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绞线外径尺寸的控制装置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561021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6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绞线外径尺寸的控制装置及其方法,属于绞线的控制校直领域。它包括绞前改善部分和绞后控制部分;所述绞前改善部分包括单丝张力调节装置(2)、预变型调节装置(3)和绞合机(4);所述绞后控制部分包括在线校圆装置(6);所述单丝张力调节装置(2)、预变型调节装置(3)、绞合机(4)以及在线校圆装置(6)沿水平方向顺次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绞线外径尺寸的控制装置及其方法通过绞前、绞后能够对绞线外径尺寸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修正、校圆,使生产出的绞线直线度、外径尺寸均处在稳定范围,方便外径尺寸的测量与判定提高了试验结果的准确度。

A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for outer diameter of stranded wir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ntrol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outer diameter size of a stranded wire, belonging to the field of control and straightening of stranded wire. It includes a pre stranding improvement part and a post stranding control part; the pre stranding improvement part includes a monofilament tension adjusting device (2), a pre variant adjusting device (3) and a strander (4); the post stranding control part includes an online rounding device (6); the monofilament tension adjusting device (2), the pre variant adjusting device (3), the strander (4) and the online rounding device (6) along the water The square direction is set in ord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for outer diameter size of stranded wire, which can correct and rou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outer diameter size of stranded wire before and after stranding, so that the straightness and outer diameter size of the produced stranded wire are in a stable range, convenient for measuring and judging the outer diameter size and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the test resul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绞线外径尺寸的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绞线外径尺寸的控制装置及其方法,属于绞线的控制校直

技术介绍
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和高速铁路的发展与进步,高铁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承力索作为供电系统的核心产品,其质量对高铁运行的安全可靠具有决定性作用。外径尺寸是考核承力索性能合格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承力索(统称绞线)在检测过程中尺寸的影响因素很多,单丝盘张力、预变型、压轮装置等都可以导致承力索线材不圆,单丝放线张力不均、预变型器调节不均会导致单丝变形量不统一,从而导致绞线外径尺寸偏差;因此用合格尺寸单丝做出的绞线外径浮动也非常大,影响绞线外径尺寸的数据采集,使测量难度增大。目前绞线生产大都采用垂直校直轮进行校直和定型,此方法采用纵横四点对线材进行压直。此方法应力分布为四个方向,绞线不能均匀受力,生产的线材不圆。线材不圆增大测量难度,在不同点测出的外径浮动范围大,测量不确定度高,造成试验结果不准确,增加报废率。同时受力面小使应力点压力过大导致绞线压痕现象。目前,市场上对系统改善上述问题的方法还没有涉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问题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绞线外径尺寸的控制装置及其方法,它通过绞前改善和绞后校正,系统地控制绞线外径尺寸。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绞线外径尺寸的控制装置,包括绞前改善部分和绞后控制部分;所述绞前改善部分包括单丝张力调节装置、预变型调节装置和绞合机;所述绞后控制部分包括在线校圆装置;所述单丝张力调节装置、预变型调节装置、绞合机以及在线校圆装置沿水平方向顺次设置。所述单丝张力调节装置包含底盘,所述底盘上安装有上导向轮和下导向轮,所述上导向轮与下导向轮以底盘水平方向的中线为基准呈对称分布,所述上导向轮和下导向轮的数量均至少为一个,所述上导向轮和下导向轮的数量总和与单丝的根数相匹配;所述底盘上还安装有张力传感器;所述上导向轮、下导向轮以及张力传感器均通过导线连接一号PLC处理器;所述单丝通过上导向轮的顶端或下导向轮的底端调节张力。所述预变型调节装置包含底座;所述底座上安装有导向轮组,所述导向轮组是呈纵向分布安装在底座上的一列导向轮,多个导向轮以底座水平方向的中线为基准呈对称分布;所述导向轮组有多个,多个导向轮组沿水平方向均匀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还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以及多个导向轮组均通过导线连接二号PLC处理器;单丝以连续横向的S形方式依次通过位于同一水平上的一行导向轮,且导向轮总行数与单丝的数量相匹配。所述在线校圆装置包含Y型校直装置、旋转筒体校圆装置和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由左到右依次包括纵向支架和横向支架,整体成横向“T”字形,所述Y型校直装置安装在纵向支架上,所述旋转筒体校圆装置安装在横向支架上;绞线依次穿过Y型校直装置和旋转筒体校圆装置。所述Y型校直装置包括Y型校直器;所述Y型校直器内设置有凹型轮,所述凹型轮上方还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导线连接自动调节装置,所述自动调节装置安装在Y型校直器顶部;所述Y型校直器一侧还安装有报警感应器,所述报警感应器、压力传感器以及自动调节装置关联形成触发电路;当压力超过设定范围,报警感应器报警提示,自动调节装置5根据反馈压力自动进行调节动作。所述Y型校直器内的凹型轮有三个,三个凹型轮呈Y型排布,三个凹型轮之间的间隙为圆形。所述旋转筒体校圆装置包括旋转筒体,所述旋转筒体通过轴承和支架安装在固定架上,所述轴承通过皮带与电动机连接;所述旋转筒体内设置有校圆辊,所述旋转筒体一侧装有调机轮,所述校圆辊通过调机轮调节垂直间隙,所述垂直间隙大小是所生产绞线要求的线径。所述校圆辊有多个,多个校圆辊分上下两组,且交错排列在旋转筒体内的两侧。所述校圆辊有六个,所述校圆辊为凹型辊,六个校圆辊分为两组,且上下交错排列,且与水平方向呈45度角,两辊之间轴向距离为绞线的节距,两辊之间垂直距离为所生产绞线要求的线径。一种绞线外径尺寸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多根单丝通过单丝张力调节装置和预变型调节装置调整后,通过绞合机绞合成绞线;步骤二:绞线经过在线校圆装置校圆,出成品。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绞线外径尺寸的控制装置及其方法,通过绞前、绞后能够对绞线外径尺寸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修正、校圆,使生产出的绞线直线度、外经尺寸均处在稳定范围,方便外经尺寸的测量与判定提高了试验结果的准确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绞线外径尺寸的控制装置的绞前改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1、单丝;2、单丝张力调节装置;3、预变型调节装置;4、绞合机;5、绞线;2.1、底盘;2.2、上导向轮;2.3、下导向轮;2.4、一号PLC处理器;2.5、张力传感器;3.1、底座;3.2、导向轮组;3.3、二号PLC处理器;3.4、压力传感器。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绞线外径尺寸的控制装置的绞后控制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6、在线校圆装置;7、成品;6.1、Y型校直装置;6.2、旋转筒体校圆装置;6.3、固定架;6.1.1、Y型校直器;6.1.2、凹型轮;6.1.3、压力传感器;6.1.4、报警感应器;6.1.5、自动调节装置;6.2.1、旋转筒体;6.2.2、轴承;6.2.3、支架;6.2.4、皮带;6.2.5、电动机;6.2.6、校圆辊;6.2.7、调机轮。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绞线外径尺寸的控制方法的整体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加以说明:如图1~3所示,一种绞线外径尺寸的控制装置,包括绞前改善部分和绞后控制部分;所述绞前改善部分包括单丝张力调节装置2、预变型调节装置3和绞合机4;所述绞后控制部分包括在线校圆装置6;所述单丝张力调节装置2、预变型调节装置3、绞合机4以及在线校圆装置6沿水平方向顺次设置。所述单丝张力调节装置2包含底盘2.1,所述底盘2.1上安装有上导向轮2.2和下导向轮2.3,所述上导向轮2.2与下导向轮2.3以底盘2.1水平方向的中线为基准呈对称分布,所述上导向轮2.2和下导向轮2.3的数量均至少为一个,所述上导向轮2.2和下导向轮2.3的数量总和与单丝1的根数相匹配;所述底盘2.1上还安装有张力传感器2.5;所述上导向轮2.2、下导向轮2.3以及张力传感器2.5均通过导线连接一号PLC处理器2.4;所述单丝1通过上导向轮2.2的顶端或下导向轮2.3的底端调节张力。所述预变型调节装置3包含底座3.1;所述底座3.1上安装有导向轮组3.2,所述导向轮组3.2是呈纵向分布安装在底座3.1上的一列导向轮,多个导向轮以底座3.1水平方向的中线为基准呈对称分布;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绞线外径尺寸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绞前改善部分和绞后控制部分;/n所述绞前改善部分包括单丝张力调节装置(2)、预变型调节装置(3)和绞合机(4);/n所述绞后控制部分包括在线校圆装置(6);/n所述单丝张力调节装置(2)、预变型调节装置(3)、绞合机(4)以及在线校圆装置(6)沿水平方向顺次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绞线外径尺寸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绞前改善部分和绞后控制部分;
所述绞前改善部分包括单丝张力调节装置(2)、预变型调节装置(3)和绞合机(4);
所述绞后控制部分包括在线校圆装置(6);
所述单丝张力调节装置(2)、预变型调节装置(3)、绞合机(4)以及在线校圆装置(6)沿水平方向顺次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绞线外径尺寸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丝张力调节装置(2)包含底盘(2.1),所述底盘(2.1)上安装有上导向轮(2.2)和下导向轮(2.3),所述上导向轮(2.2)与下导向轮(2.3)以底盘(2.1)水平方向的中线为基准呈对称分布,所述上导向轮(2.2)和下导向轮(2.3)的数量均至少为一个,所述上导向轮(2.2)和下导向轮(2.3)的数量总和与单丝(1)的根数相匹配;
所述底盘(2.1)上还安装有张力传感器(2.5);
所述上导向轮(2.2)、下导向轮(2.3)以及张力传感器(2.5)均通过导线连接一号PLC处理器(2.4);
所述单丝(1)通过上导向轮(2.2)的顶端或下导向轮(2.3)的底端调节张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绞线外径尺寸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变型调节装置(3)包含底座(3.1);
所述底座(3.1)上安装有导向轮组(3.2),所述导向轮组(3.2)是纵向分布安装在底座(3.1)上的一列导向轮,多个导向轮以底座(3.1)水平方向的中线为基准呈对称分布;
所述导向轮组(3.2)有多个,多个导向轮组(3.2)沿水平方向均匀设置在底座(3.1)上;
所述底座(3.1)上还安装有压力传感器(3.4),所述压力传感器(3.4)以及多个导向轮组(3.2)均通过导线连接二号PLC处理器(3.3);
单丝(1)以连续横向的S形方式依次通过位于同一水平上的一行导向轮,且导向轮总行数与单丝的数量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绞线外径尺寸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线校圆装置(6),包含Y型校直装置(6.1)、旋转筒体校圆装置(6.2)和固定架(6.3),所述固定架(6.3)由左到右依次包括纵向支架和横向支架,整体成横向“T”字形,所述Y型校直装置(6.1)安装在纵向支架上,所述旋转筒体校圆装置(6.2)安装在横向支架上;
绞线(5)依次穿过Y型校直装置(6.1)和旋转筒体校圆装置(6.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海洋彭平李学斌路超鲁衍任花思明赵德胜杨玉军寇宗乾孟宪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康远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