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玻两腔内置卷帘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2878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3 06: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三玻两腔内置卷帘窗,具有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之间夹设有框体;框体上设有内置卷帘机构;所述内置卷帘机构包括卷轴、卷设在卷轴上的卷帘以及通过控制卷轴转动实现卷帘收卷或放卷的驱动装置;所述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之间还设有中层玻璃;中层玻璃的四周的边缘与框体密封连接,中层玻璃与第一玻璃之间形成第一密封腔,中层玻璃与第二玻璃之间形成第二密封空腔;卷轴转动设置在框体的上端,卷帘在第二空腔内进行升降。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中层玻璃实现了三玻两腔结构,其隔音、断热效果突出。

Three glass and two cavity built-in rolling window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three glass two cavity built-in roll up window, which has a first glass and a second glass; a frame is sandwiched between the first glass and the second glass; a built-in roll up mechanism is arranged on the frame; the built-in roll up mechanism includes a roll up shaft, a roll up curtain which is arranged on the roll up shaft and a driving device which can realize the roll up or roll out of the roll up curtain by controlling the roll up shaft rotation; between the first glass and the second glass There is also a middle-level glass; the edges around the middle-level glass are seal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frame, a first sealing cavity is formed between the middle-level glass and the first glass, and a second sealing cavity is formed between the middle-level glass and the second glass; the roll shaft is rotated and arrange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frame, and the roll curtain is lifted and lowered in the second cavity. The invention realizes a three glass two cavity structure through a middle layer glass, and has outstanding sound insulation and heat break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玻两腔内置卷帘窗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卷帘窗,特别涉及一种三玻两腔内置卷帘窗。
技术介绍
内置卷帘窗是将卷帘机构设置在两层玻璃内,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卷帘机构上卷帘的收卷和放卷,来实现实现窗户的透光和遮光。由于卷帘内置,在某些场合可以免除窗帘的使用,同时后期也无需对卷帘进行清洗。传统的内置卷帘窗因为内置卷帘窗中卷帘机构的设置必须安装在框体上,而框体大多采用拼装的方式,所以很容易漏气。因此无法或很难做到像真空玻璃那样的隔音和断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隔音效果突出,断热效果明显的三玻两腔内置卷帘窗。该三玻两腔内置卷帘窗是为了解决现有内置卷帘窗无法实现真空或中空状态的问题,同时也为了降低后期维修成本和维修效率为作出的设计。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具有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之间夹设有框体;框体上设有内置卷帘机构;所述内置卷帘机构包括卷轴、卷设在卷轴上的卷帘以及通过控制卷轴转动实现卷帘收卷或放卷的驱动装置;所述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之间还设有中层玻璃;中层玻璃的四周的边缘与框体密封连接,中层玻璃与第一玻璃之间形成第一密封腔,中层玻璃与第二玻璃之间形成第二密封腔;卷轴转动设置在框体的上端,卷帘在第二密封腔内进行升降;驱动装置设置在框体内。其中驱动装置可为任何驱动卷轴转动的驱动结构,如采用磁盒、拉绳、卷线轮和驱动拨块;所述磁盒滑动设置在框体内;卷线轮固定设置在卷轴的一端,拉绳卷设在卷线轮上并与磁盒连接,驱动拨块设置在第二玻璃的外部且与磁盒通过磁性配合连接;其驱动原理为:通过拨动驱动拨块带动拉动磁盒在框体内滑动,磁盒在拉绳的作用下带动卷线轮转动,卷线轮带动卷轴转动,从而实现卷帘的收卷或放卷。其中第一玻璃、第二玻璃和中层玻璃均可采用真空玻璃或夹胶玻璃。上述框体包括拼接在一起的上横梁、左侧轨、右侧轨和下横梁;左侧轨、右侧轨和下横梁上均设有沿其延伸方向延伸的嵌槽;中层玻璃的左边缘、右边缘和下边缘分别卡设有左密封条、右密封条和下密封条;左密封条、右密封条和下密封条分别嵌设在左侧轨、右侧轨和下横梁的嵌槽内形成密封连接;作为优选,左密封条、右密封条和下密封条均为U型密封条。还包括上密封条;所述上密封条上设有沿其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卡槽;中层玻璃的上边缘卡设在上密封条的第一卡槽内;上密封条与第一玻璃形成接触式密封。上述上密封条上还设有沿其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卡槽;框体的上端设有可卡入第二卡槽形成限位的限位压块。上述第一玻璃与框体之间还设有第一盖板;上横梁上位于第一玻璃的一侧设有延其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卡口;上密封条上位于第一玻璃的一侧还设有沿其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三卡槽;第一盖板的上侧卡设在第一卡口内,第一盖板的下侧卡设在第三卡槽内。上述框体还包括上插件和下插件;所述上插件上设有轴承座,上插件的上端设有第一插块,上插件的下端设有第二插块;所述限位压块设置在上插件上;所述下插件的上端设有第三插块,下插件的下端设有第四插块;上横梁的两端均设有可供第一插块插入的第一插槽,左侧轨的上端和右侧轨的上端均设有可供第二插块插入的第二插槽;左侧轨的下端和右侧轨的下端均设有可供第三插块插入的第三插槽;下横梁的两端均设有可供第四插块插入的第四插槽;上横梁的两端分别通过上插件与左侧轨的上端、右侧轨的上端拼接在一起;下横梁的两端分别通过下插件与左侧轨的下端、右侧轨的下端拼接在一起;卷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安装在对应侧的上插件的轴承座内。上述第二玻璃与框体之间还设有第二盖板;上横梁位于第二玻璃的一侧设有沿其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卡口;上插件上设有卡装块;第二盖板的上侧卡设在第二卡口内,第二盖板的下侧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上插件的卡装块配合卡装。上述上插件上设有两个沿卷轴轴线方向排布的轴承座;卷轴的两端均设有两个轴承,且两个轴承对应安装在对应侧上插件的两个轴承座内。第一玻璃与框体之间的间隙,及第二玻璃与框体之间的间隙通过封胶形成第一封胶层;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之间且位于框体外部的空间通过封胶形成第二封胶层。左侧轨分别与第一玻璃、第二玻璃连接的端面均设有台阶,且通过台阶形成左侧定位面和左间隙面;左间隙面位于左侧轨的外侧;右侧轨分别与第一玻璃、第二玻璃连接的端面均设有台阶,且通过台阶形成右侧定位面和右间隙面;右间隙面位于右侧轨的外侧;第一封胶层填充满左间隙面和右间隙面,并且在左侧定位面和右侧定位面的作用下第一封胶层不会向内延伸,同时也能保证第一玻璃、第二玻璃与左侧轨、右侧轨连接密封处更加美观。同时第一封胶层一般采用丁基胶。左侧定位面和右侧定位面齐平;位于左侧轨处的上插件,其靠近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的端面分别与左间隙面齐平;位于右侧轨处的上插件,其靠近第一玻璃和第二玻璃的端面分别与右间隙面齐平。第一卡槽的截面呈楔形,第一卡槽的开口的宽度大于第一卡槽的底部的宽度。本专利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中层玻璃构成了第一密封腔和第二密封腔,通过第一密封腔和第二密封腔可以实现突出了隔音、断热效果;同时,中层玻璃采用装配实现密封(即中层玻璃和第一玻璃为非一体件),在后期维修时,可根据需要对第一玻璃、第二玻璃和中层玻璃进行更换,降低了维修成本,提高了维修效率。(2)本专利技术中层玻璃通过左密封条、右密封条和下密封条与框体实现密封连接,同时上密封条与第一玻璃采用接触式密封,此种密封设计,不仅是为了在保证密封的前提下提高装配效率,而且在后期维修时也能够更加简便。(3)本专利技术通过限位压块与第二卡槽的配合,能够让框体对上密封条进行限位,防止玻璃在运输过程中倒置或颠簸而造成上密封胶条脱离的问题,从而有效保证第一密封腔的密封效果。(4)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盖板可对卷帘机构进行有效遮挡,保证产品的美观;同时第一盖板与第三卡槽配合,能够进行一步对上密封胶条进行限位,再提高上密封胶条密封的可靠性的同时也为第一盖板的连接提供了可能。(5)本专利技术将限位压块设置在上插件上,使得框体在拼装时即可实现中层玻璃的装配,让装配过程更加合理。(6)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二盖板能够进一步对卷帘机构进行遮挡。(7)本专利技术中卷轴采用双轴承支撑,使得卷帘在上下卷动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平稳性,从而解决因卷轴跳动过大轻微撞击中层玻璃和第二玻璃的现象。(8)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封胶层和第二封胶层能够进一步保证第一密封腔和第二密封腔的密封性,进一步提高隔音、断热效果。同时也为第一密封腔能够形成真空腔提供了保证。(9)本专利技术中左侧轨和右侧轨的台阶设计,是为了在形成第一封胶层时,能通过左侧定位面和右侧定位面保证第一玻璃或第二玻璃与胶压合过程中的齐整;并且能够通过台阶设计有效防止第一封胶层向内延伸,保证玻璃与胶压合过程中边线的齐整。(10)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卡槽的截面的设计,能够让上密封条更紧地卡装在中层玻璃的上边缘上,从而为第一密封腔能够形成真空腔提供了进一步的保证。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上密封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上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上插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左侧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右侧轨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下横梁与中层玻璃与卷帘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三玻两腔内置卷帘窗,具有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之间夹设有框体(3);框体(3)上设有内置卷帘机构(4);所述内置卷帘机构(4)包括卷轴(41)、卷设在卷轴(41)上的卷帘(42)以及通过控制卷轴(41)转动实现卷帘(42)收卷或放卷的驱动装置(4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之间还设有中层玻璃(5);中层玻璃(5)的四周的边缘与框体(3)密封连接,中层玻璃(5)与第一玻璃(1)之间形成第一密封腔,中层玻璃(5)与第二玻璃(2)之间形成第二密封腔;卷轴(41)转动设置在框体(3)的上端,卷帘(42)在第二密封腔内进行升降。

【技术特征摘要】
1.三玻两腔内置卷帘窗,具有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之间夹设有框体(3);框体(3)上设有内置卷帘机构(4);所述内置卷帘机构(4)包括卷轴(41)、卷设在卷轴(41)上的卷帘(42)以及通过控制卷轴(41)转动实现卷帘(42)收卷或放卷的驱动装置(4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玻璃(1)和第二玻璃(2)之间还设有中层玻璃(5);中层玻璃(5)的四周的边缘与框体(3)密封连接,中层玻璃(5)与第一玻璃(1)之间形成第一密封腔,中层玻璃(5)与第二玻璃(2)之间形成第二密封腔;卷轴(41)转动设置在框体(3)的上端,卷帘(42)在第二密封腔内进行升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玻两腔内置卷帘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3)包括拼接在一起的上横梁(31)、左侧轨(32)、右侧轨(33)和下横梁(34);左侧轨(32)、右侧轨(33)和下横梁(34)上均设有沿其延伸方向延伸的嵌槽;中层玻璃(5)的左边缘、右边缘和下边缘分别卡设有左密封条、右密封条和下密封条;左密封条、右密封条和下密封条分别嵌设在左侧轨(32)、右侧轨(33)和下横梁(34)的嵌槽内形成密封连接;还包括上密封条(6);所述上密封条(6)上设有沿其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卡槽(61);中层玻璃(5)的上边缘卡设在上密封条(6)的第一卡槽(81)内;上密封条(6)与第一玻璃(1)形成接触式密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玻两腔内置卷帘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密封条(6)上还设有沿其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卡槽(62);框体(3)的上端设有可卡入第二卡槽(62)形成限位的限位压块(3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玻两腔内置卷帘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玻璃(1)与框体(3)之间还设有第一盖板(7);上横梁(31)上位于第一玻璃(1)的一侧设有延其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卡口(311);上密封条(6)上位于第一玻璃(1)的一侧还设有沿其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三卡槽(63);第一盖板(7)的上侧卡设在第一卡口(311)内,第一盖板(7)的下侧卡设在第三卡槽(63)内。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三玻两腔内置卷帘窗,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3)还包括上插件(36);所述上插件(36)上设有轴承座(361),上插件(36)的上端设有第一插块(362),上插件(36)的下端设有第二插块(363);所述限位压块(35)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小青周雄张瑞生胡广松
申请(专利权)人:天经清江苏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