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厚控制预制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1564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9 0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板厚控制预制件包括扣合在一起的上接榫块和下接榫块,上接榫块与下接榫块高度之和为楼板控制厚度,上接榫块包括若干用于卡住板面筋的上卡块,相邻上卡块之间形成用于卡住钢筋的上沟槽,下接榫块包括若干用于卡住板底筋的下卡块,相邻下卡块之间形成用于卡住钢筋的下沟槽。该板厚控制预制件通过卡位上下层的钢筋,能够让作业人员直观准确地掌握板厚控制情况,同时便于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现场板厚、钢筋保护层厚度等内容进行检查,使施工人员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并进行整改。

Plate thickness control prefabrication

The plate thickness control prefabricated part of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n upper joint block and a lower joint block which are sewn together. The sum of the height of the upper joint block and the lower joint block is the floor control thickness. The upper joint block comprises a number of upper clamp blocks used to block the plate face reinforcement, and the upper groove used to block the reinforcement is formed between the adjacent upper clamp blocks, the lower clamp block comprises a number of lower clamp blocks used to block the plate bottom reinforcement, and the adjacent lower clamp A lower groove is formed between the blocks for clamping the reinforcement. Through the steel bars in the upper and lower layers of the position, the slab thickness control prefabricated parts can make the operators directly and accurately grasp the slab thickness control situation, and facilitate the inspection of the slab thickness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protective layer of the steel bars on the construction site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so that the constructors can find out the problems in time and rectify th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厚控制预制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板厚控制预制件,属于房建施工

技术介绍
砼工程,又称混凝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结构楼板的厚度影响结构的整体安全性能,楼板厚度偏大会增加结构自重,楼板厚度偏小会导致强度和刚度受到很大影响。在工程质量检测中,板厚控制是占比极重的一项,同时也是最难控制、最难整改的一项。板厚不合格的楼板需要采取厚度打磨修补的不就措施,增加了施工的成本投入。为了防止板厚失控,需要采用板厚控制措施,利用板厚控制措施控制结构楼板的厚度。传统的板厚控制主要采用拉线法、插钎法和三段式控制法等方法,传统的板厚控制方法往往存在板厚控制出现偏差,不能很好地达到预期效果。目前国内各施工项目中,楼板厚度控制主要是通过各类马凳来实现,用于取代传统的板厚控制方法,如塑料马凳、钢筋马凳,再辅助以水泥垫块和钢筋上刷漆控制标高等方式来综合控制。此类传统控制板厚方式缺点主要一是精度差,实测爆点率高;二是控制过程复杂,需要多种方式综合控制;三是塑料马凳与周围混凝土结合不够牢固可靠,并且自身强度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板厚控制预制件,通过卡位上下层的钢筋,能够让作业人员直观准确地掌握板厚控制情况,同时便于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现场板厚、钢筋保护层厚度等内容进行检查,使施工人员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并进行整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板厚控制预制件包括扣合在一起的上接榫块和下接榫块,上接榫块与下接榫块高度之和为楼板控制厚度,上接榫块包括若干用于卡住板面筋的上卡块,相邻上卡块之间形成用于卡住钢筋的上沟槽,下接榫块包括若干用于卡住板底筋的下卡块,相邻下卡块之间形成用于卡住钢筋的下沟槽。进一步地,上卡块设置为4个,上卡块在水平方向上两两成组排列,相邻上卡块之间形成互相交叉的两条上沟槽,下卡块同样设置为4个,下卡块在水平方向上两两成组排列,相邻下卡块之间形成互相交叉的两条下沟槽。进一步地,上卡块与下卡块均为四棱台状结构,上卡块远离下接榫块一面的面积小于接近下接榫块一面的面积,下卡块远离上接榫块一面的面积小于接近上接榫块一面的面积。进一步地,两条上沟槽的处在不同的水平面上。进一步地,两条下沟槽处在不同的水平面上。进一步地,上接榫块与下接榫块的高度均为600mm,上接榫块与下接榫块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边长为900mm,上沟槽的槽底宽度为150mm,上沟槽的开口宽度为200mm,下沟槽的槽底宽度为250mm,下沟槽的开口宽度为400mm。进一步地,两条上沟槽的深度分别为300mm、400mm,两条下沟槽的深度分别为400mm、500mm,延伸方向相同的上沟槽槽底与下沟槽槽底之间的距离为400mm。进一步地,上卡块顶面的边长为300mm,下卡块顶面的边长为200mm。进一步地,上卡块顶面的两条外边在上接榫块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上接榫块两条外边之间的距离为50mm,下卡块顶面的两条外边在下接榫块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下接榫块两条外边之间的距离为50mm。本技术的板厚控制预制件通过卡位上下层的钢筋,能够让作业人员直观准确地掌握板厚控制情况,同时便于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现场板厚、钢筋保护层厚度等内容进行检查,使施工人员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并进行整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写和阐述。图1是本技术首选实施方式的板厚控制预制件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首选实施方式的板厚控制预制件正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首选实施方式的板厚控制预制件侧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首选实施方式的板厚控制预制件顶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首选实施方式的板厚控制预制件底面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上接榫块;11、上卡块;12、上沟槽;2、下接榫块;21、下卡块;22、下沟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更加清楚、完整地阐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本技术首选实施方式的板厚控制预制件包括扣合在一起的上接榫块1和下接榫块2,上接榫块1与下接榫块2的高度均为600mm,上接榫块1与下接榫块2总的高度,即1200mm,是后续浇筑的混凝土楼板的厚度。上接榫块1与下接榫块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边长为900mm,如图1和图4所示,上接榫块1包括4个用于卡住顶部钢筋的上卡块11,4个上卡块11在水平方向上两两成组排列,上卡块11为顶面边长300mm的四棱台状结构。上卡块11顶面的两条外边在上接榫块1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上接榫块1两条外边之间的距离为50mm。如图1所示,相邻上卡块11之间形成用于卡住板面筋的上沟槽12,即两条互相垂直的上沟槽12。参考图2和图3,两条上沟槽12处在不同的水平面上。上沟槽12的槽底宽度为150mm,上沟槽12的开口宽度为200mm,两条上沟槽12的深度分别为300mm、400mm。同样的,如图1和图5所示,下接榫块2包括4个用于卡住底部钢筋的下卡块21,4个下卡块21在水平方向上两两成组排列,下卡块21为顶面边长200mm的四棱台状结构。下卡块21顶面的两条外边在下接榫块2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下接榫块2两条外边之间的距离为50mm。如图1所示,相邻下卡块21之间形成用于卡住板底筋的下沟槽22,即两条互相垂直的下沟槽22。参考图2与图3,两条下沟槽22处在不同的水平面上。下沟槽22的槽底宽度为250mm,下沟槽22的开口宽度为400mm。两条下沟槽22的深度分别为400mm、500mm。参考图2与图3,延伸方向相同的上沟槽12槽底与下沟槽22槽底之间的距离为400mm。上沟槽12与下沟槽22的的截面均呈喇叭状开口,便于将钢筋嵌入其中。具体实施过程:一种使用本技术首选实施方式板厚控制预制件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使用C30细石混凝土,浇注在成型模具中,静置24h后,板厚控制预制件成型,进行脱模修整;S2:在施工现场底面上安装板底筋,板底筋为多条垂直交叉的钢筋;S3:在板底筋上安装板厚控制预制件;S4:在板厚控制预制件上安装板面筋,并卡在板厚控制预制件上;S5:以板厚控制预制件的顶部所在平面为准,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板厚质检。本技术的板厚控制预制件通过卡位上下层的钢筋,能够让作业人员直观准确地掌握板厚控制情况,同时便于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现场板厚、钢筋保护层厚度等内容进行检查,使施工人员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并进行整改。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而并非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构思和精神范畴的前提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所提供的文字描述、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作出的各种变形、替代和改进,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畴。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确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厚控制预制件,包括扣合在一起的上接榫块(1)和下接榫块(2),所述上接榫块(1)与下接榫块(2)高度之和为楼板控制厚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榫块(1)包括若干用于卡住板面筋的上卡块(11),相邻所述上卡块(11)之间形成用于卡住钢筋的上沟槽(12),所述下接榫块(2)包括若干用于卡住板底筋的下卡块(21),相邻所述下卡块(21)之间形成用于卡住钢筋的下沟槽(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厚控制预制件,包括扣合在一起的上接榫块(1)和下接榫块(2),所述上接榫块(1)与下接榫块(2)高度之和为楼板控制厚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榫块(1)包括若干用于卡住板面筋的上卡块(11),相邻所述上卡块(11)之间形成用于卡住钢筋的上沟槽(12),所述下接榫块(2)包括若干用于卡住板底筋的下卡块(21),相邻所述下卡块(21)之间形成用于卡住钢筋的下沟槽(2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厚控制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卡块(11)设置为4个,所述上卡块(11)在水平方向上两两成组排列,相邻所述上卡块(11)之间形成互相交叉的两条上沟槽(12),所述下卡块(21)同样设置为4个,所述下卡块(21)在水平方向上两两成组排列,相邻所述下卡块(21)之间形成互相交叉的两条下沟槽(2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厚控制预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卡块(11)与下卡块(21)均为四棱台状结构,所述上卡块(11)远离下接榫块(2)一面的面积小于接近下接榫块(2)一面的面积,所述下卡块(21)远离上接榫块(1)一面的面积小于接近上接榫块(1)一面的面积。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厚控制预制件,其特征在于,两条所述上沟槽(12)的处在不同的水平面上。5.如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春娥杨礼勇孟丽娟吴玲刘俊杰宗路超张雷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二局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