栓贯穿固定通孔钉入树身、也可以在树木上采用抱箍进行预处理再将螺栓贯穿该固定通孔与抱箍拴紧。当采用树木超过1棵时,一种更优选的固定方式,树木主干顶部之间通过支架搭建成格栅或网状,平板直接摆放于支架上;或所述承载结构层直接放置于支架上;或将承载结构层设计有固定通孔,通过绳索穿插捆绑在支架上、也可以在支架上采用抱箍进行预处理再将螺栓贯穿该固定通孔与抱箍拴紧。一种适于人类活动的树屋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树木主干顶部或树木主干侧部直接固定平板,形成一个具有底部的树屋结构;也可以选取一棵或多棵树木作为主体,将树木主干顶部的树枝通过人工造型的方法先横向、后竖向生长形成杯体树枝群,选取平板固定于杯体树枝群底部上方,形成树屋底部结构,平板必须为金属材料或具有一定韧性的非金属材料。进一步地,树屋底部搭建后,在平板周边进行围护结构搭建,对平板进行围护;围护结构搭建后在围护结构上方铺设顶棚,形成一个封闭式的活动空间。一种优选的固定方法,所述平板底部设有承载结构层,当平板底部铺设于树木主干顶部时,承载结构层与树木主干接触,起到平衡、固定平板作用。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在树木生长时,进行人工造型干预,使树枝先进行横向生长、后进行竖向生长,形成一个环抱状的杯体结构;(2)将树屋底面设计多个承载结构,通过承载结构与树木之间的有效固定来保证树屋的平稳,承载结构的设计引入避免了传统树屋底部制造时所面临的窘境,杜绝了需要在树屋底板开孔引固定绳索的现象;(3)树屋底面不再需要开孔,保证了承受力,能够满足多人同时在树屋内进行观光或其他活动;(4)树屋建造时不再一味依赖树木的形状,可以做到大面积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1棵树木为基础、不带围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1棵树木为基础、带围护结构顶棚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多棵树木为基础、树屋底部固定于树木树身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多棵树木为基础、树屋底部固定于树木顶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多棵树木为基础、树屋底部直接放置于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多棵树木为基础、树屋底部承载结构固定于支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适于人类活动的树屋,包括1棵树木主干1,树木主干1顶部固定设有平板2,或平板2底部设有承载结构5,承载结构具有固定通孔501,螺栓贯穿该固定通孔501后直接钉入树木主干。实施例2:如图2所示的适于人类活动的树屋,包括1棵树木主干1,树木主干1顶部固定设有平板2,平板2周边设有一圈围护结构3,围护结构3顶部设有顶棚4,所述平板2底部设有承载结构5,承载结构具有固定通孔501,树木主干1上预设有抱箍7,螺栓贯穿固定通孔501后与抱箍7拴紧。实施例3:如图3所示的适于人类活动的树屋,包括多棵树木主干1和平板2,平板2底部设有承载结构5,承载结构5具有固定通孔501,固定通孔501内穿插绳索捆绑于树身,平板2周边设有一圈围护结构3,围护结构3为透明材质,围护结构3顶部设有顶棚4。实施例4:如图4所示的适于人类活动的树屋,包括多棵树木主干1和平板2,平板2底部设有承载结构5,承载结构5直接放置于树木主干顶部,平板2周边设有一圈围护结构3,围护结构3顶部设有顶棚4。实施例5:如图5所示的适于人类活动的树屋,包括4棵树木主干1和平板2,树木主干1顶部之间通过支架6搭建成格栅,平板1直接固定于支架6上。实施例6:如图6所示的适于人类活动的树屋,包括4棵树木主干1和平板2,树木主干1顶部之间通过支架6搭建成格栅,平板1底部设有承载结构5,承载结构5固定于支架6上。实施例7:一种适于人类活动的树屋的制造方法,选取1棵或多棵树木作为主体,将树木主干顶部的树枝通过人工造型的方法先横向、后竖向生长形成杯体树枝群,选取平板固定于杯体树枝群底部上方,形成树屋底部结构,平板必须为金属材料或具有一定韧性的非金属材料,然后在平板周边进行围护结构搭建,对平板进行围护;围护结构搭建后在围护结构上方铺设顶棚,形成一个封闭式的活动空间。实施例8:另一种适于人类活动的树屋的制造方法,选取1棵或多棵树木作为主体,将树木主干顶部的树枝通过人工造型的方法先横向、后竖向生长形成杯体树枝群,选取平板固定于杯体树枝群底部上方,形成树屋底部结构,平板必须为金属材料或具有一定韧性的非金属材料,平板底部设有与之为一体化的承载结构,承载结构层直接放置于树木主干顶部,或将承载结构层设计有固定通孔,通过绳索穿插捆绑在树木上、也可以通过螺栓贯穿固定通孔钉入树身、也可以在树木上采用抱箍进行预处理再将螺栓贯穿该固定通孔与抱箍拴紧;然后在平板周边进行围护结构搭建,对平板进行围护;围护结构搭建后在围护结构上方铺设顶棚,形成一个封闭式的活动空间。实施例9:一种更优的适于人类活动的树屋的制造方法,选取多棵树木作为主体,将树木主干顶部的树枝通过人工造型的方法先横向、后竖向生长形成杯体树枝群,树木主干顶部之间通过支架搭建成格栅或网状,选取平板固定于支架上,形成树屋底部结构,平板必须为金属材料或具有一定韧性的非金属材料,平板底部设有与之为一体化的承载结构,承载结构层直接放置于支架,或将承载结构层设计有固定通孔,通过绳索穿插捆绑在支架上、也可以在支架上采用抱箍进行预处理再将螺栓贯穿该固定通孔与抱箍拴紧;然后在平板周边进行围护结构搭建,对平板进行围护;围护结构搭建后在围护结构上方铺设顶棚,形成一个封闭式的活动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适于人类活动的树屋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于人类活动的树屋,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树木主干(1),树木主干(1)顶部或树身固定设有平板(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于人类活动的树屋,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树木主干(1),树木主干(1)顶部或树身固定设有平板(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人类活动的树屋,其特征在于,平板(2)周边设有一圈围护结构(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于人类活动的树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结构(3)顶部设有顶棚(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于人类活动的树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2)底部设有若干承载结构层(5),所述承载结构层(5)直接固定于树木主干(1)上或将承载结构层(5)设计有固定通孔(501),通过绳索、螺栓、抱箍贯穿该固定通孔使平板(2)与树木主干(1)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适于人类活动的树屋,其特征在于,所述树木主干(1)顶部之间通过支架(6)搭建成格栅或网状,平板(1)直接固定于支架(6)上或承载结构层(5)直接固定于支架(6)上或将承载结构层(5)设计有固定通孔(501),通过绳索、螺栓、抱箍贯穿该固定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储裕龙
申请(专利权)人:储裕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