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电缆的磁脉冲快速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9232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力电缆的磁脉冲快速连接装置,包括连接部、支撑部和脉冲发生器,所述连接部整体为圆筒形,包括集磁器和装配在其外径的线圈;所述集磁器和线圈采用分体式构造,将所述连接部分为上、下两部分,所述连接部的下部分装配在所述支撑部上,在所述连接部上部分与所述连接部下部分的结合处配置有紧固组件;所述线圈电连接于磁脉冲发生器;待连接的两股电力电缆连接处的内部线芯置于一连接管内,所述连接管置于所述连接部的上、下两部分之间。由于采用剖分式构造,能够满足长电缆不便于轴向拆卸线圈的现场施工要求。

A fast connection device of magnetic pulse for power c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电缆的磁脉冲快速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金属加工
,特别是一种电力电缆的磁脉冲快速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施工布线和电力电缆供货长度限制等因素,电力系统输变电工程的电缆施工中必须使用电缆中间头进行连接。此外电力电缆因意外情况发生断裂时也需要中间接头来连接。目前电力电缆的中间接头普遍使用手工机械压接方法,即采用压接钳对套在电缆线芯外的连接管施加机械压紧力,形成若干“点压”或“围压”连接。尽管该工艺操作简便,但存在以下缺点和隐患:一是压紧力不均匀或压不实,容易造成接触不良、接触电阻大;二是因过分压接造成压坑变形过大导致接头连接强度降低;三是压接时操作不当造成接头局部损伤,导致工作中接头局部尖端放电或接头局部氧化或电化学腐蚀。针对电缆机械压接工艺的诸多问题,人们还技术了电缆中间接头放热焊接工艺,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无需外接施工电源,焊接部位是分子连接,接触电阻小。缺点是会产生高温,有金属颗粒逸出,对施工人员身体健康不利。但上述方案在实施中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在于线圈和集磁器的装拆问题。传统的螺线管线圈和管件成形集磁器都是整体式,成形或连接后工件只能沿轴向抽出,这对于很长的电缆来说很难操作,特别是对于一些需要现场连接电缆的施工来说,电缆连接后根本不允许沿轴向抽出螺线管线圈和集磁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电缆的磁脉冲快速连接装置,包括连接部、支撑部和脉冲发生器,所述连接部整体为圆筒形,包括集磁器和装配在其外径的线圈;所述集磁器和线圈采用分体式构造,将所述连接部分为上、下两部分,所述连接部的下部分装配在所述支撑部上,在所述连接部上部分与所述连接部下部分的结合处配置有紧固组件;所述线圈电连接于磁脉冲发生器;待连接的两股电力电缆连接处的内部线芯置于一连接管内,所述连接管置于所述连接部的上、下两部分之间。由上,基于磁脉冲发生器产生的脉冲电流流经线圈时,产生第一电磁场,第一电磁场的电磁感应会在集磁器上感应出涡流,所述涡流产生的第二电磁场与所述第一电磁场在集磁器内孔环面与连接管之间因叠加而形成局部强磁场,该局部强磁场产生的强磁场力使连接管发生高速缩径变形和运动,使连接管内壁与两股带连接的电力电缆的线芯导体高速碰撞,形成高强度的连接点。由于采用剖分式构造,能够满足长电缆不便于轴向拆卸线圈的现场施工要求。其中,所述线圈的内孔壁设置有相对于集磁器的轴向定位筋和周向定位筋。由上,便于线圈搭配不同内径的集磁器,以便适应不同直径电缆连接的要求。同时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周向定位筋使合并后的上、下部集磁器之间能够保持均匀的狭缝,从而产生均匀的磁场。其中,在所述支撑部与连接部下部分接触的表面设置有定位凸起;连接部下部分的线圈外侧设置有定位键槽。由上,上述构造实现在安装过程中,所述定位键槽和所述定位凸起相配合,使连接部下部分的线圈与支撑部的结合更加平稳、牢固。其中,所述连接管的材质与待连接的两股电力电缆内部线芯的材质一致。由上,在对连接点的压接过程中,可以使连接管和电力电缆线芯导体更好的融为一体。其中,所述磁脉冲发生器包括升压变压器,其次级线圈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电源正、负极;在所述升压变压器连接至正极的线路中依次串联整流元件、限流电阻和放电开关;在所述限流电阻和放电开关的公共连接端连接电容组的一端,所述电容组的另一端连接于电源负极。其中,所述集磁器的内孔上设置有多个大小不一的环形凹槽,在内孔的中间位置和两端位置的凹槽为大凹槽,在相邻两个大凹槽之间的凹槽为小凹槽。由上,对待连接的两段电力电缆的线芯的中心接触位置和两端接触位置等需要强连接的连接点,采用强磁场连接以求得更好的连接效果。其中,所述集磁器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冷却通道,冷却通道贯穿集磁器的两端面;各所述环形凹槽中设置有螺纹,所述螺纹末端连接至所述冷却通道。由上,热量可延螺纹流到实现快速散热。附图说明图1为电力电缆的磁脉冲快速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电力电缆的磁脉冲快速连接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3(A)为连接部的下半部分与支撑部的安装构造示意图;图3(B)为内置有两段待连接电力电缆内部线芯的连接管与连接部的下半部分的安装构造示意图;图3(C)为连接部的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的安装构造示意图;图4(A)为下部线圈示意图;图4(B)为下部线圈与支撑部的安装构造示意图;图5为磁脉冲发生器的电路原理示意图;图6(A)为进行一次压接的效果示意图图6(B)为进行二次压接的效果示意图;图6(C)为进行多次压接的效果示意图;图7为集磁器内孔上的凹槽示意图;图8为基于电力电缆的磁脉冲快速连接装置的使用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见图1~图8对本技术所述的电力电缆的磁脉冲快速连接装置进行详细说明。电力电缆的磁脉冲快速连接装置包括连接部、支撑部和脉冲发生器。所述支撑部作为底座,用于向连接部提供支撑。脉冲发生器用于向连接部提供电磁能量,产生高压脉冲大电流,以使连接部产生局部强磁场,从而作用于待连接的两段电力电缆,通过局部强磁场进行压接的方式实现电力电缆的快速连接。如图1、图2所示,连接部整体为圆柱形,包括集磁器和装配在其外径的线圈。具体的,结合图3(A)~图3(C)所示,所述集磁器采用剖分式构造,即包括上部集磁器400-1和下部集磁器400-2。对应的,线圈也包括装配在上部集磁器400-1外径的上部线圈600-1和装配在下部集磁器400-2的下部线圈600-2。上部线圈600-1和下部线圈600-2的骨架用环氧树脂等绝缘材料制作,内部是灌封的铜线圈。所述下部集磁器400-2和下部线圈600-2可拆卸的固定在支撑部200上。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撑部200的上表面设置有定位凸起。对应的,在下部线圈600-2的骨架外侧设置有定位键槽。上述构造实现在安装过程中,所述定位键槽和所述定位凸起相配合,从而使下部集磁器400-2和下部线圈600-2与支撑部200的结合更加平稳、牢固。上部线圈600-1和下部线圈600-2的半圆孔空间可容纳上部集磁器400-1和下部集磁器400-2,从而构成连接部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二者对正贴合后采用紧固组件800连接拼合。紧固组件800包括多组螺栓、螺母和垫圈。紧固组件800用于将剖分式的连接部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连接拼合成一个整体。在另一较佳的实施例中,上部线圈600-1和下部线圈600-2的内孔壁上有相对于集磁器的轴向定位筋和周向定位筋。如图4(A)所示为下部线圈600-2上的轴向定位筋和周向定位筋示意图,图4(B)所示为下部线圈600-2和支撑部200结合后的示意图。上部线圈600-1的轴向定位筋和周向定位筋与下部线圈的构造相同,不再赘述。上述构造使得上部线圈600-1和下部线圈600-2分别装配在上部集磁器400-1和下部集磁器400-2外经后可以加固彼此的连接,从而有了更好的稳定性。进一步的,上述构造便于上部线圈600-1和下部线圈600-2搭配不同内径的(上部、下部)集磁器,以便适应不同直径电缆连接的要求。同时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周向定位筋使合并后的上、下部集磁器之间能够保持均匀的狭缝,从而产生均匀的磁场。上述磁场的产生依赖于脉冲发生器700,下部线圈600-2的铜线圈引出线从支撑部200的侧面孔穿出后电连接于磁脉冲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电缆的磁脉冲快速连接装置,包括连接部、支撑部(200)和脉冲发生器(7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整体为圆筒形,包括集磁器和装配在其外径的线圈;所述集磁器和线圈采用分体式构造,将所述连接部分为上、下两部分,所述连接部的下部分装配在所述支撑部(200)上,在所述连接部上部分与所述连接部下部分的结合处配置有紧固组件(800);所述线圈电连接于磁脉冲发生器(700);待连接的两股电力电缆连接处的内部线芯置于一连接管(300)内,所述连接管(300)置于所述连接部的上、下两部分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电缆的磁脉冲快速连接装置,包括连接部、支撑部(200)和脉冲发生器(70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整体为圆筒形,包括集磁器和装配在其外径的线圈;所述集磁器和线圈采用分体式构造,将所述连接部分为上、下两部分,所述连接部的下部分装配在所述支撑部(200)上,在所述连接部上部分与所述连接部下部分的结合处配置有紧固组件(800);所述线圈电连接于磁脉冲发生器(700);待连接的两股电力电缆连接处的内部线芯置于一连接管(300)内,所述连接管(300)置于所述连接部的上、下两部分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的内孔壁设置有相对于集磁器的轴向定位筋和周向定位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部(200)与连接部下部分接触的表面设置有定位凸起;连接部下部分的线圈外侧设置有定位键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卫东翟月雯陆辛金红盛曙光郝国建邱德花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