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钮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9313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气开关领域,公开了一种旋钮开关,包括:开关壳体,用于承载旋钮开关的各零部件;发生模块,设于所述开关壳体的一端,所述发生模块由电性连接的槽型光耦和PCB板组成,所述PCB板外接应用端电气元件,所述槽型光耦的一端对称设有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第一引脚上设有发光件,所述发光件通过发射光束保持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连通,进而控制所述槽型光耦的导通与闭合;旋钮组件,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开关壳体内,通过自身旋转来间歇阻断所述发光件的光束,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旋钮开关具有控制量程大,调整精度高,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A knob swit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钮开关
本技术涉及电气开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钮开关。
技术介绍
随着当今社会的电气设备工艺水平迅猛发展,在电子产品领域,皆配备有用以控制电子产品通断及增减幅其相应功能的开关,众多种类的开关均能有效的发挥电子产品应用端的相关功能,如调节灯光的亮度、音响的音量、电机的转速等。现有的电阻式旋钮开关多采用电位计模拟功能与机械式结构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其控制功能,然后,传统的旋钮开关仅能提供有限的量程调整,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旋钮开关单周旋转360度后,其量程仅限于钮帽转动一周为止,继续旋转并不能产生更多的段位变化,因此也就无法再能发挥电子产品在应用端的功效需求,并且,传统机械式旋转开关由机械组件所组成,其旋钮的旋转定位利用齿状结构和金属弹片的卡扣达成,然而,金属弹片为悬臂构造,极易弹性疲乏,造成弹片无法有效卡抵齿状结构,在影响开关调控精度的同时亦损害了开关的使用寿命,这种情况需要改变。因此,为改善上述问题,如何设计一种控制量程大,调整精度高,使用寿命长的旋转开关,成为本领域内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要旋钮开关,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旋钮开关控制量程小,调整精度低,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问题。为此,根据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旋钮开关,包括:开关壳体,用于承载旋钮开关的各零部件;发生模块,设于所述开关壳体的一端,所述发生模块由电性连接的槽型光耦和PCB板组成,所述PCB板外接应用端电气元件,所述槽型光耦的一端对称设有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第一引脚上设有发光件,所述发光件通过发射光束保持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连通,进而控制所述槽型光耦的导通与闭合;旋钮组件,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开关壳体内,通过自身旋转来间歇阻断所述发光件的光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旋钮组件包括钮帽和联动轴,所述联动轴穿设于所述开关壳体,所述联动轴的一端通过若干个加强筋与所述钮帽固定连接,所述联动轴的另一端设有可拆卸连接的透光盘,所述透光盘借由钮帽转动而转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开关壳体靠近所述钮帽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开关壳体一体成形的延展部,所述延展部的四个顶角开设有用于固定旋钮开关的螺纹孔。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开关壳体的前后两端分设有前轴承座和后轴承座,所述联动轴位于所述钮帽与所述透光盘之间的中部依次设有前轴承与后轴承,所述前轴承与所述前轴承座相匹配,所述后轴承与所述后轴承座相匹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钮帽呈圆柱体状并且其外表面设有防滑纹。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光盘上设有用于所述发光件的光束通过的透光孔,所述透光孔位于所述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之间并保持有间隙。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光孔的数量为多个并均匀分布在所述透光盘上。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旋钮开关通过开关壳体承载其各零部件,设于开关壳体一端的槽型光耦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通过发光件的光束连通而实现信号传输,其中,设于开关壳体内的旋钮组件通过自身旋转来导通和阻断发光件的光束,进而控制与槽型光耦电性连接的PCB板在应用端电气元件上的功能实现,与现有技术的旋钮开关相比较,通过光束实现槽型光耦通断的本技术调整精度更高,较机械式旋钮开关的使用寿命更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旋钮开关的爆炸图;图2是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旋钮开关另一方向的爆炸图;图3是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旋钮开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开关壳体;11、延展部;111、螺纹孔;12、前轴承座;13、后轴承座;2、发生模块;21、槽型光耦;211、第一引脚;2111、发光件;212、第二引脚;22、PCB板;3、旋钮组件;31、钮帽;311、防滑纹;32、联动轴;33、加强筋;34、透光盘;341、透光孔;35、前轴承;36、后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一种旋钮开关,如图1所示,包括:开关壳体1,用于承载旋钮开关的各零部件,开关壳体1的整体材质为绝缘性能比较好的塑料材料,防止旋钮开关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人为触电事故;发生模块2,设于开关壳体1的一端,发生模块2由电性连接的槽型光耦21和PCB板22组成,PCB板22外接应用端电气元件,槽型光耦21的一端对称设有第一引脚211和第二引脚212,第一引脚211上设有发光件2111,发光件2111通过发射光束保持第一引脚211与第二引脚212连通,进而控制槽型光耦21的导通与闭合;旋钮组件3,可旋转地安装于开关壳体1内,通过自身旋转来间歇阻断发光件2111的光束。需要说明的是,槽型光耦21亦被称为槽型光电开关或者对射式光电开关,槽型光耦21以光为媒体,由发光体与受光体间的光路遮挡或由反射光的光亮变化为信号,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一引脚211上的发光件2111为红外线发射管,在第二引脚212上包括有用于接收红外线的红外线接收管(未示出),其无接触式的开关设计具有抗干扰能力强,输出和输入之间绝缘,单向传输信号等优点,使其在数字电路上获得广泛的应用,另一方面,槽型光耦21在进行电-光-电的转换过程时,其输入与输出具有隔离的作用,使得电信号传输具有单向性特点,因而具有良好的电绝缘能力和抗干扰能力,本技术的槽型光耦21与PCB板22电性连接,在旋钮组件3通过自身旋转来通或断发光件2111发出的光束时,槽型光耦21随之通或断。如图1-图3所示,开关壳体1靠近钮帽31的一端设有与开关壳体1一体成形的延展部11,延展部11的四个顶角开设有用于固定旋钮开关的螺纹孔111,开关壳体1的前后两端分设有前轴承座12和后轴承座13,联动轴32位于钮帽31与透光盘34之间的中部依次设有前轴承35与后轴承3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壳体,用于承载旋钮开关的各零部件;发生模块,设于所述开关壳体的一端,所述发生模块由电性连接的槽型光耦和PCB板组成,所述PCB板外接应用端电气元件,所述槽型光耦的一端对称设有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第一引脚上设有发光件,所述发光件通过发射光束保持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连通,进而控制所述槽型光耦的导通与闭合;旋钮组件,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开关壳体内,通过自身旋转来间歇阻断所述发光件的光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壳体,用于承载旋钮开关的各零部件;发生模块,设于所述开关壳体的一端,所述发生模块由电性连接的槽型光耦和PCB板组成,所述PCB板外接应用端电气元件,所述槽型光耦的一端对称设有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第一引脚上设有发光件,所述发光件通过发射光束保持第一引脚与第二引脚连通,进而控制所述槽型光耦的导通与闭合;旋钮组件,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开关壳体内,通过自身旋转来间歇阻断所述发光件的光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组件包括钮帽和联动轴,所述联动轴穿设于所述开关壳体,所述联动轴的一端通过若干个加强筋与所述钮帽固定连接,所述联动轴的另一端设有可拆卸连接的透光盘,所述透光盘借由钮帽转动而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钮开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柱国
申请(专利权)人:超智盈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