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酸盐分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84625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6: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氯酸盐分解技术领域,是一种氯酸盐分解装置,其包括氯酸盐分解槽、次钠吸收塔,氯酸盐分解槽顶部自左至右依次固定连通有淡盐水管线、氯气总管线、废氯气吸收管线和排气管线,废氯气吸收管线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阀门,排气管线上固定安装有远传压力表,酸化管线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技术改造,将氯酸盐分解槽并入系统及切出系统时排放的废氯气引进次钠吸收塔,并通过在主管线上安装手阀和旁路管线上安装气动阀,从而实现了气动阀与远传压力的联锁,进而达到压力高报时,自动启动联锁,进行泄压,避免造成事故和减少人员中毒,利于保护环境,具有安全、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

Chlorate decomposing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氯酸盐分解装置
本技术涉及氯酸盐分解
,是一种氯酸盐分解装置。
技术介绍
伍德工艺原始设计氯酸盐分解槽罐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氯酸盐反应槽并入系统及切出系统时排放的废氯气通过放空管线进行直接排放时,对环境造成污染,对现场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氯酸盐分解槽至阳极液酸化罐管道无阀门,因此氯酸盐分解槽不能单独开停车。如果在管道出现泄漏,垫片损坏的情况,必须得在停车情况下进行更换,每次的系统开车、停车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对系统设备有一定的机械性损伤。在氯酸盐分解气相管线上无压力表,无法检测压力。停氯酸盐分解槽后如果因操作失误没有打开排气阀,将会引起氯酸盐反应槽继续反应生成的氯气会使氯酸盐分解槽压力增大,导致氯酸盐分解槽爆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环境污染以及人员伤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氯酸盐分解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氯酸盐反应槽存在无法及时检测压力、不能单独停下检修以及废氯气直接排放时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氯酸盐分解装置,包括氯酸盐分解槽、次钠吸收塔,氯酸盐分解槽顶部自左至右依次固定连通有淡盐水管线、氯气总管线、废氯气吸收管线和排气管线,废氯气吸收管线出口端与次钠吸收塔固定相连通,氯酸盐分解槽上部固定连通有酸化管线,氯酸盐分解槽下部固定连通有低压蒸汽管线,废氯气吸收管线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阀门,排气管线上固定安装有远传压力表,酸化管线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阀门。下面是对上述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上述第一阀门进出口相连的废氯气吸收管线上连通有旁通管线。上述旁通管线上固定安装有与远传压力表联锁的气动阀门。本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技术改造,将氯酸盐分解槽并入系统及切出系统时排放的废氯气引进次钠吸收塔,并通过在主管线上安装手阀和旁路管线上安装气动阀,从而实现了气动阀与远传压力的联锁,进而达到压力高报时,自动启动联锁,进行泄压,避免造成事故和减少人员中毒,利于保护环境,具有安全、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工艺流程示意图。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氯酸盐分解槽,2为次钠吸收塔,3为淡盐水管线,4为氯气总管线,5为废氯气吸收管线,6为酸化管线,7为低压蒸汽管线,8为第一阀门,9为第二阀门,10为远传压力表,11为旁通管线,12为气动阀门,13为排气管线。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附图1所示,该氯酸盐分解装置包括氯酸盐分解槽1、次钠吸收塔2,氯酸盐分解槽1顶部自左至右依次固定连通有淡盐水管线3、氯气总管线4、废氯气吸收管线5和排气管线13,废氯气吸收管线5出口端与次钠吸收塔2固定相连通,氯酸盐分解槽1上部固定连通有酸化管线6,氯酸盐分解槽1下部固定连通有低压蒸汽管线7,废氯气吸收管线5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阀门8,排气管线13上固定安装有远传压力表10,酸化管线6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阀门9。本技术是根据用氢氧化钠(NaOH)溶液作吸收剂,将氯酸盐分解槽1排放的废氯气与次钠吸收塔2内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较稳定的次氯酸钠(NaClO)和NaCl、H2O。其中次氯酸钠(NaClO)可以用作漂白剂,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Cl2+2NaOH=NaClO+NaCl+H2O(1)本技术将氯酸盐分解槽1中排出的废氯气通过废氯气吸收管线5送至次钠吸收塔2,废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较稳定的次氯酸钠(NaClO),次氯酸钠(NaClO)可以用作漂白剂,既避免了废氯气直接对空排放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对现场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伤害,得到的次氯酸钠作为漂白剂可以销售,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氯酸盐分解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如附图1所示,第一阀门8进出口两侧的废氯气吸收管线5上连通有旁通管线11。如附图1所示,旁通管线11上固定安装有与远传压力表10联锁的气动阀门12。本技术通过在伍德工艺原始设计氯酸盐分解槽1的酸化管线6上新设置阀门,可以使得在酸化管线6出现泄漏或者垫片损坏的情况下,不需要将氯酸盐分解槽1单独停下进行检修,避免了单独停下氯酸盐分解槽1进行更换管道或者垫片时,对系统设备有一定的机械性损伤,以及降低了启停设备存在的安全风险。同时,淡盐水管线3输送来的淡盐水与合成盐酸混合后进入氯酸盐分解槽1内,原工艺中氯酸盐分解槽1上无压力表,无法检测氯酸盐分解槽1的压力。本技术通过在排气管线13上安装远传压力表10并设置报警压力值,在废氯气吸收管线5上安装第一阀门8,在旁通管线11上安装气动阀门12且状态为事故开并与远传压力表10联锁投用。当氯酸盐分解槽1中的氯气过多、压力过高时,远传压力表10出现压力高报警,并将压力高报警传输至DCS控制系统,DCS控制系统接收到压力高报警传输信号后,启动远传压力表10与气动阀门12的联锁,气动阀门12接收到DCS控制系统打开阀门信号,气动阀门12自动打开,进行泄压,避免在氯酸盐分解槽1停后,如果因操作失误没有及时打开第一阀门8,而氯酸盐分解槽1内的氯酸盐在低压蒸汽管线7输送来的低压蒸汽作用下继续反应,生成的氯气将会使氯酸盐分解槽1压力增大,可能导致氯酸盐分解槽1爆炸,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环境污染以及人员伤亡。本技术中,远传压力表10与气动阀门12的联锁是通过DCS控制系统实现的,DCS控制系统为本领域现有公知技术中的常规控制系统。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氯酸盐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氯酸盐分解槽、次钠吸收塔,氯酸盐分解槽顶部自左至右依次固定连通有淡盐水管线、氯气总管线、废氯气吸收管线和排气管线,废氯气吸收管线出口端与次钠吸收塔固定相连通,氯酸盐分解槽上部固定连通有酸化管线,氯酸盐分解槽下部固定连通有低压蒸汽管线,废氯气吸收管线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阀门,排气管线上固定安装有远传压力表,酸化管线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阀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氯酸盐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氯酸盐分解槽、次钠吸收塔,氯酸盐分解槽顶部自左至右依次固定连通有淡盐水管线、氯气总管线、废氯气吸收管线和排气管线,废氯气吸收管线出口端与次钠吸收塔固定相连通,氯酸盐分解槽上部固定连通有酸化管线,氯酸盐分解槽下部固定连通有低压蒸汽管线,废氯气吸收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买尔哈巴张天国郭占明马林苏亚新林向俊陈勇江熊鹏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圣雄氯碱有限公司新疆中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