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畅专利>正文

一种颞下颌关节骨折颌下入路复位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08097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9 0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口腔医学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口腔医学中下颌骨颞下颌关节低中位骨折、选择颌下入路的辅助手术器材,具体涉及一种颞下颌关节骨折颌下入路复位钳,包括复位钳和下颌角固定装置;还包括支撑件,下颌角固定装置包括定位支座,定位支座上设有连接柱,定位支座内设有矩形通槽,还设有卡位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钳嘴设置为弧面三角形,辅助耐高温橡胶,能够保证钳持时有多个接触点,保证钳持的稳定增加钳持力;下颌角固定装置与复位钳组装到一起,更加有效的防止骨折反复移位;组装简单,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结合使用;整体结构简单合理,方便使用,能够保证术中进度不受器械影响,易于消毒,适于推广使用。

A reduction forceps for TMJ fracture through submaxillary approach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tomatological instruments, which relates to an auxiliary surgical device for selecting a submaxillary approach to the low middle fracture of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in stomatology, in particular to a reduction clamp for the submaxillary approach to the fracture of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which includes a reduction clamp and a jaw angle fixing device, and also includes a support, a jaw angle fixing device which includes a positioning support and a positioning support A connecting column is arranged, a rectangular through groove is arranged in the positioning support, and a clamping device is also arranged.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the clamp mouth is arranged as an arc triangle, and the auxiliary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t rubber can ensure that there are multiple contact points during the clamp holding, and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clamp holding and increase the clamp holding force; the jaw angle fixing device is assembled with the reduction clamp to prevent the repeated displacement of the fracture more effectively; the assembly is simple, and can be used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The overall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reasonable, easy to use, which can ensure that the progress of the operation is not affected by the equipment, easy to disinfect, and suitable for promotion and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颞下颌关节骨折颌下入路复位钳
本技术属于口腔医学器械
,涉及一种口腔医学中下颌骨关节低中位骨折、选择颌下入路的辅助手术器材,具体涉及一种颞下颌关节骨折颌下入路复位钳。
技术介绍
颞下颌关节骨折由于其生理结构所决定,随着颌下入路术式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这种术式可以增加手术视野,降低操作难度,但是一般的骨折钳无法有效钳夹颞下颌关节,且因为周围肌肉附着较多,常导致颞下颌关节有效的钳持,复位较为苦难,同时因为使用骨折钛板前需对颞下颌关节头施加一定的力量,才可钻出钉孔,这往往导致了刚对位好的骨折线再次移位,所以现在的钳持方法无法有效的辅助手术,导致手术时间延长、难度加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颞下颌关节颌下入路术式,提供了一种颞下颌关节骨折颌下入路复位钳。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颞下颌关节骨折颌下入路复位钳,包括复位钳和下颌角固定装置;所述复位钳包括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通过轴销铰接,所述轴销的中心轴方向设有柱型通孔;所述第一钳体由轴销两侧分为第一钳柄和第一钳杆,第二钳体由轴销两侧分为第二钳柄和第二钳杆,所述第一钳柄上端和第二钳柄的上端分别设有相向设置的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第一钳杆下端与第二钳杆的下端设有相背设置的第一钳环和第二钳环,以供手指握持;所述第一钳杆和第二钳杆相向侧均设有沿横向突伸的接合部,两个接合部能够彼此结合;所述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的自由端可拆卸的安装钳嘴,两个钳嘴的夹合面为弧面三角形,两个弧面三角形凹面相对,使其钳持柱体时至少有两个以上的接触点;还包括一体式结构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托板和插块,所述托板表面设有符合下颌骨曲线的弧形凹陷,所述支撑件的纵切面插块与托板垂直设置,所述插块远离托板的一侧由上到下均匀分布若干卡槽;所述下颌角固定装置包括定位支座,所述定位支座的一侧设有向外凸出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外设有外螺纹,还包括与连接柱配合的螺母;所述定位支座的内部设有与连接柱垂直设置的矩形通槽,所述矩形通槽正好可容纳插块,所述定位支座远离连接柱的一侧设有卡位装置,所述卡位装置用于确定插块位于矩形通槽中的位置。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钳嘴的夹合面设置依钳嘴形状的耐高温橡胶层,能够增加钳嘴的钳持力;所述耐高温橡胶层表面均匀设置条形锯齿,能够进一步增加钳嘴的钳持力。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柱型通孔的内径与连接柱的外径相同,能够提高组装稳定性。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接合部相向侧均设有多个交错设置的凸棱和凹槽,两个接合部上的凸棱和凹槽互相匹配,实现两个接合部之间的间距调节。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位装置包括固定于定位支座的支杆,所述支杆远离定位支座的一端安装可绕支杆转动的旋杆,所述旋杆的下端与定位支座之间固定安装卡位弹簧,所述旋杆的上端靠近定位支座的一侧设有卡条,所述卡条的末端设有与卡槽匹配的倒钩;所述卡位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使旋杆的卡条扣设于矩形通槽内,将插块设于矩形通槽内,此时,矩形通槽设有卡条的部分设有横置空槽,所述横置空槽可以容纳卡条随旋杆转动不受阻碍;倒钩通过卡嵌于卡槽内使插块固定于矩形通槽内的一定位置,按压旋杆底部,可使倒钩离开卡槽,实现插块的竖直移动。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个钳嘴在与对称线靠接但不相交的时候,第一钳柄与第二钳柄互相平行,且其外边缘之间的距离为20mm,所述对称线为复位钳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钳柄与第二钳柄的长度为80mm,所述第一钳杆与第二钳杆的长度为85mm;所述插块的高度为90mm,相比常规的复位钳规格偏大,能够有效夹持的同时容纳下颌骨体以及下颌角固定装置,进而起到固定下颌骨的作用。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柱的长度为10mm,所述定位支座在连接柱轴向上的长度为30mm。所述颞下颌关节骨折颌下入路复位钳在使用时,将下颌角固定装置通过连接柱与螺母配合固定于复位钳上,然后将支撑件插入矩形通槽,托板位于靠近复位钳的一侧,然后根据手术实际需求调整支撑件相对于定位支座的位置,进而能够保证手术稳定的进行;在手术结束后,按动旋杆下端,使倒钩脱离卡槽,能够用于调整或取出支撑件,方便术后清理。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钳嘴设置为弧面三角形,能够保证钳持时有多个接触点,保证钳持的稳定,增加颞下颌关节的钳持力,防止术中滑脱;钳嘴夹合面表面,辅助耐高温橡胶,更好的贴合骨面,增加钳持力;下颌角固定装置与复位钳组装到一起,更加有效的防止骨折反复移位;组装简单,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结合使用;整体结构简单合理,方便使用,能够保证术中进度不受器械影响,易于消毒,适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复位钳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支撑件的侧视图。图3是定位支座的侧视图。图4是支撑件固定于定位支座内时的侧视图。图5是支撑件相对于定位支座移动时的侧视图。图6是钳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6中所示,一种颞下颌关节骨折颌下入路复位钳,包括复位钳和下颌角固定装置;所述复位钳包括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通过轴销4铰接,所述轴销4的中心轴方向设有柱型通孔41;所述第一钳体由轴销4两侧分为第一钳柄11和第一钳杆12,第二钳体由轴销两侧分为第二钳柄21和第二钳杆22,所述第一钳柄11上端和第二钳柄21的上端分别设有相向设置的第一钳头14和第二钳头24,第一钳杆12下端与第二钳杆22的下端设有相背设置的第一钳环13和第二钳环23,以供手指握持;所述第一钳杆12和第二钳杆22相向侧均设有沿横向突伸的接合部15,两个接合部15能够彼此结合;所述第一钳头14和第二钳头24的自由端可拆卸的安装钳嘴3,两个钳嘴3的夹合面为弧面三角形,两个弧面三角形凹面相对,该弧面三角形一个底边为弧形,该弧形能够勾住整个髁状突颈部的弧边;还包括一体式结构的支撑件7,所述支撑件7包括托板71和插块72,所述托板71表面设有符合下颌骨曲线的弧形凹陷,所述支撑件7的纵切面插块72与托板71垂直设置,所述插块72远离托板71的一侧由上到下均匀分布若干卡槽73;所述下颌角固定装置包括定位支座5,所述定位支座5的一侧设有向外凸出的连接柱51,所述连接柱51外设有外螺纹,还包括与连接柱51配合的螺母8;所述定位支座5的内部设有与连接柱51垂直设置的矩形通槽52,所述矩形通槽52正好可容纳插块72,所述定位支座5远离连接柱51的一侧设有卡位装置,所述卡位装置用于确定插块72位于矩形通槽52中的位置。其中,所述钳嘴的夹合面设置依钳嘴形状的耐高温橡胶层,能够更好的贴合骨面,增加钳持力;所述耐高温橡胶层表面均匀设置条形锯齿31,能够进一步提高钳嘴的钳持力。其中,所述柱型通孔41的内径与连接柱51的外径相同,配合螺母8的使用,能够使下颌角固定装置相对于复位钳固定设置,同时也容易拆卸,方便术中使用,进而方便消毒。其中,两个所述接合部15相向侧均设有多个交错设置的凸棱26和凹槽(在图中未画出),两个接合部15上的凸棱26和凹槽互相匹配,实现两个接合部15之间的间距调节。其中,所述卡位装置包括固定于定位支座5的支杆53,所述支杆53远离定位支座5的一端安装可绕支杆53转动的旋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颞下颌关节骨折颌下入路复位钳,其特征在于,包括复位钳和下颌角固定装置;所述复位钳包括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通过轴销铰接,所述轴销的中心轴方向设有柱型通孔;所述第一钳体由轴销两侧分为第一钳柄和第一钳杆,第二钳体由轴销两侧分为第二钳柄和第二钳杆,所述第一钳柄上端和第二钳柄的上端分别设有相向设置的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第一钳杆下端与第二钳杆的下端设有相背设置的第一钳环和第二钳环,以供手指握持;所述第一钳杆和第二钳杆相向侧均设有沿横向突伸的接合部,两个接合部能够彼此结合;所述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的自由端可拆卸的安装钳嘴,两个钳嘴的夹合面为弧面三角形,两个弧面三角形凹面相对,使其钳持柱体时至少有两个以上的接触点;还包括一体式结构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托板和插块,所述托板表面设有符合下颌骨曲线的弧形凹陷,所述支撑件的纵切面插块与托板垂直设置,所述插块远离托板的一侧由上到下均匀分布若干卡槽;所述下颌角固定装置包括定位支座,所述定位支座的一侧设有向外凸出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外设有外螺纹,还包括与连接柱配合的螺母;所述定位支座的内部设有与连接柱垂直设置的矩形通槽,所述矩形通槽正好可容纳插块,所述定位支座远离连接柱的一侧设有卡位装置,所述卡位装置用于确定插块位于矩形通槽中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颞下颌关节骨折颌下入路复位钳,其特征在于,包括复位钳和下颌角固定装置;所述复位钳包括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通过轴销铰接,所述轴销的中心轴方向设有柱型通孔;所述第一钳体由轴销两侧分为第一钳柄和第一钳杆,第二钳体由轴销两侧分为第二钳柄和第二钳杆,所述第一钳柄上端和第二钳柄的上端分别设有相向设置的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第一钳杆下端与第二钳杆的下端设有相背设置的第一钳环和第二钳环,以供手指握持;所述第一钳杆和第二钳杆相向侧均设有沿横向突伸的接合部,两个接合部能够彼此结合;所述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的自由端可拆卸的安装钳嘴,两个钳嘴的夹合面为弧面三角形,两个弧面三角形凹面相对,使其钳持柱体时至少有两个以上的接触点;还包括一体式结构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包括托板和插块,所述托板表面设有符合下颌骨曲线的弧形凹陷,所述支撑件的纵切面插块与托板垂直设置,所述插块远离托板的一侧由上到下均匀分布若干卡槽;所述下颌角固定装置包括定位支座,所述定位支座的一侧设有向外凸出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外设有外螺纹,还包括与连接柱配合的螺母;所述定位支座的内部设有与连接柱垂直设置的矩形通槽,所述矩形通槽正好可容纳插块,所述定位支座远离连接柱的一侧设有卡位装置,所述卡位装置用于确定插块位于矩形通槽中的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颞下颌关节骨折颌下入路复位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钳嘴的夹合面设置依钳嘴形状的耐高温橡胶层。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颞下颌关节骨折颌下入路复位钳,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高温橡胶层表面均匀设置条形锯齿。4.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畅
申请(专利权)人:刘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