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炭井下分选系统原煤引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47754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炭井下分选系统原煤引入装置,包括设置在运输大巷的一组改向滚筒和大巷皮带等;一组改向滚筒使得大巷皮带形成自然高差,且滚轴筛布置在大巷皮带的自然高差处,用于对大巷皮带上的煤溜经一号导流槽落到滚轴筛上后进行筛分,且筛分后的原煤通过二号导流槽引入井下分选系统,筛下的原煤通过三号导流槽落到大巷皮带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一组改向滚筒使大巷皮带形成自然高差,利用高差布置滚轴筛,对运输大巷煤流进行筛分,将设定粒级范围的原煤通过二号导流槽引入井下分选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避免将原运输大巷皮带截断,减少了系统的改造工程量,降低了布置井下分选系统对矿井生产的影响,提高了井下分选系统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炭井下分选系统原煤引入装置
本技术属于煤炭井下分选
,具体涉及一种煤炭井下分选系统原煤引入装置。
技术介绍
煤矿井下生产的原煤中存在一定的矸石,传统的处理方式为将原煤提升至地面进行洗选,洗选后的矸石直接堆放于地表,形成了煤矿特有矸石山。地表堆积的矸石污染土壤、空气和水质,对矿区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破坏,同时存在安全隐患。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政策的不断收紧,矸石地面排放阻力越来越大。矸石井下分选技术已经是现代化矿井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攻关方向。传统的跳汰、动筛、浅槽井下应用都存在明显的弊端,现阶段,较为成熟的煤炭井下分选技术为智能干法选煤技术,但此种选煤技术在将原煤引入分选系统时布置较为复杂,通常需要将运输大巷皮带截断,新增一套驱动系统,井下机头硐室改造工程量较大,对矿井井下正常生产影响较大,严重制约了井下分选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已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科学、经济合理的煤炭井下分选系统原煤引入装置,以减少布置井下分选系统的改造工程量,降低系统布置对矿井生产的影响,提高了井下分选系统的适用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煤炭井下分选系统原煤引入装置,包括设置在运输大巷的一组改向滚筒、滚轴筛、支架、一号导流槽、二号导流槽、三号导流槽和大巷皮带;其中,一组改向滚筒和滚轴筛均安装于支架上;一组改向滚筒使得大巷皮带形成自然高差,且滚轴筛布置在大巷皮带的自然高差处,用于对大巷皮带上的煤溜经一号导流槽落到滚轴筛上后进行筛分,且筛分后的原煤通过二号导流槽引入井下分选系统,筛下的原煤通过三号导流槽落到大巷皮带上。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滚轴筛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支架上。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支架选择工字钢、角钢、H型钢或U型钢一种或多种组合制成。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支架通过螺栓安装于基础墩上。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一组改向滚筒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滚筒组成。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井下分选系统包括破碎机、四号导流槽和转载皮带,滚轴筛筛分后的原煤通过二号导流槽引入破碎机,破碎机的出口经四号导流槽与转载皮带的入口搭接,转载皮带的出口设置在井下分选硐室。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的煤炭井下分选系统原煤引入装置,设计科学,通过一组改向滚筒使运输大巷皮带形成自然高差,利用高差布置滚轴筛,筛分出设定粒级的原煤经过破碎机破碎后进入井下分选系统,筛下的原煤落到运输大巷皮带上按原路线运输,该装置可以避免将原运输大巷皮带截断、避免新增一套皮带运输系统,减少了系统的改造工程量,大大降低了布置井下分选系统对矿井生产的影响,提高了井下分选技术的适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煤炭井下分选系统原煤引入装置的安装布置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1-1向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一组改向滚筒;2、滚轴筛;3、支架;4、一号导流槽;5、二号导流槽;6、三号导流槽;7、大巷皮带;8、破碎机;9、四号导流槽;10、转载皮带;11、运输大巷;12、基础墩;13、井下分选硐室。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出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煤炭井下分选系统原煤引入装置,该装置包括一组改向滚筒1、滚轴筛2、支架3、一号导流槽4、二号导流槽5和三号导流槽6,一组改向滚筒1安装在支架3上,通过一组改向滚筒1使得大巷皮带7形成自然高差,利用高差布置滚轴筛2,运输大巷11煤流通过一号导流槽4落到滚轴筛2上进行筛分,将设定粒级范围的原煤通过二号导流槽5引出,二号导流槽5引出的原煤可经破碎机8破碎至适合井下分选系统的粒径要求之后通过四号导流槽9落在装载皮带10运至井下分选硐室13,筛下的原煤通过三号导流槽6落到大巷皮带7上,沿原运输线路运输;所述的一组改向滚筒1可以由两个或者多个滚筒组成;所述的滚轴筛2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支架3上;所述的支架3选择工字钢、角钢、H型钢或U型钢一种或多种组合制造;所述的支架3通过螺栓安装于基础墩12上。为了对本技术进一步了解,现对其工作过程做进一步说明。井下生产的原煤经过运输大巷11时,通过一组改向滚筒1使大巷皮带7形成自然高差,来煤侧大巷皮带7被抬高,原煤运输至此通过一号导流槽4被抛到滚轴筛2上,滚轴筛2筛选出设定粒级的原煤通过二号导流槽5进入破碎机8,破碎后的原煤经四号导流槽9落到转载皮带10上,经转载进入井下分选硐室13进行分选;滚轴筛2筛下的原煤通过三号导流槽6落到大巷皮带7的下台阶上,按原运输线路继续运输。由于本装置未截断大巷皮带7,避免新增一套皮带运输系统,同时减少了系统的改造工程量,降低了布置井下分选系统对矿井生产的影响,提高了井下分选系统的适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炭井下分选系统原煤引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运输大巷的一组改向滚筒(1)、滚轴筛(2)、支架(3)、一号导流槽(4)、二号导流槽(5)、三号导流槽(6)和大巷皮带(7);其中,一组改向滚筒(1)和滚轴筛(2)均安装于支架(3)上;一组改向滚筒(1)使得大巷皮带(7)形成自然高差,且滚轴筛(2)布置在大巷皮带(7)的自然高差处,用于对大巷皮带(7)上的煤溜经一号导流槽(4)落到滚轴筛(2)上后进行筛分,且筛分后的原煤通过二号导流槽(5)引入井下分选系统,筛下的原煤通过三号导流槽(6)落到大巷皮带(7)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炭井下分选系统原煤引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运输大巷的一组改向滚筒(1)、滚轴筛(2)、支架(3)、一号导流槽(4)、二号导流槽(5)、三号导流槽(6)和大巷皮带(7);其中,一组改向滚筒(1)和滚轴筛(2)均安装于支架(3)上;一组改向滚筒(1)使得大巷皮带(7)形成自然高差,且滚轴筛(2)布置在大巷皮带(7)的自然高差处,用于对大巷皮带(7)上的煤溜经一号导流槽(4)落到滚轴筛(2)上后进行筛分,且筛分后的原煤通过二号导流槽(5)引入井下分选系统,筛下的原煤通过三号导流槽(6)落到大巷皮带(7)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炭井下分选系统原煤引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滚轴筛(2)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支架(3)上。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忠友朱磊古文哲昝东峰刘志成宋立平孙俊彦李腾
申请(专利权)人:中煤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