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车位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9066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车位锁,包括PCB电路板、地磁传感器、超声波探测单元、通信模块、检测电路、驱动机构以及升降机构,PCB电路板分别与地磁传感器、超声波探测单元、通信模块、检测电路以及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与升降机构连接,通信模块包括蓝牙通信模块以及NB‑IoT通信模块,NB‑IoT通信模块设置有NB‑IoT通信连接电路。通过设置蓝牙通信模块以及NB‑IoT通信模块,能够实现远程操作控制,使用方便,通过地磁传感器以及超声波探测单元双重感应检测,反应及时灵敏,通过设置MOS管能够有效控制车位锁的升降速度,避免对车辆的损坏,延长车位锁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

An intelligent parking l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车位锁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车位锁。
技术介绍
当前,随着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停车位越来越稀缺。目前,居民区中居民在购买或者租赁了车位之后,为了防止他人在自己的车位上私自停车,通常会在自己的车位上安装车位锁。然而,目前的车位锁通常需要居民手动操作。例如,居民在需要停车时,通常需要下车将车位锁打开,然后再上车进行停放车辆。很显然,这样的车位锁在使用时将给用户带来较大的不便。此外,目前的遥控车位锁,仅具备近距离遥控的功能,无法实现通过网络远距离控制车位锁,在操作使用过程中,车位锁反应不灵敏,升降速度过快,容易造成对车辆的损害。上述缺陷,值得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车位锁。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所述:一种智能车位锁,包括PCB电路板、地磁传感器、超声波探测单元、通信模块、检测电路、驱动机构以及升降机构,所述PCB电路板分别与所述地磁传感器、所述超声波探测单元、所述通信模块、所述检测电路以及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升降机构连接,所述通信模块包括蓝牙通信模块以及所述NB-IoT通信模块,所述NB-IoT通信模块设置有NB-IoT通信连接电路。进一步的,所述NB-IoT通信连接电路包括第一芯片U1以及芯片JSIM1连接,所述第一芯片U1的引脚15、16、17、18分别与所述芯片JSIM1的引脚SIM_DATA、SIM_CLK、SIM_RST、VCC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芯片JSIM1的引脚SIM_CLK分别与静电管ED4一端以及电容C7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7另一端接接地线,所述芯片JSIM1的引脚SIM_DATA分别与静电管ED3一端、电阻R3一端、电容C6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6另一端接地线,所述芯片JSIM1的引脚SIM_RST分别与静电管ED2一端以及电容C5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5另一端接地线,所述静电管ED2另一端、所述静电管ED3另一端、所述静电管ED4另一端均接地线,所述芯片JSIM1的引脚VCC分别与电阻R1一端、所述电阻R3另一端、电容C1一端、电容C2一端以及静电管ED1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另一端与所述芯片JSIM1的引脚VPP连接,所述电容C1另一端、所述电容C2另一端均接地线,所述静电管ED1另一端接地线。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芯片U1的引脚34与所述第一芯片U1的引脚35连接,所述第一芯片U1的引脚35与接线端VBAT_NB连接,所述接线端VBAT_NB分别与电容C66一端、电容C64一端、电容C65一端以及电容C67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66接地线,所述电容C64、所述电容C65以及所述电容C67均相接后接地线。进一步的,所述PCB电路板上设置有驱动电路,所述PCB电路板通过所述驱动电路依次与所述驱动机构以及所述升降机构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路包括芯片U5,所述芯片U5的引脚2分别与所述芯片U5的引脚14、二极管D10的正极、二极管D14的负极连接,所述芯片U5的引脚3分别与所述芯片U5的引脚13、二极管D11的正极、二极管D15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0的负极分别与接线端VBAT以及所述二极管D11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4的正极、二极管D15的正极连接后接地线,所述U5的引脚4为VCC接线端,所述U5的引脚4分别与电容C80、电容EC8、电容C81以及接线端VBAT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通信模块还包括4G、3G以及GPRS无线通信模块。根据上述方案的本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蓝牙通信模块以及NB-IoT通信模块,能够实现远程操作控制,使用方便,通过地磁传感器以及超声波探测单元双重感应检测,反应及时灵敏,通过设置MOS管能够有效控制车位锁的升降速度,避免对车辆的损坏,延长车位锁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NB-IoT通信连接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中NB-IoT通信连接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本技术中NB-IoT通信连接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三。图5为本技术中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5所示,一种智能车位锁,包括PCB电路板、地磁传感器、超声波探测单元、通信模块、检测电路、驱动机构以及升降机构,PCB电路板分别与优选的地磁传感器、超声波探测单元、通信模块、检测电路以及优选的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与升降机构连接,通信模块包括蓝牙通信模块以及NB-IoT通信模块,NB-IoT通信模块设置有NB-IoT通信连接电路。优选的,NB-IoT通信连接电路包括第一芯片U1以及芯片JSIM1连接,第一芯片U1的引脚15、16、17、18分别与芯片JSIM1的引脚SIM_DATA、SIM_CLK、SIM_RST、VCC连接。芯片JSIM1的引脚SIM_CLK分别与静电管ED4一端以及电容C7一端连接,电容C7另一端接接地线,芯片JSIM1的引脚SIM_DATA分别与静电管ED3一端、电阻R3一端、电容C6一端连接,电容C6另一端接地线,芯片JSIM1的引脚SIM_RST分别与静电管ED2一端以及电容C5一端连接,电容C5另一端接地线,静电管ED2另一端、静电管ED3另一端、静电管ED4另一端均接地线,芯片JSIM1的引脚VCC分别与电阻R1一端、电阻R3另一端、电容C1一端、电容C2一端以及静电管ED1一端连接,电阻R1另一端与芯片JSIM1的引脚VPP连接,电容C1另一端、电容C2另一端均接地线,静电管ED1另一端接地线。优选的,第一芯片U1的引脚34与第一芯片U1的引脚35连接,第一芯片U1的引脚35与接线端VBAT_NB连接,接线端VBAT_NB分别与电容C66一端、电容C64一端、电容C65一端以及电容C67一端连接,电容C66接地线,电容C64、电容C65以及电容C67均相接后接地线。优选的,PCB电路板上设置有驱动电路,PCB电路板通过驱动电路依次与驱动机构以及升降机构连接。驱动电路包括芯片U5,芯片U5的引脚2分别与芯片U5的引脚14、二极管D10的正极、二极管D14的负极连接,芯片U5的引脚3分别与芯片U5的引脚13、二极管D11的正极、二极管D15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0的负极分别与接线端VBAT以及二极管D11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4的正极、二极管D15的正极连接后接地线,U5的引脚4为VCC接线端,U5的引脚4分别与电容C80、电容EC8、电容C81以及接线端VBAT连接。优选的,通信模块还包括4G、3G以及GPRS无线通信模块。通过5G、4G、3G以及GPRS无线网络,接收的开锁指令或者关锁指令,并将接收的开锁指令或者关锁指令发送给PCB电路板。本技术通信模块通过设置蓝牙通信模块、NB-IoT通信模块、4G、3G以及GPRS无线通信模块,能够实现远程操作控制,使用方便,通过地磁传感器以及超声波探测单元双重感应检测,反应及时灵敏,通过设置MOS管能够有效控制车位锁的升降速度,避免对车辆的损坏,延长车位锁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车位锁,其特征在于,包括PCB电路板、地磁传感器、超声波探测单元、通信模块、检测电路、驱动机构以及升降机构,所述PCB电路板分别与所述地磁传感器、所述超声波探测单元、所述通信模块、所述检测电路以及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升降机构连接,所述通信模块包括蓝牙通信模块以及NB‑IoT通信模块,所述NB‑IoT通信模块设置有NB‑IoT通信连接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车位锁,其特征在于,包括PCB电路板、地磁传感器、超声波探测单元、通信模块、检测电路、驱动机构以及升降机构,所述PCB电路板分别与所述地磁传感器、所述超声波探测单元、所述通信模块、所述检测电路以及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升降机构连接,所述通信模块包括蓝牙通信模块以及NB-IoT通信模块,所述NB-IoT通信模块设置有NB-IoT通信连接电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车位锁,其特征在于,所述NB-IoT通信连接电路包括第一芯片U1以及芯片JSIM1连接,所述第一芯片U1的引脚15、16、17、18分别与所述芯片JSIM1的引脚SIM_DATA、SIM_CLK、SIM_RST、VCC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车位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JSIM1的引脚SIM_CLK分别与静电管ED4一端以及电容C7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7另一端接接地线,所述芯片JSIM1的引脚SIM_DATA分别与静电管ED3一端、电阻R3一端、电容C6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6另一端接地线,所述芯片JSIM1的引脚SIM_RST分别与静电管ED2一端以及电容C5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5另一端接地线,所述静电管ED2另一端、所述静电管ED3另一端、所述静电管ED4另一端均接地线,所述芯片JSIM1的引脚VCC分别与电阻R1一端、所述电阻R3另一端、电容C1一端、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敏唐元志邓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三全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