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晓云专利>正文

新式调温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9165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式调温阀。采用在阀体内套调温筒、调温套及在调温筒、调温套上设置两对互相错位配合的调节口的新结构,以形成通径大小呈相反变化的水流通道,从而调节了冷、热水的混合比例,起到调温作用。本调温阀有双旋钮双调节、单旋钮单旋节、单旋钮双调节三大类型,适用于电热水器及具有独立水源系统,作理想的调温阀。本系列调温阀主要部件包括阀体均可用压铸机压铸。(*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调温阀,可对两种液体的混合比例及其流出量分别进行调节,目前主要作为水温调节阀。现有这类水温调节阀,主要是两个普通阀门的简单组合一个旋钮调冷水量,一个旋钮调热水量,使用时很难将水温、水量都调到适合状态。国外同性能调温阀对材料及加工精度要求很高,目前尚无法生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工简易,又可分别对水温、水量进行调节的调温阀。本专利技术装置主要由旋钮、阀体、接头、调温套、调温筒、限位件、定位件、阀杆、滑块、阀蕊、阀座等组成。调温套套在阀体内,调温筒又套在调温套内,利用调温筒、调温套上的两对错位配合的调节口,形成两个通径大小呈相反变化的冷、热水流通道,从而实现对液体混合比例的调节,再经具有普通功能的调节阀对流出量进行调节,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新式调温阀。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各种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结合以下各正视剖面图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图2是单旋钮冷、热水调温阀的正视剖面图,阀体(19)上的进水孔(3)、进水孔(7)分别与调温筒(2)上的调节孔(1)、调节孔(5)形成两个错位配合的水流通道。冷、热水经上述两通道流入调温筒(2)内腔混合,经调温筒(2)上的出水口(12)、截止阀(13)流出。调温时,旋转旋钮(18)、通过螺杆(8)、螺母滑块(9)推(拖)动调温筒(2)沿阀体(19)内壁作左右滑动(动配合)。此时,上述两个水流通道口径一个开大,则另一个关小,从而调节了冷、热水的不同混合比例,起到了调温作用。混合水经调温筒(2)上的出水口(12)、截止阀(13)流出,水量调节由截止阀(13)完成。为了防止冷、热水串流,在调温筒(2)内设置了双面单向阀结构在出水口(12)的两边设置底座(11)、底座(15),两底座中间的双向阀蕊(16)可沿调温筒(2)内腔灵活滑动,防止冷水、热水在两边水源压力不等(或一边无水压)时发生串流现象。或者不用双面单向阀结构,直接在进水口(3)、进水口(7)内分别安装一个单向阀(20)、单向阀(21),许进不许出,也可防止相互串流。(见图2)。出水口(12)的宽度、长度应保证在调温筒(2)作左右滑移时,有足够的通径。螺丝(6)及导轨(4)是为了保证调温筒(2)只作左右滑移,而不作转动。图3是在图2的结构上改进而成的一种双旋钮冷、热水调温阀的正视剖面图。调温套(38)、隔板(26)将阀体(35)内腔分隔成热水腔(22)、冷水腔(28)、出水腔(36);底座(41)将调温套(38)分隔成混合腔(40)、过水腔(44);过水腔(44)与出水腔(36)之间开有一流通口(42);调温套(38)上的调节口(25)、调节口(29)分别与调温筒(37)上的调节口(27)、调节口(30)错位配合,形成通径大小呈相反变化的两个水流通道,这两个水流通道分别与热水腔(22)、冷水腔(28)相通。(调温原理与图2相同,从略)。水量调节混合腔(40)内的水经底座(41)、流通口(42)、出水腔(36)流出。水量调节由旋钮(33)、阀杆(49)、阀蕊(43)组成的截止阀调节;单向阀(23)、单向阀(31)安装在冷、热进水接头(24)、接头(32)内,防止串流。调温套(38)上的螺丝(45)、调温筒(37)上的导轨(46)使调温筒(37)只能作左右滑移。图4是双旋钮热水器调温阀的正视剖面图,是在图3的基础上增加一个自来水接头(48),并去掉单向阀(23)及单向阀(31)而构成。其工作原理是自来水从接头(48)流入冷水腔(28)内,一部分经调节口(29)、调节口(30)流入混合腔(40);一部分经热水器(47)加热,由接头(24)、热水腔(22)、调节口(25)、调节口(27)流入混合腔(40)。其它工作原理与图3相同。图5是单旋钮双调节式冷、热水调温阀的正视剖面图,图6是图5的A-A剖面图。主要由阀体(62)及其上的外接头(54、63)、底座(65)及其上的外接头(66)、阀杆(59)、带阀蕊(53)的阀座(52)、单向阀(55、64)以及旋钮(50)、复位弹簧(51)等组成。调温筒(61)套在阀体(62)内,并与其内腔动配合。调温筒(61)上的调节孔(56)、调节孔(68),分别与阀体(62)上的外接孔(67)、外接孔(69)错位配合,形成通径大小呈相反变化的两个水流通道,冷、热水分别从装有单向阀(55)的外接孔(67),装有单向阀(64)的外接孔(69)流入混合腔(57)内,再经底座(65)上的阀口(58)及外接头(66)流出。调温筒(61)上有一调节臂(60),调节臂(60)的内、外壁分别与阀杆(59)、阀体(62)动配合。阀座(52)与调节臂(60)为滑动配合、与阀杆(59)为螺纹配合,旋钮(50)与阀杆(59)为滑动配合。压下并旋转旋钮(50)时,旋钮(50)又与调节臂(60)咬合,使调温筒(61)旋转以调节上述两个水流通道口径,从而改变冷热水混合比例,起到调温作用,放松旋钮(50),复位弹簧(51)使旋钮(50)复位,脱离与调节臂(60)的咬合,此时,旋转旋钮(50)仅带动阀杆(59)、阀座(52)及阀蕊(53)开启或关闭阀口(58),起调节水量与截止作用。图7是单旋钮双调节式热水器调温阀的正视剖面图,图8是图7的A-A剖面图。主要由阀体(73)及其上的外接头(54、63、78)、底座(65)及其上的外接头(66)、调温套(74)、带调节臂(60)的调温筒(61)、阀杆(59)、带阀蕊(53)的阀座(52)、旋钮(50)等组成。调温套(74)固定套装在阀体(73)内,两者相互配合将阀体(73)内腔分隔成冷水腔(72)、混合腔(76),分流腔(77)。冷水腔(72)与外接头(54)相通,混合腔(76)与外接头(63、78)相通,分流腔(77)与外接头(66)相通。带有调节臂(60)的调温筒(61)套在调温套(74)内,相互动配合;调温筒(61)上的调节口(70)、调节口(79)分别与调温套(74)上的调节口(71)、调节口(75)错位配合,形成通径大小呈相反变化的两个水流通道,自来水从外接头(66)经阀口(58)流入分流腔(77)内,一部分经调节口(79)、调节口(75)流入混合腔(76)内;一部分经调节口(70)、调节口(71)、外接头(54)流入热水器(47)内加热,变成热水,从外接头(63)进入混合腔(76)内与自来水混合,经外接头(78)流出供使用,其他结构及调温、调水量原理同图5。以图5、图7所描述的结构,是单旋钮双调节式调温阀的基本结构,现在上述基本结构基础上作一些补充说明,并对某些结构进行变型设计,以适应加工、安装、检修的不同需要进行组合。现以正视剖面图9及其A-A剖面图10、正视剖面图11及其A-A剖面图12将各部分变型描述如下(1)底座(65)与阀体(62、73)固定结合,而在阀体(62、73)上端设置一阀盖(81)。此时调节臂(60)与阀盖(81)动配合。(见图9)(2)限位构件(a)在调温筒(61)上端面外壁设置限位块(87)与在阀体(62、73)内腔的上端面设置的限位块(89)配合,(见图11);或,(b)在底座(65)上设置限位块(85)与在调温筒(61)上设置的弧形限位槽(70)配合(见图9、图10),对调温筒(61)的旋转角度进行限制。图10中,调节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旋钮冷、热水调温阀,主要由阀体(19)、截止阀(13)、调温筒(2)、螺杆(8)、螺母滑块(9)、旋钮(18)等组成,其特征在于:调温筒(2)与阀体(19)内腔为滑动配合;调温筒(2)上的调节孔(1)、调节孔(5)分别与阀体(19)上的进水孔(3)、进水孔(7)错位配合,形成两个通径大小呈相反变化的水流通道;调温筒(2)上的出水口(12)与阀体(19)上的出水口(17)形成的出水通道,在调温筒(2)滑移时始终开通;在调温筒(2)内、出水口(12)的两旁设有底座(11、15),底座(11、15)之间的双向阀蕊(16)可沿调温筒(2)内腔灵活滑动,或者在进水孔(3)、进水孔(7)内分别安装单向阀(20)、单向阀(21)来取代上述双面单向阀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本方林军
申请(专利权)人:蔡晓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