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爆胶泥填塞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8760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7: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防爆胶泥填塞器,涉及液化石油气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第一活塞片、第二活塞片和防爆胶泥,第二活塞杆套设于第一活塞杆上,第一活塞片和第二活塞片均设置于第一活塞杆与第二活塞杆之间,防爆胶泥设置于第一活塞片与第二活塞片之间,按照第一活塞杆、第一活塞片、防爆胶泥、第二活塞片和第二活塞杆的顺序依次推入到管线中,确定疏导点,对泄漏点重新进行焊接,利用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的中空结构将管线中的残余液化气引导至安全地点处理,以免焊接作业中发生泄露,焊接结束后,可以将第一活塞杆、第一活塞片、防爆胶泥、第二活塞片和第二活塞杆全部取出,对防爆胶泥进行彻底清理,防止发生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爆胶泥填塞器
本技术涉及液化石油气
,具体涉及一种防爆胶泥填塞器。
技术介绍
液化气主要用作石油化工原料,用于烃类裂解制乙烯或蒸气转化制合成气,可作为工业、民用、内燃机燃料。其主要质量控制指标为蒸发残余物和硫含量等,有时也控制烯烃含量。气态的液化石油比空气重约1.5倍,该气体的空气混合物爆炸范围是1.7%~9.7%,遇明火即发生爆炸。所以使用时一定要防止泄漏,不可麻痹大意,以免造成危害。液化气的储罐区的液泵管线的管箍焊缝处存在砂眼,经长期运行经常会发生泄露,由于此段管线为运行中的重要管线,旁通较多,且管线上阀门老旧,严密性不强,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需要对砂眼处进行补焊作业,但该泄漏点处于该管线高位,如果利用传统的注水方法,管线低位会形成积水,无法排出,更易造成管线内部锈蚀,且冬天容易引发冻堵,造成严重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爆胶泥填塞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液化石油气管线因泄漏点不易处理维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防爆胶泥填塞器,包括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第一活塞片、第二活塞片和防爆胶泥;所述第二活塞杆套设于所述第一活塞杆上;所述第一活塞片和所述第二活塞片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塞杆与所述第二活塞杆之间;所述防爆胶泥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塞片与所述第二活塞片之间;所述第一活塞杆与所述第二活塞杆为中空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活塞杆包括第一柱头和第一杆体;所述第一柱头与所述第一杆体均为中空结构,且相互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活塞杆包括第二柱头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柱头与所述第二杆体均为中空结构,且相互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活塞片与所述第二活塞片均套设于所述第一杆体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杆体的直径为10cm;所述第二杆体的直径为15cm。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该防爆胶泥填塞器包括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第一活塞片、第二活塞片和防爆胶泥,按照第一活塞杆、第一活塞片、防爆胶泥、第二活塞片和第二活塞杆的顺序依次推入到管线中,确定疏导点,对泄漏点重新进行焊接,利用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的中空结构将管线中的残余液化气引导至安全地点处理,以免焊接作业中发生泄露,焊接结束后,通过拉取第一活塞杆,可以将第一活塞杆、第一活塞片、防爆胶泥、第二活塞片和第二活塞杆全部取出,解决了以往手工填塞防爆胶泥后清理不彻底的问题,防止发生堵塞,且防爆胶泥经过回收后,还可用于其他作业中,避免材料的浪费,实现了资源的回收再利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的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防爆胶泥填塞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防爆胶泥填塞器的另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防爆胶泥填塞器的正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防爆胶泥填塞器的位于管线内的剖视图。图标:1-第一活塞杆;2-第二活塞杆;3-第一活塞片;4-第二活塞片;5-防爆胶泥;6-管线;11-第一柱头;12-第一杆体;13-螺母;21-第二柱头;22-第二杆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爆胶泥5填塞器,包括第一活塞杆1、第二活塞杆2、第一活塞片3、第二活塞片4和防爆胶泥5;所第二活塞杆2套设于第一活塞杆1上;第一活塞片3和第二活塞片4均设置于第一活塞杆1与第二活塞杆2之间;防爆胶泥5设置于第一活塞片3与第二活塞片4之间;第一活塞杆1与第二活塞杆2为中空结构。该防爆胶泥5填塞器包括第一活塞杆1、第二活塞杆2、第一活塞片3、第二活塞片4和防爆胶泥5,先将将第一活塞片3套设于第一活塞杆1上,利用第一活塞杆1的刚性将第一活塞片3带入到管线6中,确定疏导点,再将防爆胶泥5塞入到管线6中,尽量减少空隙,最后将第二活塞片4和第二活塞杆2套设于第一活塞杆1上并推入管线6中,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使第一活塞片3和第二活塞片4逐渐靠近,并将防爆胶泥5充分压实,利用第一活塞杆1和第二活塞杆2的中空结构将管线6中的残余液化气引导至安全地点处理,以免焊接作业中发生泄露,为后面的维修工作起到了有效的安全保证,对泄漏点重新进行焊接,焊接结束后,通过拉取第一活塞杆1,可以将第一活塞杆1、第一活塞片3、防爆胶泥5、第二活塞片4和第二活塞杆2全部取出,解决了以往手工填塞防爆胶泥5后清理不彻底的问题,防止发生堵塞,且防爆胶泥5经过回收后,还可用于其他作业中,避免材料的浪费,实现了资源的回收再利用。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4,其中,第一活塞杆1包括第一柱头11和第一杆体12;第一柱头11与第一杆体12均为中空结构,且相互连通。进一步的,第二活塞杆2包括第二柱头21和第二杆体22;第二柱头21与第二杆体22均为中空结构,且相互连通。进一步的,第一柱头11与第一杆体12之间为一体结构。进一步的,第二柱头21与第二杆体22之间为一体结构。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柱头11和第二柱头21的外径小于管线6的内径,是为了保证前期准备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一活塞片3和第二活塞片4的外径大于等于管线6的内径,根据不同管径,可以更换不同大小的活塞片,实现了对不同管径液化气管线6的维修工作,能够与管线6内壁严密贴合,防止在焊接的过程中有液化气的泄露,当将第一活塞杆1,可以将第一活塞杆1、第一活塞片3、防爆胶泥5、第二活塞片4和第二活塞杆2全部安装到位后,在第一活塞杆1的尾部接以软管,将残余的液化气疏导至至安全地点处理,以免焊接作业中发生泄露,为后面的维修工作起到了有效的安全保证。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活塞杆1的另一种设置方式为包括第一柱头11、第一杆体12和第一螺母13,第二活塞杆2包括第二柱头21和第二杆体22,第一柱头11上设置有内螺纹,第一杆体12上设置有外螺纹,将第一柱头11拧在第一杆体12上,再利用第一螺母13进行固定,第一螺母13的数量可设置为一个或多个,第二柱头21和第二杆体22之间为一体结构,针对不同尺寸的管线6可将第一螺母13拧下进行不同尺寸的第一柱头11的更换,简单快捷,且成本较低。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4,其中,第一活塞片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爆胶泥填塞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第一活塞片、第二活塞片和防爆胶泥;所述第二活塞杆套设于所述第一活塞杆上;所述第一活塞片和所述第二活塞片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塞杆与所述第二活塞杆之间;所述防爆胶泥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塞片与所述第二活塞片之间;所述第一活塞杆与所述第二活塞杆为中空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爆胶泥填塞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第一活塞片、第二活塞片和防爆胶泥;所述第二活塞杆套设于所述第一活塞杆上;所述第一活塞片和所述第二活塞片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塞杆与所述第二活塞杆之间;所述防爆胶泥设置于所述第一活塞片与所述第二活塞片之间;所述第一活塞杆与所述第二活塞杆为中空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爆胶泥填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杆包括第一柱头和第一杆体;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仲维汉刘畅齐延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