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余海彬专利>正文

一种带剥离子的静脉拉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7500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4:00
一种带剥离子的静脉拉钩,有效的解决了现有静脉曲张手术中缺少专用拉钩,且自制的拉钩使用不方便、易断落的问题;包括圆柱形的导杆,导杆的右端设有锥形杆,锥形杆远离导杆的一端设有开口朝上的回形拉钩,回形拉钩内设有沟槽,导杆的左端设有弯曲方向与回形拉钩开口方向相反的剥板,剥板可上下摆动,导杆左端固定有与其轴线方向一致且位于剥板后方的支撑板,剥板经销轴与支撑板转动连接;在导杆的一端设置回形拉钩且在其另一端设置剥板,可以很方便的进入小切口对皮下组织进行游离及将静脉拉出,设置剥板可以摆动一定的角度,满足医护人员对不规则的切口进行游离,增加医护人员使用时的舒适感,提高手术效率,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性强。

A kind of venous hook with stripping 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剥离子的静脉拉钩
本技术涉及静脉曲张手术器械
,特别是一种带剥离子的静脉拉钩。
技术介绍
下肢静脉曲张是最常见的外周血管疾病,发病率高达20%。常规的静脉曲张剥脱手术切口多而且长,剥离病变静脉费时费力。在射频消融及激光消融等微创技术出现以后,下肢静脉曲张的点状剥脱要求越来越多,但国内市面上尚无专用于静脉曲张治疗的拉钩,现有的神经拉钩头端钝且直径大,在点状剥脱术中无法在小切口下应用;部分术者将20ml注射器针头弯曲后自制临时用静脉拉钩,出现针头断裂脱落、术中撕裂曲张静脉等不良事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带剥离子的静脉拉钩,有效的解决了现有静脉曲张手术中缺少专用拉钩,且自制的拉钩使用不方便、易断落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圆柱形的导杆,导杆的右端设有锥形杆,锥形杆远离导杆的一端设有开口朝上的回形拉钩,回形拉钩内设有沟槽,导杆的左端设有弯曲方向与回形拉钩开口方向相反的剥板,剥板可上下摆动,导杆左端固定有与其轴线方向一致且位于剥板后方的支撑板,剥板经销轴与支撑板转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导杆的一端设置回形拉钩且在其另一端设置剥板,可以很方便的进入小切口对皮下组织进行游离及将静脉拉出,设置剥板可以摆动一定的角度,满足医护人员对不规则的切口进行游离,增加医护人员使用时的舒适感,提高手术效率,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使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轴测剖切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图1中A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图2中B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图1中C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5给出,包括圆柱形的导杆1,导杆1的右端设有锥形杆2,锥形杆2远离导杆1的一端设有开口朝上的回形拉钩3,回形拉钩3内设有沟槽,导杆1的左端设有弯曲方向与回形拉钩3开口方向相反的剥板4,剥板4可上下摆动,导杆1左端固定有与其轴线方向一致且位于剥板4后方的支撑板5,剥板4经销轴6与支撑板5转动连接。所述的导杆1左端开设有矩形凹槽7,矩形凹槽7底部设有多个沿上下方向均匀分布的弧形凸起8,相邻两个弧形凸起8之间形成一个中间凹坑9,中间凹坑9位于导杆1的轴线上,弧形凸起8远离中间凹坑9的一侧形成侧凹坑10。所述的矩形凹槽7内设有左右方向的导柱11,导柱11的右端为半圆头形状且可与弧形凸起8接触,导柱11左侧设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内开设有开口朝向导柱11的滑槽13,滑槽13底部经弹簧14与导柱11连接。所述的连接杆12左端与剥板4固定在一起,连接杆12上开设有径向的通孔,销轴6转动连接在通孔内。为了防止导杆1表面光滑,增加使用时的舒适度,所述的导杆1左右两端的圆柱面上分别设有滚花15。为了满足皮肤小切口,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所述的回形拉钩3的宽度小于2mm,剥板4的宽度小于2mm。本技术在使用时,当在下肢皮肤上切开小切口时,调整剥板4与导杆1轴线之间的夹角,以满足医护人员的使用要求;当需要使剥板4与导杆1的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时,使得导柱11上有半圆头形状的一端位于中间凹坑9内,然后医护人员手握导杆1,将剥板4上具有弯曲的一端插入切口内,对皮下组织进行游离,在游离的过程中,由于连接杆12与支撑板5之间经销轴6连接,且导柱11与连接杆12之间设有弹簧14,剥板4的移动方向与剥板4绕销轴6摆动的方向垂直,所以在游离时剥板4不会发生摆动,且始终与导杆1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当皮肤切口的形状及方向不规则,为了增加医护人员使用时的舒适感,医护人员可以调整剥板4与导杆1轴线之间的夹角,即一手握住导杆1,另一只手捏住剥板4,使剥板4与连接杆12绕销轴6向偏离导杆1轴线的一侧转动,同时,连接杆12带动导柱11一起转动,且导柱11远离导杆1的一端向滑槽13内滑动并挤压滑槽13内的弹簧14,导柱11上具有半圆头形状的一端在矩形凹槽7内向上或向下移动,当导柱11上有半圆头形状的一端移动至侧凹坑10内的过程中,导柱11在弹簧14的弹力作用下在滑槽13内向外移动,当导柱11上有半圆头形状的一端移动至侧凹坑10内,停止扳动剥板4,此时剥板4与导杆1的轴线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且剥板4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不会发生摆动,调整好剥板4的位置后,可以对皮下组织进行游离,使用方便;游离结束后,将设有回形拉钩3的一端插入切口内,使静脉置于沟槽内,再将静脉拉出皮肤,便于后续的治疗。本技术在回形拉钩3上设置沟槽,为的是可以将静脉稳定的放置在沟槽内,防止在将静脉拉出皮肤的过程中,静脉脱离回形拉钩3,延长手术时间,降低治疗效率。本技术设置回形拉钩3的宽度小于2mm,剥板4的宽度小于2mm,为的是能实现1-2mm皮肤切口的下肢静脉曲张的点状剥脱,无需扩大切口,且术后不留伤疤,美容效果明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导杆的一端设置回形拉钩且在其另一端设置剥板,可以很方便的进入小切口对皮下组织进行游离及将静脉拉出,设置剥板可以摆动一定的角度,满足医护人员对不规则的切口进行游离,增加医护人员使用时的舒适感,提高手术效率,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使用性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剥离子的静脉拉钩,包括圆柱形的导杆(1),其特征在于,导杆(1)的右端设有锥形杆(2),锥形杆(2)远离导杆(1)的一端设有开口朝上的回形拉钩(3),回形拉钩(3)内设有沟槽,导杆(1)的左端设有弯曲方向与回形拉钩(3)开口方向相反的剥板(4),剥板(4)可上下摆动,导杆(1)左端固定有与其轴线方向一致且位于剥板(4)后方的支撑板(5),剥板(4)经销轴(6)与支撑板(5)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剥离子的静脉拉钩,包括圆柱形的导杆(1),其特征在于,导杆(1)的右端设有锥形杆(2),锥形杆(2)远离导杆(1)的一端设有开口朝上的回形拉钩(3),回形拉钩(3)内设有沟槽,导杆(1)的左端设有弯曲方向与回形拉钩(3)开口方向相反的剥板(4),剥板(4)可上下摆动,导杆(1)左端固定有与其轴线方向一致且位于剥板(4)后方的支撑板(5),剥板(4)经销轴(6)与支撑板(5)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剥离子的静脉拉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杆(1)左端开设有矩形凹槽(7),矩形凹槽(7)底部设有多个沿上下方向均匀分布的弧形凸起(8),相邻两个弧形凸起(8)之间形成一个中间凹坑(9),中间凹坑(9)位于导杆(1)的轴线上,弧形凸起(8)远离中间凹坑(9)的一侧形成侧凹坑(10)。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海彬程艳
申请(专利权)人:余海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