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手动导向的工作器具的柄部系统及这样的工作器具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547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用于便携式手动导向的工作器具的柄部系统,具有用于连接相邻组件的上连接单元(19)和下连接单元(18)。柄部系统具有导向管段(9)和驱动轴段(10)。驱动轴段(10)通过至少一个支承座(26)支撑在导向管段(9)中。导向管段(9)由碳纤维增强的塑料制成。在支承座(26)和导向管段(9)之间在圆周的至少一个区域(48)内形成第一间距(b),该第一间距(b)小于导向管段(9)的内直径(a)的大约15%。柄部系统可以在便携式手动导向的工作器具(1)中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便携式手动导向的工作器具的柄部系统以及 一种所述的便携式手动导向的工作器具。技术背景由DE 103 25 493 Al公开了 一种用于修剪器或者剪枝锯的管,在 该管的一个端部上布置发动机并且在另一个端部上布置工作工具。在 管中布置轴承,该轴承以肋支撑在外面的管上。在轴承中支承驱动轴。 管可以由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由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管在较小的变形时就已经会折断并且由此 被破坏。由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管的优点是该材料的相对较小的重量。 但是为了获得足够的抗弯刚性,管的壁厚必须构造得相对较大,从而 相对于由金属例如由铝制成的常规的管较少地减轻了重量或者没有减 轻重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说明一种用于便携式手动导向的工作器具的柄部 系统,该柄部系统具有很小的重量和高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任务 是说明一种具有很小重量的便携式手动导向的工作器具,该工作器具 的柄部具有高稳定性。关于柄部系统,该任务通过按本专利技术的柄部系统得到解决,其中 该柄部系统具有用于连接相邻组件的下连接单元和上连接单元,其中 所述柄部系统具有导向管段和布置在导向管段中的驱动轴段,其中该 驱动轴段通过至少一个支承座支撑在导向管段中,其中该导向管段由 碳纤维增强的塑料制成,并且其中在支承座和导向管段之间在支承座 的圓周的至少一个区域内形成第一间距,该第一间距小于导向管段的 内直径的大约15%。关于工作器具,该任务通过按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器具 得到解决,该工作器具具有在其中布置驱动马达的壳体以及至少一个 由驱动马达驱动的工具,其中,所述工作器具具有柄部,在该柄部的 一个端部上布置壳体并且在柄部的对置的端部上布置工具,其中所述 柄部包括导向管和驱动轴,并且其中所述驱动轴由导向管进行导向并且通过至少一个支承座支撑在导向管中,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导向 管段由碳纤维增强的塑料制成,并且在支承座和导向管段之间在支承座的圆周的至少一个区域内形成小于导向管段的内直径的大约15 %的 第一间距。将碳纤维增强的塑料用作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的塑料具有 4艮小的重量,并且可以以挤拉成型方法(Pultrusionsverfahren )以简单的方式将碳纤维增强的塑料制造成具有恒定直径和恒定壁厚的管。 微小的第一间距引起导向管在弯曲时靠在支承座上并且由此从里面得 到支撑。由此可以避免导向管弯曲得太厉害。支承座在其内部由驱动 轴进行支撑。由导向管、支承座和驱动轴构造的柄部由于导向管通过 位于内部的组件得到支撑而具有高刚性和高稳定性。导向管可以以相 对4支小的壁厚进行制造。在此,如此构造柄部以及i殳计柄部的尺寸, 从而在超过导向管段的允许的弯曲并且发生导向管的残余的变形或者 破坏之前,导向管段靠在支承座上并且支撑在支承座上。为了获得柄 部系统的很小的重量,第一间距应该小于导向管段的内直径的大约15 %。柄部系统优选是柄部延长部分。第一间距优选小于导向管段的内直径的大约10%。第一间距最好 为导向管段的内直径的至少5%。为了获得驱动轴的良好支承,支承座通过至少一个支撑元件支撑 在导向管段上。在此,在其中存在第一间距的区域尤其位于支承座的 两个支撑元件之间。优选地设置多个支撑元件,这些支撑元件如此布 置在支承座的圓周上,从而对置于每个位于两个支撑元件之间的区域、 也就是在圓周的对置侧布置支撑元件。由此确保没有两个区域会对置, 在该区域中在导向管和支承座之间存在第一间距。由此,导向管在弯 曲时靠在支撑元件上并且靠在对置的区域上,在该区域中给出了导向 管和支承座之间的间距。在支撑元件和导向管段之间形成大约为导向管段的内直径的0.2 % 到2%的第二间距。由于支撑元件和导向管段之间微小的间距,进一步 提高了导向管的稳定性。支承座优选地具有圓柱形的基体,至少一个 支撑元件从该基体的外圓周向外延伸,其中驱动轴段支承在该基体中。 在驱动轴段的外圓周和支承座的基体之间形成第三间距,该第三间距 大约为导向管段的内直径的0.5%到4%。通过使该间距大约为导向管段的内直径的0.5%或者更多,确保驱动轴段的低摩擦的润滑和支承。 相对较小的间距确保导向管在柄部变形时通过支承座支撑在驱动轴 上。由此驱动轴段提高了导向管段的稳定性。第 一 、第二和第三间距沿径向并且在元件的中心位置相互进行测 量。以此,所述间if巨为相应组件的相应直径差的一半。长度上延伸。由此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固定驱动轴段在导向管段中的位置。为了以简单的方式实现柄部系统与相邻的柄部段的连接,将驱动 轴段在至少一个端部上不可旋转地与连接件连接。在此,连接件可以 具有用于耦合元件的插口,或者直接与相邻的连接件建立耦合。驱动 轴段具有内轮廓,该内轮廓卡到连接件的外轮廓中。由此可以以简单、i:件在插入驱动轴段的区域内k选地具有;P—外直径和第二外 直径,其中第一外直径在插入连接件前大于驱动轴段的所属的第一内 直径,并且第二外直径在插入连接件前小于驱动轴段的所属的第二内 直径。通过连接件在一个区域内具有比驱动轴段大的外直径并且在另 一个区域内具有比驱动轴段小的外直径,实现了在将连接件压入驱动 轴段时连接件将驱动轴段变形。如此,可以以简单的方式获得连接件 和驱动轴段之间牢固的连接。通过连接件的第二外直径小于驱动轴段 的所属的第二内直径,将驱动轴段变形而不必在整个圓周上将其张开。 由此减小用于压入连接件所需的力。不同区域中不同的直径可以设置 在轮廓化的连接件和轮廓化的驱动轴段中,然而也可以在非轮廓化的 表面中设置不同的直径。也可以这样设置,即只有连接件或者只有驱 动轴段具有轮廓。也可以设置不同的外轮廓。例如连接件可以具有椭 圓形横截面并且驱动轴段具有圓形横截面。具有第 一和第二外直径的 两个区域优选地位于一个横截面内。为了提高柄部系统在其端部区域中的稳定性,邻近至少一个连接 单元布置包围导向管段的增强套。将导向管段和驱动轴段分别构造成 一件式的管,并且使它们从下连接单元一直延伸到上连接单元。通过 导向管段在上连接单元和下连接单元之间的柄部系统的整个长度上延 伸,获得导向管段的大的长度。由于导向管段的大的长度,有利的是在变形时支撑在支承座上。由于导向管段的相对较大的长度,手动导 向的工作器具的导向管可以由少量的部分段构成。优选地对于通常的工作高度只需要一个优选构造成柄部延长部分的柄部系统。对于具有在其中布置驱动马达的壳体以及具有至少一个由驱动马 达驱动的工具的便携式手动导向的工作器具来说,这样进行设置,即至少一个导向管段由碳纤维增强的塑料制成并且在支承座和导向管段 之间在支承座的圓周的至少一个区域内形成小于导向管段的内直径的大约15%的第一间距,其中,工作器具具有柄部,在该柄部的一个端 部上布置壳体并且在柄部的对置的端部上布置工具,其中柄部包括导 向管和驱动轴,并且其中驱动轴由导向管进行导向并且通过至少一个 支承座支撑在导向管中。由于支承座和导向管段之间的微小间距,导向管段在变形时靠在 支承座上并且由此由支承座进行支撑。由此,导向管可以在高稳定性 时以很小的壁厚进行构造,从而获得工作器具的很小的重量。第一间距优选小于导向管段的内直径的大约10%。第一间距尤其 为导向管段的内直径的至少5%。导向管、也就是在一件式的导向管中的整个导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便携式手动导向的工作器具的柄部系统,其中该柄部系统具有用于连接相邻组件的下连接单元(18)和上连接单元(19),其中所述柄部系统具有导向管段(9)和布置在导向管段(9)中的驱动轴段(10),其中该驱动轴段(10)通过至少一个支承座(26)支撑在导向管段(9)中,其中该导向管段(9)由碳纤维增强的塑料制成,并且其中在支承座(26)和导向管段(9)之间在支承座(26)的圆周的至少一个区域(49)内形成第一间距(b),该第一间距(b)小于导向管段(9)的内直径(a)的15%。

【技术特征摘要】
DE 2007-3-31 102007015680.61.用于便携式手动导向的工作器具的柄部系统,其中该柄部系统具有用于连接相邻组件的下连接单元(18)和上连接单元(19),其中所述柄部系统具有导向管段(9)和布置在导向管段(9)中的驱动轴段(10),其中该驱动轴段(10)通过至少一个支承座(26)支撑在导向管段(9)中,其中该导向管段(9)由碳纤维增强的塑料制成,并且其中在支承座(26)和导向管段(9)之间在支承座(26)的圆周的至少一个区域(49)内形成第一间距(b),该第一间距(b)小于导向管段(9)的内直径(a)的15%。2.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柄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距(b) 小于导向管段(9)的内直径(a)的10%。3.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柄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距(b) 为导向管段(9)的内直径(a)的至少5%。4.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柄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座(26) 通过至少一个支撑元件(31)支撑在导向管段(9)上,其中在其中存 在第一间距(b)的区域(49)位于支承座(26)的两个支撑元件(31) 之间。5. 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柄部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多个支撑元 件(31),所述支撑元件布置在支承座(26)的圓周上,从而对置于 每个位于两个支撑元件(31)之间的区域(49)布置支撑元件(31)。6. 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柄部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支撑元件(31) 和导向管段(9)之间形成为导向管段(9)的内直径(a)的0.2%到2 %的第二间距(c)。7. 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柄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座(26) 具有圆柱形的基体(48),至少一个支撑元件(31)从该基体的外圆 周向外延伸,其中所述驱动轴段(10)支承在该基体(48)中并且在 驱动轴段(10)的外圓周和支承座(26)的基体(48)之间形成第三 间距(d),该第三间距为导向管段(9)的内直径(a)的0.5%到4 %。8.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柄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座(26) 在上连接单元(19)和下连接单元(18)之间的导向管段(9)的整个 长度上延伸。9.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柄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段(10) 在至少一个端部上不可旋转地与连接件(24、 33)连接,并且所述驱 动轴段(10)具有内轮廓(32),该内轮廓(32)卡到连接件(24、 33)的外轮廓(39)中。10. 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柄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4、 33)在插入驱动轴段(10)的区域内具有第一外直径(i)和第二外直 径(k),其中第一外直径(i)在插入连接件(24、 33)前大于驱动轴 段(10)的所属的第一内直径(f),并且第二外直径(k)在插入连接 件(24、 33)前小于驱动轴段(10)的所属的第二内直径(f)。11.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柄部系统,其特征在于,邻近至少一个 连接单元(18、 19)布置包围所述导向管段(9)的增强套(28)。12. 按权利要求l所述的柄部系统,其特征在于,将导向管段(9) 和驱动轴l殳(IO)分别构造成一件式的管,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海因策尔曼
申请(专利权)人: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