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两相反应釜中的除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54022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3 1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液两相反应釜中的除泡装置,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搅拌轴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一主搅拌桨,搅拌轴上转动连接有一安装盒,安装盒上转动连接有一辅助转轴,辅助转轴的下端固定设置有一辅助搅拌桨,搅拌轴上固定设置有位于安装盒内的摩擦轮一,辅助转轴上固定设置有位于安装盒内的摩擦轮二,摩擦轮一和摩擦轮二抵靠;辅助搅拌桨能够抵靠在反应罐的内壁上;辅助搅拌桨位于辅助搅拌轴的一侧,辅助搅拌桨上具有周面刮片和底面刮片,周面刮片与辅助搅拌轴平行,底面刮片与辅助搅拌轴垂直,且底面刮片位于周面刮片的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防止反应釜内壁存留气泡等优点。

A defoaming device in gas-liquid two-phase reacto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efoaming device in a gas-liquid two-phase reaction kettle,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achinery. The top of the mixing shaft is fixedly provided with a main mixing paddle, the rotating connection on the mixing shaft is provided with an installation box, the rotating connection on the installation box is provided with an auxiliary rotating shaft, the lower end of the auxiliary rotating shaft is fixedly provided with an auxiliary mixing paddle, the friction wheel 1 in the installation box is fixedly arranged on the mixing shaft, the friction wheel 2, the friction wheel 1 and the friction wheel in the installation box are fixedly arranged on the auxiliary rotating shaft Two against: the auxiliary mixing paddle can be against the inner wall of the reaction tank; the auxiliary mixing paddle is located on one side of the auxiliary mixing shaft, and the auxiliary mixing paddle has a peripheral blade and a bottom blade, the peripheral blade is parallel to the auxiliary mixing shaft, the bottom blade is vertical to the auxiliary mixing shaft, and the bottom blade is located below the peripheral blad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preventing bubbles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reaction kett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液两相反应釜中的除泡装置
本技术属于机械
,涉及一种气液两相反应釜中的除泡装置。
技术介绍
气液两相反应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能源、动力、航空航天及制药等工业领域,气液两相反应釜与单相反应釜相比,其混合均匀性、气相溶解度等要求极高。在按照配比添加液相原料和气相原料之后,反应的效果和质量,除了反应条件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气相的有效溶解,通过在气相存留空间检测气体原料的浓度来判断液体中溶解的气体的浓度是不准确的,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反应釜内壁、液体表面的气泡属于无效溶解,该部分气体不能够很好的处于反应条件中,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压力、溶解状态等,故而,通过检测气相中气体存量无法准确的判断溶解度。现有的气液两相反应釜的搅拌方式单一,容易造成旋流、液面凹陷等情况,影响气泡平稳性,均匀性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正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气液两相反应釜中的除泡装置,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消除反应罐内壁上无效溶解气泡,从而提高气溶率的检测精度。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气液两相反应釜中的除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本气液两相反应釜包括反应罐和转动连接在反应罐上端开口处的盖板,所述盖板上固定设置有一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转动连接有等规格的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所述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之间连接有至少一根皮带,所述皮带上转动连接有与主动带轮的轴线平行的搅拌轴,所述安装架上滑动连接有一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上开设有一条形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长度大于主动带轮的直径;所述盖板上设置有驱动主动带轮旋转的驱动电机一;所述安装架的内壁上设置有一环形的齿条,所述齿条位于皮带的外侧,所述搅拌轴上具有一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所述皮带上固定设置有一安装套,所述搅拌轴与安装套之间通过轴承相连;所述反应罐上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二,所述盖板与反应罐之间通过平面轴承相连,所述反应罐上设置有一齿圈,所述驱动电机二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一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齿圈啮合;所述搅拌轴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一主搅拌桨,所述搅拌轴上转动连接有一安装盒,所述安装盒上转动连接有一辅助转轴,所述辅助转轴的下端固定设置有一辅助搅拌桨,所述搅拌轴上固定设置有位于安装盒内的摩擦轮一,所述辅助转轴上固定设置有位于安装盒内的摩擦轮二,所述摩擦轮一和摩擦轮二抵靠;所述辅助搅拌桨能够抵靠在反应罐的内壁上;所述辅助搅拌桨位于辅助搅拌轴的一侧,所述辅助搅拌桨上具有周面刮片和底面刮片,所述周面刮片与辅助搅拌轴平行,所述底面刮片与辅助搅拌轴垂直,且底面刮片位于周面刮片的下方。驱动电机一带动主动带轮旋转,使搅拌轴在皮带的运行轨迹上移动,使搅拌轴在反应罐内的搅拌不处于离心搅拌状态,而是以皮带运行轨迹为搅拌轨迹,配合盖板可旋转连接在反应罐上,提高了搅拌均匀性,避免了搅拌过程中形成旋流和较大的液面凹陷。齿带带动搅拌轴自转,使搅拌轴在反应罐内搅拌的过程中既有沿皮带运行轨迹对应的公转,也有自转,提高了搅拌效率和搅拌效果。通过盖板的旋转,使搅拌轴的搅拌位置遍布整个反应罐,而传统的搅拌方式仅限于搅拌半径内,本反应釜的搅拌方式具有无死角的优势。在辅助搅拌桨没有抵靠在反应罐的内壁上时,受到摩擦轮一和摩擦轮二的传动作用,辅助转轴与搅拌轴同步旋转,只有在液流反作用力下才会有相对旋转,当辅助搅拌桨抵靠在反应罐的内壁上时,辅助搅拌桨被限位,并随着搅拌轴的公转,辅助搅拌桨在反应罐的内壁上移动。辅助搅拌桨的设置,能够缓和液体的激荡,提高搅拌匀化性。底部刮片能够对反应罐的底部的积存在气泡进行消除,周面刮片能够在辅助搅拌桨在反应罐内壁上移动时,对反应罐内壁上积存的气泡进行刮除,从而消除反应罐内壁上的无效溶解的气体,使得位于液体之上的反应罐内的气体存量的感应器精准无误,使溶解率计算精准。在上述的一种气液两相反应釜中的除泡装置中,所述周面刮片和底面刮片上均密布有除泡针。在上述的一种气液两相反应釜中的除泡装置中,所述搅拌轴上固定设置有位于主搅拌桨上方的液面除泡板,所述液面除泡板的下表面为球冠面,且所述液面除泡板的下表面上密布有除泡针,所述辅助转轴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一辅助除泡板,所述辅助除泡板的上表面密布有除泡针。液面上的气泡与反应罐内壁上的气泡一样,具有偏离正常反应条件的特点,需要通过刮除的方式,使该部分气泡消失,从而液相中气体溶解率准确,反应效果更好。在上述的一种气液两相反应釜中的除泡装置中,所述皮带有两根,所述搅拌轴连接在两根皮带上,所述齿条位于两根皮带之间;所述安装架上固定设置有对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之间的皮带进行张紧和定型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转动连接有限制皮带位置的中间轮。定位架用于对皮带进行保型和定位,也能够提升搅拌轴的连接强度和同轴度,由于搅拌轴软连接在皮带上,使搅拌轴在搅拌过程中发生倾斜的角度较小。在上述的一种气液两相反应釜中的除泡装置中,所述搅拌轴上转动连接有一滑套,所述滑套的外壁面与定位槽的内壁面抵靠。滑套的存在,能够消除搅拌轴的自转阻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反应釜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反应釜中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反应釜中供气结构的截面图。图4是主搅拌桨和辅助搅拌桨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是供气结构中各气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反应罐;21、盖板;22、安装架;23、主动带轮;24、从动带轮;25、皮带;26、搅拌轴;27、导向板;28、定位槽;3、驱动电机一;41、齿条;42、齿轮;43、安装套;44、驱动电机二;45、齿圈;46、传动齿轮;51、主搅拌桨;52、安装盒;53、辅助转轴;54、辅助搅拌桨;55、摩擦轮一;56、摩擦轮二;57、周面刮片;58、底面刮片;61、液面除泡板;62、辅助除泡板;63、滑套;71、压缩杆;72、供气管;73、支管;74、进气管;75、单向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气液两相反应釜包括反应罐1和转动连接在反应罐1上端开口处的盖板21,盖板21上固定设置有一安装架22,安装架22上转动连接有等规格的主动带轮23和从动带轮24,主动带轮23和从动带轮24之间连接有至少一根皮带25,皮带25上转动连接有与主动带轮23的轴线平行的搅拌轴26,安装架22上滑动连接有一导向板27,导向板27上开设有一条形的定位槽28,定位槽28的长度大于主动带轮23的直径;盖板21上设置有驱动主动带轮23旋转的驱动电机一3;盖板21上设置有气压传感器和气相存量传感器,搅拌轴26上设置有伸入液体内的温度传感器。驱动电机一3带动主动带轮23旋转,使搅拌轴26在皮带25的运行轨迹上移动,使搅拌轴26在反应罐1内的搅拌不处于离心搅拌状态,而是以皮带25运行轨迹为搅拌轨迹,配合盖板21可旋转连接在反应罐1上,提高了搅拌均匀性,避免了搅拌过程中形成旋流和较大的液面凹陷。气压传感器检测气相的压力,气相存量传感器检测反应釜中气体原料的存量,从而检测液相中气溶量。设置在搅拌轴26上的温度传感器能够精准的检测液相温度,相比设置在反应罐1内壁上的传感器,设置在搅拌轴26上具有稳定性更好、精度更高的优点。安装架22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液两相反应釜中的除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本气液两相反应釜包括反应罐(1)和转动连接在反应罐(1)上端开口处的盖板(21),所述盖板(21)上固定设置有一安装架(22),所述安装架(22)上转动连接有等规格的主动带轮(23)和从动带轮(24),所述主动带轮(23)和从动带轮(24)之间连接有至少一根皮带(25),所述皮带(25)上转动连接有与主动带轮(23)的轴线平行的搅拌轴(26),所述安装架(22)上滑动连接有一导向板(27),所述导向板(27)上开设有一条形的定位槽(28),所述定位槽(28)的长度大于主动带轮(23)的直径;所述盖板(21)上设置有驱动主动带轮(23)旋转的驱动电机一(3);所述安装架(22)的内壁上设置有一环形的齿条(41),所述齿条(41)位于皮带(25)的外侧,所述搅拌轴(26)上具有一齿轮(42),所述齿轮(42)与齿条(41)啮合,所述皮带(25)上固定设置有一安装套(43),所述搅拌轴(26)与安装套(43)之间通过轴承相连;所述反应罐(1)上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二(44),所述盖板(21)与反应罐(1)之间通过平面轴承相连,所述反应罐(1)上设置有一齿圈(45),所述驱动电机二(44)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一传动齿轮(46),所述传动齿轮(46)与齿圈(45)啮合;所述搅拌轴(26)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一主搅拌桨(51),所述搅拌轴(26)上转动连接有一安装盒(52),所述安装盒(52)上转动连接有一辅助转轴(53),所述辅助转轴(53)的下端固定设置有一辅助搅拌桨(54),所述搅拌轴(26)上固定设置有位于安装盒(52)内的摩擦轮一(55),所述辅助转轴(53)上固定设置有位于安装盒(52)内的摩擦轮二(56),所述摩擦轮一(55)和摩擦轮二(56)抵靠;所述辅助搅拌桨(54)能够抵靠在反应罐(1)的内壁上;所述辅助搅拌桨(54)位于辅助搅拌轴(26)的一侧,所述辅助搅拌桨(54)上具有周面刮片(57)和底面刮片(58),所述周面刮片(57)与辅助搅拌轴(26)平行,所述底面刮片(58)与辅助搅拌轴(26)垂直,且底面刮片(58)位于周面刮片(57)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两相反应釜中的除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本气液两相反应釜包括反应罐(1)和转动连接在反应罐(1)上端开口处的盖板(21),所述盖板(21)上固定设置有一安装架(22),所述安装架(22)上转动连接有等规格的主动带轮(23)和从动带轮(24),所述主动带轮(23)和从动带轮(24)之间连接有至少一根皮带(25),所述皮带(25)上转动连接有与主动带轮(23)的轴线平行的搅拌轴(26),所述安装架(22)上滑动连接有一导向板(27),所述导向板(27)上开设有一条形的定位槽(28),所述定位槽(28)的长度大于主动带轮(23)的直径;所述盖板(21)上设置有驱动主动带轮(23)旋转的驱动电机一(3);所述安装架(22)的内壁上设置有一环形的齿条(41),所述齿条(41)位于皮带(25)的外侧,所述搅拌轴(26)上具有一齿轮(42),所述齿轮(42)与齿条(41)啮合,所述皮带(25)上固定设置有一安装套(43),所述搅拌轴(26)与安装套(43)之间通过轴承相连;所述反应罐(1)上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二(44),所述盖板(21)与反应罐(1)之间通过平面轴承相连,所述反应罐(1)上设置有一齿圈(45),所述驱动电机二(44)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一传动齿轮(46),所述传动齿轮(46)与齿圈(45)啮合;所述搅拌轴(26)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一主搅拌桨(51),所述搅拌轴(26)上转动连接有一安装盒(52),所述安装盒(52)上转动连接有一辅助转轴(53),所述辅助转轴(53)的下端固定设置有一辅助搅拌桨(54),所述搅拌轴(26)上固定设置有位于安装盒(52)内的摩擦轮一(5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涛镇方雄镇方超陈克朋卢社阶王波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