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江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教学板书的上下移动式黑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8117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5:45
一种便于教学板书的上下移动式黑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教学装置技术领域;一号导轨的外侧面固定有搁置平台,一号导轨的内侧而以及二号导轨的左右两侧面内均设有导向机构,导向机构由轴、导轮和轴承构成,一号导轨的内侧面以及二号导轨的左右两侧面内均上至下固定有数个轴,轴上通轴承旋接有导轮;导轮与开设在黑板左右两侧边的导槽相配合滑动设置,所述的黑板活动设置在左右对称设置的导轮之间的空间内;所述的黑板上设有升降机构,其能够调整黑板的书写高度,适合各种身高的人板书,更有利于个子中下的人员的板书设计,保证板书设计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在不改变原黑板面积的基础上,大大增加其可用范围,实用性更强。

A movable blackboard for teaching black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教学板书的上下移动式黑板
本技术涉及教学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教学板书的上下移动式黑板。
技术介绍
黑板并非特指黑色的板面,传统意义上讲它是一个可以用粉笔反复书写的平面,板面坚硬,多用于教学。黑板一般用木板或磨砂玻璃等制成的,可以用粉笔等特定的书写材料在上面写字。多为黑色,墨绿色,白色或米黄色。为了增加黑板的板书内容,目前学校教室里基本上都是采用左右移动或者上下移动的黑板设计模式。但是黑板的最低高度仍然是固定不变的,个子矮小的老师在板书的开始阶段只能从黑板的中上部甚至中部开始,往下书写,而黑板的中部以上则不能够合理利用起来,(对于个子较高的极少数老师来说,可以从黑板顶部开始书写,但书写到黑板中下部时,则不得不“弯腰屈膝”)。对经常在黑板书写者来说,板书内容常常比较多,老师需要将之前的板书进行擦除,才可以继续板书,这样就不利于板书设计的完整性,不利于对知识点的最终总结,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便于教学板书的上下移动式黑板,其能够调整黑板的书写高度,适合各种身高的人板书,更有利于个子中下的人员的板书设计,保证板书设计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在不改变原黑板面积的基础上,大大增加其可用范围,实用性更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一号导轨、二号导轨、黑板、升降机构、限位底板、导向机构;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一号导轨之间设有数个二号导轨,一号导轨的外侧面固定有数个搁置平台,一号导轨的内侧面以及二号导轨的左右两侧面内均设有导向机构,导向机构由轴、导轮和轴承构成,一号导轨的内侧面以及二号导轨的左右两侧而内均上至下固定有数个轴,轴上通轴承旋接有导轮;导轮与开设在黑板左右两侧边的导槽相配合滑动设置,所述的黑板活动设置在左右对称设置的导轮之间的空间内;所述的黑板上设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由一号定滑轮、二号定滑轮、拉绳、拉块构成,其中,一号定滑轮和二号定滑轮均通过轴固定在黑板上方的墙体上,拉绳的上端依次绕过二号定滑轮和一号定滑轮后,与黑板上部连接固定,拉绳的下端与拉块连接固定;呈左右对称设置的数个黑板上的升降机构均呈左右对称设置,同一侧的相邻黑板上的升降机构中的一号定滑轮和二号定滑轮呈上下分布于墙体上;所述的黑板的下边缘连接固定有限位底板,限位底板的两边与一号导轨和二号导轨的下端活动抵触设置;所述的一号导轨和二号导轨的下边缘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小于黑板的高度,所述的黑板的高度为100-180cm,拉块的重量大于黑板的重量。进一步地,所述的拉块的重量小于黑板的重量设置,所述的一号导轨的外侧面下段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倒勾,倒勾与倒勾内的钩槽相互插设。进一步地,所述的拉块的外表面开设有数个指槽。进一步地,所述的黑板的上边缘固定有钩环,拉绳的上端与钩环绑设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的黑板的前侧面与一号导轨和二号导轨的前侧面均处于同一垂直面上。进一步地,所述的黑板由黑板板体和包设在黑板板体四边的边框构成,钩环固定在边框的顶部,导槽开设在边框的左右侧,限位底板与边框的下边一体成型。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便于教学板书的上下移动式黑板,其能够调整黑板的书写高度,适合各种身高的人板书,更有利于个子中下的人员的板书设计,保证板书设计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在不改变原黑板面积的基础上,大大增加其可用范围,实用性更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木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二号导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二号导轨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一号导轨的外侧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拉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一号导轨1、搁置平台1-1、二号导轨2、黑板3、导槽3-1、黑板板体3-2、边框3-3、升降机构4、一号定滑轮4-1、二号定滑轮4-2、拉绳4-3、拉块4-4、指槽4-4-1、钩槽4-4-2、限位底板5、倒勾6、钩环7、导向机构8、轴8-1、导轮8-2、轴承8-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一:参看如图1-图6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一号导轨1、二号导轨2、黑板3、升降机构4、限位底板5、导向机构8;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一号导轨1之间设有三个二号导轨2,一号导轨1的外侧面焊接固定有数个搁置平台1-1,两个一号导轨1和三个二号导轨2之间活动设置有四个黑板3,黑板3的前侧面与一号导轨1和二号导轨2的前侧面均处于同一垂直面上,一号导轨1的内侧面以及二号导轨2的左右两侧面内均设有导向机构8,导向机构8由轴8-1、导轮8-2和轴承8-3构成,一号导轨1的内侧面以及二号导轨2的左右两侧面内均上至下焊接固定有四个轴8-1,轴8-1上通轴承8-3旋接有导轮8-2;导轮8-2的外边缘与开设在黑板3左右两侧边的导槽3-1相配合滑动设置;所述的黑板3上设有升降机构4,升降机构4由一号定滑轮4-1、二号定滑轮4-2、拉绳4-3、拉块4-4构成,其中,一号定滑轮4-1和二号定滑轮4-2均通过轴固定在黑板3上方的墙体上,拉绳4-3的上端依次绕过二号定滑轮4-2和一号定滑轮4-1后,与黑板3上部螺栓连接固定的钩环7绑设固定,拉绳4-3的下端与拉块4-4连接固定(穿过拉块4-4后打结限位固定);拉块4-4的外表面开设有数个指槽4-4-1;四个黑板3两两左右对称设置,同一侧的两个黑板3上的升降机构4中的一号定滑轮4-1和二号定滑轮4-2均呈上下分布于墙体上;所述的黑板3的下边缘一体成型有限位底板5,限位底板5的两边与一号导轨1和二号导轨2的下端活动抵触设置;所述的一号导轨1和二号导轨2的下边缘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小于黑板3的高度,所述的黑板3的高度为150cm,拉块4-4的重量大于黑板3的重量。进一步地,所述的黑板3由黑板板体和包设在黑板板体3-2四边的边框3-3构成,钩环7固定在边框3-3的顶部,导槽3-1开设在边框3-3的左右侧,限位底板5与边框3-3的下边一体成型,边框3-3的材质与一号导轨1和二号导轨2的材质相同。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黑板3在进行展示的时候,其上边缘与一号导轨1和二号导轨2的上边缘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由于拉块4-4的重量大于黑板3的重量,因此,此时黑板3的下边缘的限位底板5抵设在一号导轨1和二号导轨2的下端上;当需要进行板书的时候,双手托起拉块4-4,此时,黑板3由于重力作用,下降,直至限位底板5架于地面上(最下端的导轮8-2仍处于导槽3-1内),此时将拉块4-4放置在一号导轨1外侧面的搁置平台1-1上(通过将拉块4-4放置在不同高度的搁置平台1-1上,用来控制黑板3的高度)。书写者从黑板3的上边缘开始进行板书,当板书结束或者板书一部分内容后,可以将拉块4-4从搁置平台1-1上取下,缓慢放下,此时黑板3上升,直至限位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教学板书的上下移动式黑板,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一号导轨(1)、二号导轨(2)、黑板(3)、升降机构(4)、限位底板(5)、导向机构(8);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一号导轨(1)之间设有数个二号导轨(2),一号导轨(1)的外侧面固定有数个搁置平台(1‑1),一号导轨(1)的内侧面以及二号导轨(2)的左右两侧面内均设有导向机构(8),导向机构(8)由轴(8‑1)、导轮(8‑2)和轴承(8‑3)构成,一号导轨(1)的内侧面以及二号导轨(2)的左右两侧面内均上至下固定有数个轴(8‑1),轴(8‑1)上通轴承(8‑3)旋接有导轮(8‑2);导轮(8‑2)与开设在黑板(3)左右两侧边的导槽(3‑1)相配合滑动设置,所述的黑板(3)活动设置在左右对称设置的导轮(8‑2)之间的空间内;所述的黑板(3)上设有升降机构(4),升降机构(4)由一号定滑轮(4‑1)、二号定滑轮(4‑2)、拉绳(4‑3)、拉块(4‑4)构成,其中,一号定滑轮(4‑1)和二号定滑轮(4‑2)均通过轴固定在黑板(3)上方的墙体上,拉绳(4‑3)的上端依次绕过二号定滑轮(4‑2)和一号定滑轮(4‑1)后,与黑板(3)上部连接固定,拉绳(4‑3)的下端与拉块(4‑4)连接固定;呈左右对称设置的数个黑板(3)上的升降机构(4)均呈左右对称设置,同一侧的相邻黑板(3)上的升降机构(4)中的一号定滑轮(4‑1)和二号定滑轮(4‑2)呈上下分布于墙体上;所述的黑板(3)的下边缘连接固定有限位底板(5),限位底板(5)的两边与一号导轨(1)和二号导轨(2)的下端活动抵触设置;所述的一号导轨(1)和二号导轨(2)的下边缘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小于黑板(3)的高度,所述的黑板(3)的高度为100‑180cm,拉块(4‑4)的重量大于黑板(3)的重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教学板书的上下移动式黑板,其特征在于:它包含一号导轨(1)、二号导轨(2)、黑板(3)、升降机构(4)、限位底板(5)、导向机构(8);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一号导轨(1)之间设有数个二号导轨(2),一号导轨(1)的外侧面固定有数个搁置平台(1-1),一号导轨(1)的内侧面以及二号导轨(2)的左右两侧面内均设有导向机构(8),导向机构(8)由轴(8-1)、导轮(8-2)和轴承(8-3)构成,一号导轨(1)的内侧面以及二号导轨(2)的左右两侧面内均上至下固定有数个轴(8-1),轴(8-1)上通轴承(8-3)旋接有导轮(8-2);导轮(8-2)与开设在黑板(3)左右两侧边的导槽(3-1)相配合滑动设置,所述的黑板(3)活动设置在左右对称设置的导轮(8-2)之间的空间内;所述的黑板(3)上设有升降机构(4),升降机构(4)由一号定滑轮(4-1)、二号定滑轮(4-2)、拉绳(4-3)、拉块(4-4)构成,其中,一号定滑轮(4-1)和二号定滑轮(4-2)均通过轴固定在黑板(3)上方的墙体上,拉绳(4-3)的上端依次绕过二号定滑轮(4-2)和一号定滑轮(4-1)后,与黑板(3)上部连接固定,拉绳(4-3)的下端与拉块(4-4)连接固定;呈左右对称设置的数个黑板(3)上的升降机构(4)均呈左右对称设置,同一侧的相邻黑板(3)上的升降机构(4)中的一号定滑轮(4-1)和二号定滑轮(4-2)呈上下分布于墙体上;所述的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江
申请(专利权)人:潘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