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钳式植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7509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钳式植骨器,包括第一钳头、第一钳臂和第一钳柄,以及第二钳头、第二钳臂和第二钳柄;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平行相对设置,前端均为夹持部,中段均设有长孔;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铰接;第一钳臂前端通过长孔与第二钳头中段连接并能够沿长孔前后移动;第一钳臂后端与第一钳头后端铰接;第二钳臂前端通过长孔与第一钳头中段连接并能够沿长孔前后移动;第二钳臂后端与第二钳头后端铰接;第一钳柄前端与第一钳臂后端固定连接,第二钳柄前端与第二钳臂后端固定连接。该钳式植骨器操作方便,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开合迅速,且在开合过程中始终保持平行相对状态,不会对骨块造成破坏。

A kind of forceps bone graf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钳式植骨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钳式植骨器。
技术介绍
每年因外伤导致骨折骨缺损的病例大概有60万例。其中有20%的患者属于长骨的干骺端,跟骨和胫骨平台松质骨的压缩性骨折导致的骨量缺损。上述部位的治疗大多采用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的方式,在治疗中植入具有一定支撑强度的骨块。因此,为配合手术中顺利进行植骨操作,需要有符合人工骨修复材料骨块植入要求的手术器械。植骨器械需完成夹持、推送和固定功能,但目前市场上应用的传统植骨器通常不能确保在整个植入过程中不对骨块造成损坏,无法适应于例如正方体型、长方体型、梯形体型或楔形体型等形状特殊的骨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夹持骨块且在整个植入过程中不损伤骨块表面的植骨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钳式植骨器,包括:第一钳头、第一钳臂和第一钳柄,以及第二钳头、第二钳臂和第二钳柄;所述第一钳头和所述第二钳头平行相对设置,前端均为夹持部,中段均设有长孔;所述第一钳臂和所述第二钳臂铰接;所述第一钳臂的前端通过所述长孔与所述第二钳头的中段连接,并能够沿所述长孔前后移动;所述第一钳臂的后端与所述第一钳头的后端铰接;所述第二钳臂的前端通过所述长孔与所述第一钳头的中段连接,并能够沿所述长孔前后移动;所述第二钳臂的后端与所述第二钳头的后端铰接;所述第一钳柄的前端与所述第一钳臂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钳柄的前端与所述第二钳臂的后端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钳头和所述第二钳头前端的夹持部相对的夹持面上均设有多个防滑凸起。优选地,所述防滑凸起为防滑棱或防滑锯齿。优选地,所述第一钳头和所述第二钳头的夹持部厚度范围为1~2mm。优选地,所述第一钳头和所述第二钳头的夹持面的长度范围为20~25mm,宽度范围为4~6mm。优选地,所述第一钳臂和所述第二钳臂均包括两个平行的臂杆;所述第一钳头的中段设于所述第二钳臂的两个臂杆之间,后端设于所述第一钳臂的两个臂杆之间;所述第二钳头的中段设于所述第一钳臂的两个臂杆之间,后端设于所述第二钳臂的两个臂杆之间;所述第二钳臂的两个臂杆设于所述第一钳臂的两个臂杆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钳柄和所述第二钳柄为直柄,所述第一钳臂相对于所述第一钳柄向一侧倾斜,所述第二钳臂相对于所述第二钳柄向相对的另一侧倾斜。优选地,所述第一钳柄和所述第二钳柄后端均设有指圈。优选地,所述指圈的后端面为平面。优选地,所述钳式植骨器采用不锈钢制成。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钳式植骨器,包括第一钳头、第一钳臂和第一钳柄,以及第二钳头、第二钳臂和第二钳柄,该钳式植骨器的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平行相对设置,可在铰接的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带动下快速开合,并且在开合过程中,始终能够保持平行相对状态,不会对骨块材料造成破坏;同时,该钳式植骨器通过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控制对骨块的夹持与放开,符合医生操作习惯,便于医生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钳式植骨器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钳式植骨器张开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钳头(或第二钳头)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钳臂和第一钳柄俯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钳臂和第一钳柄侧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钳臂和第二钳柄俯视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钳臂和第二钳柄侧视图。图中:1:第一钳头;11:夹持部;12:长孔;13:销钉;2:第二钳头;3:第一钳臂;4:第二钳臂;5:第一钳柄;51:指圈;6:第二钳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为表述方便,以该钳式植骨器夹持骨块(或靠近骨块)的一端为前端,手持(或远离骨块)的一端为后端,处于二者之间的区域为中段。如图1至图8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钳式植骨器,包括铰接的第一钳式组件和第二钳式组件,第一钳式组件包括第一钳头1、第一钳臂3和第一钳柄5,第二钳式组件包括第二钳头2、第二钳臂4和第二钳柄6。其中,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钳头1和第二钳头2平行相对设置,第一钳头1和第二钳头2的前端均为夹持部11,中段均设有长孔12,且长孔12的长度方向沿该钳式植骨器前后方向设置,后端均设有用于穿设铰接轴的铰接孔。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钳臂3和第二钳臂4铰接,第一钳臂3和第二钳臂4能够发生相对转动,以带动第一钳头1和第二钳头2的夹持部11平行开合。第一钳臂3的前端通过设于第二钳头2中段的长孔12与第二钳头2的中段连接,并能够沿该长孔12前后移动,使用时,第一钳臂3的前端与第二钳头2中段能够发生相对转动和前后移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钳臂3前端设有连接轴,连接轴穿设于第二钳头2中段的长孔12内,并可在长孔12限定的范围移动。第一钳臂3的后端与第一钳头1的后端通过铰接轴铰接,第一钳臂3与第一钳头1可发生相对转动。第二钳臂4的连接方式与第一钳臂3基本相同,第二钳臂4的前端通过设于第一钳头1中段的长孔12与第一钳头1的中段连接,并能够沿该长孔12前后移动,第二钳臂4的前端与第一钳头1的中段能够发生相对转动和前后移动。第二钳臂4的后端与第二钳头2的后端通过铰接轴铰接。如图1所示,第一钳柄5的前端与第一钳臂3的后端固定连接,第二钳柄6的前端与第二钳臂4的后端固定连接,使用时,通过操控第一钳柄5和第二钳柄6相对转动,带动第一钳头1与第二钳头2开合。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第一钳臂3(或第二钳臂4)、第一钳柄5(或第二钳柄6)为方便表述而定义,第一钳臂3与第一钳柄5(或第二钳臂4与第二钳柄6)也可以是一个整体,采用一体成型方式制成,无需分开加工。传统的植骨器械通常存在操作不便的问题,且对于正方体型、长方体型、梯形体型或楔形体型等形状特殊的骨块,无法确保在植入过程中不损坏骨块表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钳式植骨器,其用于夹持骨块的第一钳头1和第二钳头2平行相对设置,可在铰接的第一钳臂3和第二钳臂4带动下快速开合,并且在开合过程中,始终能够保持平行相对的状态,不会对骨块造成破坏。同时,该钳式植骨器通过可单手操控的第一钳柄5和第二钳柄6控制第一钳臂3和第二钳臂4的相对转动,实现快速控制骨块的夹持与放开,可满足绝大多数四肢骨缺损植入要求,通用性好,并且操作方式与手术钳等钳式工具相似,符合医生操作习惯,便于医生使用,有助于缩短术中植骨时间。优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钳头1和第二钳头2前端的夹持部11其相对的夹持面上均设有多个防滑凸起,以增加夹持面的摩擦力,避免骨块滑动。防滑凸起优选为防滑棱或防滑锯齿。如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优选地,第一钳头1和第二钳头2前端相对的夹持部11贴合后,第一钳头1和第二钳头2的中段,以及第一钳柄5和第二钳柄6不相触,以免发生磕碰。第一钳头1和第二钳头2的结构相同,优选地,如图4所示,第一钳头1和第二钳头2前端的夹持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钳式植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钳头、第一钳臂和第一钳柄,以及第二钳头、第二钳臂和第二钳柄;所述第一钳头和所述第二钳头平行相对设置,前端均为夹持部,中段均设有长孔;所述第一钳臂和所述第二钳臂铰接;所述第一钳臂的前端通过所述长孔与所述第二钳头的中段连接,并能够沿所述长孔前后移动;所述第一钳臂的后端与所述第一钳头的后端铰接;所述第二钳臂的前端通过所述长孔与所述第一钳头的中段连接,并能够沿所述长孔前后移动;所述第二钳臂的后端与所述第二钳头的后端铰接;所述第一钳柄的前端与所述第一钳臂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钳柄的前端与所述第二钳臂的后端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钳式植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钳头、第一钳臂和第一钳柄,以及第二钳头、第二钳臂和第二钳柄;所述第一钳头和所述第二钳头平行相对设置,前端均为夹持部,中段均设有长孔;所述第一钳臂和所述第二钳臂铰接;所述第一钳臂的前端通过所述长孔与所述第二钳头的中段连接,并能够沿所述长孔前后移动;所述第一钳臂的后端与所述第一钳头的后端铰接;所述第二钳臂的前端通过所述长孔与所述第一钳头的中段连接,并能够沿所述长孔前后移动;所述第二钳臂的后端与所述第二钳头的后端铰接;所述第一钳柄的前端与所述第一钳臂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钳柄的前端与所述第二钳臂的后端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钳式植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头和所述第二钳头前端的夹持部相对的夹持面上均设有多个防滑凸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钳式植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凸起为防滑棱或防滑锯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钳式植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头和所述第二钳头的夹持部厚度范围为1~2mm。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志敏丁琦宋天喜崔云胡艳丽朱金亮崔菡仇志烨朱艳泽胡刚崔福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奥精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