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金钰琪专利>正文

一种变曲率的内凹曲面状枕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0762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9 0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曲率的内凹曲面状枕头,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枕头本体,所述枕头本体包括仰卧枕部以及设置在仰卧枕部两侧的侧卧枕部,枕头本体沿其长度方向为中间低,两端高,沿其宽度方向也为中间低,两端高的变曲率的内凹状曲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仰卧枕部和侧卧枕部,方便睡眠者变换睡姿,增加了人体舒适度,使人易于入睡,能够有效的改善颈椎病变,并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A kind of concave curved pillow with variable curva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ternal concave curved surface pillow with variable curvature, the key technical points of which include a pillow body, the pillow body including a supine pillow part and a lateral pillow part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supine pillow part, the pillow body is an internal concave surface with variable curvature along its length direction, high at both ends, low in the middle along its width direction, and high at both ends.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 supine pillow part and a lateral pillow part,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sleepers to change their sleeping posture, increases human comfort, makes people easy to fall asleep,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cervical lesions, and has certain health care func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曲率的内凹曲面状枕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异形枕头,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变曲率的内凹曲面状枕头。
技术介绍
以往凡是对颈椎病患者,医生都建议他采用扁平的枕头,甚至不用枕头。这样虽然在患者仰卧时有利于颈椎疾病,但是当他侧卧时反而会伤害颈椎。一般枕头都只有一种高度,有的医用枕头,为固定病人仰卧头位而做成中间低两边高,并且二者间没有过渡斜坡,其目的是为限制了病人的睡眠姿势。授权公告号为CN20599416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医用枕头,包括枕头的本体,所述本体上表面设置凹沟,所述凹沟贯通本体的前后两端,凹沟的横截面为弧形,凹沟从后端到前端向下倾斜。该医用枕头能够保持病人面部朝上的睡姿,同时能够满足术后恢复所需的颈部曲度要求。但是,该枕头会给颈椎病患者造成睡眠姿势变换不便。为此,专利技术一种对颈椎病患者适用于仰卧,又适用于侧卧的辅助治疗用枕头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变曲率的内凹曲面状枕头,其优势在于该技术设置有仰卧枕部和侧卧枕部,方便睡眠者变换睡姿,增加了人体舒适度,使人易于入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曲率的内凹曲面状枕头,包括枕头本体,所述枕头本体包括仰卧枕部以及设置在仰卧枕部两侧的侧卧枕部,枕头本体沿其长度方向为中间低,两端高,沿其宽度方向也为中间低,两端高的变曲率的内凹状曲面。人体在仰卧时,头部枕靠在仰卧枕部,在侧卧时,头部枕靠在侧卧枕部。作为优选:所述枕头本体的材料为乳胶。作为优选:所述枕头本体包括布料枕袋以及包裹在布料枕袋内部的枕头芯。作为优选:所述仰卧枕部与两侧的侧卧枕部之间分别设置有供头颈转动的斜坡。斜坡的设置可以使睡眠者的头颈自然转到侧卧枕部。作为优选:所述仰卧枕部至枕头边缘设置有能够支撑头颈的曲线形的仰卧凸沿,所述侧卧枕部至枕头边缘设置有能够支撑头颈的曲线形的侧卧凸沿。仰卧凸沿和侧卧凸沿与人体颈部的生理曲线相吻合,能够对头颈实现很好的支撑作用。作为优选:所述仰卧凸沿至所述枕头本体的底部的最小距离为60~80mm,仰卧凸沿比仰卧枕部的中间位置高20~30mm;所述侧卧凸沿至所述枕头本体的底部的最小距离为110~130mm,侧卧凸沿比侧卧枕部的中间位置高30~40mm。仰卧凸沿和侧卧凸沿至枕头本体的底部的距离可以根据不同的人进行设计。作为优选:所述枕头芯为棉花类芯、弹力絮或者记忆棉。作为优选:所述枕头芯为植物种子、中药药物。中药药物类枕头芯对人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设置有仰卧枕部和侧卧枕部,方便睡眠者变换睡姿,增加了人体舒适度,使人易于入睡;2、本技术的仰卧凸沿和侧卧凸沿与人体的颈部生理曲线相吻合,能够对头颈实现很好的支撑。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人体仰卧时实施例1的仰卧枕部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人体侧卧时实施例1的侧卧枕部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2的枕头本体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但实施例并不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变曲率的内凹曲面状枕头,如图1所示,包括枕头本体1,枕头本体1的材料为乳胶,枕头本体1包括仰卧枕部2以及设置在仰卧枕部2两侧的侧卧枕部3,枕头本体1沿其长度方向为中间低,两端高,沿其宽度方向也为中间低,两端高的变曲率的内凹状曲面。枕头本体1设置仰卧枕部2和侧卧枕部3,方便睡眠者变换睡姿,增加了人体舒适度,使人易于入睡。如图2和图3所示,人体在仰卧时,头部枕靠在仰卧枕部2,在侧卧时,头部枕靠在侧卧枕部3。如图1所示,仰卧枕部2与两侧的侧卧枕部3之间分别设置有供头颈转动的斜坡4,斜坡4的设置可以使睡眠者的头颈自然转到侧卧枕部3。如图1和图2所示,仰卧枕部2至枕头边缘且与人体颈部贴合的位置设置有能够支撑头颈的曲线形的仰卧凸沿5,如图1和3所示,侧卧枕部3至枕头边缘且与人体颈部贴合的位置设置有能够支撑头颈的曲线形的侧卧凸沿6,仰卧凸沿5和侧卧凸沿6与人体颈部的生理曲线相吻合,能够对头颈实现很好的支撑作用。仰卧凸沿5至枕头本体1的底部的最小距离为60~80mm,仰卧凸沿6比仰卧枕部2的中间位置高20~30mm;所述侧卧凸沿6至所述枕头本体1的底部的最小距离为110~130mm,侧卧凸沿6比侧卧枕部3的中间位置高30~40mm。仰卧凸沿5和侧卧凸沿6至枕头本体1底部的距离可以根据不同的人进行设计。实施例2:如图4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枕头本体1的不同,枕头本体1包括布料枕袋7以及包裹在布料枕袋7内部的枕头芯8,同时,枕头本体1没有如实施例1中的仰卧凸沿5、侧卧凸沿6以及斜坡4结构,枕头芯8采用棉花类芯、弹力絮、记忆棉、植物种子类芯或者中药药物,中药药物类枕头芯8对人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曲率的内凹曲面状枕头,包括枕头本体(1),所述枕头本体(1)包括仰卧枕部(2)以及设置在仰卧枕部(2)两侧的侧卧枕部(3),枕头本体(1)沿其长度方向为中间低,两端高,沿其宽度方向也为中间低,两端高的变曲率的内凹状曲面;所述枕头本体(1)的材料为乳胶;所述仰卧枕部(2)至枕头边缘设置有能够支撑头颈的曲线形的仰卧凸沿(5),所述侧卧枕部(3)至枕头边缘设置有能够支撑头颈的曲线形的侧卧凸沿(6);所述仰卧凸沿(5)比仰卧枕部(2)的中间位置高20‑30mm,所述仰卧凸沿(5)至所述枕头本体(1)的底部的最小距离为60~80mm;所述侧卧凸沿(6)比侧卧枕部(3)的中间位置高30‑40mm,所述侧卧凸沿(6)至所述枕头本体(1)的底部的最小距离为110~130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曲率的内凹曲面状枕头,包括枕头本体(1),所述枕头本体(1)包括仰卧枕部(2)以及设置在仰卧枕部(2)两侧的侧卧枕部(3),枕头本体(1)沿其长度方向为中间低,两端高,沿其宽度方向也为中间低,两端高的变曲率的内凹状曲面;所述枕头本体(1)的材料为乳胶;所述仰卧枕部(2)至枕头边缘设置有能够支撑头颈的曲线形的仰卧凸沿(5),所述侧卧枕部(3)至枕头边缘设置有能够支撑头颈的曲线形的侧卧凸沿(6);所述仰卧凸沿(5)比仰卧枕部(2)的中间位置高20-30mm,所述仰卧凸沿(5)至所述枕头本体(1)的底部的最小距离为60~80mm;所述侧卧凸沿(6)比侧卧枕部(3)的中间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钰琪
申请(专利权)人:金钰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