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通电磁换向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1366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四通电磁换向阀,主要由主阀1和导阀2构成,所述的导阀内还同时包括导阀阀口37和通过导阀阀口可互相连通的二根毛细管23、24,由钢球25、衔铁26、复位弹簧27构成的先导换向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动作灵敏,适合于在直流变频空调器上配套使用,能满足直流变频空调器节能、高效、智能、运转可靠的使用要求。(*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四通电磁换向阀,属空调器用电磁阀
现有的四通电磁换向阀主要用于交流变频空调器,如中国专利CN94217324.4,具有换向速度快、可靠性好、制造方便、成本低、内部泄漏量低等特点,应用于交流变频空调器中,能有效实现制冷剂的流向转换,达到制制冷或制热的目的。随着制冷技术的发展,节能环保型的直流变频空调器应运而生,已成为21世纪空调器发展的趋势,而现有交流空调器的四通电磁换向阀由于其结构设计上的缺陷,难以适应直流变频空调器的使用要求。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动作灵敏,能满足直流变频空调器使用需要的四通电磁换向阀。本技术为四通电磁换向阀,主要由主阀和导阀构成,所述的主阀包括一个圆筒形主阀体,主阀体的内壁上设有一带平面状滑动面的阀座块,滑动面上沿轴向开设有三孔,其中间一孔外设有吸气接管,左、右侧的二孔分别外设有左接管和右接管,阀体上还设有排气接管,所述的导阀包括一个导阀体,固定于导阀体上的套管,置于套管外的电磁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阀体内还同时设有导阀阀口和通过导阀阀口可互相连通的二根毛细管,所述的套管内还同时设有由钢球、衔铁、复位弹簧构成的先导换向机构。所述的主阀体内还可设有带滑块和滑架的活塞,活塞一侧还置有螺旋压缩弹簧,活塞上还设有降压气孔,所述的主阀体上置有螺旋压缩弹簧的端部还固定有端盖。所述的二根毛细管可分别与吸气接管和主阀体端盖相连通。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主要为,通过电磁线圈的通断电,使钢球开启或关闭导阀阀口,由空调压缩机产生的高压气体通过毛细管的传送,在主阀体内形成压差或压力平衡,从而使主阀体内的滑块沿滑动面左右位移,使主阀体上的吸气接管分别与左、右接管相通,实现制冷剂的流向转换,达到制冷或制热的目的。所述的活塞可由活塞碗和蝶形弹簧构成。所述的排气接管和吸气接管可分别与空调压缩机相连通;所述的左接管可与室外热交换器相连通,右接管可与室内热交换器相连通。所述活塞上的降压气孔的孔径可为Ф0.4~0.6mm。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动作灵敏,安全省电,适合于在直流变频空调器上配套使用,能满足直流变频空调器节能、高效、智能、运转可靠的使用要求,有效实现制冷制热剂的流向转换,达到制冷或制热的目的。附图给出了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在制冷循环状态下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在制热循环状态下的结构剖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本技术主要由主阀1和导阀2组成,主阀包括一个圆筒形的主阀体4,其左、右两端分别用平端盖19和端盖3焊接封固,阀体4的内壁上焊有一个阀座块16,该阀座块有一个平面状滑动面17,滑动面上沿轴向开有三孔13、14、15,其中间一孔14外设有吸气接管11,左、右侧的二孔15、13分别外设有左接管12和右接管10。所述的吸气接管11与压缩机31的吸气管相连接,左接管12和右接管10分别与室外热交换器34和室内热交换器32的相应接口相连接。阀体4的中间部位还设有与压缩机31排气管与阀体沟通的排气接管21,阀体4内装有一个与阀座块滑动面17接触的滑块18和右端的活塞7,滑块18与活塞7用滑架20互相连成一体,在活塞的右端装有一支螺旋压缩弹簧5,活塞上还设有一孔径为Ф0.5mm的降压气孔36,所述活塞7靠近主阀体4的内壁处还设有导向套6,能在活塞移动时对螺旋压缩弹簧5和活塞7起换向定位作用,活塞7由活塞碗8和蝶形弹簧9构成,使之与阀体4内壁具有滑动、密封的功能,所述的滑块为碗形的,当滑块18随活塞7沿阀体4内壁左或右滑动时,可以将左接管12与吸气接管11及排气接管21与右接管10分别连通起来,或者将吸气接管11与右接管10及排气接管21与左接管12分别连通起来。所述的导阀2包括一个导阀体22和一个电磁线圈30,该导阀体22内腔设有导阀阀口37和通过导阀阀口可以互相连通或不通的毛细管23、24,其中毛细管23与主阀吸气接管11相连通,毛细管24与主阀右侧靠近活塞一端的端盖3相连通,所述的电磁线圈30套在与导阀体22固定在一起的套管28上,套管的另一端有一挡铁29焊接密封,套管28内有一可伸进导阀体22的导阀阀口37内,顶面设有钢球25的衔铁26,在衔铁26和档铁29之间设有复位弹簧27,当电磁线圈30通电时,衔铁26受磁场力的作用,带动钢球25向右移动,此时毛细管24与毛细管23相连通,反之就不通,从而构成一个先导换向机构。导阀2位于主阀1的上部,用焊接于主阀上的一个支架35,将导阀2一端凹槽卡在支架上开口的圆孔中加以压紧固定。为便于在直流变频空调器中的使用方便,从阀体径向一侧引出的排气接管21弯成“U”型,使排气接管21与吸气接管11的方向一致。使用时,将本技术安装于直流变频空调器上,当夏季需对室内降温时,直流变频空调器应作制冷运行,与之配套的本技术中的电磁线圈30通电,导阀2内的衔铁26在电磁线圈30磁场力的作用下,克服复位弹簧27力,使钢球25随衔铁26向右移动,打开导阀阀口37,此时导阀毛细管24与毛细管23相通,同时空调压缩机31输出的高压气体通过主阀的排气接管21流入主阀腔内,并经过右端活塞7的降压小孔36,形成活塞7两端气体的高、低压差,并克服主阀活塞右端的螺旋压缩弹簧5的力,使滑块18随和活塞7移向右端位置(如图2所示位置),低压气体通过毛细管24,经毛细管23流回主阀吸气接管11到空调压缩机31,这时右接管10与吸气管11连通,左接管12与排气接管21通过主阀内腔也连通了,从空调压缩机31输出的高压制冷气体经排气管21、阀体4、左接管12通过室外热交换器34冷凝放热后冷却成为高压制冷液体,然后经膨胀阀33,通过室内热交换器32蒸发吸热汽化,吸走了室内部份热量,使室内温度下降。从室内热交换器出来的低压制冷气体通过右接管10经吸气接管11被压缩机31吸入,从而完成了一个制冷循环。当冬天需对室内采暖时,热泵型变频空调器应作制热运行,与之配套的本技术中的电磁线圈30不通电,导阀2内的衔铁26在复位弹簧27作用下,带动衔铁顶部的钢球25向左移动,顶住导阀阀口37,使导阀阀口37关闭,毛细管24与23不连通,使主阀右端的低压气体无法形成回路,即主阀内的气体通过活塞7的降压小孔36的流通,使活塞7两端的气体压力逐渐达到平衡,在高、低压腔的压力平衡后,靠活塞7右端的螺旋弹簧5的回复力,使滑块18随活塞7移向左端位置(如图3所示位置),这时左接管12与吸气接管11连通,右接管10与排气接管21通过主阀内腔也相通了,空调压缩机31输出的高压制冷气体由排气接管21进入阀体4,经右接管10通过室内热交换器32冷凝放热,使室内气温升高,流出室内热交换器的高压制冷液体通过膨胀阀33进入室外热交换器34,蒸发吸热变成低压制冷气体,经左接管12、吸气管11被空调压缩机31吸入,从而完成了制热循环。权利要求1.一种四通电磁换向阀,由主阀(1)和导阀(2)构成,所述的主阀(1)包括一个圆筒形主阀体(4),主阀体的内壁上设有一带平面状滑动面(17)的阀座块(16),滑动面上沿轴向开设有三孔(13)、(14)、(15),其中间一孔(14)外设有吸气接管(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四通电磁换向阀,由主阀(1)和导阀(2)构成,所述的主阀(1)包括一个圆筒形主阀体(4),主阀体的内壁上设有一带平面状滑动面(17)的阀座块(16),滑动面上沿轴向开设有三孔(13)、(14)、(15),其中间一孔(14)外设有吸气接管(11),左、右侧的二孔(15)、(13)分别外设有左接管(12)和右接管(10),主阀体(4)上还设有排气接管(21),所述的导阀(2)包括一个导阀体(22),固定于导阀体(22)上的套管(28),置于套管外的电磁线圈(3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阀体内(22)还同时设有导阀阀口(37)和通过导阀阀口可互相连通的二根毛细管(23)、(24),所述的套管(28)内还同时设有由钢球(25)、衔铁(26)、复位弹簧(27)构成的先导换向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少锋顾其刚干加强徐祯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春晖集团公司中外合资绍兴春晖冷冻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