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用运料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1282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9 0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用运料车,包括车身主体与载料箱,所述载料箱位于车身主体的上方,所述载料箱的一侧外表面活动安装有箱门,所述车身主体的一侧外外表面靠近前后两端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推拉扶手,所述车身主体的下端外表面四个边角位置均活动安装有第一万向轮,所述车身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贯穿有载料板,所述载料板的下端外表面远离车身主体的一侧活动安装有第二万向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一系列的结构使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卸货更加简单方便,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增加了建筑用料的放置面积,便于单次运输更多数量的建筑用料,优化使用过程。

A new type of material transport vehicle for construc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type of material transporting vehicle for building construction, which comprises a body main body and a material carrying box, the material carrying box is located above the body main body, the outer surface of one side of the material carrying box is movably equipped with a box door, the outer surface of one side of the body main body close to the front and rear ends is fixedly equipped with a push-pull handrail, and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lower end of the body main body has four corner positions A 10000 direction wheel is movably installed on the leveler, and a placing groove is arranged inside the body body, the inner part of the placing groove is penetrated with a loading plate, and a second universal wheel is movably installed on the side of the lower outer surface of the loading plate far away from the body body body. The utility model is arranged with a series of structures to make the unloading of the device more simple and convenient in the use process, greatly reduce the labor intensity of the workers, increase the placement area of the building materials, facilitate the single transportation of more quantities of building materials, and optimize the use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用运料车
本技术涉及运料车
,具体为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用运料车。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时,大型沉重的原料需使用大型运输车辆运输,但是在进行小型结构施工或者进行房屋内部施工时,则需使用小型人力运输车辆进行运输工作。小推车体型小巧,行动灵活,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但是现有的建筑施工用运料车,结构简单,使用效果不够优异,卸料不便,常常手工卸料或使用较大的力气来倾斜载料箱,大大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载料空间固定,不能更好的载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用运料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用运料车,包括车身主体与载料箱,所述载料箱位于车身主体的上方,所述载料箱的一侧外表面活动安装有箱门,所述车身主体的一侧外表面靠近前后两端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推拉扶手,所述车身主体的下端外表面四个边角位置均活动安装有第一万向轮,所述车身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贯穿有载料板,所述载料板的下端外表面远离车身主体的一侧活动安装有第二万向轮,所述车身主体的外表面一侧与载料板靠近放置槽槽口的位置均设置有通口,且通口的内部贯穿有连接轴,所述载料板靠近第二万向轮的位置与车身主体之间的位置贯穿有固定螺栓,所述载料箱与车身主体之间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千斤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卸货更加简单方便,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增加了建筑用料的放置面积,便于单次运输更多数量的建筑用料。优选的,所述千斤顶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油管接头与手柄,且油管接头位于手柄的下方,所述千斤顶的内部贯穿有大活塞与小活塞,且大活塞包裹在小活塞的外表面,所述大活塞的外表面设置有密封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提起手柄使小活塞向上移动,此时由于小活塞下端油腔容积增大,形成局部真空,之后通过油管接头进行吸油,然后用力压下手柄,小活塞下移,小活塞下腔压力升高,迫使大活塞向上移动,顶起载料箱并使其倾斜一定角度,在重力的作用下,卸货变得更加简单。优选的,所述载料箱通过铰接的方式与箱门活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载料箱与箱门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便于箱门与载料箱的分离。优选的,所述车身主体与载料板的横截面均呈L形,所述放置槽包括载料板槽以及位于载料板槽下方一侧的第二万向轮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L形的车身主体便于推拉扶手的固定,L形的载料板便于其与车身主体通过固定螺栓进行固定,放置槽的两部分分别用于放置载料板与第二万向轮。优选的,所述第一万向轮的内径大小大于第二万向轮的内径大小,所述载料板的可倾斜角度为零至第二万向轮与第一万向轮处在同一水平面时所倾斜的角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载料板可倾斜同时便于放置在放置槽内部。优选的,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外表面均包裹有螺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防止连接轴的脱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的千斤顶方便对建筑用料进行卸货,结构简单,卸货更加简单方便,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使用时,由于载料箱与箱门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便于箱门与载料箱的分离,再通过提起手柄使小活塞向上移动,此时由于小活塞下端油腔容积增大,形成局部真空,之后通过油管接头进行吸油,然后用力压下手柄,小活塞下移,小活塞下腔压力升高,迫使大活塞向上移动,顶起载料箱并使其倾斜一定角度,在重力的作用下,卸货变得更加简单;2、通过设置的载料板配合放置槽,增加了建筑用料的放置面积,便于单次运输更多数量的建筑用料,同时在运料车不用时,还可以将载料板固定在放置槽的内部,减少其占地面积,使用时,通过旋下固定螺栓,拖拽L形的载料板,至车身主体的通口与载料板的通口处于同一位置时,将连接轴贯穿两个通口,并使用旋入螺母,以防止连接轴的脱落,此时将建筑用料放入载料板上,在重力的作用下,载料板开始倾斜,并且其倾斜的最大角度为第一万向轮与第二万向轮处在同一水平面时的角度,之后在两组万向轮的作用下,即可通过推拉扶手对车身主体及载料板进行推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千斤顶放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车身主体、放置槽与载料板的相结合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车身主体与载料板的相结合视图。图中:1、车身主体;2、推拉扶手;3、第一万向轮;4、千斤顶;41、油管接头;42、小活塞;43、大活塞;44、密封环;5、载料箱;51、箱门;6、放置槽;61、载料板;62、第二万向轮;63、通口;64、连接轴;65、固定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用运料车,包括车身主体1与载料箱5,载料箱5位于车身主体1的上方,载料箱5的一侧外表面活动安装箱门51,载料箱5与车身主体1之间的位置固定安装千斤顶4,由于载料箱5与箱门51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便于箱门51与载料箱5的分离,再通过提起手柄使小活塞42向上移动,此时由于小活塞42下端油腔容积增大,形成局部真空,之后通过油管接头41进行吸油,然后用力压下手柄,小活塞42下移,小活塞42下腔压力升高,迫使大活塞43向上移动,顶起载料箱5并使其倾斜一定角度,在重力的作用下,卸货变得更加简单,车身主体1的一侧外表面靠近前后两端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推拉扶手2,车身主体1的下端外表面四个边角位置均活动安装第一万向轮3,车身主体1的内部设置放置槽6,放置槽6的内部贯穿载料板61,载料板61的下端外表面远离车身主体1的一侧活动安装第二万向轮62,车身主体1的外表面一侧与载料板61靠近放置槽6槽口的位置均设置通口63,且通口63的内部贯穿连接轴64,载料板61靠近第二万向轮62的位置与车身主体1之间的位置贯穿固定螺栓65,通过旋下固定螺栓65,拖拽L形的载料板61,至车身主体1的通口63与载料板61的通口63处于同一位置时,将连接轴64贯穿两个通口63,并使用旋入螺母,以防止连接轴64的脱落,此时将建筑用料放入载料板6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用运料车,包括车身主体(1)与载料箱(5),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料箱(5)位于车身主体(1)的上方,所述载料箱(5)的一侧外表面活动安装有箱门(51),所述车身主体(1)的一侧外表面靠近前后两端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推拉扶手(2),所述车身主体(1)的下端外表面四个边角位置均活动安装有第一万向轮(3),所述车身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放置槽(6),所述放置槽(6)的内部贯穿有载料板(61),所述载料板(61)的下端外表面远离车身主体(1)的一侧活动安装有第二万向轮(62),所述车身主体(1)的外表面一侧与载料板(61)靠近放置槽(6)槽口的位置均设置有通口(63),且通口(63)的内部贯穿有连接轴(64),所述载料板(61)靠近第二万向轮(62)的位置与车身主体(1)之间的位置贯穿有固定螺栓(65),所述载料箱(5)与车身主体(1)之间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千斤顶(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用运料车,包括车身主体(1)与载料箱(5),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料箱(5)位于车身主体(1)的上方,所述载料箱(5)的一侧外表面活动安装有箱门(51),所述车身主体(1)的一侧外表面靠近前后两端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推拉扶手(2),所述车身主体(1)的下端外表面四个边角位置均活动安装有第一万向轮(3),所述车身主体(1)的内部设置有放置槽(6),所述放置槽(6)的内部贯穿有载料板(61),所述载料板(61)的下端外表面远离车身主体(1)的一侧活动安装有第二万向轮(62),所述车身主体(1)的外表面一侧与载料板(61)靠近放置槽(6)槽口的位置均设置有通口(63),且通口(63)的内部贯穿有连接轴(64),所述载料板(61)靠近第二万向轮(62)的位置与车身主体(1)之间的位置贯穿有固定螺栓(65),所述载料箱(5)与车身主体(1)之间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千斤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施工用运料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娟刘格王梅英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诚祥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