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55800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6 0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防止在将支承体从透明聚酰亚胺膜剥离时产生的剥离斑点的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由支承体、和被形成在该支承体上的硬涂层、及被可剥离地层叠在该硬涂层上的透明树脂膜形成的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Laminated body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laminated body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technique for preventing peeling spots when the support body is peeled from the transparent polyimide film.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laminated body formed by a support body, a hard coating formed on the support body, and a transparent resin film laminated on the hard coating by a peelable layer,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在制造视觉辨认性高的透明聚酰亚胺系膜时使用的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伴随着各种图像显示装置的显示器的薄型化、轻质化及柔性化等,作为代替以往使用的玻璃的材料,广泛利用了基于聚酰亚胺、聚酰胺等高分子的透明树脂膜。作为这样的透明树脂膜的制造方法之一,浇铸法(溶液流延法)是已知的。对于浇铸法而言,通常,将包含已溶解于溶剂中的聚酰亚胺等高分子的清漆涂布于支承体上,进行制膜,将支承基材剥离后,通过干燥将溶剂除去,由此,能将树脂膜连续地成型(例如,专利文献1)。另外,在得到透明的聚酰亚胺系膜的情况下,虽然有时也使用以再利用为前提的SUS等金属制的支承体,但从支承体的品质管理、成本方面考虑,有时也使用以用后丢弃为前提的由树脂膜形成的支承体。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31063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所述地将透明聚酰亚胺系膜从由树脂膜形成的支承体剥离时,有时会不定期地产生所谓的剥离斑点、被称为剥离痕迹的沿与剥离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条纹。由于透明聚酰亚胺系膜是透明度高的树脂膜,因此,这样的剥离斑点容易被观察到。当然,对于被用于图像显示装置等的透明聚酰亚胺系膜而言,在表面上存在斑点、条纹时,成为视觉辨认性恶化、品质下降的原因,因此必须避免。因此,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发现了防止上述这样在将透明聚酰亚胺系膜从支承体剥离时产生的剥离斑点的技术。r>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即,本专利技术提供层叠体,其是由支承体、和被形成在该支承体上的硬涂层、及被可剥离地层叠在该硬涂层上的透明树脂膜形成的。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上述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a)在设置有硬涂层的支承体的硬涂层侧表面上涂布树脂清漆,所述树脂清漆是将用于形成透明树脂膜的树脂组合物与溶剂混合并进行搅拌而得到的;以及,b)通过使所涂布的树脂清漆干燥从而除去溶剂,在硬涂层上形成透明树脂膜的层。本专利技术包含以下的方式:上述的层叠体,其中,前述硬涂层与透明膜的密合力为0.02N/10mm以上;上述的层叠体,其中,前述支承体为树脂膜;上述的层叠体,其中,前述支承体为具有硬涂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环烯烃系膜、丙烯酸系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丙烯膜、三乙酰纤维素膜中的任一种。上述的层叠体,其中,前述支承体的与前述透明树脂膜接触的一侧的JISB0601-2001中规定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01μm以下;上述的层叠体,其中,前述支承体的与前述透明树脂膜接触的一侧的JISB0601-2001中规定的最大高度(Rz)为0.1μm以下;上述的层叠体,其中,前述透明树脂膜为聚酰亚胺系膜;上述的层叠体,其中,前述透明树脂膜是雾度为1%以下、全光线透过率为85%以上、黄色指数为4以下的聚酰亚胺系膜;层叠体膜卷,其是将上述的层叠体卷绕而得到的;上述的层叠体膜卷,其长度为100m以上;窗膜基材,其是通过将从上述的层叠体剥离得到的透明树脂膜进一步进行溶剂干燥处理而得到的;窗膜,其是在上述的窗膜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包含窗硬涂层而形成的;光学层叠体,其是包含上述的窗膜的光学层叠体,在前述窗膜的一个面上还包含选自由偏光板及触摸传感器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个层;柔性显示装置,其包含上述光学层叠体。专利技术的效果在现有技术中,支承体通常为树脂膜,因此,认为在形成透明聚酰亚胺系膜后将支承体剥离时,会产生剥离斑点(或剥离痕迹)。本专利技术中发现,在将支承体形成为具有硬涂层的树脂膜的情况下,剥离斑点变得非常少。本专利技术中,仅通过将支承体变更为具有硬涂层的树脂膜,就能抑制所谓的剥离斑点(或剥离痕迹),在制造上能通过非常简单的方法防止透明树脂膜的缺陷,有用性高,认为能大幅提高制造的成品率。附图说明[图1]图1为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层叠体的截面的图。[图2]图2为表示透明树脂膜的涂布工序的示意图。[图3]图3为表示在透明树脂膜上存在剥离斑点的状态的照片。附图标记说明1...支承体2...透明树脂膜3...保护膜10...支承体卷11...导辊12...涂布工序13...预干燥工序14...保护膜卷15...三层卷绕卷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层叠体的图,图中,1表示支承体,2表示硬涂层,3表示透明树脂膜,4为根据需要形成的保护膜。透明树脂膜3是在图2所示的透明树脂膜的涂布工序12中涂布的。图2所示的支承体卷10为支承体1与在其上形成的硬涂层2形成一体并进行卷绕而得到的卷,经由导辊11,被输送至涂布工序12。图2中,仅记载了1个导辊,但实际上可经由多个导辊被输送至涂布工序12。涂布工序12中,透明树脂膜的清漆被涂布于支承体1的硬涂层2上。在涂布了透明树脂膜后,在预干燥工序13中被干燥。对于预干燥工序13而言,为了将透明树脂膜2从支承体剥离,以透明树脂膜2维持膜形状的程度进行干燥,实际上,在得到透明树脂膜时,需要正式干燥工序,但该工序未被记载于图2中。在经预干燥的透明树脂膜3的与硬涂层2相反的面上,形成从保护膜卷14送出的保护膜4,形成四层卷绕卷15。针对该四层卷绕卷15,通过其他工序,将支承体1与硬涂层2的组合、和保护膜3剥离,使得仅为透明树脂膜3,经过干燥工序,制造透明树脂膜。(支承体)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层叠体是由支承体1、在支承体1上形成的硬涂层2、在硬涂层2上形成的透明树脂膜3形成的。通过在支承体1上形成硬涂层2,从而在将支承体1与硬涂层2的组合从透明树脂膜3剥离时,将不会产生剥离斑点。此处,所谓“剥离斑点”或“剥离痕迹”,是指沿与剥离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条纹不定期地反复产生,由于透明树脂膜的透明性,因而成为能被观察到的缺陷。在将透明树脂膜从层叠体剥离时,在剥离不以固定速度进行的情况下,存在产生剥离斑点的倾向。认为是由于下述原因而发生的现象:透明树脂膜与支承体的密合力过低时或过高时,剥离的进行变得不稳定。对于由于该现象而可见的剥离斑点而言,在聚酰亚胺系膜这样的透明度高的膜的情况下,被观察到,成为缺陷。对于支承体和硬涂层而言,通常,与支承体一体化的情况较多,支承体为PET膜的情况较多,可使用在支承体的一面形成了硬涂层而成的制品。优选的具有硬涂层的支承体是在PET膜的单侧形成有硬涂层的制品。硬涂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是丙烯酸系、氨基甲酸酯系、环氧系中的任一种。可用于本专利技术的具有硬涂层的支承体也可使用市售品。可举出例如由东丽株式会社以TUFTOP的名称在市场上销售的硬涂膜、由(株)KIMOTO以KBFILM的名称在市场上销售的硬涂膜、及由TOYOCLOTHCO.,LTD.以TOCLOHCFILM的名称在市场上销售的硬涂膜等。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层叠体,其是由支承体、和被形成在所述支承体上的硬涂层、及被可剥离地层叠在所述硬涂层上的透明树脂膜形成的。/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508 JP 2018-0901401.层叠体,其是由支承体、和被形成在所述支承体上的硬涂层、及被可剥离地层叠在所述硬涂层上的透明树脂膜形成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体,其中,所述硬涂层与透明膜的密合力为0.02N/10mm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体,其中,所述支承体为树脂膜。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所述支承体为具有硬涂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环烯烃系膜、丙烯酸系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丙烯膜、三乙酰纤维素膜中的任一种。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所述支承体的与所述透明树脂膜接触的一侧的JISB0601-2001中规定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0.01μm以下。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所述支承体的与所述透明树脂膜接触的一侧的JISB0601-2001中规定的最大高度(Rz)为0.1μm以下。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所述透明树脂膜为聚酰亚胺系膜。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井仁之野殿光纪中谷昭彦大松一喜唐泽真义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