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信郎专利>正文

水龙头切换水道控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0186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水龙头切水道控制结构,包括有一本体,该本体上设有出水口和莲蓬头出水道及控水把手,该控水把手前端向外延伸一手柄,本体的后方设有一孔座,该孔座内设有一控制拉杆、一水阀座及一控制杆,控制杆上设有止水垫;控水把手的后端凸设一环体,其上开设一开口;控制穿过水阀座,其顶端连接于控制拉杆,该控制杆体穿过控制把手后缘的环口,并插设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每次用水完毕开水的同时,强迫将出水道切换至水龙头出水位置,以确保每次开水时必为水龙头出水。(*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龙头切换水道控制结构,尤指一种能在开水强迫出水道切换在水龙头出水位置,使其于开启水源时,能够安全出水的水龙头切换水道的控制结构。按一般单枪式冷热混合水龙头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利用该水龙头1上所设控制栓拉柄12,来控制出水位置由水龙头出水口13或莲蓬头水管14出水,另控制把手11则在控制水源的开或关,然此控制栓的控水方式,在使用上仍有以下诸多缺失如本文图2所示,为一般切换道控制栓的控水示意图,当控制栓拉柄12下压时,控制杆前端的止水垫123抵住莲蓬头入水口152,水由入水道15进入,使止水垫块123受到水压而紧抵于莲蓬头入水口152,令水仅能顺着水龙头入水口15、出水道16流出;而当欲使用莲蓬头淋浴时将控制栓拉柄12往上拉,迫动控制杆121上移,止水垫块123抵住水龙头入水口151,水由入水道15进入,顺着莲蓬头出水道141流出(如本文图3所示),而此型的控制栓121在控水把手11关闭水源后,水即不会流进入水道15,止水垫块123不受水压的作用,加上接柄12及控制杆121具有适度重量,乃迫使整支控制杆121下滑,于是止水垫块123随之下降抵住莲蓬头入水口152,使关水后若再打开水源时可确保只会由水龙头出水道16流出,以避免自莲蓬头喷出而发生烫伤等危险,必须达到一开水,控制栓121立即下滑。而一般如图2、3所示的产品,为达到控制栓的控制杆121能够下滑的目的,在套筒17与控制杆筒121的接触面间加上润滑油,以使控制杆121与套筒17内壁的接触顺畅,然使用一段时间后当润滑油流失时,控制杆121与套筒17内壁的滑移便不顺畅,而于关水后,控制杆121将无法完全落下至定位,而会发生一打开水源,水就会自莲蓬头喷出,易发生烫伤等意外。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龙头切换水道控制结构,使水龙头于关闭水源的同时,强迫将出水道切换至水龙头出水的位置,以确保下次用水时能够安全操作的水龙头切换水道的结构;并在开水后可强迫出水道切换至水龙头出水位置,以确保每次开启水源时,水源会由水龙头流出,而不会由莲蓬头出水以避免发生危险。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水龙头切换水道控制结构,包括有一本体,该本体上设有出水口和莲蓬头出水道及控水把手,该控水把手前端向外延伸一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的后方设有一孔座,该孔座内设有一控制拉杆、一水阀座及一控制杆;所述的控水把手的后端凸设一环体,该环体上开设一开口;控制杆的一端穿过水阀座后,其顶端连接于控制拉杆,该控制拉杆的杆体穿过控制把手后缘的环口,并以一栓体插设固定。本技术的目的还可由如下措施实现,所述的控制拉杆,由一拉杆头及一杆体组成,该拉杆头为一柱体,其柱体内设一容槽以供杆体插设,并于柱体侧缘设一栓孔,以供一栓体插设后固定杆体,另杆体为一曲形长杆体,其一端设有一圆头,圆头内设有螺孔,控制杆顶端的螺纹部与之螺合,而杆体的另一端设有一栓孔;所述的水阀座,其中央设有一贯穿孔可供控制杆穿设,而在水阀座的上段设有一方形部,中段为一凸缘,下段具有螺纹段,在螺纹段的下方设有一个以上的通水孔,该通水孔并与贯穿孔相连通,而此水阀座于穿套控制杆后再锁结于水龙头的座孔上;所述的控制杆,为一长杆体,其顶端设有一螺纹部以接合杆体的圆头,其控制杆体上设一止水垫圈,另控制杆底端设一止水垫;上述的元件接合处设有可防漏水的环形止垫片。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每次用水完毕而将水龙头把手下压关水的同时,把手后缘环体向上翘起,使环套的拉杆头向上提升,连带使控制拉杆向上提升,使控制拉杆所连接的控制杆亦向上提升,且控制杆的止水垫顶塞于水阀座的入水孔,如此,下次使用者于开水时,水源一定由入水道流至水龙头出水道,而不会由莲蓬头出水。如欲切换出水由莲蓬头出水时,只需将控制拉杆的拉杆头下压便可,因当拉杆头下压时,其控制拉杆下降而将控制杆下降,使控制杆的止水垫塞住水龙头出水道的入水口,如此水源会由入水道入水后注入水阀座4的入水孔后,再由通水孔流入莲蓬头出水道,而由莲蓬头出水。综上所述,利用本技术的水龙头切换水道结构,使每次用水完毕开水的同时,强迫将出水道切换至水龙头出水位置,以确保每次开水时,其出水处必为水龙头出水,以避免下次使用者开水时,水源由莲蓬头出水而发生淋湿或烫伤的危险,从而达到本技术的目的。附图图面说明图1是习用单枪式水龙头示意图;图2是习用单枪式水龙头剖面示意图(一)图3是习用单枪式水龙头剖面示意图(二)图4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水道切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关水并强迫切换水道示意图。下面将配合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如下首先请参见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主要在水龙头本体2上的控水把22的后方处设有一座孔21,且在该座孔内设有一控制拉杆3、一水阀座4、一控制杆6及若干止水垫片5等元件并配合控水把手22后缘所设环口224的连动,以达到安全出水控制,其中一控制拉杆3,由一拉杆头31及一杆体32组成,该拉杆头31为一柱体,其柱体内设一容槽311以供杆体32插设,并于柱体侧缘设一栓孔312,以供一栓体33插设后固定杆体32,另杆体32为一曲形长杆体,其一端设有一圆头321,圆头321内设有螺孔,以供控制杆6顶端的螺纹部61与之螺合,而杆体的另一端设有一栓孔322。一水阀座4,其中央设有一贯穿孔423可供控制杆6穿设,而在水阀座4的上段设有一方形部42,中段为一凸缘41,下段具有螺纹段43,在螺纹段4 3的下方设有一个以上的通水孔44,该通水孔44并与贯穿孔423相连通,而此水阀座4于穿套控制杆6后再锁结于水龙头2的座孔21上。一控制杆6,为一长杆体,其顶端设有一螺纹部61以接合杆体32的圆头321,而控制杆6,其杆体上设一止水垫圈62,另控制杆底端设一止水垫63。若干止垫片5,为环形垫片,用于置设元件接合处,以防漏水。一控水把手22,其前端向外延伸一手柄,而其后缘凸设一环体223,且在环体上开设有一环口224。参见图5所示,将控制杆6的螺纹部61一端穿过水阀座4,以其顶端螺纹部61螺接于杆体32的圆头321的内螺孔,再由杆体32穿过水龙头2把手22后缘的环口224后,再套接拉杆头31后以栓体33插设固定(水阀座则锁结于水龙头本体的座孔内),如此,参见图6所示,当每次用水完毕而将水龙头把手22下压关水的同时,把手后缘环体223向上翘起,使环套的拉杆头31向上提升,连带使控制拉杆3向上提升,使控制拉杆3所连接的控制杆6亦向上提升,且控制杆6的止水垫63顶塞于水阀座4的入水孔45,如此,下次使用者于开水时,水源一定由入水道24流至水龙头出水道23,而不会由莲蓬头出水。如欲切换出水由莲蓬头出水时,只需将控制拉杆3的拉杆头31下压便可,因当拉杆头31下压时,其控制拉杆3下降而将控制杆6下降,使控制杆6的止水垫63塞住水龙头出水道23的入水口231,如此水源会由入水道24入水后注入水阀座4的入水孔4 5后,再由通水孔44流入莲蓬头出水道25,而由莲蓬头出水。综上所述,利用本技术的水龙头切换水道结构,使每次用水完毕开水的同时,强迫将出水道切换至水龙头出水位置,以确保每次开水时,其出水处必为水龙头出水,以避免下次使用者开水时,水源由莲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龙头切换水道控制结构,包括有一本体,该本体上设有出水口和莲蓬头出水道及控水把手,该控水把手前端向外延伸一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的后方设有一孔座,该孔座内设有一控制拉杆、一水阀座及一控制杆;所述的控水把手的后端凸设一环体,该环体上开设一开口;控制杆的一端穿过水阀座后,其顶端连接于控制拉杆,该控制拉杆的杆体穿过控制把手后缘的环口,并以一栓体插设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信郎
申请(专利权)人:林信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