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碟管式膜柱的新型导流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7657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碟管式膜柱的新型导流盘,包括导流盘本体,导流盘本体的透过液流道的形状为矩形,O形圈凹槽的内环侧壁底壁之间开设有第一R角,加强筋在靠近导流盘本体圆心方向的端部设置有加强筋连接板,加强筋连接板将多个加强筋固定在一起,密封圈边缘两侧开设有第二R角。在原有导流盘的结构特点上解决原始导流盘存在的问题,减少因导流盘结构问题带来的系统问题;通过对原始导流盘透过液流道、O形圈凹槽、加强筋处的优化调整,改掉原始导流盘的应力集中,产水通量小,结构强度低等问题;有效增大导流盘的性能。还在加强筋连接条上设置了导流体,其既能分担应力,还能在结构优化后带来较好的流体力学性能,减少水流阻力。

A new type of guide plate used for disc tube membrane colum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碟管式膜柱的新型导流盘
本技术涉及环保设备领域,尤其涉及碟管式膜设备的导流盘。
技术介绍
现有的DT(碟管式膜技术)膜柱中,传统导流盘中的O型圈凹槽形状过于平直而无倒角,在水压的作用下经常出现因水压不稳和安装问题,导致此处盘面整体断裂;传统导流盘的加强筋是独立安装固定的,在使用时应力集中明显,因强度不足经常出现断裂的现象;同时原始导流盘在两侧受力时,会导致透过液流道因应力集中而导致开裂,并最终导致导流盘损坏,且传统的透过液流道截面积偏小,导致膜袋产水通道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碟管式膜柱的新型导流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导流盘本体,其特征在于,导流盘本体的透过液流道的形状为矩形,导流盘本体的O形圈凹槽的内环侧壁与O形圈凹槽的底壁之间开设有第一R角,导流盘本体的加强筋在靠近导流盘本体圆心方向的端部设置有环形的加强筋连接板,加强筋连接板将多个加强筋固定在一起,导流盘本体的密封圈边缘两侧开设有第二R角。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第一R角的半径为0.4-0.5mm。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第一R角的半径为0.4mm。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将透过液流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碟管式膜柱的新型导流盘,包括导流盘本体,其特征在于,导流盘本体的透过液流道(4)的形状为矩形,导流盘本体的O形圈凹槽的内环侧壁与O形圈凹槽的底壁之间开设有第一R角(5),导流盘本体的加强筋(7)在靠近导流盘本体圆心方向的端部设置有环形的加强筋连接板(6),加强筋连接板(6)将多个加强筋(7)固定在一起,导流盘本体的密封圈(3)边缘两侧开设有第二R角(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碟管式膜柱的新型导流盘,包括导流盘本体,其特征在于,导流盘本体的透过液流道(4)的形状为矩形,导流盘本体的O形圈凹槽的内环侧壁与O形圈凹槽的底壁之间开设有第一R角(5),导流盘本体的加强筋(7)在靠近导流盘本体圆心方向的端部设置有环形的加强筋连接板(6),加强筋连接板(6)将多个加强筋(7)固定在一起,导流盘本体的密封圈(3)边缘两侧开设有第二R角(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碟管式膜柱的新型导流盘,其特征在于,第一R角(5)的半径为0.4-0.5m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碟管式膜柱的新型导流盘,其特征在于,第一R角(5)的半径为0.4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碟管式膜柱的新型导流盘,其特征在于,将透过液流道(4)边缘两端的尖角替换为圆角。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越彪高现林会杰孙胜男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金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