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驼乳调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50689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9 04: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驼乳调配装置,包括支腿、外部壳体、石墨烯加热膜和导热内胆,所述支腿上部设置有所述外部壳体,所述外部壳体内部设置有所述石墨烯加热膜,所述石墨烯加热膜内部设置有所述导热内胆,所述支腿上设置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下设置有旋转主轴,所述旋转主轴上设置有搅拌叶片,所述导热内胆上设置有温度感应器,所述温度感应器一侧设置有驼乳进管,所述驼乳进管上设置有第一液体流量计,所述温度感应器另一侧设置有辅料进管。有益效果在于:1、该装置结构简单、紧凑、稳定,通过各种流量计对配料的量做出精确的控制配比更加精确;2、自动加料减少人工加料时与外界接触的几率,减少原料的污染,加快生产效率。

A camel milk blend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amel milk dispens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leg, an external shell, a graphene heating film and a heat conducting inner tank. The upper part of the leg is provided with the external shell, the internal part of the external shell is provided with the graphene heating film, the internal part of the graphene heating film is provided with the heat conducting inner tank, the leg is provided with a rotating motor, and the lower part of the rotating motor is provided A rotating main shaft is arranged, a stirring blade is arranged on the rotating main shaft, a temperature sensor is arranged on the heat conduction inner tank, one side of the temperature sensor is provided with a camel milk inlet pipe, a first liquid flowmeter is arranged on the camel milk inlet pipe, and the other side of the temperature sensor is provided with an auxiliary material inlet pipe. The beneficial effects are as follows: 1. The structure of the device is simple, compact and stable, and it is more accurate to control the proportion of ingredients accurately through various flow meters; 2. Automatic feeding reduces the chance of contact with the outside when manual feeding, reduces the pollution of raw materials, and speeds up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驼乳调配装置
本技术涉及驼乳生产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驼乳调配装置。
技术介绍
驼乳为驼科动物双峰驼的乳汁。富含维生素C,还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不饱和脂肪酸、铁和维生素B。性温,味甘,冷,无毒。具有补中益气,壮筋骨之功效,内服可炖热饮。驼乳对于许多人来说较为陌生,但在许多国家它已被视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营养品。在非洲,人们经常建议身体虚弱的人饮用驼乳,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联合国粮农组织称,除了富含维生素C以外,骆驼奶还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不饱和脂肪酸、铁和维生素B。虽然味道比牛奶偏咸一些,但它已赢得了许多人的喜爱,同时,驼乳还为游牧民族提供了一个增加收入的来源。因此被称为"沙漠白金",但驼乳在调配过程中,对各种原料加入量的配比要求非常严格,但是目前调配装置不能精确的控制原料的配比,因此急需专业装置来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驼乳调配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驼乳调配装置,包括支腿、外部壳体、石墨烯加热膜和导热内胆,所述支腿上部设置有所述外部壳体,所述外部壳体内部设置有所述石墨烯加热膜,所述石墨烯加热膜内部设置有所述导热内胆,所述支腿上设置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下设置有旋转主轴,所述旋转主轴上设置有搅拌叶片,所述导热内胆上设置有温度感应器,所述温度感应器一侧设置有驼乳进管,所述驼乳进管上设置有第一液体流量计,所述温度感应器另一侧设置有辅料进管,所述辅料进管上设置有第二液体流量计,所述支腿下部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支腿顶部设置有添加剂加料仓,所述添加剂加料仓下侧设置有粉粒流量计,所述添加剂加料仓一侧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粉粒流量计、所述控制阀、所述第二液体流量计、所述第一液体流量计、所述温度感应器、所述转动电机、所述石墨烯加热膜通过导线连接。为了进一步提高驼乳调配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支腿通过螺钉连接在所述外部壳体上,所述导热内胆成型于所述支腿内,所述石墨烯加热膜镶嵌在所述导热内胆与所述外部壳体之间。为了进一步提高驼乳调配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转动电机通过螺钉连接在所述支腿上,所述旋转主轴与所述转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搅拌叶片焊接在所述旋转主轴上。为了进一步提高驼乳调配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温度感应器通过螺钉连接在所述导热内胆内,所述驼乳进管通成型于所述支腿一侧,所述第一液体流量计通过螺钉与所述驼乳进管连接。为了进一步提高驼乳调配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辅料进管成型于所述支腿上,所述第二液体流量计通过螺钉与所述辅料进管连接,所述出料管通过螺钉连接在所述支腿下部。为了进一步提高驼乳调配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控制阀通过螺钉与所述出料管、所述驼乳进管、所述辅料进管连接,所述添加剂加料仓通过支架与所述支腿连接。为了进一步提高驼乳调配装置的使用功能,所述粉粒流量计通过螺钉连接在所述添加剂加料仓上,所述控制器通过螺钉连接在所述支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该装置结构简单、紧凑、稳定,通过各种流量计对配料的量做出精确的控制配比更加精确;2、自动加料减少人工加料时与外界接触的几率,减少原料的污染,加快生产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驼乳调配装置的主剖视结构简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驼乳调配装置的局部结构简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驼乳调配装置的电路原理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支腿;2、外部壳体;3、石墨烯加热膜;4、导热内胆;5、转动电机;6、旋转主轴;7、搅拌叶片;8、温度感应器;9、驼乳进管;10、第一液体流量计;11、辅料进管;12、第二液体流量计;13、出料管;14、控制阀;15、添加剂加料仓;16、粉粒流量计;17、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图3所示,一种驼乳调配装置,包括支腿1、外部壳体2、石墨烯加热膜3和导热内胆4,支腿1上部设置有外部壳体2,外部壳体2内部设置有石墨烯加热膜3,石墨烯加热膜3内部设置有导热内胆4,支腿1上设置有转动电机5,转动电机5下设置有旋转主轴6,旋转主轴6上设置有搅拌叶片7,导热内胆4上设置有温度感应器8,温度感应器8一侧设置有驼乳进管9,驼乳进管9上设置有第一液体流量计10,温度感应器8另一侧设置有辅料进管11,辅料进管11上设置有第二液体流量计12,支腿1下部设置有出料管13,出料管13上设置有控制阀14,支腿1顶部设置有添加剂加料仓15,添加剂加料仓15下侧设置有粉粒流量计16,添加剂加料仓15一侧设置有控制器17,控制器17与粉粒流量计16、控制阀14、第二液体流量计12、第一液体流量计10、温度感应器8、转动电机5、石墨烯加热膜3通过导线连接。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支腿1通过螺钉连接在外部壳体2上,导热内胆4成型于支腿1内,石墨烯加热膜3镶嵌在导热内胆4与外部壳体2之间。具体的,这样设置能够使装置更加稳定,并方便装置加热。本技术的具体工作原理为:在使用装置时,首先支腿1起支撑上部装置的作用,使用装置时,打开控制阀14,通过驼乳进管9向装置内加入原料,第一液体流量计10感应加入原料的量,同时通过辅料进管11加入辅料第二液体流量计12感应加入量,稳定添加剂由添加剂加料仓15加入装置内,粉粒流量计16感应加入量,控制器17通过控制控制阀14开闭来控制各个配料的配比量,加入完成后,打开转动电机5和石墨烯加热膜3,对物料进行加热和搅拌,温度感应器8感应内部温度,进而使控制器17控制石墨烯加热膜3的功率,使物料调配更快速。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驼乳调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腿、外部壳体、石墨烯加热膜和导热内胆,所述支腿上部设置有所述外部壳体,所述外部壳体内部设置有所述石墨烯加热膜,所述石墨烯加热膜内部设置有所述导热内胆,所述支腿上设置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下设置有旋转主轴,所述旋转主轴上设置有搅拌叶片,所述导热内胆上设置有温度感应器,所述温度感应器一侧设置有驼乳进管,所述驼乳进管上设置有第一液体流量计,所述温度感应器另一侧设置有辅料进管,所述辅料进管上设置有第二液体流量计,所述支腿下部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支腿顶部设置有添加剂加料仓,所述添加剂加料仓下侧设置有粉粒流量计,所述添加剂加料仓一侧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粉粒流量计、所述控制阀、所述第二液体流量计、所述第一液体流量计、所述温度感应器、所述转动电机、所述石墨烯加热膜通过导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驼乳调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腿、外部壳体、石墨烯加热膜和导热内胆,所述支腿上部设置有所述外部壳体,所述外部壳体内部设置有所述石墨烯加热膜,所述石墨烯加热膜内部设置有所述导热内胆,所述支腿上设置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下设置有旋转主轴,所述旋转主轴上设置有搅拌叶片,所述导热内胆上设置有温度感应器,所述温度感应器一侧设置有驼乳进管,所述驼乳进管上设置有第一液体流量计,所述温度感应器另一侧设置有辅料进管,所述辅料进管上设置有第二液体流量计,所述支腿下部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支腿顶部设置有添加剂加料仓,所述添加剂加料仓下侧设置有粉粒流量计,所述添加剂加料仓一侧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粉粒流量计、所述控制阀、所述第二液体流量计、所述第一液体流量计、所述温度感应器、所述转动电机、所述石墨烯加热膜通过导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驼乳调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通过螺钉连接在所述外部壳体上,所述导热内胆成型于所述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维良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金驼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