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淀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50897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9 0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沉淀系统,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所述第一池体的底部连通有进水管,所述第一池体的两个相对侧壁上均间隔设置有若干折流板,且所述折流板呈交错设置,使得第一池体内的流道呈S形分布,所述第一池体的上端侧壁开设有通槽,所述第一池体通过所述通槽与第二池体连通,所述第二池体远离第一池体的一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第二池体的底部设置有若干隔板,隔板沿着第一池体向出水口的方向分布,所述隔板将第二池体分隔成若干腔室。设置折流板和隔板,水在第一池体内经过折流板的初步阻隔,之后在第二池体内的若干空腔内进行多次沉降,使得从出水口排出的水更加干净清澈,以便利用。

A precipitation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edimentation system,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ewage treatment. The key points of the technical scheme are: including a first tank body and a second tank body,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tank body is connected with an inlet pipe, the two opposite side walls of the first tank body are spaced with several baffles, and the baffles are staggered, so that the flow channels in the first tank body are S-shaped distribution, The upper end side wall of the first pool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groove, the first pool body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second pool body through the through groove, the end of the second pool body far away from the first pool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outlet, the bottom of the second pool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diaphragms, which are distributed along the direction from the first pool body to the water outlet, and the diaphragms divide the second pool body into a number of chambers. Baffles and baffles are provided. Water in the first tank is initially blocked by baffles. After that, it settles in several cavities in the second tank for many times, making the water discharged from the outlet cleaner and clearer for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淀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沉淀系统。
技术介绍
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净化水质的设备。利用水的自然沉淀或混凝沉淀的作用来除去水中的悬浮物。现有的沉淀池如图2所示,包括池体15,池体1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排水管16、抽水管17,排水管16用于接收污水至池体15内,抽水管17用于连接水泵18以抽取经过沉淀后的清水。污水进入到沉淀池内经过一定时间的沉淀后,通过水泵将清水经由抽水管抽出,以便于重复利用。但是在等待污水沉降的过程中,由于污水排入到沉降池内,另一端直接通过抽水管抽取,实际使用中,经常会在抽出的清水中掺杂许多悬浮物,比较麻烦,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沉淀系统,其具有沉降效果好,使得沉降所得的水更佳干净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沉淀系统,包括第一池体和第二池体,所述第一池体的底部连通有进水管,所述第一池体的两个相对侧壁上均间隔设置有若干折流板,且所述折流板呈交错设置,使得第一池体内的流道呈S形分布,所述第一池体的上端侧壁开设有通槽,所述第一池体通过所述通槽与第二池体连通,所述第二池体远离第一池体的一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第二池体的底部设置有若干隔板,所述隔板沿着第一池体向出水口的方向分布,所述隔板将第二池体分隔成若干腔室。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水通过进水管排入到第一池体内,水先在第一池体内逐渐蓄满,通过折流板的导向后水位上升,此过程中,水中的杂物会在水位上升的过程中被折流板进行阻挡,另外折流板也可供水中杂物的沉淀附着。当水位没过通槽后,第一池体内的水可以通过通槽进入到第二池体内,水依次填满第二池体内的若干腔室,在填充腔室时,水在第二池体内进行了多次沉淀,使得水进一步沉淀,最终水可以通过出水口排出。经过第一池体的折流板的初步阻隔,以及后续第二池体内的多次沉降,使得从出水口排出的水更加干净清澈,以便利用。进一步的,位于同一侧壁的所述折流板相互平行设置,设置于第一池体两侧的若干所述折流板均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呈倾斜向下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水中的杂物沉淀至折流板上时,沉淀物可以沿着折流板的倾斜方向下滑,直至沉降至第一池体的底部。当水位上升时,水在第一池体内上流时,折流板的下端面可以形成阻挡,使得一些漂浮于水面的杂物不易跟随水流上升,可以被折流板进行阻挡。进一步的,所述通槽内设置有过滤板。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过滤板,通过过滤板对进入第二池体内的水进行过滤,可以将大颗粒杂物阻隔在第一池体内,使得进入到第二池体内的水中的杂物更少,有利于水在第二池体内的沉淀效果。进一步的,所述通槽朝向上端的侧壁贯穿于第一池体的侧壁设置,所述通槽的侧壁上还开设有滑移槽,所述过滤板滑移连接于所述通槽内。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过滤板滑移连接于滑移槽内,可以在第一池体内水位低于通槽时将过滤板从滑移槽内滑移拆出,然后将新的过滤板插入,使得过滤板的更换隔年便捷。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池体的下端向下呈缩口设置,所述第一池体的最低处设置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设置有截止阀。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下端底部呈缩口设置,使得第一池体内的沉淀物可以积聚到底部的最低处,然后通过排污管进行排出,使得整体的排污更加方便。进一步的,若干所述隔板的高度从第一池体的一端朝向出水口的方向逐渐变小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隔板呈组件变低设置,可以实现水在第二池体内的逐级沉降,使得整体的沉降效果更好。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池体上还设置有用于盖合第二池体的盖板,所述盖板的下端面还间隔设置有若干挡板,所述挡板对应插入到各个腔室内,且所述挡板的两侧壁均抵触第二池体沿第一池体向出水口方向的两侧壁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挡板,挡板可以增加水在第二池体内的流道长度,另外挡板还可以将一些浮在水表层的杂物进行阻隔,使得浮在表层的杂物位于挡板靠近第一池体的一侧,减少了负载表层的杂物通过排水口排出影响整体水清洁度的情况。进一步的,所述挡板上均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均高于隔板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通气孔,在进行逐级沉淀时,通气孔可以增加各个腔室的连通,减少了第二池体内产生负压的情况,使得水在池体内的流动更加顺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折流板和隔板,水在第一池体内经过折流板的初步阻隔,之后在第二池体内的若干空腔内进行多次沉降,使得从出水口排出的水更加干净清澈,以便利用;(2)通过设置过滤板,过滤版可以对进入第二池体内的水晶像过滤;过滤板滑移连接于滑移槽内,使得过滤板的更换隔年便捷;(3)通过设置挡板,挡板可以增加水在第二池体内的流道长度,另外挡板还可以将一些浮在水表层的杂物进行阻隔,使得浮在表层的杂物位于挡板靠近第一池体的一侧,减少了负载表层的杂物通过排水口排出影响整体水清洁度的情况,使得沉淀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池体;2、第二池体;3、进水管;4、折流板;5、排污管;6、截止阀;7、通槽;8、滑移槽;9、过滤板;10、出水口;11、隔板;12、盖板;13、挡板;14、通气孔;15、池体;16、排水管;17、抽水管;18、水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一种沉淀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方形的第一池体1和方形的第二池体2。第一池体1的底部连通有进水管3,进水管3连接于第一池体1的侧壁上。第一池体1内的两个相对侧壁上均间隔设置有若干折流板4,折流板4呈方长形设置。折流板4的三个侧边均连接于第一池体1的内侧壁上,且相对两侧的折流板4呈交错设置,使得第一池体1内的流道呈S形分布。位于同一侧壁的若干折流板4相互平行设置,且设置于第一池体1两侧的若干折流板4均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呈倾斜向下设置。第一池体1的下端向下呈缩口设置,且第一池体1的最低处设置有排污管5,排污管5上设置有截止阀6。第一池体1的上端侧壁开设有通槽7,通槽7朝向上端的侧壁完全贯穿与第一池体1的侧壁设置,第一池体1通过通槽7与第二池体2连通。通槽7的侧壁上还开设有滑移槽8,滑移槽8内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有过滤板9。如图1所示,第二池体2远离第一池体1的一端设置有出水口10,出水口10的高度位于第二池体2的中间位置。第二池体2的底部设置有若干隔板11,隔板11沿着第一池体1向出水口10的方向分布,若干隔板11将第二池体2分隔成若干腔室。若干隔板11均低于第二池体设置,若干隔板11的高度从第一池体1的一端朝向出水口10的方向逐渐变小设置,且最靠近出水口10的隔板11高于出水口10设置。当第一池体1内的水通过通槽7进入到第二池体2后,水会在第二池体2内进行逐级沉降,进而对水中的悬浮杂质进行沉淀,使得最终从出水口10排出的水更加清澈。第二池体2上还设置有盖板12,盖板12可以盖合于第二池体2上。盖板12的下端面还间隔设置有若干挡板13,若干挡板13沿着第一池体1向出水口10的方向均匀分布,且挡板13对应插入到各个腔室内,挡板13的两侧壁均抵触第二池体2沿第一池体1向出水口10方向的两侧壁上,从而使得第二池体2内的流道呈S形分布。每个挡板13上还均开设有通气孔14,通气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沉淀系统,包括第一池体(1)和第二池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池体(1)的底部连通有进水管(3),所述第一池体(1)的两个相对侧壁上均间隔设置有若干折流板(4),且所述折流板(4)呈交错设置,使得第一池体(1)内的流道呈S形分布,所述第一池体(1)的上端侧壁开设有通槽(7),所述第一池体(1)通过所述通槽(7)与第二池体(2)连通,所述第二池体(2)远离第一池体(1)的一端设置有出水口(10),所述第二池体(2)的底部设置有若干隔板(11),所述隔板(11)沿着第一池体(1)向出水口(10)的方向分布,所述隔板(11)将第二池体(2)分隔成若干腔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淀系统,包括第一池体(1)和第二池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池体(1)的底部连通有进水管(3),所述第一池体(1)的两个相对侧壁上均间隔设置有若干折流板(4),且所述折流板(4)呈交错设置,使得第一池体(1)内的流道呈S形分布,所述第一池体(1)的上端侧壁开设有通槽(7),所述第一池体(1)通过所述通槽(7)与第二池体(2)连通,所述第二池体(2)远离第一池体(1)的一端设置有出水口(10),所述第二池体(2)的底部设置有若干隔板(11),所述隔板(11)沿着第一池体(1)向出水口(10)的方向分布,所述隔板(11)将第二池体(2)分隔成若干腔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沉淀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侧壁的所述折流板(4)相互平行设置,设置于第一池体(1)两侧的若干所述折流板(4)均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呈倾斜向下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沉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7)内设置有过滤板(9)。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沉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环沈艳董丹丽陈苏苏付国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城乡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