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活性炭的天然纤维复合材料VOC和气味的吸附装置,包括壳体、传送带结构、活性炭吸附结构、暖风机、排风机和热交换器;其中,壳体的两端开口,壳体的底部开设有进风口,壳体结构的顶部开设有出风口,传送带结构安装于壳体中,传送带结构沿开口的方向布设且延伸出开口,活性炭吸附结构位于传送带结构的下方,活性炭吸附结构包括安装于壳体的内部的过滤网和铺设于过滤网上的活性炭,暖风机的出口连通于进风口,暖风机的出口连通于进风口,热交换器的热媒进口连通于排风机的出口,热交换器的热媒出口连通于暖风机的进口。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吸附装置可快速实现天然纤维复合材料VOC和气味的吸附,并且可实现活性炭的再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活性炭的天然纤维复合材料VOC和气味的吸附装置
本技术涉及VOC和气味的吸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活性炭的天然纤维复合材料VOC和气味的吸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天然纤维复合材料作为隔热、隔音和阻尼材料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汽车部件领域。由于受天然纤维复合材料制作工艺的影响,后期使用过程中会释放分解或释放出VOC和异味,因此有必要对天然纤维复合材料进行除VOC和异味的工序,减少VOC和异味对汽车内部环境和人体的危害;现有技术中通常才采用活性炭对VOC和异味进行吸附,当活性炭吸附一定量的VOC和异味后会进入饱和状态,此时只能更换活性炭,会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因此有必要对活性炭进行再生处理,实现活性炭的重复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情况,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活性炭的天然纤维复合材料VOC和气味的吸附装置,利用活性炭实现对天然纤维复合材料VOC和气味的吸附,减少VOC和异味对汽车内部环境和人体的危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活性炭的天然纤维复合材料VOC和气味的吸附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开口,所述壳体的底部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出风口;传送带结构,用于传送天然纤维复合材料,所述传送带结构安装于所述壳体中,所述传送带结构沿所述开口的方向布设且延伸出所述开口;活性炭吸附结构,位于所述传送带结构的下方,所述活性炭吸附结构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过滤网和铺设于所述过滤网上的活性炭;暖风机,所述暖风机的出口连通于所述进风口;排风机,所述排风机的进口连通于所述出风口;以及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的热媒进口连通于所述排风机的出口,所述热交换器的热媒出口连通于所述暖风机的进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调节暖风机的出口的出风温度,加快天然纤维复合材料分解或释放出VOC和气味的速度,利用活性炭吸附结构中的活性炭完成对VOC和气味的的吸附,大幅降低天然纤维复合材料中VOC和气味的含量,满足绿色环保要求。2.利用活性炭完成VOC和气味吸附作业后,通过提高暖风机的出风温度,使得活性炭中吸附的VOC和气味释放出来,完成活性炭的再生处理,实现活性炭的重复利用。3.利用热交换器实现了热量的回收循环利用,降低了吸附成本。4.结构简单,可快速实现对天然纤维复合材料VOC和气味的吸附作业。本技术一种基于活性炭的天然纤维复合材料VOC和气味的吸附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传送带结构包括网带和安装于所述壳体上且用于带动所述网带循环转动的辊轴。通过将天然纤维复合材料放置于网带上,控制辊轴转动,利用网带将天然纤维复合材料传送至吸附装置的壳体内部,实现VOC和气味的吸附作业;并且网带具有较好的透气性,便于暖风的穿透,加快天然纤维复合材料VOC和气味的释放。本技术一种基于活性炭的天然纤维复合材料VOC和气味的吸附装置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网带为特氟龙网带。特氟龙网带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性,延长了网带的使用寿命。本技术一种基于活性炭的天然纤维复合材料VOC和气味的吸附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网带包括上层网带单元和下层网带单元,所述壳体中设有分别连通于所述暖风机的第一暖风口和第二暖风口,所述第一暖风口对准于所述上层网带单元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暖风口位于所述上层网带单元和所述下层网带单元之间且对准于所述上层网带单元的下表面。通过第一暖风口和第二暖风口,可以进一步加快天然纤维复合材料VOC和气味释放的速度,缩短吸附工序的时间,提高吸附效率。本技术一种基于活性炭的天然纤维复合材料VOC和气味的吸附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暖风机的出口的出风温度为45℃-100℃。本技术一种基于活性炭的天然纤维复合材料VOC和气味的吸附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过滤网上阵列铺设有多个所述活性炭。本技术一种基于活性炭的天然纤维复合材料VOC和气味的吸附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排风机的进口与所述出风口之间设有截止阀。通过控制截止阀的通断实现排风的启闭。本技术一种基于活性炭的天然纤维复合材料VOC和气味的吸附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上料机构,用于将所述天然纤维复合材料传送至所述传送带结构上。利用上料机构实现将天然纤维复合材料抛料至传送带结构上。本技术一种基于活性炭的天然纤维复合材料VOC和气味的吸附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中的VOC浓度检测装置。实时监测壳体中VOC的浓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基于活性炭的天然纤维复合材料VOC和气味的吸附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利于对本技术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参阅图1可知,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活性炭的天然纤维复合材料VOC和气味的吸附装置,包括壳体1、用于传送天然纤维复合材料7的传送带结构2、活性炭吸附结构、暖风机4、排风机5和热交换器6;其中,壳体1的两端开口,壳体1的底部开设有进风口11,壳体1结构的顶部开设有出风口12,传送带结构2安装于壳体1中,传送带结构2沿开口的方向布设且延伸出开口,活性炭吸附结构位于传送带结构2的下方,活性炭吸附结构包括安装于壳体1的内部的过滤网31和铺设于过滤网31上的活性炭32,暖风机4的出口连通于进风口11,暖风机4的出口连通于进风口11,热交换器6的热媒进口连通于排风机5的出口,热交换器6的热媒出口连通于暖风机4的进口。本实施例中,通过调节暖风机4的出口的出风温度,加快天然纤维复合材料7释放或释放出VOC和气味的速度,利用活性炭吸附结构中的活性炭32完成对VOC和气味的的吸附,大幅降低天然纤维复合材料7中VOC和气味的含量,达到绿色环保的要求;并在活性炭32完成VOC和气味吸附作业后,通过提高暖风机4的出风温度,使得活性炭32中吸附的VOC和气味释放出来,实现活性炭32的再生处理,完成活性炭32的重复利用,降低吸附成本;通过将热交换器6的热媒进口连通于排风机5的出口,将热交换器6的热媒出口连通于暖风机4的进口,实现热能的回收循环再利用,提高热能的利用率。进一步的,暖风机4的出口的出风温度为45℃-100℃。其中,(1)、通过活性炭吸附VOC和气味过程中,控制暖风机4的出风温度为45℃-80℃,在上述温度范围内,活性炭32的吸附度较高,可以达到75%-80%,同时加快了天然纤维复合材料7中VOC和气味的释放速度,进而缩短VOC和气味的吸附时间,提高吸附效率;(2)、在活性炭32再生过程中,控制暖风机4的出风温度为80℃-100℃,使得活性炭32在高温作用下释放出吸附的VOC和气味,实现活性炭32的再生;具体的,暖风机4的出风温度为45℃-80℃的时间控制在25min-35min,暖风机4的出风温度为80℃-100℃的时间控制在10min-15min。进一步的,传送带结构2包括网带21和安装于壳体1上且用于带动网带21循环转动的辊轴22;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天然纤维复合材料7放置于网带21上,控制辊轴22转动,利用网带21将天然纤维复合材料7传送至吸附装置的壳体1内部,实现VOC和气味的吸附作业,并且网带21具有较好的透气性,便于暖风的穿透,加快天然纤维复合材料7的VOC和气味的释放。较佳的,网带21为特氟龙网带21,由于特氟龙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活性炭的天然纤维复合材料VOC和气味的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开口,所述壳体的底部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出风口;传送带结构,用于传送天然纤维复合材料,所述传送带结构安装于所述壳体中,所述传送带结构沿所述开口的方向布设且延伸出所述开口;活性炭吸附结构,位于所述传送带结构的下方,所述活性炭吸附结构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过滤网和铺设于所述过滤网上的活性炭;暖风机,所述暖风机的出口连通于所述进风口;排风机,所述排风机的进口连通于所述出风口;以及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的热媒进口连通于所述排风机的出口,所述热交换器的热媒出口连通于所述暖风机的进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活性炭的天然纤维复合材料VOC和气味的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开口,所述壳体的底部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出风口;传送带结构,用于传送天然纤维复合材料,所述传送带结构安装于所述壳体中,所述传送带结构沿所述开口的方向布设且延伸出所述开口;活性炭吸附结构,位于所述传送带结构的下方,所述活性炭吸附结构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过滤网和铺设于所述过滤网上的活性炭;暖风机,所述暖风机的出口连通于所述进风口;排风机,所述排风机的进口连通于所述出风口;以及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的热媒进口连通于所述排风机的出口,所述热交换器的热媒出口连通于所述暖风机的进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活性炭的天然纤维复合材料VOC和气味的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传送带结构包括网带和安装于所述壳体上且用于带动所述网带循环转动的辊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活性炭的天然纤维复合材料VOC和气味的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带为特氟龙网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活性炭的天然纤维复合材料VOC和气味的吸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国立,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超峰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