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水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1175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进水阀,包括有阀体,在阀体的下端安装有进水管,在进水管内设置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限流塞,该限流塞由上往下依次包括有支承区、变形区和受力区,其中支承区与进水管的内壁相匹配,在该支承区内开有与进水管相通的进水孔;在该变形区内设有与支承区的进水孔相连通的水平通孔;在该受力区中心为带导水槽的限流柱,在该限流柱延伸到变形区的水平通孔的上端部分设有限流盲槽,所述的限流盲槽与支承区的一部分进水孔相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利用限流塞来调节进水面积的,这样不论在高、低水压下工作时,入水流量基本是衡定的,水压对封水片的破坏力小,水也不会从阀体内飞溅出去,所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工作稳定、使用寿命长、耐用。(*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进水阀,尤其是指具有限流功能的进水阀。
技术介绍
现在市场上的进水阀,普遍是没有限流功能的,如果进水阀没有限流功能,在高压水的工作下很容易出现问题,比如水会从阀体飞溅出去、背压、封水胶冲坏等现象,使进水阀不能如常工作,所以必须对现有的进水阀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工作稳定、进水速度衡定、使用寿命长的进水阀。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进水阀,包括有阀体,在阀体的下端安装有进水管,其特征在于在进水管内设置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限流塞,所述的限流塞由上往下依次包括有支承区、变形区和受力区,所述的支承区与进水管的内壁相匹配,在该支承区内开有与进水管相通的进水孔;在所述的变形区内设有与支承区的进水孔相连通的水平通孔;在所述的受力区中心为带导水槽的限流柱,在所述的限流柱延伸到变形区的水平通孔的上端部分设有限流盲槽,所述的限流盲槽与支承区的一部分进水孔相对应。如上所述的进水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限流柱下方开有压力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是利用限流塞来调节进水面积的,当水压低时,水流速度慢,水进入限流塞的进水孔的进水面积大;而当水压高时,水流速度快,但进入进水孔的进水面积小,这样不论在高、低水压下工作时,入水流量基本是衡定的,水压对封水片的破坏力小,水也不会从阀体内飞溅出去,所以本技术的工作稳定、使用寿命长、耐用。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限流塞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限流塞后视方向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的限流塞的正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限流塞的后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限流塞的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的限流塞的仰视图;图8是本技术的限流塞的左视图;图9是图4的A-A向剖视图;图10是图8的B-B向剖视图;图11是本技术与现阶段进水阀的流速对比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为一种进水阀,包括有阀体1,在阀体1的下端安装有进水管2,在阀体1内设置有带针孔3的封水片4和盖在封水片4上方的阀盖5,阀盖5与封水片4围成封水腔6。在水箱开始储水时,封水片4处于开启状态,从进水管2进来的水经阀体1内的进水通道7后,一路从封水片4与阀体1之间的间隙流经出水通道8进入水箱,另一路从封水片4上的针孔3进入封水腔6,水箱中的水不断上升,使浮筒9上升后带动力臂10另一端的封水钉11实现对封水腔6的封水,这样封水腔6内的水慢慢推动封水片4下降使封水片4与阀体1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小,当其内的水压足够大时水压推动封水片贴紧在阀体1,这时水箱完成储水工作。为防止进水阀进水时受力压的影响,水会从阀体飞溅出去、背压以及容易冲坏封水胶等情况,在进水管2内设置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限流塞12,限流塞12由上往下依次包括有支承区121、变形区122和受力区123,支承区121的大小与进水管2的内壁相匹配,在该支承区121内开有与进水管2相通的进水孔1211;在变形区122内设有与支承区121的进水孔1211相连通的水平通孔1221;在受力区123中心为带导水槽1231的限流柱1232,在限流柱1232延伸到变形区122的水平通孔1221的上端部分设有限流盲槽1233,限流盲槽1233与支承区121的进水孔1211的一部分相对应。进水阀工作时,自来水依次从限流塞12下端的导水槽1231、水平通孔1221和进水孔1211后进入阀体1内的进水通道7,然后再流进水箱来蓄水。从进水管2下方进来的水作用在限流塞12的受力区123的下端面1234上,当水压较低时,变形区122部分往支承区121方向收缩变形较小,限流柱1232上端面与进水孔1211之间的间隙大,使限流柱1232不会对支承区121的进水孔1211造成影响,这时限流塞12的导水槽1231中上来的水可以从变形区122的水平通孔1221周围的各个方向进入进水孔1211,所以进水面积较大,加快进水阀进水。当水压增大时,变形区122部分受力往支承区121方向收缩变形较大,限流柱1232上端面与进水孔1211之间的间隙逐渐变小,限流柱1232对支承区121的进水孔1211影响逐渐加大,这时限流塞12的导水槽1231中上来的水从变形区122的水平通孔1221周围的进入进水孔1211的入水面积缩小,直至限流柱1232上端面与进水孔1211完全接触时,水只能从限流柱1232上的导流盲槽1233进入支承区121的进水孔1211;如果水压进一步增大时,限流柱1232的导流盲槽1233受压变形而变小,由导流盲槽1233进入进水孔1211的入水面积进一步缩小。这样,水压低时,水流速度慢,其进入进水孔1211的进水面积大;而当水压高时,水流速度快,但进入进水孔1211的进水面积小,所以本技术不论在高、低水压下工作时,其入水流量基本是衡定的,如图11所示。为减小限流塞12的重力以及提高水压作用的灵敏性,在限流柱1232的下方开有压力室1235。权利要求1.一种进水阀,包括有阀体(1),在阀体(1)的下端安装有进水管(2),其特征在于在进水管(2)内设置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限流塞(12),所述的限流塞(12)由上往下依次包括有支承区(121)、变形区(122)和受力区(123),所述的支承区(121)与进水管(2)的内壁相匹配,在该支承区(121)内开有与进水管(2)相通的进水孔(1211);在所述的变形区(122)内设有与支承区(121)的进水孔(1211)相连通的水平通孔(1221);在所述的受力区(123)中心为带导水槽(1231)的限流柱(1232),在所述的限流柱(1232)延伸到变形区(122)的水平通孔(1221)的上端部分设有限流盲槽(1233),所述的限流盲槽(1233)与支承区(121)的一部分进水孔(1211)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水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限流柱(1232)下方开有压力室(1235)。专利摘要一种进水阀,包括有阀体,在阀体的下端安装有进水管,在进水管内设置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限流塞,该限流塞由上往下依次包括有支承区、变形区和受力区,其中支承区与进水管的内壁相匹配,在该支承区内开有与进水管相通的进水孔;在该变形区内设有与支承区的进水孔相连通的水平通孔;在该受力区中心为带导水槽的限流柱,在该限流柱延伸到变形区的水平通孔的上端部分设有限流盲槽,所述的限流盲槽与支承区的一部分进水孔相对应。本技术是利用限流塞来调节进水面积的,这样不论在高、低水压下工作时,入水流量基本是衡定的,水压对封水片的破坏力小,水也不会从阀体内飞溅出去,所以本技术的工作稳定、使用寿命长、耐用。文档编号F16K47/00GK2866991SQ200620053459公开日2007年2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5日专利技术者周文辉 申请人:中山市美图洁具实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进水阀,包括有阀体(1),在阀体(1)的下端安装有进水管(2),其特征在于:在进水管(2)内设置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限流塞(12),所述的限流塞(12)由上往下依次包括有支承区(121)、变形区(122)和受力区(123),所述的支承区(121)与进水管(2)的内壁相匹配,在该支承区(121)内开有与进水管(2)相通的进水孔(1211);在所述的变形区(122)内设有与支承区(121)的进水孔(1211)相连通的水平通孔(1221);在所述的受力区(123)中心为带导水槽(1231)的限流柱(1232),在所述的限流柱(1232)延伸到变形区(122)的水平通孔(1221)的上端部分设有限流盲槽(1233),所述的限流盲槽(1233)与支承区(121)的一部分进水孔(1211)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美图洁具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