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高透混纺布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52815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3 06:27
一种高强高透混纺布的制作方法,属于混纺布加工领域。按重量比例取竹纤维85%、涤纶纤维4%、远红外陶瓷纤维3%、聚乳酸纤维3%、黄麻纤维2%、远红外陶瓷纤维3%,进行混纺得到混纺制品;由多种混纺纤维混纺而成,同时具有吸汗、除臭、抑菌、防紫外线、防静电、保健的功能,竹纤维、大麻纤维、罗布麻纤维、聚乳酸纤维原料天然可降解,具有绿色环保的优点,不对环境造成损坏,还具有吸汗透气、防霉防臭的功能,具有防晒防紫外线的功能,抗劈裂能力好,质感柔软滑腻,穿着体感舒适。

A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high strength and high permeability blended fabric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high strength and high permeability blended fabric, belonging to the field of blended fabric processing. 85% bamboo fiber, 4% polyester fiber, 3% far-infrared ceramic fiber, 3% PLA fiber, 2% jute fiber and 3% far-infrared ceramic fiber a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weight ratio, and the blended products are obtained through blending; the blended products are made of a variety of blended fibers, which have the functions of sweat absorption, deodorization, bacteriostasis, UV protection, static protection and health care, as well as bamboo fiber, hemp fiber, apocynum fiber and PLA fiber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no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It also has the functions of sweat absorption, ventilation, mildew prevention and odor prevention. It has the functions of sun protection and UV protection, good splitting resistance, soft and greasy texture and comfortable wea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高透混纺布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纺布加工
,具体地说就是一种高强高透混纺布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涤纶是合成纤维中的一个重要品种,是我国聚酯纤维的商品名称。是以精对苯二甲酸(PTA)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乙二醇(EG)为原料经酯化或酯交换和缩聚反应而制得的成纤高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经纺丝和后处理制成的纤维。由普通涤纶长丝织成的织物,其制衣用性能具有强度好,滑爽挺括、易洗快干等优点,但存在着手感硬、触感差、光泽不柔和、透气性、吸湿性差等缺点。若与真丝织物相比,差距则更大,真丝一般指蚕丝,包括桑蚕丝、柞蚕丝、蓖麻蚕丝、木薯蚕丝等。真丝被称为“纤维皇后”,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古往今来的人的青睐。真丝属于蛋白质纤维,丝素中含有18种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它的质地柔软光滑,手感柔和、轻盈,花色丰富多彩,穿着凉爽舒适,主要用作夏令衬衫、睡衣、连衣裙面料及头巾等等,涤棉混纺织物是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发的一个品种,该纤维具有挺括、滑爽、快干、耐穿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涤棉面料指的就是涤棉混纺织物,既突出了涤纶的风格又有棉织物的长处,涤棉面料优点为在干、湿情况下弹性和耐磨性都较好,尺寸稳定,缩水率小,具有挺拔、不易皱折、易洗、快干的特点,但是由于涤棉其中的涤纶纤维属于疏水性纤维,对油污的亲和力很强,容易吸附油污,而且穿着过程中易产生静电而吸附灰尘,难以洗涤,而且不能用高温熨烫和沸水浸泡,为了解决现有涤棉面料中易产生静电而吸附灰尘的问题,需要对面料的生产工艺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强高透混纺布的制作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强高透混纺布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重量比例取竹纤维85%、涤纶纤维4%、远红外陶瓷纤维3%、聚乳酸纤维3%、黄麻纤维2%、远红外陶瓷纤维3%,进行混纺得到混纺制品;(2)在21±3℃的环境下,将面料与浓度为26%的NaOH作用,将混纺制品在壳聚糖溶液中浸泡15~20分钟,取出后烘干;(3)将混纺制品浸于复合酶制剂中,用量为0.9~1.3%owf,pH为8,温度为46℃,保温30分钟,升温至95℃,保温10分钟,使酶失活,漂洗,冷却,得到竹纤维与麻纤维混纺织物;(4)将芦荟、仙人掌、冬美人和虹之玉洗净,打浆,120~200目过筛,将汁液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得植物固色剂;(5)使用二氧化碳萃取,温度38℃,压力36MPa,得植物染色剂,调至浓度为6%;(6)将竹纤维与麻纤维混纺织物在热水中漂烫,温度90~100℃,漂烫20~30分钟,取出,用常温水冲洗;(7)将竹纤维与麻纤维混纺织物放入45~55℃的水中,加入植物固色剂1~2g/L,浴比1:30~35,pH为7.2~7.9,搅拌浸泡30~40分钟,取出,用常温水冲洗;(8)将经过浸泡的竹纤维与麻纤维混纺织物按浴比1:20~25放入植物染色剂中,pH为7.2~7.9,超声波浸泡,频率为30kHz,温度为50~55℃,保温10~15分钟,以1~2℃/分钟升温,至70~80℃,保温25~35分钟;(9)将染色后的竹纤维与麻纤维混纺织物放入步骤(7)的植物固色剂中,搅拌浸泡20~30分钟,取出,用常温水冲洗。作为优化,步骤(2)所述的壳聚糖溶液制备方法为将壳聚糖溶于0.8%的醋酸溶液中,浓度为0.5%,至完全溶解无气泡。作为优化,步骤(3)所述的复合酶制剂为碱性果胶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2:5:31,浴比为1:5。作为优化,所述仙人掌、芦荟、虹之玉和冬美人按重量比5:2:1.8:1的比例混合。作为优化,所述葎草、酢浆草和水花生按重量比6:1.2:5的比例混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强高透混纺布的制作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复合纤维混纺布料柔软舒适,由多种混纺纤维混纺而成,同时具有吸汗、除臭、抑菌、防紫外线、防静电、保健的功能,竹纤维、大麻纤维、罗布麻纤维、聚乳酸纤维原料天然可降解,具有绿色环保的优点,不对环境造成损坏,还具有吸汗透气、防霉防臭的功能,具有防晒防紫外线的功能,抗劈裂能力好,质感柔软滑腻,穿着体感舒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测试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实施例1:一种竹纤维与麻纤维混纺布料,由下列重量比例的原料混纺得到:竹纤维90%,涤纶纤维3%,远红外陶瓷纤维2%,聚乳酸纤维2%,黄麻纤维1%,远红外陶瓷纤维2%。一种竹纤维与麻纤维混纺布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重量比例取竹纤维90%、涤纶纤维3%、远红外陶瓷纤维2%、聚乳酸纤维2%、黄麻纤维1%、远红外陶瓷纤维2%,进行混纺,得到混纺制品;(2)将壳聚糖溶于0.8%的醋酸溶液中,浓度为0.5%,超声至完全溶解,无气泡,将混纺制品在壳聚糖溶液中浸泡15分钟,取出后烘干;(3)将混纺制品浸于复合酶制剂中,用量为0.8%owf,pH为7.8,温度为45℃,保温40分钟,升温至90℃,保温10分钟,使酶失活,漂洗,冷却,得到竹纤维与麻纤维混纺织物;(4)将仙人掌、芦荟、虹之玉和冬美人洗净,打浆,120目过筛,将汁液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得植物固色剂;(5)将葎草、酢浆草和水花生洗净,打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温度38℃,压力36MPa,得植物染色剂,调至浓度为6%(重量浓度,使用水调节);(6)将竹纤维与麻纤维混纺织物在热水中漂烫,温度90℃,漂烫20分钟,取出,用常温水冲洗;(7)一次固色:将竹纤维与麻纤维混纺织物放入45℃的水中,加入植物固色剂1g/L,浴比1:30,pH为7.2,搅拌浸泡30分钟,取出,用常温水冲洗;(8)染色:将经过浸泡的竹纤维与麻纤维混纺织物按浴比1:20放入植物染色剂中,pH为7.2,超声波浸泡,频率为30kHz,温度为50℃,保温10分钟,以1℃/分钟升温,至70℃,保温25分钟;(9)二次固色:将染色后的竹纤维与麻纤维混纺织物放入步骤(7)的植物固色剂中,搅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高透混纺布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按重量比例取竹纤维85%、涤纶纤维4%、远红外陶瓷纤维3%、聚乳酸纤维3%、黄麻纤维2%、远红外陶瓷纤维3%,进行混纺得到混纺制品;(2)在21±3℃的环境下,将面料与浓度为26%的NaOH作用,将混纺制品在壳聚糖溶液中浸泡15~20分钟,取出后烘干;(3)将混纺制品浸于复合酶制剂中,用量为0.9~1.3%owf,pH为8,温度为46℃,保温30分钟,升温至95℃,保温10分钟,使酶失活,漂洗,冷却,得到竹纤维与麻纤维混纺织物;(4)将芦荟、仙人掌、冬美人和虹之玉洗净,打浆,120~200目过筛,将汁液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得植物固色剂;(5)使用二氧化碳萃取,温度38℃,压力36MPa,得植物染色剂,调至浓度为6%;(6)将竹纤维与麻纤维混纺织物在热水中漂烫,温度90~100℃,漂烫20~30分钟,取出,用常温水冲洗;(7)将竹纤维与麻纤维混纺织物放入45~55℃的水中,加入植物固色剂1~2g/L,浴比1:30~35,pH为7.2~7.9,搅拌浸泡30~40分钟,取出,用常温水冲洗;(8)将经过浸泡的竹纤维与麻纤维混纺织物按浴比1:20~25放入植物染色剂中,pH为7.2~7.9,超声波浸泡,频率为30kHz,温度为50~55℃,保温10~15分钟,以1~2℃/分钟升温,至70~80℃,保温25~35分钟;(9)将染色后的竹纤维与麻纤维混纺织物放入步骤(7)的植物固色剂中,搅拌浸泡20~30分钟,取出,用常温水冲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高透混纺布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按重量比例取竹纤维85%、涤纶纤维4%、远红外陶瓷纤维3%、聚乳酸纤维3%、黄麻纤维2%、远红外陶瓷纤维3%,进行混纺得到混纺制品;(2)在21±3℃的环境下,将面料与浓度为26%的NaOH作用,将混纺制品在壳聚糖溶液中浸泡15~20分钟,取出后烘干;(3)将混纺制品浸于复合酶制剂中,用量为0.9~1.3%owf,pH为8,温度为46℃,保温30分钟,升温至95℃,保温10分钟,使酶失活,漂洗,冷却,得到竹纤维与麻纤维混纺织物;(4)将芦荟、仙人掌、冬美人和虹之玉洗净,打浆,120~200目过筛,将汁液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得植物固色剂;(5)使用二氧化碳萃取,温度38℃,压力36MPa,得植物染色剂,调至浓度为6%;(6)将竹纤维与麻纤维混纺织物在热水中漂烫,温度90~100℃,漂烫20~30分钟,取出,用常温水冲洗;(7)将竹纤维与麻纤维混纺织物放入45~55℃的水中,加入植物固色剂1~2g/L,浴比1:30~35,pH为7.2~7.9,搅拌浸泡30~40分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超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宁和布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