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气垫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474287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06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充气气垫床,包括第一进气管道、第一出气管道、第二进气管道、第二出气管道,第三进气管道、第三出气管道,包括头部气囊组、身侧气囊组、躯干气囊组,所述躯干气囊组、一个以上身侧气囊组、躯干气囊组分别独立密封,所述躯干气囊组、一个以上身侧气囊组、躯干气囊组固定连接,还包括智能调节系统和体征监测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及时充气、调节气垫内温度以及监测体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气气垫床
本技术涉及充气床垫改进,特别是一种充气气垫床。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的气垫床,具有以下缺点:首先,无法根据气垫床内部压力的损失,进行及时充气;其次,不能根据四季季节的温度变化,加热或降低气垫床内部的空气温度,使用者舒适感低;再次,无法对长期卧床的病人进行体征监护;综合上述缺点,设计一种及时充气、调节内部空气温度、以及检测床上使用者体征的气垫床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充气气垫床。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充气气垫床,包括第一进气管道、第一出气管道、第二进气管道、第二出气管道,第三进气管道、第三出气管道,包括头部气囊组、身侧气囊组、躯干气囊组,所述躯干气囊组、一个以上身侧气囊组、躯干气囊组分别独立密封,所述躯干气囊组、一个以上身侧气囊组、躯干气囊组固定连接,还包括智能调节系统和体征监测系统,所述智能调节系统包括控制器、压力调节单元、温度调节单元,所述压力调节单元、温度调节单元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接,所述压力调节单元的第一出气端口通过第一进气管道与头部气囊组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压力调节单元的第二出气端口通过第二进气管道与身侧气囊组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压力调节单元的第三出气端口通过第三进气管道与躯干气囊组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压力调节单元的第一进气端口通过第一出气管道与头部气囊组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压力调节单元的第二进气端口通过第二出气管道与身侧气囊组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压力调节单元的第三进气端口通过第三出气管道与躯干气囊组的内部相连通。作为优选,所述压力调节单元包括壳体、定时器、气泵、一个以上压力传感器、一个以上出气电磁阀、一个以上进气电磁阀,其中,所述第一进气管道、第二进气管道、第三进气管道上分别设有进气电磁阀,所述第一出气管道、第二出气管道、第三出气管道上均设有出气电磁阀;所述头部气囊组、身侧气囊组、躯干气囊组的内部分别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壳体的表面形成的第一出气端口通过第一进气管道与头部气囊组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壳体的表面形成的第二出气端口通过第二进气管道与身侧气囊组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壳体的表面形成的第三出气端口通过第三进气管道与躯干气囊组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压力调节单元的第一进气端口通过第一出气管道与头部气囊组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压力调节单元的第二进气端口通过第二出气管道与身侧气囊组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压力调节单元的第三进气端口通过第三出气管道与躯干气囊组的内部相连通。作为优选,所述温度调节单元包括一个以上温度传感器、温度调节组件,其中,所述头部气囊组、身侧气囊组、躯干气囊组的内部分别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壳体内设有温度调节组件。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上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空气进气管。作为优选,所述控制器的多个输入端分别与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控制器的多个输出端分别与进气电磁阀和出气电磁阀的输入端一一对应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控制器的多个输入端分别与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一一对应连接。作为优选,所述体征监测系统包括三轴重力加速度传感器、反射型光电式脉搏传感器、显示器、核心处理器,其中,所述反射型光电式脉搏传感器紧贴人体皮肤设置,所述三轴重力加速度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人体重力加速度信息以判断人体状态,所述人体状态包括睡眠状态和苏醒状态,反射型光电式脉搏传感器用于实时采集人体心率,所述三轴重力加速度传感器、反射型光电式脉搏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的输入端口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口连接显示器。有益效果利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充气气垫床,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气垫由若干独立气囊组成(每一个独立气囊均单独设置一条与气泵的连接管道),根据人体平躺时床垫受力情况布局;第二、通过气泵、电磁阀、压力传感器可以调节气囊的气压,改变气垫的软硬(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身体下压后气囊的压力,电磁阀在每条管道上均设置两个,一个控制进气和一个控制出气,上述管道与气泵连接形成一个回路)第三、通过气泵,让气囊内空气循环,流经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进行热交换,调节气体温度,从而调节气垫温度;第四、通过有人、无人气垫气压的变化,估测体重(人在下压气囊时,压力传感器读数变化,进行估测体重);第五、通过高灵敏度传感器,记录用户的睡眠质量、心率、呼吸和打鼾情况。第六、通过周期性调节气囊气压,改变人体不同部位受压情况,避免长期卧床时褥疮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充气气垫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充气气垫床的实施例二的控制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充气气垫床的实施例三的控制原理图;图中,1、第一进气管道;2、第一出气管道;3、第二进气管道;4、第二出气管道;5、第三进气管道;6、第三出气管道;7、头部气囊组;8、身侧气囊组;9、躯干气囊组;101、控制器;1021、壳体;1022、定时器;1023、气泵;1024、压力传感器;1025、出气电磁阀;1026、进气电磁阀;1031、温度传感器;1032、温度调节组件;1041、三轴重力加速度传感器;1042、反射型光电式脉搏传感器;1043、显示器;1044、核心处理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充气气垫床,包括第一进气管道1、第一出气管道2、第二进气管道3、第二出气管道4,第三进气管道5、第三出气管道6,包括头部气囊组7、身侧气囊组8、躯干气囊组9,躯干气囊组9、一个以上身侧气囊组8、躯干气囊组9分别独立密封,躯干气囊组9、一个以上身侧气囊组8、躯干气囊组9固定连接,还包括智能调节系统和体征监测系统,智能调节系统包括控制器101、压力调节单元、温度调节单元,压力调节单元、温度调节单元分别与控制器101相连接,压力调节单元的第一出气端口通过第一进气管道1与头部气囊组7的内部相连通,压力调节单元的第二出气端口通过第二进气管道3与身侧气囊组8的内部相连通;压力调节单元的第三出气端口通过第三进气管道5与躯干气囊组9的内部相连通;压力调节单元的第一进气端口通过第一出气管道2与头部气囊组7的内部相连通,压力调节单元的第二进气端口通过第二出气管道4与身侧气囊组8的内部相连通;压力调节单元的第三进气端口通过第三出气管道6与躯干气囊组9的内部相连通。实施例一:在本技术方案中,智能调节系统的控制器101为ARMcortex-M3内核,型号为stm32f103,内含丰富的外围硬件接口,如IO、SPI、I2C,内含flash、sdram,无需外接flash芯片,就能运行程序;MOS管的型号为IRFP460,复位芯片的型号为MAX809LEUR。出气电磁阀1025和进行电磁阀1026均采用型号为DSY3220的电磁阀,通过智能调节系统中的IO端控制MOS管的开和关,实现气泵1023对气垫进行充气和放气;压力传感器1024选取型号为SIN-P300的压力传感器,实时检测气垫床的压力,通过智能调节系统中的IO端接收其检测信号,根据压力值控制出气电磁阀1025和进行电磁阀1026的开启或关闭,以分别调节头部气囊组7、身侧气囊组8、躯干气囊组9的气压。温度传感器1031选取型号为LM35DZ的温度传感器,温度调节组件1032为半导体制冷制热模块,其型号为WK-18B20-1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气垫床,包括第一进气管道(1)、第一出气管道(2)、第二进气管道(3)、第二出气管道(4),第三进气管道(5)、第三出气管道(6),其特征在于,包括头部气囊组(7)、身侧气囊组(8)、躯干气囊组(9),所述躯干气囊组(9)、一个以上身侧气囊组(8)、躯干气囊组(9)分别独立密封,所述躯干气囊组(9)、一个以上身侧气囊组(8)、躯干气囊组(9)固定连接,还包括智能调节系统和体征监测系统,所述智能调节系统包括控制器(101)、压力调节单元、温度调节单元,所述压力调节单元、温度调节单元分别与控制器(101)相连接,所述压力调节单元的第一出气端口通过第一进气管道(1)与头部气囊组(7)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压力调节单元的第二出气端口通过第二进气管道(3)与身侧气囊组(8)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压力调节单元的第三出气端口通过第三进气管道(5)与躯干气囊组(9)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压力调节单元的第一进气端口通过第一出气管道(2)与头部气囊组(7)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压力调节单元的第二进气端口通过第二出气管道(4)与身侧气囊组(8)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压力调节单元的第三进气端口通过第三出气管道(6)与躯干气囊组(9)的内部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气气垫床,包括第一进气管道(1)、第一出气管道(2)、第二进气管道(3)、第二出气管道(4),第三进气管道(5)、第三出气管道(6),其特征在于,包括头部气囊组(7)、身侧气囊组(8)、躯干气囊组(9),所述躯干气囊组(9)、一个以上身侧气囊组(8)、躯干气囊组(9)分别独立密封,所述躯干气囊组(9)、一个以上身侧气囊组(8)、躯干气囊组(9)固定连接,还包括智能调节系统和体征监测系统,所述智能调节系统包括控制器(101)、压力调节单元、温度调节单元,所述压力调节单元、温度调节单元分别与控制器(101)相连接,所述压力调节单元的第一出气端口通过第一进气管道(1)与头部气囊组(7)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压力调节单元的第二出气端口通过第二进气管道(3)与身侧气囊组(8)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压力调节单元的第三出气端口通过第三进气管道(5)与躯干气囊组(9)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压力调节单元的第一进气端口通过第一出气管道(2)与头部气囊组(7)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压力调节单元的第二进气端口通过第二出气管道(4)与身侧气囊组(8)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压力调节单元的第三进气端口通过第三出气管道(6)与躯干气囊组(9)的内部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气气垫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调节单元包括壳体(1021)、定时器(1022)、气泵(1023)、一个以上压力传感器(1024)、一个以上出气电磁阀(1025)、一个以上进气电磁阀(1026),其中,所述第一进气管道(1)、第二进气管道(3)、第三进气管道(5)上分别设有进气电磁阀(1026),所述第一出气管道(2)、第二出气管道(4)、第三出气管道(6)上均设有出气电磁阀(1025);所述头部气囊组(7)、身侧气囊组(8)、躯干气囊组(9)的内部分别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壳体(1021)的表面形成的第一出气端口通过第一进气管道(1)与头部气囊组(7)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壳体(1021)的表面形成的第二出气端口通过第二进气管道(3)与身侧气囊组(8)的内部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冀川温阳朱怀忠刘靖宇柴欣武优西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小匠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