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9949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9 0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立柱、支撑横杆和支撑横梁,支撑横梁设于支撑立柱上,支撑横杆设于支撑横梁上,支撑立柱设有装饰立柱,支撑立柱设有环形凸起部,凸起部设有环形限位块,装饰立柱设有环形槽,环形槽与环形凸起部相匹配,环形槽设有环形卡槽;其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古建筑测量与施工的准备;b、支撑结构的安装;c、固定机构、装饰立柱与装饰杆的安装;d、卡杆与限位杆的安装;e、屋顶支撑框架的铺设;f、木板的安装。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古建筑进行加固;支撑装置的施工方法则能够减少在施工过程中对古建筑的损坏,保留古建筑原有的风貌。

Support devic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ancient building restora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upport device for repairing ancient buildings, which includes a support column, a support crossbar and a support crossbeam. The support crossbeam is arranged on the support column, the support crossbeam is arranged on the support crossbeam, the support column is arranged with a decorative column, the support column is arranged with an annular convex part, the convex part is arranged with an annular limit block, the decorative column is arranged with an annular groove, and the annular groove is matched with the annular convex part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A. measurement and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of ancient buildings; B. installation of supporting structure; C. installation of fixing mechanism, decorative column and decorative rod; D. installation of clamping rod and limit rod; e. laying of roof support frame; F. installation of wood plate. The invention can reinforce the ancient building;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the support device can reduce the damage to the ancient building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retain the original style of the ancient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古建筑修复
,尤其涉及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中华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追捧和崇尚,其中古建筑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国文化的一张重要名牌。但是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造成的损害,古建筑急需进行全面完整的修复,因此生态修复对于古建筑而言至关重要。由于古建筑本身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在修复过程中需保存其真实性,尤其是在修复材料的选择上将更讲究其科学性。在古代建筑中,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建筑结构主要是使用木材料建造。但是,木材结构受到其自身的属性的限制,例如:木材的弹性模量相对较低且比较容易发生变形,古老的建筑随着其生存时间的延长,相应的病害情况也随之出现,而这些都将影响古代建筑的生存。在古建筑修复过程中常常使用现代材料来对古建筑进行加固,虽然这样提高了古建筑的承载能力,但是现代材料在古建筑中显得突兀,破坏了古建筑的外貌,使得古建筑新不新,旧不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及其施工方法,能够对古建筑进行加固,同时能对支撑装置进行装饰,使得支撑装置在古建筑中不显得突兀,与古建筑融为一体;支撑装置的施工方法则能够减少在施工过程中对古建筑的损坏,保留古建筑原有的风貌。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立柱、支撑横杆和支撑横梁,支撑横梁设于支撑立柱上,支撑横杆设于支撑横梁上,支撑立柱设有装饰立柱,支撑立柱设有环形凸起部,凸起部设有环形限位块,装饰立柱设有环形槽,环形槽与环形凸起部相匹配,环形槽设有环形卡槽,环形卡槽与环形限位块相匹配,装饰立柱与支撑立柱之间转动连接。通过支撑立柱支撑横梁和支撑横杆古建筑进行支撑,提高古建筑的承重能力,防止古建筑倒塌,同时支撑立柱设有装饰立柱,装饰立柱采用木质结构,使得支撑立柱被包裹起来,在古建筑中不显得突兀,支撑立柱与装饰立柱之间的连接巧妙,安装方便,且连接效果好。进一步,支撑横梁设有第一通孔,支撑立柱设有第一凸起部,第一凸起部设于第一通孔中,支撑横梁设有第一卡槽,第一卡槽与第一通孔相连通,第一凸起部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中设有限位条,第一卡槽设有卡块,卡块与支撑横梁螺栓连接,卡块卡紧限位条,限位条设有限位槽,卡块设有限位凸起部,限位凸起部设于限位槽中。实现支撑横梁和支撑立柱的连接,限位条与第二通孔配合,使得支撑立柱被限位在支撑横梁上,且无法转动,卡块设置的限位凸起部对限位条进行限位,防止限位条在使用过程中从第二通孔中滑出。进一步,支撑横梁设有第二卡槽,支撑横杆设有第三卡槽,第二卡槽与第三卡槽相卡合,支撑横梁与支撑横杆设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座和固定盖,固定座与固定盖之间螺栓连接,固定座设有第一凹槽,固定盖设有第二凹槽,支撑横梁设于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中,支撑横杆设于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中。通过第二卡槽与第三卡槽,将支撑横杆卡合在支撑横梁上,固定机构则对支撑横梁和支撑横杆进行进一步的固定,防止支撑横杆在支撑横梁上产生松动。进一步,支撑横梁设有第一装饰杆,第一装饰杆设有第三通孔,支撑立柱设于第三通孔中,装饰立柱支撑第一装饰杆,支撑横杆设有第二装饰杆,第二装饰杆设有固定槽,固定座设有固定杆,固定杆设于固定槽中。第一装饰杆和第二装饰杆采用木质结构,对支撑横梁和支撑横杆起到装饰作用,防止支撑横梁和支撑横杆在古建筑中显得突兀,对支撑横梁和支撑横杆起到一定的隐藏效果,固定座通过固定杆对第二装饰杆进行固定。进一步,第一装饰杆设有第一滑槽,装饰立柱连接有限位杆,限位杆拆卸连接有卡盖,支撑横梁设有卡杆,卡杆设有第二滑槽。第一滑槽和限位杆的配合方便将古建筑中的木板卡合,不用在木板上钻洞拧螺丝即可对木板进行固定,能够减少对古建筑中的木板的损伤,同时第一滑槽和限位杆的影藏效果好,不易被发现。对于已经损坏导致偏短的木板,可以在第一滑槽和限位杆上设置竖杆,对偏短的木板进行支撑。卡杆和限位杆上卡合木板、第一装饰杆和限位杆卡合木板都能够对木板进行支撑固定,便于对古建筑外貌的恢复。进一步,支撑横杆上设有屋顶支撑框架,屋顶支撑框架包括支撑底框、顶杆和活动杆,支撑底框设于支撑横杆上,支撑底框设有连接件,连接件与活动杆滑动连接,连接件包括第一转动块与第二转动块,第一转动块与第二转动块之间转动连接,第一转动块设于支撑底框上,第二转动块设于活动杆上,两根活动杆之间设有转轴,两根活动杆之间转动连接,支撑底框设有支撑导向机构,顶杆设于支撑导向机构上,顶杆连接转轴。支撑底框和活动杆通过连接件实现转动连接和滑动连接,通过顶杆实现了两根通过转轴相连的活动杆之间的角度和高度调节,使得在对屋顶支撑时能够提高支撑效果。进一步,支撑导向机构包括导向块和支撑块,顶杆与导向块滑动连接,支撑块与支撑框滑动连接,支撑块支撑顶杆。导向块对顶杆起到导向作用,使得顶杆能够在支撑底框上竖直活动,支撑块对顶杆起到支撑作用,使顶杆能够保值对两根活动杆的支撑,进而提升对屋顶的支撑效果。进一步,导向块设有第一定位槽,支撑块设有第二定位槽,第一定位槽与第二定位槽中设有销柱。通过销柱对支撑块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支撑块从导向块中滑出导致顶杆滑落。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古建筑测量与施工的准备;b、支撑结构的安装:将支撑立柱、支撑横梁以及支撑横杆搬运至古建筑内,之后将支撑立柱立起来,将第一装饰杆套入支撑立柱的顶部,再将支撑横梁套入支撑立柱的第一凸起部中,之后转动支撑立柱以改变第二通孔的朝向,然后将限位条插入第二通孔中,将卡块卡紧限位条,再卡块与支撑横梁上拧上螺栓,之后将支撑横杆的第三卡槽对准支撑横梁的第二卡槽,将支撑横杆置于支撑横梁上,之后在支撑横梁与支撑横杆上拧上螺栓。支撑结构的安装,对古建筑进行支撑。预先套设第一装饰杆则是方便了后续的施工,在需要整体安装装饰杆和装饰立柱时能够避免将支撑立柱和支撑横梁拆开,简化了施工步骤,提高了施工效率。c、固定机构、装饰立柱与装饰杆的安装:将固定座的第一凹槽对准支撑横杆和支撑横梁,将固定盖的第二凹槽对准支撑横杆和支撑横梁,固定盖上的固定杆方向与支撑横杆的方向一致,再讲固定座和固定盖扣合,之后在固定座和固定盖上拧上螺栓,将固定杆从固定座中抽出,之后在支撑横杆上安装第二装饰杆,将第二装饰杆的固定槽对准固定座中固定杆的位置,再讲固定杆通入固定座直至固定杆完全通入固定槽中,将装饰立柱的环形槽对准支撑立柱的环形凸起部,将装饰立柱紧贴在支撑立柱未设置环形限位块的半边,之后转动装饰立柱,使得装饰立柱的环形卡槽完全卡在环形限位块上,之后在支撑立柱上卡上第二根装饰立柱,然后将两根装饰立柱一起转动90°,使得环形限位块上卡紧两个装饰立柱。先安装固定机构则方便了后续的第二装饰杆的安装,后续的第二装饰杆需通过固定机构进行固定,因第二装饰杆和固定座形状不规整,若是直接用螺栓固定则固定效果不佳,只是第二装饰杆容易从固定机构上脱落,引发安全问题,通过固定杆对第二装饰杆进行固定,提升了第二装饰杆的固定效果,且固定杆安装方便,减少了第二装饰杆的安装时间。装饰立柱安装简便,只要将装饰立柱对准支撑立柱,转动即可。d、卡杆与限位杆的安装:在两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立柱、支撑横杆和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设于所述支撑立柱上,所述支撑横杆设于所述支撑横梁上,所述支撑立柱设有装饰立柱,所述支撑立柱设有环形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设有环形限位块,所述装饰立柱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与所述环形凸起部相匹配,所述环形槽设有环形卡槽,所述环形卡槽与所述环形限位块相匹配,所述装饰立柱与所述支撑立柱之间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立柱、支撑横杆和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设于所述支撑立柱上,所述支撑横杆设于所述支撑横梁上,所述支撑立柱设有装饰立柱,所述支撑立柱设有环形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设有环形限位块,所述装饰立柱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与所述环形凸起部相匹配,所述环形槽设有环形卡槽,所述环形卡槽与所述环形限位块相匹配,所述装饰立柱与所述支撑立柱之间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横梁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支撑立柱设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支撑横梁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一凸起部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中设有限位条,所述第一卡槽设有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支撑横梁螺栓连接,所述卡块卡紧所述限位条,所述限位条设有限位槽,所述卡块设有限位凸起部,所述限位凸起部设于所述限位槽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横梁设有第二卡槽,所述支撑横杆设有第三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第三卡槽相卡合,所述支撑横梁与所述支撑横杆设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座和固定盖,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固定盖之间螺栓连接,所述固定座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固定盖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支撑横梁设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中,所述支撑横杆设于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横梁设有第一装饰杆,所述第一装饰杆设有第三通孔,所述支撑立柱设于所述第三通孔中,所述装饰立柱支撑所述第一装饰杆,所述支撑横杆设有第二装饰杆,所述第二装饰杆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座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设于所述固定槽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饰杆设有第一滑槽,所述装饰立柱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拆卸连接有卡盖,所述支撑横梁设有卡杆,所述卡杆设有第二滑槽。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横杆上设有屋顶支撑框架,所述屋顶支撑框架包括支撑底框、顶杆和活动杆,所述支撑底框设于所述支撑横杆上,所述支撑底框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活动杆滑动连接,所述转动件包括第一转动块与第二转动块,所述第一转动块与所述第二转动块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块设于所述支撑底框上,所述第二转动块设于所述活动杆上,两根所述活动杆之间设有转轴,两根所述活动杆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底框设有支撑导向机构,所述顶杆设于所述支撑导向机构上,所述顶杆连接所述转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导向机构包括导向块和支撑块,所述顶杆与所述导向块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块与所述支撑框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块支撑所述顶杆。8.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卫安郑震雷胡峰蒋新宝孙剑锋刘学应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市广和古建筑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