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白京泰专利>正文

用于喷水织机之往复泵的吸入/排放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8186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喷水织机的吸入/排放阀,包括一壳体、一通过一联接件联接于壳体的阀座、一布置在壳体中并适于垂直移动以有选择地与阀座相接触的阀芯、以及一联接于壳体下端的支座,该支座布置在壳体内,并具有一突起管和围绕突起管布置的出口槽。阀芯具有一用硬质材料制成的阀杆部分和一用重量轻的合成树脂制成并联接于阀杆部分的接触部分。阀芯的阀杆部分装配在支座的突起管中以便沿突起管作垂直移动。阀芯的接触部分有选择地与阀座的下表面相接触。(*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喷水织机(water jet loom)之往复泵的吸入/排放阀的改进,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喷水织机之往复泵的吸入/排放阀,它具有一种能体现所需的耐用性、使气穴现象最小化、并使泵的效率最大化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已经在韩国提出过这样的专利申请,其中是将喷水织机的止回阀用作为喷水织机之往复泵的吸入/排放阀。例如本专利技术人所提交的韩国技术申请98-11977揭示了一种用于喷水织机的止回阀,它适于喷射一种流体来作为流体源。下面将结合图5来描述该专利技术。参见图5,其中示出了一个可使流体以所需的速率沿所需方向流动的止回阀。如图5所示,该止回阀包括由金属制成的一上体4和一下体6。由一阀杆26和一阀头48组成的阀芯8坐落在下体6的中部。阀头48的中部具有一流线型突起34。在阀杆26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一具有圆形表面的突起。下体6还具有一阀芯引导件16,用以接纳阀杆26,以便引导阀芯8沿一引导槽14作垂直移动。阀芯引导件16具有一螺纹孔12。一阀座10以能使阀芯8与之接触的方式装配在上体4中。阀座10具有一入口孔36,该入口孔具有一弯曲部分44和一垂直部分46。在入口孔36的垂直部分46与阀芯8的阀头48之间形成了一空间50。在具有上述构造的止回阀中,由于在流体的高速流动区域形成有一凸阶,因而当把流体引入阀时会发生气穴(抽空)现象。由于阀芯的接触部分为斜面,若要增加流体流过止回阀的量,就必须加大阀芯的垂直移动距离。然而,如果加大阀芯的垂直移动距离,就不可能实现阀的快速开启/闭合动作。另外,由于阀芯的移动距离较大,阀开启或闭合的时间点就变成不均匀的。为此,泵送压力可能出现偏差。由于阀杆26的直径小于螺纹孔12的直径,因而难以将流体很方便地引入和排出槽14。这样就会对阀芯的高速动作带来不利的影响。还有,阀芯的动作会变得不均匀。特别是,很难在下体6的制造过程中除去毛刺。此外,当阀芯8垂直移动时,其锥形接触部分可以有选择地与入口孔36的弯曲的圆形接触部分44相接触,藉以控制通过止回阀2的流体的流量。也就是说,阀芯8和阀座10彼此线性地接触。这种线接触可能很容易在阀芯8与阀座10之间的接触部分之间形成磨损。由于用高比重的金属制成的阀芯8连续地、高速地撞击阀座10,因而会使磨损变得更加严重。当阀芯8由于磨损的缘故而向一侧倾斜时,就很难完全截断流体通过止回阀的流动。也就是说,可能会发生流体泄漏。本专利技术正是针对上述问题而作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喷水织机之往复泵的吸入/排放阀,它可以作为用于喷射水流的吸入/排放阀(适于采集用于纬纱的射流)安装在喷水织机中,并具有这样一种结构,即,允许阀芯在垂直方向上平滑地移动,即使在高速旋转时也不会有任何问题,同时还能防止阀芯磨损、使气穴现象最小化、使阀芯垂直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冲击最小化以提高耐用性、并使阀芯能进行完全的开启和闭合的动作(即使当阀芯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磨损时也是如此)。按照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了一种用于喷水织机的吸入/排放阀,包括一壳体、一联接于壳体上端的阀座、一联接于壳体并适于将阀座联接于壳体的联接件,该联接件将阀座接纳于其中,以及一布置在壳体中并适于垂直移动以有选择地与阀座相接触的阀芯,藉以沿所需的方向排出所需数量的流体,还包括一联接于壳体下端的支座,支座布置在壳体内,并具有一突起管和围绕突起管布置的出口槽;其中阀芯具有一用硬质材料制成的阀杆部分和一用重量轻的合成树脂制成并联接于阀杆部分的接触部分,阀芯的阀杆部分装配在支座的突起管中以便沿突起管作垂直移动,阀芯的接触部分的上表面与阀座的下表面相接触;以及其中接触部分的上表面和阀座的下表面是平面,因而它们彼此形成面接触。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的特征和优点将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较佳实施例的详细描述而变得更加清楚。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吸入/排放阀的剖视图;图2是该吸入/排放阀的剖视图,其中阀芯处于落下状态;图3是该吸入/排放阀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示出吸入/排放阀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5是一种传统的阀的剖视图。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喷水织机的吸入/排放阀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这个由标号100表示的阀主要包括一壳体102,以及一通过联接件104联接于壳体102的阀座138。下面将结合图1至4来描述阀100的详细构造。壳体102的下端具有一联接部106(图3)。壳体102的上端具有向内倾斜的表面108(图1)。一支座110联接于联接部106。在支座110的上端形成有一突起管114,该突起管具有一居中的通孔112。在支座110的位于突起管114外侧的下端位置形成有多个弧形的出口槽116。支座110的靠近其下端的内表面向内凹,从而形成一个凹槽118和一布置在凹槽118下方的凸阶120。一阀芯122被接纳在形成于支座110之突起管114中的通孔112内,可以沿通孔122作垂直往复运动。在阀芯122和支座110之间安装有一压缩盘绕弹簧124。下面将详细描述阀芯122的构造。阀芯122包括一T形的中空阀杆和一T形的接触件,前者具有一垂直的阀杆部分126和一水平的支承部分128,后者具有一垂直的联接部分132和一水平的接触部分134。阀杆的垂直阀杆部分126和接触件的垂直联接部分132都具有螺纹,藉以将接触件螺旋啮合于阀杆。阀杆的垂直阀杆部分126的下端具有一凸阶125,同时还具有一通孔130。在水平的支承部分128的外周面上设有一斜面109。阀芯122的接触件是用合成树脂制成的,其中垂直联接部分132和水平接触部分134形成为一体。在水平接触部分134的上表面的中心形成有一凹部136,以在阀芯122与阀座138之间维持一所需的面接触,即使在水平接触部分134发生磨损时也行。阀芯122的阀杆包括垂直阀杆部分126和水平支承部分128,并且是用金属制成的。阀杆最好是通过热处理加以硬化,以便防止其在被装配于支座110的通孔112中而作高速的、反复的垂向移动时发生磨损,从而避免松脱现象。安装在支座110和阀芯122之间的压缩盘绕弹簧124的两端分别由凸阶120和125来支承。阀座138装配在联接件104中,其下端与壳体102的上端相接触。阀座138最好是用陶瓷制成的。一流体入口孔140设置在阀座138的中心位置,以便将流体引入阀100。因此,由支座110弹性支承的、阀芯122的用合成树脂制作的接触部分134一般保持与阀座138的下端接触。在图1至4中,标号150表示一空间,152表示一通道,153表示一柱塞,154表示一往复泵,155表示一水箱,156表示一喷嘴,158表示一纬纱,160表示一分离凸阶。如图4所示,具有上述构造的本专利技术的吸入/排放阀100是安装在喷水织机中所采用的往复泵中,以便按照柱塞153的往复移动而向所需的方向排出高压流体。吸入/排放阀100的安装和操作类似于传统的阀。然而,在本专利技术的吸入/排放阀100中,阀芯122可以在垂直方向上平滑地移动,即使在高速旋转的情况下也行。还有,阀芯122在其作垂直移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冲击最小,因为它与阀座138进行的是面接触。即使阀芯122被磨损,借助这种结构,同样可以完全切断通过阀100的流体。此外,可以延长阀芯122的使用寿命。壳体10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喷水织机的吸入/排放阀,包括一壳体、一联接于壳体上端的阀座、一联接于壳体并适于将阀座联接于壳体的联接件,该联接件将所述阀座接纳于其中,以及一布置在壳体中并适于垂直移动以有选择地与阀座相接触的阀芯,藉以沿所需的方向排出所需数量的流体,还包括: 一联接于所述壳体下端的支座,所述支座布置在所述壳体内,并具有一突起管和围绕突起管布置的出口槽; 其中所述阀芯具有一用硬质材料制成的阀杆部分和一用重量轻的合成树脂制成并联接于所述阀杆部分的接触部分,所述阀芯的阀杆部分装配在所述支座的突起管中以便沿突起管作垂直移动,阀芯的接触部分的上表面与阀座的下表面选择性地相接触;以及 其中接触部分的上表面和阀座的下表面是平面,因而它们彼此形成面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京泰孙昌铉
申请(专利权)人:白京泰孙昌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